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学师生 > 2013年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

2013年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

发布时间:2021-01-23 03:20:14

A. 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的介绍

中国化学会“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是普及化学知识,鼓励青版少年接触化学发权展的前沿、了解化学对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的意义、学习化学家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以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爱好和创造精神;探索早期发现和培养优秀人才的思想、方法和途径;促进化学教学新思想与新方法的交流,推动大学与中学的化学教学改革,提高我国化学教学水平;选拔参加一年一度的国际化学竞赛的选手。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暨冬令营是全国高中学生最高水平的化学赛事,它与国际化学奥林匹克竞赛接轨,是中国高中学生的化学“全运会”。

B. 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CCHO的全拼是什么

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Chinese Chemistry Olympiad, CChO)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化学会主办的学科竞赛,始于1984年。

简介
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由两个阶段组成: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省级赛区),简称初赛;和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简称决赛。

初赛在每年九月中旬举办,形式为笔试(3小时),是全国统一时间在各省分赛区同时进行的,各省独立命题,参赛者只能为在校普通高中学生。

决赛在初赛后一年春节举办冬令营进行,形式为“理论竞赛”(4小时)和“实验竞赛”(4-5小时),理论和实验的分数比为3:2。决赛选手从初赛一等奖获得者中选拔产生,名额为每个省级赛区最多5名。如果上一年获国际化学奥林匹克竞赛奖的学生所在省、市、自治区增加一个名额;当年承办决赛的省(直辖市、自治区)增加两个名额。[1]

参加初赛的选手获一等奖的比率不超过1%,可直接获得大学保送资格(2010年宣布取消,从2011年高中入学新生开始实施)。

决赛设一、二、三等奖,其中一等奖不超过总参赛人数的30%,二等奖不超过40%,总分达不到25%的选手只颁发参赛证书。委员会再以决赛成绩为基础,挑选各省(直辖市、自治区)不超过两名的高三学生加入国家代表队培训,再经过三周的选拔,选出来自不同省(直辖市、自治区)的4名选手组成中国代表队参加国际化学奥林匹克竞赛。

[历史
竞赛始于1984年
1987年以后,国家在此竞赛的基础上,选拔人才参加国际化学奥林匹克竞赛,并取得优异成绩
到目前为止,参加此次竞赛选拔出的国家队在国际化学奥林匹克竞赛上全部获奖,其中金牌44枚、银牌21枚、铜牌3枚

C. 请问谁有 2013年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重庆赛区预赛)高一试题

同是重庆的渣渣表示预赛真的只靠高考范围,要是这个都不能过初赛只好找虐了,认为还是找一下分数线啊之类的比较靠谱

D. 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的竞赛简介

参加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初赛的选手为普通高中学生。年龄在来年国际竞赛前小于20岁。决赛选手名额为每个省、市、自治区5名。
中国化学会自1984年以来,连续每年组织了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活动。这些活动对提高广大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帮助青少年树立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良好风尚,对促进化学教学的改革,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参加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省级赛区)获一等奖的学生不超过总人数的1%,可获得大学保送生资格。
化学竞赛活动越来越受到广大青少年的重视,每年都有近10万名高中学生报名参加“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活动。通过竞赛激励了那些才华出众的中学生参加国际化学奥林匹克竞赛活动,为我国早期发现一批优秀化学人才奠定了基础,并扩大了化学教育思想、化学教材、化学教学方面的国际交流,同时激发了千百万中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1987年在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的基础上,选拔成绩优异的高中学生参加了国际化学奥林匹克竞赛,17年来,68名参赛学生全部获奖,其中金牌44枚、银牌21枚、铜牌3枚,为祖国和人民赢得了荣誉。2003年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省级赛区)于9月14日上午9:00-12:00时在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同时进行。报名参赛的高中学生近十四万人。其中获一等奖学生可以取得高校保送资格。
联赛简介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是在中国科协的领导下,由中国物理学会主办,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自愿参加的群众性课外学科竞赛活动。竞赛以促进中学生提高学习物理的主动性和兴趣,改进学习方法,增强学习能力;促进学校开展多样化的物理课外活动,活跃学习空气;发现具有突出才能的青少年,进行培养为目的。
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由中国化学会主办,竞赛分初赛(省级赛区)、全国决赛二个层次。获奖者组队参加国际竞赛。
参赛年级:高一年级(力学竞赛、化学竞赛)
高三年级(物理、化学、生物竞赛)
竞赛时间:高一力学竞赛为每年四月下旬或五月上旬。
高一化学竞赛为每年四月下旬。
高三物、化、生竞赛为九月下旬。

