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烟台市有多少个初中这些初中都在什么地方
烟台初中一览
烟台二中附属初中,这个是二中高中的初中部,二中么本地人都知道,很多官宦子弟有钱有势人的孩子,教学质量很好,始建于1866年,高中里出很多奥赛尖子生,可以直接面试进名牌大学的那种。你的孩子在二中的初中上,日后进二中的高中应该也是有优势的。学校在毓璜顶,有时间看看去。网址:http://www.yt2s.net.cn/
烟台祥和中学,在幸福的祥和小区,学校历史不久,但是教学质量很好,我就是那里出来的,老师相当严格,也出奥赛尖子,祥和的学生到了高中都很受高中老师的欢迎,都比较扎实。就是学校小了点,但是教学质量真的不错。
烟台三中初中部,我高中是烟台三中的,三中的教学也很严格,学风比较浓。但是初中不晓得如何。
烟台一中初中部,在环山路.华侨宾馆西边啊
名称是:一中南校区.
坐车到华侨宾馆站下车.7路.23路.好象21路也走啊,。这个不太清楚了,只知道一中的高中也是不错,历史也相当悠久了。
在烟台,一中、二中、三中是最好的三所高中,但是一中的学风似乎不如三中浓烈,而且打架事件很多。
烟台四中也有初中,但是呢,呵呵,我就不说了,烟台人都知道哈,不论高中还是初中,四中都是不好的,学生的成绩都不行,但是也许其他素质高。初中弄了个清华同方中学,其实现在已经被报道了,和清华大学没有关系。
烟台十一中,也在幸福,也很老的一个学校了,就在幸福河市场旁边,还比较好吧,学生成绩比祥和差一点,但是比四中绝对好多了。
烟台福安中学,在祥和中学以北,教学质量也不行,成立的时间也很短,主要是幸福一带的孩子去上学,和四中差不多的感觉,甚至不如四中好。
烟台七中,在芝罘区文化十三巷10号 ,离文化路小学,文化路市场不远,坐七路车就到了,据从前高中的同学说不怎么样,老师教的不好,不负责任。
烟台十中,管得比较严,升学率还可以。
烟台五中,也就是华侨中学了,在胜利路327号,师资不错,教学质量一般吧,学生成绩也一般般了。
烟台九中,现位于烟台市芝罘区白石路白梅街16号,具体情况不了解。
奇山中学,很一般了和金沟寨中学差不都,比后者稍微强点吧,后者就不要去了在东郊,学校质量也不好。
世回尧中学、黄务中学,都不算有特色的好中学
烟台格迈纳尔中学,在福山,听起来挺有名堂,但是教学质量一般了,有双语教学班。是一所省级规范化学校,创办于1991年7月,是烟台市福山区委、区政府与国际SOS儿童村总部共同投资兴办的一所普通完全中学。学校以国际SOS儿童村创始人赫尔曼·格迈纳尔先生的名字命名。
还有一些吧,就给你这些了,反正你在1、2、3、祥和、中间选就好了。
『贰』 外地人在烟台上初中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烟台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条件详情
入学材料
1、户口簿;
2、烟台市六区以外户口学生需专提供家长报名所在区的属居住证;
3、自有住房的需要提供房产证。房产证暂未办理的,需要提交购房合同,并同时提交正式缴款发票或首付款收据及银行借款合同;
4、报名所在区户口租赁住房以及依据祖父母(外祖父母)房产证地址入学的学生,需要提供学生及父母在报名所在区的无房证明;
5、非报名所在区户口租赁住房的学生,需要提供家长与开发区企业签订的正式劳动合同以及养老保险手册(或2013年12月31日之前办理的有效个体工商营业执照),以及辖区居委会出具的《房屋租赁合同登记备案证明》。
入学流程
1、向学校提供报名所需材料
2、学校审核证件并存档备查
3、经学校审批,符合条件的,给予办理报名登记手续
『叁』 烟台中学
二中
山东省烟台第二中学简史
山东省烟台第二中学,开创绵远,历史悠长,始建于1866年,经历了清朝晚期,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几个历史时期。
1866年(清、同治五年)12月,学校前身“文先书院”(只收男生)、“会英书院”(只收女生)建立于风景秀丽的毓璜顶东北坡。两校是烟台1861年开埠后首创的新型学校,开设课程有:数学、格致、史地、化学、英语等学科,并辅之以“四书”,因系教会创办,开设“圣经”课。学校创办人为美国牧师,郭显德(Huntey
Coybett)博士。开学时,仅以三名学生为始。此后学生逐日增加,1886年间,郭显德向美坎萨斯州的维齐他市长老会募款2500美元,扩建校舍,增设中学班。此间,女校由杜宇宁女士主持。1896年,“文先”、“会英”两校合并,各取一字,取新校名为“会文书院”。校内设寄宿舍,盛时,中小学生达200余名。中学部旨在培训乡村师资,服务于农村,开设以汉文为主,数学、史地等课程,要求严格,理化室设备亦较完善。会文书院先后由衣博士(W.O.Elterieh.Ph.D)、魏利先生(Harold F.Smitb. M.A.)和明显文硕士(HaroldF.Smith.M.A.)任校长。
