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的案例和分析
熊某是一废品收购店老板,2012年下半年先后多次收购14岁中学生袁某和15岁中学生沈某某盗窃所得的电线、铝锭子等金属赃物,后因他人举报熊某被公安机关立案侦查。经鉴定,熊某收购的金属赃物价值人民币1800余元。本案中,熊某的行为该如何认定?
首先,熊某的行为符合隐瞒犯罪所得罪的主观要件。《刑法》第312条规定:明知是犯罪所得的赃物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或者代为销售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未成年人袁某和沈某某先后多次将电线、铝锭子等金属赃物卖给熊某这一行为,显然与他们的主体身份不符合。熊某对此应当意识到这是盗窃物品;当袁某和沈某某明确告诉他这是从某停车场汽车里盗窃来的物品时,熊某仍低价予以收购,其牟取暴利的犯罪动机十分明显。其次,熊某的行为符合隐瞒犯罪所得罪的客观要件。盗窃公私财产,是公安机关依法应当打击的犯罪行为。熊某收购明知是盗窃而来的物品,其行为客观上帮助了盗窃犯罪,对公安机关打击犯罪形成阻碍,妨害了司法机关的司法行为,故而其应当受到刑事追究。第三,《刑法》第312条中所指的赃物,是以具有完全刑事责任能力的一般犯罪主体来确定的,未成年人因为不是具有完全刑事责任能力的人,仅对某些犯罪负有刑事责任,故而被称之为限制刑事责任能力的特殊犯罪主体。因此,本案熊某的行为,只能以一般犯罪主体来确定其所收购物品的性质;何况,前者是否有罪,对后者造成的社会危害性均无任何改变,甚至熊某的行为助长了该案的未成年人进一步走向犯罪。所以,无论从社会危害性,还是从打击违法犯罪的角度讲,熊某的行为都符合隐瞒犯罪所得罪的特点。
B. 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网络媒体
让中小学生做到正确对待网络,有节制地有效地从中学到有用的知识增长才干而不受虚假的有害的东西影响很不容易。 如何引导中小学生正确对待网络? “隐形杀手”害人不浅 【现象】 3月31日上午9点33分的一刹那,当罗华(化名)滚下铁轨,目瞪口呆看着火车擦着他鼻尖疾驰而过时,他以为另两名同学也会同样死里逃生。当列车员从车轮下抬出两具血肉模糊的尸体,并要求他回学校找老师来解决问题时,14岁的罗华才从布满鲜血、肉浆、脑浆的恐怖场景中暂时挣脱,奔到附近一家商店给学校打电话。4月1日,经学校证实,罗华和死者熊某、王某同为重庆沙坪坝区回龙坝镇中学初一(5)班学生。 事发前,3人在网吧通宵玩电脑游戏,其中熊某连续沉湎电脑游戏达3个通宵。“如果不是在网吧玩昏了头,我的同学一定会被火车惊醒,他们绝不会死!”罗华说。 4月的回龙坝镇处处青山绿水,鸭子在池塘嬉戏,蝴蝶在嫩黄的野花上扑动双翅。但这美丽的景色对这3个十四五岁的中学生毫无吸引力。他们在网吧游戏“传奇”营造的砍砍杀杀中度过了一天又一天。对罗华来说,他仿佛做了一个长长的噩梦。然而,两名同伴惨死眼前,并未拴住罗华去网吧的脚步。就在同伴被火车轧死当天,罗华仍然“情不自禁”到网吧玩电脑游戏。 “网吧对农村孩子的毒害越来越深!”回龙坝镇中学德育处主任邓黎明说,学校拿网吧没办法,只能求助镇政府。政府对网吧进行整顿的行动就像一阵风,风一停,网吧马上重新开业。回龙坝镇中学校长袁成林说,学生由过去放学后到网吧发展为早晨上学时路过网吧就忍不住进去,一旦进去坐下,就忘乎所以,不去上学。 【声音】 回顾近年来因青少年沉迷网络提供的电脑游戏而不断引发的暴力事件,重庆沙坪坝区回龙坝镇中学两名学生之死,绝非偶然。 2001年9月至2003年11月,长期在网吧受虚拟空间暴力杀人游戏影响,河南省平舆县玉皇庙乡曾庄村村民黄勇先后从网吧、游戏厅、录像厅等场所,以资助上学、外出旅游和介绍工作为诱饵,将受害人骗到自己家中杀害。直至案发后,黄勇共杀害无辜青少年17人,轻伤1人。 2002年6月16日凌晨2时40分左右,北京海淀区学院路20号院内“蓝极速”网吧发生火灾,造成25人死亡、12人受伤,死伤者多为附近高校十七八岁到20岁不等的大学生。 “‘黑网吧’年年整,月月查,为什么反而越来越猖狂?”业内人士透露,由于网络游戏产业是横跨软件产业和文化产业的“两栖产业”,监管难度较大。