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初中信息技术课教材目录(所有)
模块1
信息技术 1
第1节
信息技术与计算机 2
第2节
计算机硬件 6
第3节
计算机软件 11
第4节
计算机安全 15
信息沙龙(1) 18
模块2
Windows 基本操作 19
第1节
认识Windows 20
第2节
Windows窗口操作 24
第3节
键盘操作 28
第4节
汉字输入方法 32
第5节
认识资源管理器 36
第6节
移动和复制文件及文件夹 39
第7节
删除和还原文件及文件夹 44
第8节
控制面板 47
第9节
Windows 9x的多媒体功能 52
第10节
安装、删除程序 57
第11节
启动应用程序 61
第12节
使用帮助 64
信息沙龙(2) 67
模块3
Windows画图软件简介 69
第1节
学用画图软件 70
第2节
电脑绘画创作 74
第3节
运用画图特技 78
信息沙龙(3) 83
模块4
用计算机制作板报 85
第1节
认识Word字处理软件 86
第2节
编辑文本的格式 91
第3节
移动和复制文本 97
第4节
查找和替换文本 102
第5节
在文本中创建表格 107
第6节
修饰板报的标题 111
第7节
设计板报的样式 116
第8节
自定义板报样式 121
第9节
给板报插入图形 125
第10节
制作水印效果 128
第11节
文本的艺术加工 132
第12节
文档的页面设置和预览 136
第13节
创建Web文档 139
『贰』 初中信息技术什么是信息 观课评价
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综合能力的培养是信息技术课的重要教学目标。但是目前,大多数学校的信息技术课每周都只安排了一课时,在时间少任务重的情况下,怎样才能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质量?怎样使学生的信息素养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我认为恰当的、有效的课堂评价是一种有效途径。
信息技术课的学生评价是信息技术课教学全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信息技术教育虽然发展很快,但是评价形式相对单一,多数还是采用传统的笔试或上机考试的方式,进行阶段性或终结性评价。这种方式往往比较注重结果,而忽视了教学过程中评价。没有好的学习过程,怎么会有好的结果呢?
大多数教师在信息课堂对学生的评价主要是通过提问和回答的方式进行的。在一些公开课、甚至优质展示课的课堂,教师提出的问题质量不高,学生的回答没有多少实际意义。而面对几乎直白的提问,学生简单回答后,得到的评价仍是一个字“好”。好在哪里?整个课堂,学生真正懂了多少,学生参与的多少,学习效果怎样,并没有得到足够关注。
一些课堂教学评价仅局限于简单的陈述性知识的再现。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限制了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效果,更谈不上信息素养的提高。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摸索、总结出了信息技术课堂评价以下几种有效的方式。
1、用评价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
信息技术课学生学习评价的目标也就是信息技术课教学的目标。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学习,强化他们的课堂主体意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的学习只有通过自己的积极努力才能习得,整个评价活动信息技术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教学评价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他们的主动参与性。在评价过程中,教师要尊重每一位学生,发扬师生平等,教学民主,评价民主,在教学过程中提倡师生合作,学生与学生合作,营造宽松、民主的课堂气氛,让每位学生都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能大胆地与同学和老师进行交流。教师在设计层次不同的问题与实践内容时,要注意让不同能力的学生都有参与感。对于水平不高的答案或毫无意义的回答不能有蔑视或歧视的态度。让每一位同学最能感受到老师的关注和鼓励。
充分利用学生的的评价能力,让学生由评价客体变为评价的主体,让评价促使学生由过去评价活动的被动变为主动,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反省。及时了解自己,了解自己和同学的差距。通过总结,使评价活动变为再学习的动力,从而促进学生发展。最终在课堂中体验成功的喜悦,获得进取的力量,分享合作的快乐。
2、多方评价互补,提高学生反思及合作能力