E. 求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基本要求

《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大纲》
说明:
1.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分初赛(分赛区竞赛)和决赛(冬令营)二个阶段。加上冬令营后的国家集训队的培训和出国竞赛总共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的水是不平相同的。本大纲旨在界定各级竞赛的试题水平,作为竞赛试题命题的依据。
2.本大纲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初赛大纲,第二部分是决赛大纲。国家集训队选拔与培训需根据国际化学奥林匹克大纲和竞赛预备题来定,本大纲不涉及。
3.中国化学会原来下发的“奥林匹克化学竞赛培训大纲”的“几点说明”仍然是这份大纲的指导思想。仍然有效,不再复述。
4.现行中学化学大纲以及考试大纲的内容均属初赛内容。初赛大纲的基本出发点是:在现行中学化学大纲及考试大纲的基础上,在原理水平上大致与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读本》的水平相当,但对某些化学原理的定量关系,物质结构、立体化学、有机化学和化学实验上作适当补充。一般说来.补充的内容是中学化学内容的自然生长点。
5.决赛大纲则在初赛大纲的基础上对基础化学原理、基础无机化学,基础有机化学.定量分析原理与实验数据处理、实验技术等方面作适当补充。
6.本大纲若在试行后认为有必要作出调整.将在1998年11月发出通知。
初赛大纲
1.有效数字的概念。在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中正确使用有效数字。定量仪器(天平、量简、移液管、滴定管、容量瓶等)的精度与测量数据有效数字。运算结果的有效数字。
2.理想气体标准状态。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气体分压定律。气体密度。气体相对分子质量测定。气体溶解度。
3.溶液浓度与固体溶解度及其计算。溶溶配制(浓度的不同精确度要求对仪器的选择〕、重结晶法提纯的量的估算。洗涤操作中洗涤液的选择和洗涤方式的选择。重结晶溶剂(包括混合溶剂)的选择。
4.容量分析的基本概念¬ not;—— 被测物、标准溶液、指示剂、滴定反应等。分析结果计算。滴定曲线与突跃概念〔酸碱强度、浓度、溶剂极性对滴定突跃大小的定性关系。不要求滴定曲线定量计算)。酸碱滴定指示剂选择。
5.原子结构—— 核外电子的可能空间状态数〔能层、能级(亚层)、轨道的概念〕和电子的自旋。s、p、d原子轨道。用s、p、d等来表示基态构型(包括中性原子、正离子和负离子)。给出原子序数写出原子的基态电子构型或反之(不要求对能级交错、排布规律作解释;不要求量子数;不要求带正负号的波函数角向分布图像)。原子半径和离子半径的概念。(泡林)电负性概念。金属与非金属电负性的范围。电子跃迁的能量与光子的频率、波长的关系。可见光的波长范围、频率范围与颜色
6.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系—— 主族与副族、主、副族同族元素从上到下的性质变化规律;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的性质变化规律;s、d、ds、p、f区的概念;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核外电子结构(电子层数、价电子层与价电子数);最高氧化态与族序数的关系;对角线规则;金属性与非金属性与周期表位置的关系。金属与非金属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半金属;主、副族重要而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及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常见氧化态及主要形态。
7.路易斯结构式。路易斯结构式正确性与合理性判断。孤对电子对。8电子、缺电子、多电子结构。(主族)元素化合价(价电子数)与路易斯结构式中的单键、双键和三键及孤对电子对数目的关系。〔分子(包括离子、游离基)的〕总价电子数=(分子的)键和电子数+孤电子数。形式电荷。形式电荷与路易斯结构式的合理性。分子真实结构与路易斯结构式。
8.共振论的基本知识。共振体与共振符号。极性极限式与共轭极限式。分子真实结构与共振体关系。