烟台开埠后,国际贸易和翻译人才缺乏。经山东长老会差会和本地士绅集资,由1894年来烟的美国人韦丰年先生(George Cornwell)在毓璜顶西南坡兴建校舍,1897年(清,光绪二十三年)校舍竣工,创办“毓璜顶英文学馆”以造就本埠英语商贸人才。始招六名学生开学。1909年英文学馆创办人兼校长韦丰年逝世,后由美国人毕维廉(Eilliam C.Booth.M.A.)先生继任校长。为扩建校舍,毕维廉发起募捐,1911年增筑校舍落成,为纪念创办人韦丰年先生,定名为“思韦堂”( 现烟台警备区军人礼堂处)。毕接任校长后,改善课程,提高程度,学校声誉日高,学生有所增加。此时,学生注册人数增至185名,教员15人,多为外籍。英文馆, 各科皆用英文课本,学生英语程度甚高。
1920年郭显德博士逝世,亨年85岁。是年4月长老会议定,将会文书院和实益学馆合并,取“实益”的“益”字、“会文”的“文”字,定名为:“私立烟台益文商业学校”。合并后由毕维廉任校长。为扩大学校规模,发起募捐扩建新校舍。校址选择在毓璜顶南坡,即现烟台二中校址。1922年新校舍落成,计有“U”形三层正楼一幢,内有教室八个,办公室、小礼堂、饭厅等。正楼南北各有二层侧楼各一幢,作宿舍用。楼正面有篮、排、纲、足球场和田径运动场。体育设施齐全,活动场地居烟台之冠。为纪念学校创办人郭显德,取名为“思郭堂”。学校有初中、高中、英文科和商科。初、高中课程与国内中学大致相同,唯重视英语。商科增设商业内容:第一学年打字、银行学、簿记,世界地理;第二学年商业簿记,商业地理、商业速写;第三学年学商业算术、查帐学、交通与运输学、装卸及海关学、商业管理法、速记学。各年级开设体育课,体育活动十分活跃,开展各项比赛,吸引市民观览并引为盛事。学校分南校,北校两部:南校有商专科、高中部(在现二中校址),北校有初中部,英文科(在现烟台警备区军人礼堂址)。全校占地面积83.27亩。由于学生人数增加,校董事会发动各地校友募捐,在思郭堂北侧兴建一幢两层大楼,上层是大礼堂,下层是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1933年落成,为纪念毕维廉在校服务数十年,取名“维廉楼”(现改建成三层综合办公楼,顶层仍为礼堂)。
1926年,当时北京政府颁布法令,限制外国人在我国开办学校,规定中小学校不得以传播宗教为宗旨,不得将宗教课列入必修课。在中国师生的坚决斗争下,美国差会不得不由中国人充任校长,毕维廉辞去校长职务。1920年由中国人罗希嘏应聘任校长,为本校第一任中国人校长。罗希嘏、祖籍山东栖霞、毕业于上海沪江大学。接任校长后,改组董事会,增加中国人董事名额,规定高中毕业学生方可入商科。三年制商科课程加增政府会计,审计、货币、银行、商法、统计、经济等学科。取消圣经课,增设党义课(即三民主义),每天上课前背诵孙中山总理遗嘱。对资质不够的教员令其退休,以清华、北大、圣约翰各大学毕业生代之,并多采用英文原本授课,其程度可与一般国立大学经济系相 美。学校拟定以“诚、勤、爱”三字为校训,取忠诚不欺,自强不息、博爱为怀之义务,使其在三民主义之下,抱此精神以养成健全的国民培养方针。在实施标准上,提出“铲除苟安思想,充实奋斗精神”。学校建立学生组织,1926年有青年会,勉励会、童子军。1930年建立学生自治会,体育会、各级级会。还有中文、英文演讲会、商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研究会。组建新剧、京剧、歌咏、弦乐、军乐、西乐等团队等等。蔡元培先生题名的《益文月刊》刊登师生撰写的政论文章、文艺作品稿件皆颇具水平。1926--1930年间有教职员30--40人,其中外籍有12人。学生以本省最多,次之为东北三省,再次为江、浙、闽、奥各省,还有少数俄、美、英、德、日、朝鲜等外国学生。在校生,每年在350--500人左右,最高达600人。1929年学校正式更名为“烟台私立益文商业专科学校”,1936年又更名为“烟台私立益文高级商业专科学校”。罗任校长时、为“益文”鼎盛期。因受排挤,加上聘期满。1932年罗希嘏辞校长职去上海。 1932年,由福州协和大学毕业的林求源接任校长职。林是一忠诚基督教徒,唯听命于长老会是从,且拉拢亲信排斥、打击爱国师生,开除进步学生,终酿成学潮,学生罢课纷纷离校,学校曾一度关门。于1936年林求源被迫辞职。