信息技术课实施学生学习自我评价,是根据信息技术课教学本身的特征决定的。操作成功与否,答案正确与否,学生自己容易判断。其次信息技术课学生操作的结果是显示在计算机屏幕上的,所以学生操作的结果不但清楚明了而且公开,也易于周围的同学进行判断、监督、评价。但如果在实践过程出现一个小的失误,学生自己往往查不出问题的症结所在。这时,组内成员互助无疑是润物无声的春雨。信息技术课教学这些特征为实施学生学习自我评价与同学评价,创造了其他学科所不能比拟的条件。信息技术教师在课堂评价时要多鼓励学生互助,尤其是组内成员互助。让他们明白:只有在各负其责的基础上多交流、多合作,才能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特长,才能更好地发挥小组集体的智慧。多表扬在课堂上表现突出的学生,提倡正确的评价导向。教师可以从是否主动帮助别人,是否主动地与老师、同学进行交流、是否公正地地评价别人等方面评价学生。这样让学生在积极的、和谐的课堂氛围愉悦地接受多方评价,学会和别人交流、合作,正确地认识自己,不断地进步。
3、采用有效的课堂评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央教研所张家全教授说“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在于改善过程”,“评价要与人为善,立足一个‘帮’字”。学习兴趣与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如果解决了动力不足或动力缺乏问题,那么学生的学习障碍就几乎解决了一半。教师在每一节课中认真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是引导学生认真上好每一节课不可缺少的教学手段。
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技能、手段、重视操作实践过程的课程,对初中生来说,由于接触相对较少、操作时间有限、信息技术基础差异、各方面重视不够等原因,学生在学习的过程经常会碰到各种不同的问题或困难,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现用的课本,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完成任务去掌握教学内容。一些同学面对课本任务,的确是望而却步。畏难情绪代替了学习热情,更谈不上学习兴趣。如果我们信息教师能将课本学习任务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分解为一个个小任务,再根据小任务进行分时段的学习过程评价。最后用“大任务”完成情况作为小组间竞赛。这样,才能使课堂评价落到实处。有效的课堂评价既有利于达成学习目标,也有利于保护学生的学习激情,提高学习兴趣。
4、利用单元综合实践课评价,鼓励学生创新
计算机的操作不仅体现在结果明了,更体现在同样一个结果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完成。这是计算机软件本身性能的完善,更体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在实践操作中,相对于一个同样的任务,学生会利用不同的操作方法完成,其过程却是不同的。这时教师不能仅仅只关注一个答案,而应更多关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过程,关注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以及在实践中所获取的经验与教训等。用中肯的评价充分肯定学生的自主实践过程,鼓励学生在自主的操作过程中的理解力与创新力。
其次利用单元综合实践形成的作品进行评价,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彰显个性的平台。一单元知识学完后,系统的知识体系已在大脑形成,这为综合练习课作品的形成提供了前提和技术保障。信息教师可利用网络共享优秀的作品,以供师生共同评价与欣赏。如评价一个完整的演示文稿、一个简单的网站。信息教师在设计评价时,要注意到哪些学生用到很多过去所学知识?哪些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和应用灵活自如?谁的作品更精致?谁的作品更独具匠心?谁的作品更能突出个性?谁的作品能与时俱进?这样,课堂评价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这样,课堂成了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园地。
最后,课堂评价语言运用得恰当,不仅有利于师生交流,保持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热情,同时对树立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创造能力、自主评价能力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评价的核心目的为改善过程”。有效的课堂评价可以让让学生保持学习的激情。可以使学生学习产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可以让信息课堂充满积极、和谐的氛围。最终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精神才能得到更大的提高。
『叁』 初中生信息科代表具体做什么
以我的理解,信息科代表应该是电教委员,电教委员就是每节课前询问老师是否使用平台来回投影上答课的内容,如果需要,那么你就要上课前帮老师开好平台,弄好屏幕。平时如果是教室电脑坏了或者是出现什么异常,都需要电教委员负责拿到学校专门维修的地方去修。