为此,有关专家呼吁政府整合文化稽查、工商、电信等部门,联合对城市、农村网吧进行清理整顿。各乡镇人民政府要加强对农村网吧整治工作的领导,有关职能部门要建立信息通报制度,齐抓共管,不要把取缔农村“黑网吧”工作仅限于一两次专项集中行动,而是要加强部门间长期合作,实行长效管理。(新华社记者 茆琛) 网络阅览室变味 【现象】 不久前的一个星期天,记者到新疆一家图书馆查阅资料。当走进网络阅览室,发现有许多中小学生在玩游戏。记者以为走错了地方,退出来后再仔细看看,没错,这就是网络阅览室。 在这个拥有100台左右电脑的阅览室里,大约有40名左右的中小学生在热火朝天地玩网络游戏。记者按要求交了10元压金,打开一台电脑,桌面马上显示出一些游戏图标。在记者查询资料的过程中,还不断有中小学生进来玩游戏,他们有的自己单独掏钱,有的是合伙凑钱。在网上玩游戏的学生都显得十分痴迷,还有的不时发出尖叫,引起一些读者的不满。 【声音】 亲眼目睹了这一场景,确实让人感到不解:好端端一个网络阅览室怎么变成了这般模样。 曾几何时,人们渴望有一个想读什么书就能够很快找到什么书的查询阅览系统,随着网络的发展,现在终于梦想成真了。图书馆的网络阅览室不仅方便了广大读者,满足了读者的需要,还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学习平台和空间。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宝贵的资源,如今在一些地方却变相成为允许青少年进入的网吧和游戏厅。这实在是一个极大的浪费。 对于网络阅览室的管理者来说,让中小学生进入网络阅览室这本身是一件好事,但目的应该是引导青少年学生正确利用网络阅览室进行阅读和学习,而不是为了眼前一点小利——上网费,而让其在网络阅览室玩游戏、聊天。 网络阅览室管理员如果只管收钱,而对于中小学生进入网络阅览室干什么却不管不问;明知学生进网络阅览室是为了玩游戏,但管理员却装着什么也没看见。这是一种责任的丧失。(中国教育报记者 蒋夫尔) 网络与现实角色错位 【现象】 有关专家指出,互联网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主要有三个方面:黄毒侵害、上网成瘾、陷入虚幻。网络的特殊性还使得一部分青少年学生在现实社会与网络社会的人格表现不完全一样。在现实生活中是好学生,在网络社会中却可能正扮演着“光明破坏神”的角色。 据了解,目前几乎所有中小学教师都能理性看待学生对网络的钟爱,并表示对学生网上道德问题不能“堵”,而要“疏”。但同时,一些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年纪稍长者也承认,对网络还不是很熟悉,这个现象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声音】 如今,互联网这一高科技工具已被中小学生广泛使用,但由于其开放性和包容性,网络不可避免地又会产生一些负面作用。 石家庄市文化局副局长左春和提出,针对青少年上网的道德偏差问题,应该发动广大的教师、干部、家长、专家学者都来上网,在网上和青少年对话,形成一股声势强大的正确导向力量。成年人把自己和中小学生摆在平等的位置,跟他们倾心交谈,能更好地引起思想共鸣。 对于青少年来说,他们自制能力弱,猎奇心强,尚未形成较为成熟的是非观,容易受到误导误入歧途,但如果受到良好及时的引导,也能度过网络人生的危险期。有关部门应向家长和学生推荐好的优秀的儿童网站,让他们在文明网站上汲取健康的营养。(江山 高鲁剑) 中国教育报
C. 中学生熊某曾经偷拿过同学的财务,班主任总是以此为由,不让他参加班级活动
B, 偷东西和班级活动没有关系,应该针对错误做出惩罚,而不是随意责罚并且对学生产生偏见。
D. 是盗窃罪还是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的刑事辩护
在这里举一个例子:
熊某是一废品收购店老板,2012年下半年先后多次收购14岁中学生袁某和15岁中学生沈某某盗窃所得的电线、铝锭子等金属赃物,后因他人举报熊某被公安机关立案侦查。经鉴定,熊某收购的金属赃物价值人民币1800余元。本案中,熊某的行为该如何认定?