1936年秋,汪祥庆接任校长。汪为河北省人士,燕京大学毕业。“七、七”芦沟桥事变后,抗日烽火起,日寇飞机经常飞临烟台上空盘旋。汪祥庆校长周旋于日伪宪警之间,维持学校,勉强图存。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美籍教员被拘押送潍坊集中营。次年春,日伪接管“益文商专”,改为“烟台市市立第二中学”,校长汪祥庆离烟他去。“益文”从创办学校至1941年。历届毕业学生约有万人,有千余人升入大学深造。毕业学生多就职于海关、银行、邮政等职,供职于政界、军界致力于大、中、小学校教育者亦颇多。远向国外拓展经营贸易者,尤为本校学生特色,素有“益文学子足迹遍五洲”之称。
“益文”虽为教会创办,但他是建立在中国的土地上,广大师生处于民族苦难和人民反抗黑暗统治的斗争年代里。众多觉醒的进步师生积极投入救国运动和政治斗争。辛亥革命爆发,实益学馆学生有百余人一夜间剪掉发辫,以示响应。二十年代、学生中有“非基督同盟”秘密组织,反对帝国主义文化侵略。据1922年报载:在375 名加入青年会的学生中、只有83人是教会的会员,说明信教者甚少。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爆发,实益学馆学生首当其冲,是山东13所最早参加全省学生总会的学校之一,并发起成立“烟台学生联合会”组织发动游行示威,抵制日货。大革命时期参加共产党的益文学生徐约之,“七、一五”政变后,从武汉脱险返回益文母校复学,并发展许端云、陈恒荣等几名党员。于1928年5月建立起中国共产党烟台第一个支部委员会,许端云任支部书记,在校内外开展革命活动。1931年,许端云、王章、周恩庆三名益文学生在进行革命斗争中被捕,押送省府济南,在狱中尽受酷刑,坚贞不屈,从容就义。“九、一八”事变后,益文学生,在党的领导下,建立起“抗日救国会”利用教会学校作掩护,以做礼拜的名义进行抗日救亡活动。还编写《十日吼》等刊物,宣传抗日思想,日寇侵占时,转入地下活动。有众多爱国进步学生投身于抗日军旅中,成为抗日中坚。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8月烟台解放,人民政府接管了市立二中并与市立女二中合并,成立毓璜顶中学。开学后有400人入学,校长王骏超,教务主任杜示远,指导主任杨鲁光等,学校主要任务是加强政治学习,参加社会活动和街道宣传,同时向东北解放区输送军政干部约有100人。1947年国民党向胶东解放区发动重点进攻,9月国民党军占我烟台,根据市委决定学校撤到乳山县上、下草坡村成立烟台联合中学,又有一批学生参加了解放军七纵队。
1948年9月烟台第二次解放,学校迁回,改名为“烟台市立第一中学”。按省、市委指示,立即复学开课,由刘仲璜等7人组成复校委员会,办理复校招生工作。12月5日正式上课,初中七、八、九、十级学先后入学,在校生有319人。1949年杨鲁光任校长。按省教育厅下达的“中学暂行规程(草案)”开始了学校的正常教学工作。
1950年9月,学校由"烟台市立第一中学"改名为
“山东省烟台第二中学”为省属学校。学校采取一系列措施,充实师资队伍,改进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工作的总结检查、使学校工作迅速转入以教学为中心。遵照上级党委指示,学校党支部公开,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领导,成立了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总支委员会,(1957年改为共青团)在学生中大力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重视体育、文娱工作的开展,学校成立了体育、文娱指导委员会。组建成各项体育代表队和剧团、歌咏、雅乐、军乐等团队。
在1950年下半年开始的抗美援朝战争中,我校广大师生积极响应党的号召,踊跃报名参加军干校,准备赴朝参战,保家卫国。到1951年7月,全校先后有844名同学报名分三批共批准91名,其中女生20名,奔赴祖国需要的战斗岗位,显示了解放后全校同学的革命觉悟和爱国精神。
1952年秋,开始招收高中一年级学生,高、初中在校生达到了1031人。
