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北京市第二十中学的学校领导
学校智能机器人队成立于2003年9月1日。
经过这几年发展,智能机器人活动已经形成了较好的模式:在初一年级开设了每周一次的活动课;高一年级每有周一次选修课;每周有固定的时间安排2次小组训练;不定期举办机器人讲座;进行机器人制作基础训练。
基础训练的内容包括:1.开展普及型基本训练实践活动;
2.开展项目研究活动,培养学生综合研究与团结协作能力。
取得的重要成绩:
国际比赛:
2007年12月获得IROC国际机器人奥林匹克竞赛银牌
2005年12月获得IROC国际机器人奥林匹克竞赛铜牌 学校无线电测向队成立于2005年3月31日。
无线电测向是一项科技体育运动,具有体育性、科技性、趣味性,除要进行身体训练外,还需要学习无线电知识和电子制作技能。大致过程是:在丛林或近郊、公园等自然环境中,事先隐藏好几部信号源,定时发出规定的电报信号,参加者手持无线电测向机,测出隐蔽电台的所在方向,采用徒步方式,奔跑一定距离,迅速、准确地逐个找出这些信号源。以在规定时间内,找满指定台数、实用时间少者为优胜,又称无线电“猎狐”。活动体现了理论与实践、体能与智力的结合,能开阔视野、强健体魄、磨练意志,培养独立思考和分析判断能力。
同时,还在高中年级开设了选修课,在初中年级开设了活动课,是学生课外实践活动的重要项目。
获得的主要成绩:
1.团体成绩:
2005年7月获得北京市青少年无线电测向比赛高中组团体冠军
2005年11月获得海淀区高中组团体冠军,初中组亚军 学校生物创新活动小组,组建于2004年9月,至今已有4年时间。活动小组研究的内容涉及有:小苍兰的栽培、蝶蛹工艺品的制作、生物刺绣、平菇栽培、叶脉标本的制作、饲养螳螂、斑网蛱蝶的饲养及生活史观察、柑桔凤蝶的饲养、蝴蝶标本的制作、昆虫生态摄影、饲养白薯天蛾、对校园内寄生天幕毛姬蜂的观察、山中寻虫、养蚊子、养草蛉、对校园内蚜虫的观察、对臭椿勾眶象甲羽化孔的观察、走进冬天的山野等。同时,参加了北京市的美境行动:对黄腹壁泥蜂行为的观察、建设校园生态小池塘、用蒲公英美化校草坪等。
取得了的成绩:
2006年《对黄腹壁泥蜂行为的观察》、《建设校园生态小池塘》获北京第七届美境行动优秀方案设计奖;
2007年《用蒲公英美化校草坪》获北京第八届美境行优秀创新方案设计奖;
2007年科技小论文《饲养白薯天蛾》《对校园内寄生天幕毛姬蜂的观察》获海淀区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同时,完成了校本教材《平菇栽培》的编写。
2007年6月全国优秀期刊《少年科学画报》,对学校生物“情趣大自然”活动进行了专题刊载。 学校单片机编程小组成立于2005年9月。单片机编程项目是以一个微型计算机芯片DP801为核心,由于输入设备(各种传感器,声、光、温度、重力、杠杆、开关)和输出(控制、电机、声音、光)设备可以随意改变,程序可按逻辑编制,因而单片机给予学生创造发明的空间较大,学生可以自行设计、制作,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变为现实。
取得的成绩:
在2005年度海淀区中小学生单片机比赛中,单片机编程有7人获得一等奖、5人获得二等奖、3人获得三等奖,在机器人扎气球中3人获得一等奖;
在2005年度北京市中小学生单片机比赛中,单片机编程有3人获得一等奖,扎气球比赛中2人获得一等奖,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并取得了海淀区及北京市团体第一名的好成绩。
在2006年度海淀区中小学生单片机比赛中,有5人获得编程类一等奖、4人获得二等奖、10人获得三等奖;在机器人接力赛中有4人获得一等奖;
在2006年度北京市中小学生单片机比赛中,有1人获得编程类一等奖,2人获得了二等奖,并再次取得了海淀区、北京市的团体第一名的好成绩。 校天文观测小组成立于1999年。学校建立了天文观测台,配备了meade178mm折射式望远镜,尼康D50相机及计算机等。同时,在海淀区教委、科委的支持下,添置了6台移动式天文观测镜,满足了活动的需求。天文小组坚持每周活动2个小时,观测110个梅西叶天体、不断变化位置的木星的四颗卫星、金星的盈缺变化、月球上的月陆,月海及环形山、流星、彗星、火星、土星等天体现象。当特殊天象出现前,及时组织学生适时观测。与北京天文馆联合开展了“天文知识系列讲座”,请专家指导学生进行天文观测,经常组织学生参观北京天文馆、兴隆天文观象台等。
取得的主要成绩:
2005年在第25届北京市科技创新大赛中,《星空观测——金星凌日全程跟踪》荣获北京市“优秀科技实践活动项目奖”。
在2006年海淀区天文知识竞赛中,获一等奖6人、二等奖8人、三等奖18人。
在2006北京市中小学生天文观测竞赛中,荣获天文观测设备操作初中组一等奖。
在2007年北京市中小学生天文观测竞赛中,有多名学生获奖。
㈡ 谁认识北京一零一中学的周松老师,认识的发下照片
这是我原来的语文老师啊!她原来是农大附中的,年轻的时候很漂亮
㈢ 济阳竞业园中学副校长周主任叫什么名孑
都知道他是周主任,还问什么名字干什么?就叫周主任就行