『肆』 初中信息技术基本知识
初中信息技术基础知识要点
1、信息、物质、能源是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
2、信息技术包括信息的采集(获取)、传递、存储、处理(加工)、发布、交流等技术。
3、信息技术的五次技术革命:①语言的使用;②文字的使用;③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应用;④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应用;⑤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应用。
4、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已成为信息社会的重要技术支柱。
5、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名叫埃尼阿克(ENIAC),它于1946年诞生于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大学。
6、按所使用的主要元器件划分,计算机经历了①电子管②晶体管③集成电路④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四代。
7、“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简称PC机)。
8、计算机由原来的单纯的数值计算发展成同时具有文字、绘图、表格、音像处理以及数据通讯等多种功能。多媒体计算机的诞生,各种形式的信息都能由计算机进行处理。
9、计算机今后发展的总趋势是网络化、多媒体化、智能化。新一代的计算机将是智能化的多媒体计算机。
10、计算机的主要特点:①运算速度快②运算精度高③具有存储记忆能力④具有逻辑判断能力⑤具有自动控制能力。
11、计算机的应用主要领域有:①数值计算②数据处理③自动控制④计算机辅助设计⑤计算机辅助教育⑥人工智能⑦计算机网络。
12、信息包括文字、数字、声音、图像、图表等。
13、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ided Design)简称CAD;
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 Assissted Instrction)简称CAI;
计算机管理教学(Computer Managed Ins trction)简称CMI。
14、人工智能主要包括专家系统、自然语言处理、图像识别以及机器人等。
15、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资源共享、数据通信。
16、当今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能否有效、迅速地获取并处理信息,已成为判断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及其国际竞争能力的重要标志。未来的“信息高速公路”将成为整个世界的巨大的神经中枢。
17、从外观看,计算机主要由显示器、主机、键盘和鼠标组成。
18、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它们共同决定了计算机的工作能力。
19、计算机硬件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分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部分组成。
20、运算器、控制器和外存储器是构成主机的核心部件。主机以外的其他部件通常被称为计算机的外设。
21、中央处理器(又称中央处理单元),英文缩写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主要由控制器和运算器组成。它是计算机的核心,通常CPU的型号决定了整机的型号和基本性能。中央处理器时钟频率称为计算机的主频率。主频率通常以兆赫兹(MHZ)为单位,是衡量计算机运算速度的重要指标。目前常用的CPU的型号有Pentium(奔腾)Ⅱ、Pentium(奔腾)Ⅲ、Pentium(奔腾)Ⅳ。
22、内存储器简称内存,主要用于存储计算机当前工作中正在运行的程序、数据等,相当于计算机内部的存储中心。内存按其功能可以分为随机存储器(RAM)和只读存储器(ROM)。
23、随机存储器(RAM),主要用来随时存储计算机正在进行处理的数据,这些数据不仅允许被读取,还允许被修改。重新启动计算机后,RAM中的信息将全部丢失。我们平常所说的内存容量,指的就是RAM的容量。
24、只读存储器(ROM)中存储的信息一般由计算机厂家确定,通常是计算机启动时的引导程序、系统的基本输入输出程序等重要信息,这些信息只能读取,不能修改。重新启动计算机后,ROM中的信息不会丢失。
25、存储器存储容量的基本单位为字节(Byte,简称B),常用的单位还有千字节(KB)、兆字节(MB)、千兆字节(GB)等。它们之间换算关系为:1KB=1024B 1MB=1024KB 1GB=1024MB 目前常见PC机内存为128MB、256MB等。
26、输入设备的功能是将各种信息(如文字、数字、声音、图像等)传送到计算机中去。计算机的输入设备有键盘、鼠标、扫描仪、光笔、语音输入设备等,其中最常用的是键盘和鼠标。
http://www.dzjyj.cn/sites/site127/MsgView.jsp?MsgID=15663