学校自1952年始,贯彻国家教育部颁发的《中学暂行规定(草案)》、《中学教学计划(修订草案)》和响应毛泽东主席提出的“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三好号召,鼓励学生创“三好”全面发展。实行人民政府制定的《人民助学金实施办法》,招收农村学生,使广大工农子女入学就读。为增强学生体质、实行“劳卫制”锻炼,减轻学生负担,改善学生健康状况,贯彻《中学生守则》进行德育教育。在党和政府各项方针政策指导下,全校师生精神面貌为之一新。学校始终抓住以教学为中心的工作环节,开展教育理论学习,深入研讨教学大纲,钻研新教材,改进教学方法,开展集体备课,观摩教学、制作教具、图表标本等一系列有力措施,提高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效果显著,工作成绩斐然。在建国后的短短几年里,使学校工作走上了向规范化发展的轨道,形成了以教学严谨,考试严格,管理有序而著称的良好校风,至今绵延下去。1955年首届高中毕业生80人参加全国高考,录取76人,占报考学生的93%。同年还选送五名出国留苏学生。此后,至1960年历届高考升学率,皆占报考学生的90%上下,1961年至1965年国家调整招生名额,大学招生大幅度减少的情况下,我校升学率仍始终居省重点中学前列。使学校声誉大振。校体育代表队参加省、市体育竞赛多次获团体第一,多次打破省、市记录,先后有十数名运动员输入省队,学校航模小组,参加全省比赛荣获第一名。使学校声誉大振。
1957年始,学校贯彻执行毛泽东主席提出的:
“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1958年提出的“教育为政治服务,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采用土洋结合的办法大办工厂”的指示。积极开展勤工俭学、大办工厂。先后办起13个小工厂,1959年合并成9个,并有农田、菜地24.7亩,把生产劳动列入正式课程。1958年选派30名高一新生,到市内几个工厂培训技术骨干、建立起校办工厂“烟台二中机械厂”,并由小到大,自制车床,不断取得教学,生产和科技成果。学校规模亦在不断扩大,1958年秋招收高中一年级8个班,574人高中入学,高中达到16个教学班,全校36个班,高、初中在校生达1741人,住宿生最高达600人。教职工增至102人,其中教师73人,为烟台地区最大规模学校。
1959年烟台二中被省教育厅确定为省重点中学。1960年省教育厅确定我校为《十年一贯制》(小学五年、中学五年)学制改革试点学校。秋季开学、招收教改一级新生两个班入学,使用《十年一贯制》部编教材授课。后相继招收教改二、三、四、五级各两个班,1965年改为教改试验六年一贯制,招收教改六级共6个班入学。 学校始终把思想政治工作摆在首位。在校党支部领导下,发挥团委会、学生会、工会等组织的作用,进行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教育,教育学生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革命的人生观。1964年学校定“团结、紧张、艰苦、朴素”为校风。烟台二中的学生,大多都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把革命利益放在首位,尽能服从党和国家的需要,遵纪守法,响应号召,积极行动。自1955年国家《兵役法》公布后,历年都有一批优秀学生应征入征,或入军校深造,有的走上军、师级领导干部岗位。广大师生在参加历次的政治运动,以及校内外社会活动,生产劳动和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皆能奋勇当先,有突出表现,深得社会各界赞誉。
在“文革”前的十七年里,烟台二中在各级党和政府的领导关怀下,学校得以发展,扩大了规模。自1952年起不断地扩建校舍。先后于1952、54、58、60、64年扩建教学楼(二层)4幢,平房40间,扩充教室32个,理化、生物实验室7个,工厂厂房480平方米(包括1978年扩建)。师生食堂伙房250余平方米。学生宿舍230余间,学校占地达百余亩。
自1949年至“文革”止,先后由杨鲁光,毕庶山、高潮(1958年第一次到职)张岱、高潮(1969年第二次到职)等同志任校长职务,主持学校工作,先后由杨鲁光毕庶山、毕雪芹,牟宁、李超等同志任党支部书记。他们为学校的发展,在几个时期里,分别作出了不同的贡献。
1966--1976年十年动乱,学校教育备受摧残。