首先,熊某的行为符合隐瞒犯罪所得罪的主观要件。《刑法》第312条规定:明知是犯罪所得的赃物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或者代为销售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未成年人袁某和沈某某先后多次将电线、铝锭子等金属赃物卖给熊某这一行为,显然与他们的主体身份不符合。熊某对此应当意识到这是盗窃物品;当袁某和沈某某明确告诉他这是从某停车场汽车里盗窃来的物品时,熊某仍低价予以收购,其牟取暴利的犯罪动机十分明显。
其次,熊某的行为符合隐瞒犯罪所得罪的客观要件。盗窃公私财产,是公安机关依法应当打击的犯罪行为。熊某收购明知是盗窃而来的物品,其行为客观上帮助了盗窃犯罪,对公安机关打击犯罪形成阻碍,妨害了司法机关的司法行为,故而其应当受到刑事追究。
第三,《刑法》第312条中所指的赃物,是以具有完全刑事责任能力的一般犯罪主体来确定的,未成年人因为不是具有完全刑事责任能力的人,仅对某些犯罪负有刑事责任,故而被称之为限制刑事责任能力的特殊犯罪主体。因此,本案熊某的行为,只能以一般犯罪主体来确定其所收购物品的性质;何况,前者是否有罪,对后者造成的社会危害性均无任何改变,甚至熊某的行为助长了该案的未成年人进一步走向犯罪。所以,无论从社会危害性,还是从打击违法犯罪的角度讲,熊某的行为都符合隐瞒犯罪所得罪的特点。
E. 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网络
让中小学生做到正确对待网络,有节制地有效地从中学到有用的知识增长才干而不受虚假的有害的东西影响很不容易。
如何引导中小学生正确对待网络?
“隐形杀手”害人不浅
【现象】
3月31日上午9点33分的一刹那,当罗华(化名)滚下铁轨,目瞪口呆看着火车擦着他鼻尖疾驰而过时,他以为另两名同学也会同样死里逃生。当列车员从车轮下抬出两具血肉模糊的尸体,并要求他回学校找老师来解决问题时,14岁的罗华才从布满鲜血、肉浆、脑浆的恐怖场景中暂时挣脱,奔到附近一家商店给学校打电话。4月1日,经学校证实,罗华和死者熊某、王某同为重庆沙坪坝区回龙坝镇中学初一(5)班学生。
事发前,3人在网吧通宵玩电脑游戏,其中熊某连续沉湎电脑游戏达3个通宵。“如果不是在网吧玩昏了头,我的同学一定会被火车惊醒,他们绝不会死!”罗华说。
4月的回龙坝镇处处青山绿水,鸭子在池塘嬉戏,蝴蝶在嫩黄的野花上扑动双翅。但这美丽的景色对这3个十四五岁的中学生毫无吸引力。他们在网吧游戏“传奇”营造的砍砍杀杀中度过了一天又一天。对罗华来说,他仿佛做了一个长长的噩梦。然而,两名同伴惨死眼前,并未拴住罗华去网吧的脚步。就在同伴被火车轧死当天,罗华仍然“情不自禁”到网吧玩电脑游戏。
“网吧对农村孩子的毒害越来越深!”回龙坝镇中学德育处主任邓黎明说,学校拿网吧没办法,只能求助镇政府。政府对网吧进行整顿的行动就像一阵风,风一停,网吧马上重新开业。回龙坝镇中学校长袁成林说,学生由过去放学后到网吧发展为早晨上学时路过网吧就忍不住进去,一旦进去坐下,就忘乎所以,不去上学。
【声音】
回顾近年来因青少年沉迷网络提供的电脑游戏而不断引发的暴力事件,重庆沙坪坝区回龙坝镇中学两名学生之死,绝非偶然。
2001年9月至2003年11月,长期在网吧受虚拟空间暴力杀人游戏影响,河南省平舆县玉皇庙乡曾庄村村民黄勇先后从网吧、游戏厅、录像厅等场所,以资助上学、外出旅游和介绍工作为诱饵,将受害人骗到自己家中杀害。直至案发后,黄勇共杀害无辜青少年17人,轻伤1人。
2002年6月16日凌晨2时40分左右,北京海淀区学院路20号院内“蓝极速”网吧发生火灾,造成25人死亡、12人受伤,死伤者多为附近高校十七八岁到20岁不等的大学生。