9.价层电子互斥模型对简单分子(包括离子)立体结构的预测〔模型通式;互斥模型与分子立体构型的关系;偏离VSEPR理想模型的畸变;斥力顺序;键角的估计〕。
10.杂化—— sp,sp2,sp3,sp3d,sp3d2杂化轨道对简单分子(包括离子)立体结构的解释。杂化模型与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的关系。杂化能。
11.共价键〔p-pп键、(s-s、s-p、p-p)σ键和p-p大π键〕形成条件、键能、键角、饱和性与方向性。共轭或离域的概念、例如对CO2、CO32-、SO32-、CH4、CH2=CH2、CH≡CH、CH2=CH-CH=CH2、C6H6、HCOOH等中的化学键的描述。化学键光解所需的光子频率与波长。d-pπ键的一般概念(不要求图像与名称等)。
12.等电子体的一般概念。
13.络合物(配合物)与络离子(配离子)的基本概念。重要而常见的络离子的中心离子(原子)和重要而常见的配位体(水、羟基、卤离子、拟卤离子、氨分子、酸根离子等)重要络合剂与重要络合反应。络合反应与酸碱反应、沉淀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联系的定向说明(不要求用计算说明)
14.分子间作用力。分子间作用力的数量级(不要求分解为取向力、诱导力、色散力)。
15.氢键。形成氢键的条件。氢键的键能、方向性和饱和性。氢键与物质性质的关系。
16.晶体结构的基本概念。如:晶胞是描述晶体结构的基本单位,晶胞是平行六面体,晶体由晶胞无隙并置堆积而成。单晶、多晶、晶簇。晶态与非晶态。原子在晶胞中位置的定性描述(不要求1/4,1/4,1/4等)。晶胞中原子数目或分子数的计算及与化学式的关系。分子晶体、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和金属晶体的基本概念。几种典型的晶型(金刚石、萤石、岩盐、氯化铯、闪锌矿等)的晶胞的描述。晶胞的选定不作要求。不要求点阵的概念。不要求7大晶系和14种点阵单位。
17.平衡常数的概念。气态反应利用平衡常数的计算。用平衡常数(及其计算)来理解温度、浓度、气态混合物总压等对平衡的影响。
18.酸碱平衡常数与酸碱强度的关系。酸、碱、盐水溶液简单体pH值计算。酸式盐溶液pH值的定性说明。不要求离子的形体公式、缓冲溶液、酸式盐pH值的计算等。不要求电中性、物料平衡、质子条件的方程式。
19.溶度积原理。难溶物的溶解和沉淀与溶度积的关系。难溶物的转化。
20.离子方程式的正确书写和配平。
21.氧化还原的基本概念和反应的书写和配平(包括氢离子、水等非氧化还原组分的形态和配平)。原电池:电极符号与电极反应、原电池符号、原电池反应。电极电势基本概念及用来判断反应的方向、氧化剂与还原剂的强弱等。电解池的电极符号与电极反应、电解与电镀。电化学氧化与电化学还原。歧化反应发生的条件。常见的化学电源。pH值、络合剂、沉淀剂的影响的定性说明。不要求Nernst方程、氧化还原平衡常数及有关计算。
22.常见主族元素的主要氧化态的基本的、重要的化合物(形态或物种)及其重要而常见的反应(国际竞赛大纲一级水平)。常见副族元素的主要氧化态的基本的、重要的化合物(形体或物种)及其重要而常见的反应(国际竞赛大纲一级水平)。常见的酸碱两性氢氧化物(以及氧化物)及其酸碱反应,如铝、锌、锡、铅、铜等。重要而常见的沉淀剂和沉淀反应。重要而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以及它们重要而常见的反应。重要而常见的络合反应。重要而常见的物质对空气、水、溶液不同pH值的稳定性。水溶液中重要而常见的离子的分离和常见化学试剂(包括指示剂)来区分(检出)(国际竞赛大纲一级水平)。
23.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类型和基本特征。按碳架的分类。按官能团的分类。异构现象。烷、烯、炔、芳环、脂环的立体结构(杂化类型等)(船式、椅式、平伏键、垂直键等构象分析不作要求)。共轭结构。烷、烯、炔、芳烃、脂环烃、卤代烃、胺、醇、酚、醚、醛、酮、酸的重要而常见的物理性质(定性的极性、溶解性、熔沸点等)和氧化、还原、取代、加成、消去等重要而常见的反应。碳正离子重排。氨基酸的基本结构特征。氨基酸的等电点、pH对氨基酸形态的影响。氨基酸和肽、蛋白质的关系。(不要求背出氨基酸的名称和结构)。
24.高分子的基本概念(单体、聚合、缩聚、解聚、混聚等,不要求聚合反应机理)。
决赛大纲
1.原子结构—— 四个量子数、原子轨道(波函数的角向分布图像与轨道名称)。
2.分子结构—— 用波函数的角向分布图像说明π键和σ键。分子轨道的基本概念(成键、反键及非键)。第二周期同核双原子分子的分子轨道能级图。氟化氢的分子轨道能级图。最高占有轨道(HOMO)与最低未占有轨道(LUWO)的概念。键级的概念。
