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学生手机费消费太高怎么办
没办法!还是选择移动全球通吧!象北京全球通88套餐,88块包月消费可以打几百分钟,这样反而可以将消费降下来。
⑵ 吃名牌,穿名牌,用名牌--高消费浪潮正在向校园悄悄蔓延。据报道,中学生俨然已成为高消费的主流群体之一
(1)合理的消费:购买学习文具、辅导用书.18元、为班级贫困生捐款,12元。非理性的消费:购买名牌运动鞋,380元、和同学逛街花费,50元、同学过生日送礼物.128元。 (2)宣传活动:编写、张贴宣传标语、进行校园广播、发出活动倡议等。 行动实施:在消费前学会作出预算,不浪费金钱,生活上艰苦朴素,勤俭节约,不攀比,不奢侈,珍惜粮食,适度花钱;消费过程中要注重绿色消费,节约用水,随手关灯、人离灯熄;纸张用两面、少用或不用一次性学习用具;不乱扔废弃物,少吃不乱吐难清理、难降解、对校园环境污染大的口香糖;垃圾分类处理;善待每一件教具,每一台仪器、设备,减少人为损坏,节约成本;省下零花钱多买些对自己有益的书籍,注重在消费过程中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对乱扔垃圾、破坏公物、践踏草坪、浪费水电、粮食等行为进行规划劝、制止等。 献计献策:建议开展“节约、环保、文明”主题班会,创建“绿色校园”活动;建议结合环境、资源形势进行节约小调查活动,树立资源忧患意识,增强节约观念;建议邀请消费专家来校作“消费技巧”专题讲座,制定学校或班级的节约公约,培养节约习惯,学会合理消费等。 |
⑶ 高中政治:作为新时期的中学生应当树立什么样的消费观
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要求:避免盲目跟风、避免情绪化消费、避免只重物质消费忽视精神消费的倾向。
3. 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要求:原则—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绿色生活,环保选购;重复使用,多次利用;
分类回收,循环再生;保护自然,万物共存。
4.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我国现在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需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体现;
⑷ “谈谈你对教育高消费的看法”怎么搞
http://wenku..com/view/d2e2b662783e0912a2162ad4.html
关于家长和学生对教育高消费的看法与分析
【摘要】近年来,我国居民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教育的消费也日益增长,教育高消费逐渐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性问题,面对教育的高消费,家长和学生们的态度虽有不满,但还是表示愿意投入,并期待回报。
一、 调查背景
十年前,“消费”这个字眼只是意味着花钱购买衣、食、住、行的方便,尽管我们已经不再有“国家办教育,上学不花钱”的概念,但教育费用增长的速度和幅度还是有些出乎人们的意料。从1998年起,我们国家开始实行自费上大学的政策,中国的教育逐步进入了市场化的轨道,知识的价值开始越来越多地用金钱的方式体现。不经意间,教育消费就像一匹黑马,冲到了家庭消费支出的前列,教育的高消费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性问题,因此,我们有必要了解作为当事人的的家长和学生们对教育高消费的态度,而且,我们认为当代大学生及其家长在这方面的发言更具有代表性,基于上述原因,我们利用假期,在我校展开了主题为“家长及学生对教育高消费的态度调查”的调查活动。