“‘黑网吧’年年整,月月查,为什么反而越来越猖狂?”业内人士透露,由于网络游戏产业是横跨软件产业和文化产业的“两栖产业”,监管难度较大。为此,有关专家呼吁政府整合文化稽查、工商、电信等部门,联合对城市、农村网吧进行清理整顿。各乡镇人民政府要加强对农村网吧整治工作的领导,有关职能部门要建立信息通报制度,齐抓共管,不要把取缔农村“黑网吧”工作仅限于一两次专项集中行动,而是要加强部门间长期合作,实行长效管理。(新华社记者茆琛)
网络阅览室变味
【现象】
不久前的一个星期天,记者到新疆一家图书馆查阅资料。当走进网络阅览室,发现有许多中小学生在玩游戏。记者以为走错了地方,退出来后再仔细看看,没错,这就是网络阅览室。
在这个拥有100台左右电脑的阅览室里,大约有40名左右的中小学生在热火朝天地玩网络游戏。记者按要求交了10元压金,打开一台电脑,桌面马上显示出一些游戏图标。在记者查询资料的过程中,还不断有中小学生进来玩游戏,他们有的自己单独掏钱,有的是合伙凑钱。在网上玩游戏的学生都显得十分痴迷,还有的不时发出尖叫,引起一些读者的不满。
【声音】
亲眼目睹了这一场景,确实让人感到不解:好端端一个网络阅览室怎么变成了这般模样。
曾几何时,人们渴望有一个想读什么书就能够很快找到什么书的查询阅览系统,随着网络的发展,现在终于梦想成真了。图书馆的网络阅览室不仅方便了广大读者,满足了读者的需要,还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学习平台和空间。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宝贵的资源,如今在一些地方却变相成为允许青少年进入的网吧和游戏厅。这实在是一个极大的浪费。
对于网络阅览室的管理者来说,让中小学生进入网络阅览室这本身是一件好事,但目的应该是引导青少年学生正确利用网络阅览室进行阅读和学习,而不是为了眼前一点小利——上网费,而让其在网络阅览室玩游戏、聊天。
网络阅览室管理员如果只管收钱,而对于中小学生进入网络阅览室干什么却不管不问;明知学生进网络阅览室是为了玩游戏,但管理员却装着什么也没看见。这是一种责任的丧失。(中国教育报记者蒋夫尔)
网络与现实角色错位
【现象】
有关专家指出,互联网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主要有三个方面:黄毒侵害、上网成瘾、陷入虚幻。网络的特殊性还使得一部分青少年学生在现实社会与网络社会的人格表现不完全一样。在现实生活中是好学生,在网络社会中却可能正扮演着“光明破坏神”的角色。
据了解,目前几乎所有中小学教师都能理性看待学生对网络的钟爱,并表示对学生网上道德问题不能“堵”,而要“疏”。但同时,一些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年纪稍长者也承认,对网络还不是很熟悉,这个现象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声音】
如今,互联网这一高科技工具已被中小学生广泛使用,但由于其开放性和包容性,网络不可避免地又会产生一些负面作用。
石家庄市文化局副局长左春和提出,针对青少年上网的道德偏差问题,应该发动广大的教师、干部、家长、专家学者都来上网,在网上和青少年对话,形成一股声势强大的正确导向力量。成年人把自己和中小学生摆在平等的位置,跟他们倾心交谈,能更好地引起思想共鸣。
对于青少年来说,他们自制能力弱,猎奇心强,尚未形成较为成熟的是非观,容易受到误导误入歧途,但如果受到良好及时的引导,也能度过网络人生的危险期。有关部门应向家长和学生推荐好的优秀的儿童网站,让他们在文明网站上汲取健康的营养。(江山高鲁剑)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