分子轨道想论对氧的磁性的解释。
3.晶体结构—— 点阵概念与14种点阵单位、7大晶系。简单点阵单位和带心点阵单位的概念(如点阵单位中点阵点的数目与位置)。结构基元。晶胞中的等同原子。堆积模型和堆积-填隙模型。
4.范德华力—— 取向力、诱导力和色散力。氢键。
5.键能。
6.化学热力学基础—— 热力学能、焓、自由能和熵。热化学计算〔等温过程的盖斯定律、(标准摩尔)生成焓、(标准摩尔)生成自由能、标准熵以及有关计算;假设焓变与熵变不是温度的函数的计算;假设为绝热体系的火焰最高温度计算〕。自由能与反应的方向性。吉布斯一亥姆霍兹方程及其应用(对反应方向与温度的关系的解释;对放热反应与吸热反应的反应方间性的说明;假设焓变与熵变不随温度变化的近似计算)。范特霍夫方程及其应用。标准自由能与平衡常数。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函数关系。热力学循环。热力学分解温度(标态和非标态——压力对分解温度的影响)。反应熵变的正负号的判断。
7.化学动力学基础—— 反应速率的基本概念;反应级数的概念;用实验数据推求反应级数。一级反应(的积分式)的有关计算(速率常数、半衰期、C-14法推断年代等);阿累尼乌斯方程及其有关计算(阿累尼乌斯活化能的概念与计算;速率常数的计算;温度对速率常数的影响的计算等);活化能与反应热的关系;反应机理的基本概念;用稳态近似推求速率方程。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的本质。化学反应的动力学制约和热力学制约。
8.酸碱质子理论。缓冲溶液。利用多元酸的平衡常数的计算。盐的水解度和溶液的pH值的计算。溶度积原理以及利用溶度积的计算。氢氧化物沉淀与溶解的pH值。硫化沉淀与溶解的氢离子浓度。酸碱滴定基本原理。
9.Nernst方程及有关计算。利用电极电势和原电池电动势计算平衡常数或反之。pH值对原电池的电动势、电极电势、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的影响。沉淀剂、络合剂对氧化还原反应方向的影响。滴定分析中的高锰酸钾法、碘量法、重铬酸钾法和铈量法。
10.配合物的化学键的杂化轨道理论。络离子的杂化轨道模型。(平面四边形配位、四面体配位和八面体配位等)。单电子磁矩与杂化类型的关系。立体结构与杂化轨道。配合物的异构问题(包括顺反异构与光学异构)。利用平衡常数的计算。滴定分析中的EDTA法及滴定缓冲体系的选择。
11.分光光度法的基本概念。
12.常见元素的重要性质、常见而重要的基本化合物以及常见而重要的反应(华沙工作会议确定的国际化学奥林匹克竞赛大纲中的第一、二级水平的元素化学知识)。
13.自然界氮、氧、碳的循环。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可持续发展的一般概念。
14.有机化合物各类官能团的重要而常见的反应与性质(华沙工作会议确定因的国际化学奥林匹克竞赛大纲的第一、二级水平的有机化学知识)。有机物结构与性质的关系。生物化学不作要求(如20种氨基酸的名称、结构和符号;DNA、RNA的碱基的结构、名称、配对;光合、代谢等)。
15.基本有机物命名法。
16.有机化合物的静态立体化学。构型与构象。顺反异构〔cis–,trans–,Z,E〕。手性异构〔R–,S–的判断; D–,L–的判断〕。内消旋。外消旋。费舍投影式、构象的纽曼投影式、哈乌斯结构式。
17.利用基本反应(ICHO大纲第一、二级反应)的有机合成——碳链的增长与缩短;开环与成环;氧化与还原;常见的氨基、羟基、羰基、羧基的保护与脱保护;常见的重排;取代基的添加与消除;不饱和键的形成与加成。有机合成路线选择的基本原则。有机合成的原料来源与经济问题、步骤的多少、副反应与副产物、溶剂、产率、产物的分离等问题。不要求四谱。不要求不对称合成。不要求外消旋体的拆分。
18.利用基本反应(ICHO大纲第一、二级反应)对简单化合物的鉴定和结构推定。
19.有机反应历程的基本概念。亲电加成、亲核加成、芳环亲电取代、SN1、SN2、烷烃的自由基反应(引发、延续、终止)。用共振论、取代基的诱导效应和共轭效应讨论反应历程。
20.无机制备与有机合成的基本操作—— 称量、配制溶液、加热、冷却、沉淀、结晶、重结晶、过滤(包括抽滤)、洗涤、蒸发浓缩、常压蒸馏与回流、倾析、分液、搅拌、干燥、离子交换、萃取等。通过中间过程检测(如pH值、温度、颜色等)对实验条件进行。控制运用数据和化学原理以及实验目的要求对实验进行设计。产率和转化率的计算。副产物的分离与处理。有害化学试剂的安全使用、实验室安全与事故紧急处置的知识与操作。实验工作面的安排和整理。原始数据的记录。实验报告。
21.利用常见性质对常见纯物质的定性鉴别实验的设计与操作。
22.容量分析基本操作和结果计算。误差分析基本概念。