㈣ 中关村中学校长叫什么
正校长:邢筱萍 教育副校长:周卫萍 德育副校长:郭萍
㈤ 东直门中学副校长名单
一、组长赵景芝(校长)——负责创建全面工作1.每年进行一次讲座二、副组长陈宇(书记)——负责创建的具体工作1.负责学习型学校创建方案的起草2.负责党员理论学习、教职工的师德学习3.负责教职工的政治学习并负责对教职工的政治学习进行和考核4.负责推广学习典型和经验交流史超英(副校长)1.负责教职工的岗位培训2.负责继续教育工作,教职工的学历学习和专项培训3.负责网络建设和网络教育4.负责教职工的业务学习档案和业务学习考核工作5.负责阅览室和电教室资料的收集,为教职工的学习创建条件孙荣臣(副校长)1.负责创建工作的物质保障史红伟(工会主席)1.负责动员工会会员积极参加创建工作2.负责组织工会的学习活动和经验交流
㈥ 初中副校长每周上多少节课才达要求
这个没有要求吧,每个学校可以自己规定。
有的学校,副校长是不上课的,但要求要听够多少节课
㈦ 北京市第十中学的学校领导
葛保红:校长、党总支副书记
杜卫东:行政副校长
周端焱:教学副校长欧庆胜:初中版部校长、工会主席
杨权 静:团委书记
李 媛:教务处主任
邢版飞:总务处主任
吕 博:办公室主任
李宏卫:初中部教育教学副校长
张义顺:新疆班行政副校长
梁晓华:新疆班教育教学副校长
龚秀山:办公室副主任
李树文:政教处副主任
张 璇:教务处副主任
时 军:政教处主任
宋振中:高中部政教处副校长
陈 静:初中部教务处副主任
钟 毅:初中部政教处副主任
㈧ 周济被免去教育部部长职位 现任教育部长是谁(多图)
当天下午,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免去周济的教育部部长职务,任命袁贵仁为教育部部长。袁贵仁现年59岁,他的职业生涯从未离开过教育领域。从19岁起,他就在家乡安徽省固镇县担任中学教师。1978年,袁贵仁考取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六年后取得硕士学位。毕业后,他留在北京师范大学任教,此后历任该校社科处处长、副教务长、副校长、党委书记、校长。2001年,袁贵仁被任命为教育部副部长。自称“一辈子都在和教育打交道”的周济,是中国“文革”前的最后一批大学生,毕业于清华大学,1980年赴美留学,获纽约州立大学博士学位。1984年学成回国后,周济进入华中理工大学任教,13年后出任该校校长,随后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9年至2002年,他先后担任湖北省委常委、省科技厅厅长、武汉市委副书记、副市长、市长等职。2002年,周济被任命为教育部副部长,翌年接替陈至立出任教育部部长。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教育在不少方面取得突破,免费义务教育的目标得以实现,高等教育也完成了从精英化向大众化的历史性跨越。不过,教育领域仍有许多累积多年的顽症亟待“医治”,摆在新任教育部部长袁贵仁面前的任务并不轻松。当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正在制订,袁贵仁上任后,中国教育改革的走向将备受关注。袁贵仁升任部长后,中国教育部目前共有五位副部长,分别是陈希、鲁昕、陈小娅、李卫红、郝平。
㈨ 北京工业大学附属中学的学校领导
学校领导队伍是一个年龄结构合理、学科分布适宜,管理经验丰富,个体品格高版尚、团队精神权强、能独当一面的智慧型管理团队。面对一校三址办学,构建:一个中心,多个次中心,条块结合,重心下移,扁平结构。从而减少层次,作强两头,提高学校管理效能。
领导班子硬:学校有一个年龄、职称结构合理,学科搭配适宜,团结协作,锐意进取,肯于奉献,善于管理的领导班子。周光安校长的教育教学管理能力、水平和业绩得到教育界和社会的广泛认可和赞誉,曾荣获北京市中学惠普优秀教学管理奖,2001年被朝阳区委和区政府授予优秀校长称号。
历任校长/书记:
董纪南,女,1957-1961年任校长,1962-1971年任书记
党彦勤,女,1967-1988年任书记、校长
田豫桐,男,1979-1988年任校长
牛映瑞,男,1988.9-1991.4任校长
黄洁实,男,1998-2001.7任书记
周光安,男,1991.5-2004.7任校长
李军,男,2004.7-2015年任校长
夏志清,男,2015年至今任校长
㈩ 北京市第十四中学的学校领导
前进,前进,前进,新北京的十四中人。
披着世纪的霞光,迎来京都老校百年春。
风华园里花似锦,时代育新人。
我们从畿辅学堂走来,闪着反帝反封建的神韵。
我们从燕冀中学走来,带着“一二·九”的征尘。
我们从五星红旗升起的地方走来,肩负着共和国赋予的历史重任。
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百舸争流点乾坤;
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百舸争流点乾坤。
巨浪翻飞黄河韵,惊涛赤子魂。
旌旗展,号角震,荡风云。
前进,前进,前进,新北京的十四中人。新北京的十四中人!