目前,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城市居民收入水平大幅增加,消费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中学生超前、过度消费,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身心的正常、健康发展,因此,加强对中学生的消费教育和消费引导成为当务之急。从某某市中学生消费透视当前学生的过度消费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中学生的消费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从居民的抽样调查显示,中学生的消费也随着提高了很多,出现了当前的过度消费,从这个问题我我们不得不进一步思考一下他们的目前的状况,我们应该正确对待当前的过度消费。调查显示,目前晋城市中学生的过度消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搭伴用餐成风、零食天天要吃。越来越多中学生频频聚餐,有些中学生效仿成年人喝啤酒和高档饮料。据统计,2006年上半年晋城市居民家庭中有在校中学生的家庭平均在外饮食消费支出356.0元,占食品支出的20.6%,高于百户居民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零食花费月平均为30-40元,比100户城市居民的其他食品支出高2至3倍。二、通信工具随身带。晋城市拥有手机的中学生占到30%以上,2006年上半年100户城市居民家庭中有在校中学生的家庭平均通信服务费支出186.7元,高于总体平均水平。三、不是品牌不上身。有48.6%的中学生明确表示喜欢自己购买服装。大多数学生表示自己注重服装的品牌,认为服装的品牌比较重要的学生占到58.8%。据调查,一个中学生上半年的服装及鞋子消费支出大约460元,相当于城市居民消费支出的4.5%,比城市居民人均衣着消费支出还高1个百分点。四、从头到脚显"气派"。问及要购买名牌服装和鞋子的原因,认为品牌服装、鞋子质量比普通的好,穿着显得气派的占75.6%;8.2%的学生是因为看到别人都买品牌产品,自己也不能掉价;13.5%的中学生感到不穿品牌产品会被人瞧不起;只有2.7%的学生回答是因为家中有钱消费得起。
显而易见,部分中学生高消费的出发点在于仿效富裕人群的生活。中学生高消费的三大原因家长纵容近几年城市居民的收入不断提高,家庭条件日渐宽裕,晋城市城镇居民的收入平均以10%以上的幅度递增。许多家长极力满足孩子的购买欲,纵容孩子追求物质享受。加上中学生活动量大、爱惜度差,他们的消费品易损坏等特点,人们更趋向于选择高档的消费品。因此在调查问及学生们购买服
装的经济来源时,有62.2%的学生回答是父母主动给的;24.3%的学生是自己向父母要的;还有16.2%学生是使用自己平时积攒的压岁钱等购买,有2.7%的学生是通过亲戚朋友的赞助来购买的。从众消费中学生自身思想的偏差、从众心理、摆阔心理、攀比心理和享乐心理,是导致中学生过度消费的又一主要原因。他们在一起探讨学业、交流时事的时间少,谈论明星、流行歌曲和时尚品牌的时间多。一些中学生理想信念淡薄,片面追求时髦和时尚,扮"酷"扮靓,超前享受。消费教育滞后目前,学校和家庭对学生消费缺乏正确的引导和教育,一些教师和家长甚至无形中助长了学生高消费。一些家长给孩子办理银行卡,定期为其存钱,有的则鼓励孩子"要买就买好的"。不少学生还有自己积攒的"小金库",可以购买自己想买的东西。
此外,一些影视作品和文娱作秀以及促销活动的推波助澜也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从三方面着手合理引导中学生消费随着中学生高消费趋势日益凸现,学校和家庭的消费和理财教育显得更为重要。这不但关乎学生的行为习惯,还关乎其道德修养和心理素质的培养。因此,要合理引导中学生消费,使其形成合理、文明、健康和理性节约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首先,增强中学生的消费观教育。应把消费观纳入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内容,培养中学生良好的品德、健康的人格和远大的理想抱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金钱观。要运用各种灵活的教学和教育方式,把中学生塑造成有爱心、有理想的人,为他们将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加强消费意识教育。学校可结合思想道德教育课程,开展消费、理财方面的专题讲座和讨论,广泛倡导健康、文明、勤俭节约的消费理念,提倡适度消费。同时,教师应及时了解中学生的心理动态,及时纠正其错误的消费行为。最后,家庭学校教育两强化。网络时代信息源的多样化使得学生对各种信息的选择性增强,各种信息对学生的影响又有内隐性,学生接触、认可、吸收什么不容易从表面看出,因此,学校家庭应注重引导和教育相结合。教师和家长在"言传"的同时,更应注重"身教",以简朴实用的消费习惯对孩子进行引导,潜移默化中塑造孩子的消费习惯。
二、 调查结果及分析
