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的地址及交通
学校地址:上海制市静安区江宁路688号;
周边地铁:地铁7号线、地铁1号线;
周边公交:68、206、19 、316、113、76、54、36; 校区地址:上海市静安区海防路374号;
周边地铁:地铁7号线、地铁1号线;
周边公交:36、328、112、112区间、54、950、738;
㈡ 如何才能上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
当初是就近入学,现在不知道。学校有东部和西部,分别是小学和初中。 以前是江三小学和海防中学。
简介
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位于上海市的中心城区,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从1998年起由静安区教育学院承办。上海市人大代表、市特级校长、劳动模范,静安区教育学院院长张人利兼任校长。学校占地面积8078平方米,总建筑面积8782平方米。现有35个教学班,学生1300余名,教职工130余名。学校依托区教院优质教育资源,按照张校长提出的 “按最佳发展期设课,创最近发展区教学” 办学理念,坚定不移地走改革之路,在课程与教学领域进行整体改革,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学校在各级各类教学质量检测中均取得了好成绩,频频在各项市级、区级比赛中获奖。几年来,在校长“绿色升学率”的办学理念倡导下,我们校始终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坚持初中优秀毕业生推荐改革方向,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关注每位学生的全面发展。从2003年至2007年连续5届初三毕业生中考成绩在全区范围内都是最优秀的。
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先后荣获“上海市文明单位”、“上海市中小学行为规范示范学校”、“上海市普教系统德育先进集体”、“上海市双语教学实验学校”、“上海市艺术的特色学校”、“上海市教育科研先进集体”和“少先队全国红旗大队”、“全国雏鹰大队”、上海市中小校活力大队、全国少年儿童“心中有祖国,心中有他人”主题教育活动先进集体、 “上海市五四特色团组织”先进集体等称号。静教院附校从一所薄弱学校在短短几年内成为上海市又一个新的优质教育资源,她的跨越式发展,引起了教育专家和社会各界的关注。特别是从2004年7月8日起,《解放日报》先后五次以“轻负担照样高质量”为主题报道介绍了附校加强素质教育、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做法,引起中央领导中宣部刘云山部长、国务委员陈至立的关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报刊媒体也相继报道,予以充分肯定。今年9月8日解放日报头版头条以《学生“减负”教师“加压 ”<升学率“绿”起来》的大标题对我校再次进行报道。张人利校长办学理念:提高教育有效性,为学生成功的人生奠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亮点:以大课程概念构建双语教学。《牛津英语》已产生新的教学方法、手段、模式,经验向外推广。德育:校本化、课程化、体系化,学校“新德育”课程为学生喜欢,为社会各方面关注。
初中语文拓展阅读和讨论式教学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有关方面充分肯定,目前已向全区普及。由市教委牵头的中美合作项目“游游”活动、主题引领的IT教育研究项目,逐步形成学校IT课程体系。由教育部牵头的中法合作“做中学”项目,研究成果获得中外专家认可。充分考虑学生差异,关注学生个性,学校开设了百余门校本课程。学校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效益,取得高质量的办学效果。
另外,学校的特色课程——新德育,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了许多课题的研究,代替了枯燥乏味的政治课程,却让学生在辩论、学习、考察的过程中,在快乐中学习。
学校每周四还设有“明星闪亮三十分”活动,为校内多才多艺的同学们提供了展示自己的舞台。
㈢ 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怎么样
最怀念的初中时光复,我制们虽然是专制后的第一届,一开始上课像一群小白鼠一样,实验不同的教学方法,大概一年之后有了改观,有了比较稳定的授课方式。授课的老师当时还比较稳定,英语老师跟了我们四年,感情最深,姓金。然后就是数学老师,3年,姓梁。语文老师和物理老师都退休了,化学老师也不错,为本人当时的化学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政治老师也和蔼可亲,毕业了之后还去他家窜过门。听说母校是办得越来有声有色,心里真是无比自豪。现在虽然漂泊在外,回国之后还是想回到母校看一看,毕竟这是给予我最快乐的一段时光的地方。进了大学,一个更复杂的地方,才知道,初中的才是最纯真的
㈣ 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的学校发展
学校依托区教院优质教育资源,按照“按最佳发展期设课,创最近发展区教学”的办学理念,围绕着“提高教育有效性”这条主线,坚定不移地走改革之路,在课程与教学领域进行整体改革,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在短短几年内,静教院附校由原先一所薄弱学校(海防中学)一跃成为上海市的一个新的优质教育资源,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引起了教育专家和社会各界的关注。特别是从2004年7月8日起,解放日报先后五次以“轻负担照样高质量”为主题,报道了学校加强素质教育、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做法,引起中央领导中宣部刘云山部长、国务委员陈至立的关注。随后,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上海电视台和文汇报等全国和沪上主要媒体也相继报道,予以充分肯定。2005年9月8日,解放日报又在头版头条位置,以《学生“减负”教师“加压 升学率“绿”起来》的大标题对学校进行专题报道;2005年11月4日、24日,人民日报先后以《二年级开始学数学,如何?——上海静安区教育学院附校的实践》、《素质教育和升学率何以兼得——访上海静安区教师进修学院附属学校》为题,对学校进行了连续的宣传报导。
㈤ 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 中学部怎么样
是一所不错的中学校校园挺大的环境很不错教学大楼很干净教室里打扫的也很干净操场挺大的这里的教学质量非常不错
㈥ 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的点评
说实话,海防中学就是从我们这一届开始了大变化。
92年小学毕业改革,就近分配,没考上育才的都去海防,海防,我靠,那是有名的流氓学校啊。那时候我们所有人的父母天天去教育局,结果没办法,还是去了海防。我进学校第一天,就差点被人打-_-
其实老师都还是不错的,遇到了两位顾老师,(一班的光板就不谈了……),我们这一届人,基本上考的都不错,让外人对海防中学的印象大有改观。
在我们读书的4年里面,学校拆了老的教学楼(全木质的很有历史感),新盖了教学楼,学校名字从“海防中学”变成了 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中学,后来又变成附属学校,吞并了江三小学。
炸猪排,也从入学时候的一块二变成了两块钱,不知道现在多少钱了…………92年入学的,三班的同学还有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