写作背景
《前进,新北京的十四中人》,原是该校教师为一个班创作的校园歌曲。首演于该校为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60周年,举办的“弘扬《讲话》精神,展示校园风采”主题演唱会,受到师生喜爱,引起领导重视。后在学军基地试唱,又得到学军师生的肯定,基地教官的赞赏,经教代会讨论通过暂代校歌使用。歌曲采用一段式。
“披着世纪的霞光,迎来京都老校百年春。风华园里花似锦,时代育新人。” 为第一层是总起,强调的是老校迎春,从新世纪、新时代,哺育新人的角度,启迪师生确立与二十一世纪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的教育观和人才观。
“我们从畿辅学堂走来,闪着反帝反封建的神韵。我们从燕冀中学走来,带着“一二·九”的征尘。我们从五星红旗升起的地方走来,肩负着共和国赋予的历史重任。”此为第二层,顾往。张之洞废科举兴办学堂,原想挽救大清,可新学却培育了不少满清王朝的掘墓人。遥想当年畿辅学子,定然处在反帝反封建的大潮之中。而燕冀师生参加的我党领导的“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确已载入史册。年轻的人民共和国使老校获得新生的同时,也赋予了莘莘学子肩负起强国的历史重任。 南筠文学社
北京市第十四中学南筠文学社,下简称南筠文学社,由北京市第十四中学文学社团发展而来,2007年正式创立,2009年正式更名为南筠文学社。南筠文学社是在北京十四中校方的指导下,由学生自主管理,有较完整组织与一定影响力的学生社团。南筠文学社旨在于发展学生兴趣爱好,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文学审美素养,宣扬中国传统文化与促进文化交流。北京市第十四中学文学社创始于2007年,2009年正式更名为南筠文学社。
南筠文学社曾成功在校内发行过数期报刊《南筠文刊》并于2011-2012开始发行校刊杂志《一页青春》,并联手北京市第十四中学未央汉服社,一起在校内外举办“中秋节”与“七夕节”等宣传中华传统文化的活动。同时保持与北京市第十四中学模拟联合国社、北京第十四中学网球社等校内外各社团组织合作与联系。
十四模联
北京市第十四中学模拟联合国社团简称十四模联。北京市高中生模拟联合国协会创始理事校之一。十四模联作为十四中创建时间最早、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社团,十四模联在学生团体中积极发挥自己的影响力,承办了包括植树节、校园安全日等多项活动。在UMUNC、BJMUN、IMUNC、SSMUN、OMUNC、HWMUN中,都可以看到14MUNERS的身影,并于2011年11月成功举办了十四中十五中联合校内会(ACMUN),并取得了成功。2012在北京大学举办的PKUNMUN也将首次迎来十四模联人。
十四中科学院
十四中科学院于2012年11月2日由2012级学生共同发起成立,社团全称为“十四中科学院”,旧称“14中科学研习院”,简称“中科院”,英文全称” Academy of Sciences , Beijing NO.14 Middle School(14-AS)”。
社团发展大事记:2012年11月2日 成立
2013年8月 地沟油转化生物柴油项目组成立
2013年11月4日 向根与芽组织申请成立“北京市第十四中学 科学根与芽小组”
2014年3月1日 联合十五中逐梦科技社、北京十三中科技社、师大二附科学俱乐部、北京四 中科技俱乐部,发起成立了北京高中科学社团联盟。
日常活动:物理、化学、生物趣味实验,项目研究,有关比赛,学科竞赛培训,联盟活动,校科技节策划等。
历届社长:2012~2013年 社长:刘通宇 副社长:刘子越、鲍云毅
2013~2014年 社长:刘通宇 副社长:王宇琪、潘牧宁、鲍云毅 2006年是北京十四中建校100周年,为了更好地继承和发扬十四中的光荣传统,开创十四中未来发展的新局面,学校将举行一系列庆典活动。2006年9月16日、17日,学校在北京市工人俱乐部举行了校庆文艺演出,正式拉开了十四中百年校庆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