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学大全 > 解放前北京新生中学

解放前北京新生中学

发布时间:2021-01-24 18:49:08

Ⅰ 北京民国时期有哪些著名的中学

北京市第四中学,北京市第一零一中学,北京市第二十二中学等等。
北京市第四中学,简称北京四中(BHSF),是北京市首批示范性普通高中,也是全国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
北京市第四中学创建于1907年,初名顺天中学堂;1912年,更名为京师公立第四中学校;1928年,改名为北平市市立第四中学校;1949年改名北京市第四中学;2002年增设国际部;2005年与北海中学合并。
北京市一零一中学是北京市重点中学、北京市示范性普通高中,是中国共产党在老区创办并迁入北京的唯一一所中学,有着悠久的革命历史和光荣的革命传统。
师资队伍强大,学校硬件设施先进、齐全,不仅高考成绩优异,更注重素质教育与学生的全面发展。北京市一零一中学是郭沫若亲自题名,意为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北京市第二十二中学校是一所有90多年历史的学校,原在骑河楼蒙福禄馆,现在北京东城区交道口东大街77号,是省级示范高中。
学校前身为北京市私立大中公学,创办于1924年,首任校长蔡元培,董事长李石曾。1930年更名为北京市私立大中中学,1949年9月更名为北京市私立育德学,1952年9月更名为北京市第二十二中学。

Ⅱ 北京市第一中学的办学历史

北京一中前身为八旗官学,始建于清顺治元年(1644年),是清王朝专为八旗子弟设立的学校。
1894年八旗官学经整顿增设八旗书院一所,取名“经正书院”校址即北京一中现校址。
1902年经正书院改名宗室觉罗八旗中学堂。
1904年宗室觉罗八旗中学堂改名为宗室觉罗八旗高等学堂。
1912年蔡元培主持教育部,决定:“八旗高等学堂仍准设立,唯将八旗取消,五族皆可入”。
1912年年八月宗室觉罗八旗高等学堂改名为京师公立第一中学,从此北京一中成为一所普通中学。
1949年4月11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接管,京师公立第一中学改名北京市第一中学。
截止到1966年一直为男生校。
1988年北京市第一中学被东城区政府命名为实验学校。
1990年经北京市教育局批准增设小学部,实施12年一贯制中小学整体实验。
2008年北京市第一中学的师生们共同参与了奥运会,和2009年国庆60周年庆典等大型活动。
2015年北京一中举行学生记者站复站仪式(北京一中学生记者站创建于上世纪90年代)。

Ⅲ 北京市第十三中学的发展历史

北京市第十三中学办学已有80余年的历史。辛亥革命以后,清政府名存实亡,清王室的王爷、贝勒们开始了变卖府中的古董玩物的潦倒的生活,涛贝勒府的主人载涛亦是如此。
1925 年(民国14年),载涛将贝勒府以16万美金长期租给罗马教廷开办公教大学(即后来的辅仁大学)以维持生计。公教大学初期先设大学预科,始称“辅仁社”。
1927年,经北洋政府批准试办大学本科,正式定名为“私立北京辅仁大学”。
1929 年呈请国民政府教育部正式立案,更名为“私立北平辅仁大学”, 原主持校务的著名教育家陈垣先生正式出任校长。
1929年6月,辅仁大学为了培植自己的良好基础, 决定停办预科,改为三三制附属中学。高中部随大学部设在李广桥西街10号(即今柳荫街 27 号现校址)涛贝勒府,初中部暂设在定阜街3号,校名定为“私立北平辅仁大学附属中学”,此为北京十三中前身之肇始。著名教育家、辅仁大学校长陈垣先生兼任附中校长。
1930年9月,辅仁大学迁入府邸南部新建的教学楼,将原府邸北部校舍全作为辅仁附中(包括初、高中)所用。之后不久,辅仁大学另选址筹建附属女子中学高中部,故将原附中改设为附中男校,更名为“私立北平辅仁大学附属男子中学”。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接管了辅仁大学及其附中,辅仁男附中更名为“国立辅仁大学附属男子中学”。
1951年,辅仁大学与北京师范大学合并,辅仁男附中改由北京市教育局领导,被命名为“北京市第十三中学”。
自从1929年,学校历经苍桑变幻,已在这里度过了八十余个春秋。坐落在王府中的十三中高中部,完好地保护着约3400平方米的古建筑:庄重的大门,深深的庭院,参天的古树,葱茏的花木,曲折环绕的长廊,威严肃穆的石狮,坐北朝南分东、中、西三路的数进院落及建筑群,雕梁画栋的正殿、配殿,古朴典雅的配房、罩房,风韵各异的戏楼、花园、花厅、垂花门、假山、太湖石、水榭、假山……王府原貌犹存,风采如故,与现代化的教学楼、实验楼、高科技的设施设备交相辉映,构成首都教育的一道独特风景。