1966年,6月初,文化大革命烈火始在我校燃起,学校停课,红卫兵组织成立。烟台二中这所百年老校,大部分教师、学校领导受到严重冲击,四分之一教师遭受批斗,抄家等人身侮辱,有的被打入“牛棚”。自1968年,“复课闹革命” ,学制改为初中两年,高中两年毕业。至1976年学校先后接受16个年级136个班6800余名学生入学。贯彻“五、七”指示,学工、学农、学军、上山下乡,走“五、七”指示道路,建起农村分校,工厂分校,学军基地。然而,广大教师仍尽人民教师的职责,在困境中,仍能抓住各种机会走进课堂,讲授文化课,以增强学生的文化知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有用人材。自1970年1月先后由朱永和、蔡志怿、宫本训等同志作为“三结合”的革命干部,任烟台二中革委会主任职。
1976年,10月,党中央一举粉碎“四人帮”后,拨乱反正,按上级指示,撤销农分校、工分校。撤销连队、年级组、恢复教研组,建章、建制,迅速整顿并恢复正常的教学秩序,学校工作开始转入以教学为中心。1978年学制定为初中三年,高中二年毕业(1981年改为高中三年毕业)1978年秋、开始使用教育部编教材。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学校贯彻党中央的有关政策、平反“文革”中及其他政治运动中的冤假错案,改正错划的右派分子,贯彻党的知识分子政策,饱经历次政治运动风雨的大批教师,唤发起前所未有的青春和活力,不遗余力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
1980年11月山东省教育厅下发文件,公布烟台二中为山东省首批办好的重点学校。(公布全省十九所)。自1978年起,先后由谢建陛、单旭光、王桂亭、刁玉庆、王华新等同志任校长职务。自此,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里,烟台二中又掀开了新的篇章,学校领导和全体教师励精图治痛下决心,把二中办成省属一流的重点学校,创造一流的教育质量。
一、始终把教师队伍建设摆在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下大力气,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要创造一流的教育质量,必须建设一流的教师队伍。1980年后,得到各级教育领导部门的关心,从市、区各校选调一批骨干教师充实二中,他们大多成为学科带头人。每年从大学毕业生中经过考察,试教,认真筛选,严格把关,择优进校任教,确保新教师有较高业务水平、工作能力和政治素质。1990年后,大批老教师相继退休,由于“文革”原因,中青年教师出现断层,鉴于此,学校把对青年教师培养视为当务之急,实施了青年教师培训计划。一是从1979年开始制定“以老带新”计划,新老教师搭对帮教,同案备课,听课、评课,以老带新,以新促老,效果显著。二是,每学期对青年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评优”活动,使一批青年教师佼佼者脱颖而出,成为骨干力量。三是支持青年教师在职或离职进修,以提高业务水平和学历达标,四是,举办青年教师学习班,进行系列培训。此外;还发挥教育工会,教师团支部的群众团体作用,举办,现代教育理论讲座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讲座,制定学校的“教师职业道德准则”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并不断得到提高,大批中青年教师成为能独立胜任毕业班教学的骨干力量。目前学校教职工283人,其中教师208人,大本114人,专科71,大专学历占教师的92%。高级教师45人,中级教师74人,特级教师3人。几年来,涌现一批优秀教师,其中:国家级3人,省级16人,市级29人。一支结构合理,素质高,能力强的一流教师队伍业已形成。
二、以教学工作为中心,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强管理,向管理要质量,要效益。
1、建立强有力的教学指挥系统。
1980年前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以分管教育教学的校长负责全面,以教导处为主体,辐射教研组和班主任。以召开教研组长、班主任会议指导全校工作。校长,教导主任分别分管教研组和年级组,参加教研组例会,集体备课、听课、检查教案、作业批改、深入班级、开展思想教育和纪律教育。学校领导深入到教研组、深入到课堂,具体到教师和学生,使教育、教学工作不断取得显著成果。从1978年恢复高考以来,高考升学率均列全区第一名。中考成绩每年领先其他学校。