http://ke..com/view/1953.htm
『伍』 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中的基本信息怎么填
基本信息栏应依据户口本,身份证和真实情况如实填写。
“综合素质评价”指的是在每个学期的期末或每个学年的期末,全国各地的中等学校组织的一次对全体在校学生全面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评价的测评任务。综合素质评价来自于2006年教育部对全国的初中毕业与高中招生制度的改革,测评展现了素质教育的实质。
在一些地区,将每位学生在小学六年和初中三年级(九年级)或高三的最后一次综合素质评价计入中考成绩、高考成绩和学生档案,作为高中录取和大学录取的辅助参考数据。但一般在大学不进行此项测评。
『陆』 初中生上信息技术学什么
你好,行行出状元,主要看自己的兴趣爱好,初中毕业可以学汽车技术。中国的汽车越来越多,汽车维修保养也不断增加,汽车后市场前景知广阔。学习门槛低,上手快,比较容易学习,三分理论,七分实操。学习以实操为主,上手快,比较容易学习,三分理论,七分实操,技能+学历,毕业拿大专文凭,就业前道景广阔。
『柒』 有关"中学生的时间观念"的信息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内涵极为广泛,它不仅包含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也包含良好的心理习惯、思维习惯等方面。在所有的行为习惯中,养成良好的时间观念在生活习惯中是极其重要的。本文仅此谈谈自己粗陋的体会,与大家共同交流。
一、理念依据
关于时间的短暂与珍贵,古今中外,无数古圣先贤都有精辟的阐述。
孔子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莎士比亚说:“抛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抛弃他”;高尔基说:“被忽视而又最令人后悔的就是时间”;鲁迅先生对时间的认识更深刻,他说:“时间就是生命。无端地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无异于谋财害命”。
一个人珍惜时间,就是爱护他自己的生命。自古以来,大凡取得成就的人,无一不惜时如金。
大发明家爱迪生,平均三天就有一项发明,正是抓住了分分秒秒的时间进行了仔细的研究,单是寻找用什么材料来作电灯丝就做了一千多个实验。
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有句格言,“哪里是天才,我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工作上。”他为我们留下了六百多万字的精神财富,正是由于他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了写作上的缘故。
数学家陈景润,夜以继日,潜心于研究数学难题——哥德巴赫猜想,光是演算的草稿就有几麻袋,终于证明了这道难题,摘下了数学皇冠上的明珠。
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临死前还争分夺秒地写《资本论》。
法拉第中年以后,为了节省时间,把整个身心都用在科学创造上,严格控制自己,拒绝参加一切与科学无关的活动,甚至辞去皇家学院主席的职务。
居里夫人为了不使来访者拖延拜访的时间,会客室里从来不放坐椅。
76岁的爱因斯坦病倒了,有位老朋友问他想要什么东西,他说:“我只希望还有若干小时的时间,让我把一些稿子整理好”。
这些事例都生动地说明了:一个人要想在有生之年作点贡献,就必须具备良好的时间观念,并且去用好所有的时间。
中学生正处在各种习惯的养成阶段,因此抓好这一契机,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惜时习惯,对于学生的未来乃至人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人从2003年担任班主任起,一直在做对于学生养成良好时间观念方面的尝试和探索。
我们都知道,高中学生完整的学习时间是三年。因此,对学生作息习惯的养成也必须着眼于三年的时间来进行,才能有所成效。我将这三年分为三个阶段,即强化约束力度,培养惜时理念;制定纪律与制度,培养时间观念;加强督促检查,巩固养成效果。
二、 具体做法
(一)加强入学教育,培养惜时观念
在高一的第一学期,尤其是前两个月,主要强化对学生的入学教育,让学生初步具备珍惜时间的意识。从进校的第一天,我就告诉学生读书学习的机会来之不易,时间对于我们是相当地重要。学校的相关规定,我们必须有严格的时间观念,并要求学生努力做到。在学生进行军训活动中,为了强化对学生时间观念的教育,本人与军训教官密切配合,以军队的时间纪律来要求学生准时、守时,因为军训是学生进校前的第一课,学生的可塑性较大,这一做法收到了较为理想的效果。整个军训期间,没有学生迟到,即便有学生因为气温高而感到不适也能坚持训练。
当然,仅靠几天的军训要想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时间观念,那是不切实际的,还需要我们用较长的时间,付出更多的心血。