Ⅳ 北京市八一中学的历史沿革

北京市八一中学前身是1947年3月1日,在河北省阜平县向阳庄由聂荣臻元帅亲手创办中国人民解放军晋察冀军区荣臻学校。
1949年,北京市八一中学随解放军的胜利步伐进驻北京。
1999年,北京市八一中学完成了高中教学部的改建工程。
2003年,学校被授予北京市示范性普通高中校
2014年7月12日,北京市八一中学合并北京市海淀区彩和坊小学,同时,北京市八一中学更名为北京市八一学校,原彩和坊小学划为北京市八一学校小学部。

Ⅳ 北京市第十一中学60年来的变迁。

北京市第十一中学建立于1950年,是新中国成立后,党和人民政府在北京建立内的第一所公立学容校,也是崇文区第一所中学。十一中的建立是经北京市第二届人代会第二次会议通过并纳入1950年市府年度工作计划中实施完成的,它是在彭真、聂荣臻等老一辈革命家直接关怀下,特地在龙须沟地区为南城劳动人民兴建的一所中学。校址在南城药王庙内(即:崇文区东晓市大街101号)。党和人民政府极为重视学校干部和师资的配备工作,选派了我国著名中等教育专家傅任敢先生为第一任校长。

Ⅵ 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初中部)拆迁后迁至哪里谢谢

北京三十五中是一所区重点中学,始建于1923年,其前身为私立志成中学,建校董事李大钊、邓萃英等提出“改变民族落后,发展教育事业,培养栋梁之才,有志者事竞成”的办学宗旨,在办学过程中,以高薪聘请名师,教学水平高,闻名于市区,培养出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解放初期改名为新生中学,1953年定为三十五中,经过75年的发展变化,三十五中已成为全面育人,办有特色的西城区重点中学,现有29个教学班,1400多名学生。 学校重视继承发扬传统,积累办学经验,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坚持教书育人,为学生成才打好全面基础。历届高中毕业学生,绝大多数的同学都以优异的成绩升入高等学校学习深造。学校以端正的办学思想,高水平的教学质量,文明优良的校风,亲蜜和谐的师生关系,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为学生成才创造了充分的条件,得到社会和家长的好评。 学校是北京市篮球传统项目学校,初高中男女篮球队在市区各种比赛中成绩优异。1997年被评为北京市先进篮球传统学校。三十五年有一支90余人组成的中学生金帆民乐团,还有舞蹈队、铜管乐队、合唱团等学生艺术社团为爱好文艺的同学提供了展现才华的欢乐天地。1997年在北京市中小学艺术节比赛中金帆民乐团获一等奖。1996年学校获得北京市科技教育活动先进集体奖。1997年被评为北京市科技活动示范学校。 学校是北京市对外开放的学校,经常接待各国外宾来访,参观交流。与日本、韩国、美国、德国的一些学校有密切的交往。同学们在参与外事活动中得到培养和锻炼,为增进各国人民的友谊贡献力量。 三十五中有一支敬业奉献精神强,热爱学生,尽心尽职,教学水平高的教职工队伍,现有区级学科带头人11名,高级教师57名。这些骨干教师对提高教学质量发挥了重要的保证作用。近几年陆续从北师大、首师大等高等师范院校毕业生中选聘一批素质好,有培养前途的青年教师来校任教也深受学生的欢迎。
机构地址]:
月坛北街甲1号100037

[联系方式]:
010-68052350

Ⅶ 北京101中学的历史,要全面

北京一零一中是北京市重点中学,北京市高中示范校。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遗址,地处中关村科技园区中心地带,东临清华,南接北大,占地面积20万平方米。建校于1946年,当时在张家口,叫做张家口市立中学(现张家口市第一中学),后因国民党三面大举进攻张家口,与回民中学、女子中学全体师生撤离,并合并为晋察冀边区联合中学,然后演变为华北育才中学,最后迁至北京,与师大附中合并,定名北师大附中二部,最后迁于现址,定名为北京一零一中学,原师大附中二部改为今天的北师大二附。北京一零一中是中国共产党在老区创办并迁入北京的唯一一所中学。1955年,学校定名为北京一零一中, 郭沫若同志亲笔题写校名,并释其含义为“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Ⅷ 北京市第十二中学的历史沿革