1985年后,学校规模不断扩大,全校有教职工220人,高、初46个教学班在校生达2800人。1990年后,现代化教学设施增加,学校内部机构设置有所变化。 为适应新的形势,必须优化学校内部管理机制达到科学, 有序的管理。建立强有力的教育教学指挥体系, 学校成立政教处(后为学生处)、体卫处。实行校长负责下的“一主、两翼、三线”制的管理系统。即分管教学的副校长负责全面的教育教学工作,其下以教导处为主体,学生处和体卫处为辅翼,辐射到班主任、教研组和班教导会。教导处以教学管理为主,狠抓常规教学,掌管教学和学生学习,分析教学状况,采取改革措施。学生处和体卫处以学生管理为主,掌管学生思想教育,班级管理,文体活动,后进生转化教育,学生思想品质鉴定等工作。
2,学校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坚定不移地把思想政治工作和学生的德育工作放在首位,保证学校的社会主义方向。
1979年教育部颁发《中学生守则》试行草案。1988年中共中央颁发《中学德育大纲》,学校先后围绕“守则”和“大纲”开展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以及道德情操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加强德育工作队伍的建设,在校党委领导下,成立了以分管校长,教导处、学生处、团委、工会及政治教研组等部门负责人组成的“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和“德育工作领导小组”。根据高低年级学生的思想特点,分析学生不同时期的思想状况,有针对性的开展系列教育。新生入学校,首先进行《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树理想、守纪律”的教育。校团委还开展了“立志、勤奋、达标”等内容的教育活动,为加强法治观、组织学法、用法、普法摸底考试,有95%以上学生达优秀,参加省团委举办中学生法律知识竞赛,有4名学生获奖。1988年以来,贯彻《中学德育大纲》,组织实施《烟台二中实施〈中学德育大纲〉方案》建立并完善了诸如:学习宣传,德育评估考核,升国旗、重大节日纪念活动、军训、差生转化等一系列必要的德育工作制度,做到思想政治工作,经常化、制度化。学校注重与社会、家庭教育的结合。与当地驻军、公安派出所建立军民、警民共建文明单位,进行拥军、军训和法治教育。 全校常年有学雷锋活动小级100多个,有固定服务对象38个,每年服务1200多人次。学生的思想品德、精神面貌不断发生变化。出现了大量的拾金不昧,扶难救危、助人为乐的好人好事,受到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的好评。使学校"团结、勤奋、严谨、求实"的校风逐渐形成。1985年始,校党委在高中学生中成立了“党章”学习小组,在学生中发展党员。几年来,先后有8名学生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
学校多次被政府评为“精神文明先进单位”。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极大地调动了全校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对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成为一股不可估量的推动力。
3,加强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不断完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
1980年起,学校开始订立常规教学管理制度。于1985年,制定并实施《烟台二中关于加强常规教学的几项规定》,明确提出落实常规教学的六项要求:(1)加强集体备课,坚持“三定”,“三结合”,“六备”、“四统一”;(2)改进教法、提高课堂效率,向45分钟要质量;(3)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4)精心设计和批改作业;(5)教研组与备课组要认真组织好单元考查,切实搞好质量分析、查漏补缺;(6)组织好课外辅导。常规教学六项要求的落实,有力地克服了教学上的自由由主义和无政府状态,也是衡量教师教学态度的重要标准。同时,还制订了“班集体百分评比”,“学生五育评比”,“日常行为管理评优”等制度也逐一落实,保障了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1984年12月市教育局确定烟台二中为市级实验学校,承担各项教育教学改革实验任务。