我们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网络调查等方式,调查范围为我校法学院和商学院的学生和家长。据我们调查,目前一个大学生一年的学费平均为5000元,在教育消费的帐单上,除了不断增长的学费之外,等着家长们掏腰包的地方还很多。学生们上学期间不断水涨船高的生活费就是其中之一。学生自己也算过,平均每天仅住宿和吃就要花50块钱。有的家里供一个小孩已属勉强支撑,再多就不行了。63%的接受调查的家长认为目前中国的教育消费过高,34%的受访家长认为子女教育消费合理,3%的家长则认为子女的教育消费处于较低水平。学生们的观点和家长大同小异,65%的学生认为自己所就读高校收费过高,30%的学生认为目前自己的教育消费处于合理状态,5%的学生觉得教育消费可以更高。尽管有超过60%的家长和学生都认为当前教育消费过高,但是还是有超过93%的受调查学生认为这样的消费的对自己的学业来说是值得的,剩下的7%的学生则抱怨自己的教育高消费没能享受到应有的教育水平。
有平均64%的人认为目前的教育花费过高了,然而,家长当中的63.1%同时表明,教育消费再高也要花。但是需要强调的是,尽管面对高投入的教育消费,大部分家庭多会拿出“我愿意”的态度,期待对子女教育高消费的投入后的高回报,依这种情况看,可能中国传统的教育观“学而优则仕”始终影响不小。这不
禁让我们感慨“教育消费”这冷冰冰的字眼和“可怜天下父母心”这句暖洋洋的成语何尝又不是一回事呢?不过,话又说回来,谁都不希望花冤枉钱。
三、 结论
显然,我们的调查显示家长和学生们对教育高消费的态度虽然有不满,但还是表示对教育消费的回报表示期待。如果请一些老大学生回去参观大学时代的母校,他们大概都会发出这样的慨叹:“如今的校园可不再是当年的旧摸样”。而日益增长的教育高消费也让人感慨。同时我们可以看到,越来越高的学费和生活费并没有让望子成龙的家长们知难而退。在家长的心里,孩子现在所接受的全方位的教育与未来成才之间必然是正比关系。
最近一两年流行着一个新名词——“知本家”,一个个真实的发家故事十人们认同了一条真理:知识会给一个人创造不可计数的价值。既然这两者间存在着转化关系,那么为获取知识而接受教育是否也是一种对未来的投资呢?教育的高消费是否意味着就能得到足够高的回报呢?我们的调查不能作出回答,但是我们的调查也可以引起人们对教育高消费投入产出比的思考。
说到这里,我们忍不住要重新打量“教育消费”这四个字。教育事关我们的精神世界, 教育不仅仅是投资,教育更不仅仅是消费
⑸ 现在一中这中学生,对什么消费高
调查还发现中学生消费总体呈现纯奢侈品趋向,零花钱多了,不是图书的购买量多了,而是内玩的、吃的容、喝的多了,男女生共有的消费趋向就是泡吧,如网吧等。此外,许多学生把大部分的钱花在衣服、鞋子上,喜好名牌衣服、名牌鞋子,对于经济收入较好的家庭也许还可以承受,但对一些经济条件较差的家庭则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⑹ 初高中学生主要把钱消费在哪里
男孩子吧,上网是一部分,也许是比较大的一部分~~
另外也许还抽烟喝酒之类的~~
在青岛上学,有可能晚上还会去夜场消费~~当然这不太可能~~
女孩子吧,要说买化妆品的话,不会用掉这么多的~~相信上网也是一部分~~~平时可能买点衣服呀,小挂饰之类的吧~~~别小看这些小东西,积累起来是一笔钱的~~
另外,男孩子可能谈恋爱了,所以花钱会多一些~~~
以上均为本人猜测而已~~~~楼主不要以为是真的就贸然去责备自己的孩子~~~
想我读书时,一月才600块。。。。。
⑺ 在武汉,带女孩(初中生哦)出去玩,去哪最好(高消费当然不行)
上午10点去接她...
中午吃饭...(80以内)
下午去武汉动物园(汉阳)[门票50/2人]
晚上吃饭...(80以内)
去江滩(买点水10..)
送她回家..
⑻ 中学生花2300元买校服,什么时候中学生消费变得如此之高
关于中学生将缴纳2000多元用于买校服这样的行为,我想大家应该非常吃惊,一套校服的成本价,如果从厂家订购,绝对不会超过200元。其实现在学校各种各样的收费标准,可谓是花样百出。
其实也不是老师在课堂上所讲授的知识不够,只不过大家更愿意笨鸟先飞,所以才出成现在这种补课的疯狂状态。
⑼ 初中生及高中生的消费情况,最喜欢吃什么
现在的学生都很“有钱”,因为不管家里条件如何,家里总会舍不得他们吃苦啊。消费观不大正确,所以不关消费能力的事,他们想花钱就会想办法弄钱。不过也要看各地区和学校的不同吧。职高的孩子消费能力那不是一般的
⑽ 社会人借钱给初中生高消费怎么办
有借条么?如果有的话,虽然是放高利贷,但是如果是按照借条上的话也就没办法了。如果不是关乎生命走投无路最好不要问社会上的借高利贷,否则即使不是关乎生命也会变得关乎生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