为了巩固学生在军训中已初步养成的良好时间观念,从军训之后上课的第一天,就要求学生要严格遵守学校及班级的作息时间。在教学管理的过程中,当学生出现迟到、早退甚至旷课等情况时,我会立即找来该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指出其错误所在,并且要求学生写出较为深刻的反思,利用班会或别的恰当时间,让学生当着全班同学做出认识以起到警示其他同学的作用。如果有多次类似情况而无改进的学生,我会打电话给学生家长到学校协助教育。不过,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学生家长因此被请到学校。
(二)加强常规管理,培养守时行为
内在的观念只有转化为外在的行为,才有其存在的价值。因此,学生的惜时观念也只有转化为具体实在的行为,才能体现教育的价值和作用。为此,在完成第一阶段“入学教育”任务和目的之后,我更多地把精力和时间用来培养学生的守时行为,使学生的行为与学生之前所形成的时间观念相一致。
对于当代中学生,他们有一个最为明显的特点,就是大多数学生不具备自律能力,虽然他们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但他们几乎不会按照自己的需要去做,尤其是在珍惜时间上,他们对自己没有明确的要求和规定。于是,我就结合学校关于学生考勤的相关规定,并以此为基础,建立健全了班级在作息时间上的要求。有了这一“要求”,我又让班委利用班会时间,组织全班同学讨论相关的违纪处理。这样,班级在时间的管理上就有了明确的指向标,学生也有了“守时”的具体“行为准则”,不至于出现学生违纪,老师都不知如何处理的情况。再加上所有准则都是由学生自己制定的,在执行的过程中所受到的阻力就会少了很多。“行为准则”一旦制定,在今后一个较长的时间段内,作为班主任就必须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所有班级成员必须严格遵守、认真执行,不能使全班同学的良好愿望成为挂在墙上的空话。
经过自己所带的两届学生情况来看,个人认为这种做法是可行的,是有实际效果的。即便是多数老师所认为的难带的文科班,其效果也是明显的。
(三)利用集体活动,严格“时间”知行
集体活动需要发挥集体成员的智慧,共同积极参与,才有可能完成得更好。所以集体活动是培养学生集体意识最有效的形式之一。利用好一切集体活动,贯彻养成良好时间观念的教育,使学生把已有的良好时间观念转化为具体的实际行为,可以更好地把平时的时间教育落到实处。
在学生的三年学习生活中,这样的大型集体活动在我校至少有十次:高一的广播体操比赛、每学期的开学典礼以及三年中每年一次的秋季田径运动会。广播体操比赛过程中的练操、比赛,运动会过程中的参赛、观赛,都应让学生有严格的时间观念。我的做法是让班委成员根据班级的具体情况,提出统一的要求,指定一至二名班委成员负责各时间段的考勤,发现问题,班委或老师每天及时地处理。这样,不仅可以保证基本的时间需要,而且能让学生明白遵时守时并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人生中处处都存在的生活。
(四)鼓励与鞭策相结合,达到知行和谐统一
有了正确的内在认知和主动的外在行为,应该说养成教育只能算是进行了一半,因为一种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一个较为漫长的巩固过程。而为了使学生已有的认知和行为能成为一种习惯,我们必须对学生已具备的良好表现及时进行表扬;对表现相对较差的学生则应多鼓励,树立他们的信心;而对于多次出现迟到、旷课、早退等现象的学生,则应及时了解真实情况,进行教育鞭策,使他们努力去改正不好的时间习惯;否则,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就只能是落不到实处的一句空话。
正是基于这样一种理念,我在班级管理中一直要求自己和班委所有成员必须先做到珍惜时间和遵守时间。只要没有特别的事情,多年来我一直坚持“三到”:一是早晚自习准时到;二是上课不迟到;三是说什么时候到就什么时候到。这样不仅可以清楚地知道班上学生的到校情况,防止一些不必要的事情的发生,同时还可以在学生中树立良好的教师守时的形象,起到言教所起不到的教育作用。这比单纯的说教更易于被学生接受,也更容易发挥教育的作用。
所以,我有意识地强化学生的意识行为,弱化其学习结果,更多地肯定和表扬那些在利用时间上做得好的学生,同时也教育和鞭策那些成天疯玩甚至不知道为何学习的学生。通过自己在学生当中树立榜样的方式,让学生有具体真实的学习目标,这在很大程度上规范了学生的时间观念和作息习惯。
我们都知道要养成良好的时间习惯,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事,而是需要我们做出长期的坚持和不懈的努力;当然,这也是需要来自各方面的共同关心和团结协作才能顺利完成的。
总之,未来社会是一个快节奏的、高效的社会,对人们的时间观念的要求会更高。然而作为教育战线的普通一兵,我相信,只要我们对于时间的可贵都有了清醒的认识,并且把这种认识明白清楚地让我们的学生接受并理解,从而成为一个能自觉遵守时间、主动利用好时间的新时代的社会的人,那么,我们将改变我们现有的看法,即“现在的年轻人懒散、颓废、不思进取”,我们会从他们的身上看到希望。而学生也只有养成了良好的时间观念,才能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才有可能拥有美好的未来和精彩的人生。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和终身发展,这将是我们教育立足的根本所在。
希望对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