1986年7月中共市教育局党委批准中共烟台二中总支委员会。1990年4月经市教育局党委批准中共烟台二中委员会,同时批准中共烟台二中纪律检查委员会。
为进一步加强学校内部的管理体制,在党委领导下,1987年12月经校教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了“烟台二中考核,评优表彰细则”,实行以“绩”为主,“德、能、绩、勤”全面考核,择优建档,分类表彰的考核评优制度,对全校教职员工的工作,进行量化和测评相结合评定机制,鼓励教职员工奋发进取,提高了教学质量,并取得了实效。1992年高考、本科上线53人,保送生24人,应届生升学率达到81.3%;中考上线174人, 考取小中专3人,各科平均分数均列市区第一名。1993年高考、本科上线64人,保送生32人(列全省第一)应届生升学率达到95%。在市区内创下了应届升学率最高纪录。
1994年,遵照市委宣传部,市教委等六部门下发的《关于中小学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试点意见》,经市教委同意,烟台二中作为第一批试点单位率先进行改革试点。经过深入学习有关文件,吃透精神、调查研究,全校上下反复讨论,反复论证,统一认识,学校制订出《烟台二中关于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经94年8月教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并组织实施。改革的主要内容是:教职工定编聘任制,全员岗位责任制,校内结构工资制。改革了学校管理体制上多年存在的人事制度上的“铁交椅”,“铁饭碗”,分配制度上的“大锅饭”等旧的管理模式的弊端,初步体现了多劳多得,优质优酬的分配原则。使学校“德、能、绩、勤”的考核评优制度得以进一步落实,引发了学校内部管理机制的活力,烟台二中开启了前所未有的新阶段。
4,学校把教法改革、视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心。自1980年以后,学校历届领导持续不断地狠抓教法改革,把教法改革的重心放在废上注入式,提倡启发式、按认识规律、思维规律教学、把落脚点放在加强“双基”和知识与能力的结合上,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组织各科教师深入学习研讨《教育学》,教学论。学校发给每人《现代世界先进教学论》一书,并由学校领导,校外教研人员举行专题讲座,以提高全体教师的理论水平。各学科教法改革皆颇具特色。外语教学多年来坚持“听说领先,读写跟上,口语教学为主”的教学方法,以二中学生口语能力强为独具特色,且教学成绩显著。1984年参加省外语竞赛获团体总分第一,历届高考,中考均居省、市、区领先地位。语文教学进行“读、议、讲、练”教法试验,分为“预习、讨论、解惑、作业、小结”五步进行,充分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做到当堂消化,使学生综合分析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明显增强。物理教学的“六阶段”教学法,也取得明显效果。史地教学的“自学辅导法”改变了课堂教学“先生讲、学生听”的沉闷气氛,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记忆牢固。化学教学的“一纲多本”教材实验,数学教学“发现法”教改实验等都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了教学质量。
在改革课堂教学的同时,在学生中推广“预习、听课、复习、作业、小结”五段学习法,以培养学生“预习,认真听课笔记,使用课本,先复习后作业,独立钻研、积累资料”等六种学习习惯。学生学习习惯的形成,有力地配合教师的教学改革。
三、开展特色教育,开辟第二课堂,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文体活动活跃,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全面贯彻教育方针。
学校自1981年始,贯彻执行教育部下发的“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克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十项规定”。遵照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面向”的指示,采取有力措施率先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
