A. 中學生出國留學利弊
1.優點:年紀小,比較容易學到地道的英語,尤其是在口語的語音語調方面;在中小學階段,學生之間的聯系比較密切,為小留學生融入美國社會和深入了解美國文化提供了很好的基礎;這一段人生的成長經歷是在中國國內上中學的學生無法體驗到的;美國學校里正面的傳統教育對孩子的人格和正義感的培養很有益處;讓孩子從小獨立地在美國接受教育,可以鍛煉其獨立生活的能力,對孩子的成長也有一定好處。
美國初中以下階段的學習比較自由和鬆散,到了高中階段,學生需要加大知識量的吸取,學習就比較緊張了。美國的高中一般是四年制,從9年級到12年級。中國學生到美國上9年級,可以跟上美國的高中教育進程,到高中畢業時,就能完整地學到美國高中的所有課程,在學業上達到美國較好的高中生的水平,同時具備報考美國頂尖大學的水平和資格,或者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職業市場的情況「隨心所欲」地選修專業。
2.缺點:中學生到美國學習,只能上私立學校。少數公立學校僅接收外國短期的交換學生,學習期限最高為1年。法律允許期滿以後合法地轉換長期的學生簽證,有不少的中國交換學生來美國以後成功地在美國境內轉換了簽證,轉到私立學校上學。私立學校的費用較高,一年的總費用從15000美元到40000美元不等(少數學校可以申請到數量不等的獎學金),家庭需要有相當雄厚的經濟基礎。
年齡小的孩子,世界觀還沒有完全建立,受到外界的不良影響時不容易把握自己,遇事情緒容易波動,有時還會走向極端。與父母分隔兩岸,有的學生會對中國文化、歷史和家庭的感情逐漸淡薄。如果高二、高三的學生出國,由於英文水平和中美課程方面存在巨大的差異,使其在報考大學上有很大的壓力和精神負擔。
B. 為什麼一些不怎麼努力的學生,總是成績很好
01 怎麼做到看起來不努力?有個畢業班學生,最近一到課間,總是倒頭睡覺。
老師一問才知道,他夜夜學到一、二點,只能趁課間補覺。
原本他的成績正處於上升狀態,可現在白天萎靡不振,脾氣也變得點火就著。
他自己痛苦,家長著急,老師看著也難受。
我們局外人一看就能明白:這學生用力過猛,勤奮過度,反而弄巧成拙。
有個清華學霸,曾經聊起他的學習真經。
這枚學霸懶懶地一笑,語出驚人:學習不會「偷懶」,註定與高分無緣。
因為懶得在題海里掙扎,我總是拚命尋找偷懶的學習捷徑。
少動手,多動腦。遇到會做的題絕不浪費筆墨,遇到相同類型的題也只做出個思路。
高中三年,我花在總結上的工夫,與做題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
有效的總結代替了無盡的習題。學會了總結,當然就可以跳出題海。
我建議同學們要把眼光放長遠一些,在平時的學習中,要學會整理自己需要的解題技巧和方法。
不斷見新題,頂多可以促使你更加熟練地綜合運用某幾個知識點,卻教不了你解題思路的拓展和創新,更白白浪費了大量時間。
☑ 用「舉一反三」的方法預習:
預習絕不是看遍課本就完事。預習後要通過做幾道題,檢驗預習的效果,然後帶著自己的思考和問題,投入課堂的學習中。
☑ 用「舉一反三」的方法復習:
復習中隨時總結自己的薄弱環節,並反復練習同知識點習題,將自己的學習瓶頸徹底突破。
☑ 用「舉一反三」的方法整理錯題:
告別低效的「題海戰術」,遇到錯題及時反思,隨時備注心得,知識點才能完全掌握。
舉一反三學習法的精髓在於:讓做過的每一道題都發揮作用!讓學習的每一分鍾都成為黃金時間!
C. 魯迅求學之路
一八八六年
本年由叔祖周玉田開蒙,進周家自設的私塾讀書。按照祖父的意見,除習字、對課之外,主要是讀《鑒略》。
一八九○年
本年繼續在本宅私塾讀書。因課余在周玉田家中看到許多雜書,引起了欣賞和搜集圖畫書的興趣。
一八九二年
二月被送進據說是紹興城內最嚴格的私塾「三味書屋」,從壽鏡吾讀書。除在課堂上讀經史之外,還讀小說,看畫譜,並逐漸養成了影描小說書上的插圖,直至整段整本地抄雜書的愛好。
一八九三年
秋天祖父因科場舞弊案被捕入獄,押在杭州府獄內。為免受牽連,與二弟周作人一起,被送往親戚家避難。
一八九四年
四月由避難地返回家中,仍進「三味書屋」讀書。
冬天一父親吐血病倒。既身為長子,便挑起了生活的重擔,除讀書外,還要出入當鋪和葯房,領略冷眼和侮蔑。
一八九六年
十月十二日父親病逝。家境急劇衰敗,甚至招致親戚本家的欺侮。
一八九八年
春天在家練習八股詩文,送去「三味書屋,由壽鏡吾的兒子壽洙鄰批改。
五月離開紹興到南京,考入江南水師學堂念書。
改本名樟壽為「樹人」。
十一月因不滿江南水師學堂的烏煙瘴氣,退學回家。
十二月十八日參加會稽縣的縣考,在五百多人中考得第一百三十六名。
一八九九年
一月再會南京,改入礦路學堂念書。課余則常習騎馬。
一九○一年
本年仍在礦路學堂念書。開始到學堂內的閱報處翻閱《時務報》等宣揚新思想的報刊,並買來嚴復翻譯的《天演論》,以及林纖翻譯的外國小說,讀得入迷。
一九○二年
一月以一等第三名的成績從礦路學堂畢業。
三月離開紹興去日本留學。先人東京的弘文學院學習日語。
十月與弘文學院的同學許壽裳經常討論中國國民性的病因及其解救辦法。並經常去東京中國留學生會館參加反清的革命者的演講會。
一九○三年
三月作《自題小像》詩。
六月在留日浙江籍學生主辦的《浙江潮》上發表編譯的歷史小說《斯巴達之魂》。
十月與陶成章等人一起,加入反清團體「浙學會」,此會即為後來成立的著名的反清組織「光復會」的前身之一。
一九○四年
四月在弘文學院卒業。
九月入設在日本本州島東北部的仙台醫學專科學校學習醫學。
一九○六年
三月從仙台醫學專科學校退學,返回東京,一面學習德語,一面閱讀各種類型的文學作品。
六月奉母親之命,回紹興與朱安結婚(其實是逼婚)。婚後不幾日,便與周作人再赴東京。
秋天與許壽裳、蘇曼殊等人籌劃辦《新生》雜志,但因經費無著,稿件匱缺而作罷。
一九○八年
夏天繼續在東京讀書學德語。
從夏天開始,每星期日往章太炎在東京的寓所,聽他講學,歷時大約半年。
一九○九年
三月二日與周作人合譯的《域外小說集》第一冊出版。
七月二十六日《域外小說集》第二冊出版。
八月為了負擔家庭經濟,離開日本回國,結束了七年的留學生活。
回國後,就任杭州的浙江兩級師范學堂的生理和化學教員,兼任日籍教師的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