北京市第十二中学创建于1934年,由当地士绅季惠之、巴小泉等在卢沟桥畔龙王庙组织筹建,命名为宛平简师,由宛平县教育局长崔以均兼任校长,中共干部申伯纯等曾为该校捐资助学。校址位于宛平城西门外卢沟桥南 永定河东岸龙王庙内,是一座古式庙堂建筑。(据《日下旧闻考》所载,该庙建于明正统年间,清康熙三十七年重修,乾隆十六年、三十九年又两次重修。据说乾隆皇帝视察卢沟桥时曾在此休息。龙王庙的前殿及其附属建筑被宛平县教育科占用,后殿及其附属建筑被简师占用)
1937年7月发生了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中,部分简师学生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游击队。宛平简师的校舍遭到日军炮火的轰击,毁坏严重。
抗日战争胜利后,宛平简师迁至丰台镇东安街。1948年12月14日丰台解放 ,1949年1 月宛平简师开始复课。1949年9月简师建立团支部,第一任团支部书记为梁树勋。1949年10月1日,全校师生去天安门参加开国大典。从1949年11月起,简师改名为北京市立丰台简易师范学校。北京解放后,军管会柴泽民代表任命郑伯平担任首位简易师范校长 (也是简师最后一任校长)。1951年7月正式更名为北京市第十二中学,郑伯平继任校长,也就是更名为十二中后的首任校长。
七十年代,在全国率先提出“办学要办厂,办厂为办学”的办学思路,校办厂解决了办学资金难的问题。
八十年代,又提出了“校长负责制”的理念,掀起风潮。
九十年代,提出“让教育充满思想,让思想充满智慧”的哲学思想,引发了一场教育大讨论。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学校在继承中谋发展,在改革中求创新,前进的步伐不断加快。
2002年成为北京市首批高中示范校。创办全国第一所校办工厂,建立全国第一个中学心理教研室,在全国率先开设形体课、心理课和综合实验课。十二中曾被称为了教育界的“小岗村”。
2006年,在继承传统文化基础上,学校提出了“求真、崇善、唯美”的教育理念。鼓励师生做真的追寻者、善的传播者和美的创造者,努力塑造大写的人。
在2009年举办的丰台区名校工程“北京十二中办学实践研讨会”上,学校进一步提出了“一个目标、两个重点、三个突破”科学发展战略。

Ⅸ 解放前北京四中经历过什么大事件

我知道有本书叫 暴风雨前的记忆,讲的就是四中解放前的历史、但没看过抱歉、

Ⅹ 北京161中学的发展历史

北京市第一六一中学系市属重点中学,前身是“北京女一中”,创建于1913 年,70年代更名后,陈云同志题写了校名。为“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带动作用”,2000年与原北京三十中学合并,成立了北京市第一六一中学初中部。 2002年通过了高中示范校的申报;2003年学校迎来了她九十周年校庆,北京市副市长范伯元同志出席了庆祝大会。2004年遵照区教委“优化教育资源,叠加教育优势”的精神,北京一六一中学与长安中学合并,使学校规模进一步扩大。学校现有北、中、南三个校区,初、高中共52个教学班,近2000名学生,教职工近300名,是北京市城区规模最大的一所学校。光荣的历史形成了学校优秀的传统。建校初期即得到革命先驱李大钊同志的关怀,并于1926年为学校选择了校址(现北校区)。李大钊先生的学生多人到校任教,先生也曾多次到校授课,使当时的师生受到革命思想的熏陶,“一二.九”时期学校成为了北平学联所在地。郭明秋、卓林、于若木、郝诒纯、汪大婉、张瑞芳、何鲁丽、林文漪、周晋峰就是他们中的优秀代表。
新的时期,学校以“诚真开拓”为训;以“师生发展”为本;以“创新教育、科技教育、健康教育”为办学特色;以“质量——立校之本,人才——兴校之源,科研——强校之路,科学、民主、依法——理校之纲”为办学思路;以“为高等学校输送优秀毕业生,办人民满意的学校”为办学目标。
严谨、善诱、格高、业精的教风;勤学、好问、求实、创新的学风;勤奋、朴实、团结、进取的校风,数字化的校园,花园式的环境,40余门类的选修课程的开设和深入开展的教学改革,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营造了“教学相长、愉快合作的健康的学习环境;发展特长、多彩自主的健康的活动环境;尊师爱生、坦诚融洽的健康的人际环境;追求精品、文明向上的健康的校园环境”。
学校一直致力于探索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把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提高学习能力作为教研的重点。探讨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体验式学习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努力构建最符合学生接受能力,有利于开发学生潜能,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自主精神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与方法。“九五”期间学校承担了7项市区级重点课题,形成了一批具有较高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并在市区有影响的科研成果。其中两项获北京市教育科研专项奖,一项获北京市胡楚南优秀教育成果奖。

阅读全文

与解放前北京新生中学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睢宁县第一中学北校区 浏览:349
道里小学中学排名 浏览:226
辽宁重点中学分数线 浏览:174
临夏回民中学2018分数线 浏览:683
合肥市包河区外国语实验中学 浏览:477
龙川实验中学公路改造 浏览:844
呼和浩特中学上下课时间表 浏览:300
2018年沈阳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数学 浏览:687
龙川县登云中学校长 浏览:863
北仑中学招生简章 浏览:473
长安一民中学上课时间 浏览:833
盱眙中学2015高考成绩 浏览:284
中学生手球锦标赛 浏览:377
辽宁省实验中学魏民 浏览:670
2018江浦高级中学录取名单 浏览:305
洛阳2019年中学招生信息 浏览:220
蔡家坡初级中学电话 浏览:903
三门启超中学招聘2018 浏览:572
郴州市第三中学贴吧 浏览:716
2019北镇中学分数线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