1983年开始,在高中二年级开设人口理论课。1985年,国家教委定为人口教育试点中学。在初中二年级开展青春期教育,举行生理卫生知识讲座,校电影放映队,定期放映“青春期卫生知识”科教片,进行性心理,性道德教育。
1983年始,高中一年级开设音乐欣赏课,有中国民歌,民族乐器,民族乐曲,创
『肆』 2020下半年烟台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考试时间和方式
考试时间、方式来
考试日期为2020年10月31日,自各科目考试时间为120分钟,全部为纸笔考试。具体时间安排如下:
初级中学和高级中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对应教育部课程标准中相应层次学校课程。按教育部考试中心总体部署,初级中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科目分为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思想品德、英语、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信息技术、历史与社会、科学等15个学科; 高级中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科目分为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思想政治、英语、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等14个学科。其他学科暂不开考。
报考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人员,参加高级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科目一和科目二的考试,其科目三(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科目)的考试纳入面试环节进行考察。
初中、高中、中职文化课类别“心理健康教育”、“日语”、“俄语”学科笔试仅开考科目一和科目二,其科目三(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科目)结合面试一并考核。
具体:
2020年下半年山东省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报名事项公告
『伍』 烟台小学升初中报名时间
8月20日至22日报名 .2001年8月31日以前出生的年满6周岁的适龄健康儿童,可持户口薄和房产证到所在辖专区学校报名。外来务工属人员子女可持户口暂住证、务工合同和居住证明到指定学校报名。今年接收外来务工子女就读的小学包括金沟寨小学、奇山小学、塔山小学、青年路小学、北马路小学、珠玑小学、南尧小学、世回尧小学、黄务小学等,初中包括奇山中学、六中、七中、十五中、福安中学、世回尧中学、黄务中学等。
『陆』 烟台市共有多少所中学
烟台一中 烟台三中 清华同方中学
烟台五中 烟台七中 烟台八中
烟台九中 烟台十回中 烟台十一中
烟台十二答中 烟台十三中 烟台十四中
祥和中学 奇山中学 实验学校
金沟寨学校 福安中学
世回尧中学 烟台六中
黄务中学
『柒』 烟台中小学的学费都多少
<p>黑呀,越往下越黑,想想我当初是那人家双被的学费呀!那叫郁闷呀!!!!!</p><p>学校还说如果我们那双倍学费着件事情被教育局知道了,我们这些学生就得被开除</p><p>郁闷呀</p>
『捌』 烟台市内所有中学列表
烟台一中 烟台三中 清华同方中学
烟台五中 烟台七中 烟台八中版
烟台九中 烟台十中权 烟台十一中
烟台十二中 烟台十三中 烟台十四中
祥和中学 奇山中学 实验学校
金沟寨学校 福安中学
世回尧中学 烟台六中
黄务中学
『玖』 烟台祥和中学小升初什么时候招生
祥和中学来教学还可以。源一中文科很好。而且一中的高中是很重点的。二中的理科很好,但是攀比心太严重一般是有钱的人进去比较好。其实最好的中学时烟台十中。管理严格。而且教学质量非常好。连续四年是中考升学率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