F. 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的竞赛赛程

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分为三个阶段:市级预赛;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省级赛区),简称初赛;和“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简称决赛。
市级预赛,由省级化学教研室命题,面向高一或高二在校生举办的竞赛,根据竞赛成绩分为市级一二三等奖,一等奖可以获得参加省级决赛即全国初赛的机会。某些地区不进行市级竞赛,由学校统一选拔直接报名参加省级竞赛,并且竞赛中,进行省级和市级两个级别的评奖。
全国高中生化学竞赛(省级赛区),全国初赛就是每年的九月份的考试,试题的难度还是很一般的,满分是100,面向所有高中一、二年级在校生,高三应届毕业生,根据成绩以省为单位划定分数线,分为省级一二三等奖,也可说是全国初赛一二三等奖。一等奖为50名左右,具有直接保送大学学习的机会(2011级及以后不保送),参加高考的同学,可以在高考分数上加20分(但有些省份如四川省,省级一等奖只能加5分)。全省的一等奖获得者将有资格进行高中竞赛第二块内容的学习和实验操作,参加省级化学集训,通过多次全方面的考试,即省队选拔考试(简称省选),选取前六名(一般根据各省情况会有变化,但人数大概不变,承办省增加两名,之前一年有队员参加ICHO的省份增加一名)获得参加化学竞赛冬令营即全国高中化学竞赛决赛的机会。
关于省选考试的题目,一般极为保密,各个省份也各不相同。但据部分省份参加过省选的学生称,此考试中一般有机理题,大致都在邢其毅教授等的著作《基础有机化学》中有出现,只需背诵即可 。不过,通常这些题目中涉及苯环,而芳香烃的机理书写又必须使用已被证明是错误的凯库勒式 ,所以一名孙姓特级教授相当讨厌命题者出这样的题目,他认为即使难以书写机理也应该使用正确的结构式(即在六边形中画一个圆圈)。
全国高中化学竞赛决赛(简称冬令营),面向获得省级赛区一等奖前几名的选手,根据成绩分为全国金银铜奖,一般金奖的前20名还可以进入全国集训队,争取参加国际竞赛的机会,前30名还可以直接保送北京大学,其他获奖选手的视情况保送,但一般也是只参加摸底性质的大学测试,不需要参加大学保送生的选拔考试。 第四阶段、国际高中生奥林匹克化学竞赛(IChO),进入全国集训队的选手通过培训测试选拔出4名国家队选手代表中国参加国际高中生奥林匹克化学竞赛。
竞赛大纲
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基本要求
(2008年4月大纲)
大纲说明
1. 本基本要求旨在明确全国初赛和决赛试题的知识水平,作为试题命题的依据。本基本要求不涉及国家队选手选拔的要求。
2. 现行中学化学教学大纲、新近发布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A1-2,B1-6)及高考说明规定的内容均属初赛要求。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公民的常识以及高中数学、物理、生物、地理与环境科学等学科的基本内容(包括与化学相关的我国基本国情、宇宙、地球的基本知识等)也是化学竞赛的内容。初赛基本要求对某些化学原理的定量关系、物质结构、立体化学和有机化学作适当补充,一般说来,补充的内容是中学化学内容的自然生长点。
3. 决赛基本要求是在初赛基本要求的基础上作适当补充。
4. 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研究性学习,是一种课外活动。课外活动的总时数是制定竞赛基本要求的重要制约因素。本基本要求估计初赛基本要求需40单元(每单元3小时)的课外活动(注:40单元是按高一、高二两年约40周,每周一单元计算的);决赛基本要求需追加30单元课外活动(其中实验至少10单元)(注:30单元是按10、11和12月共三个月约14周,每周2~3个单元计算的)。
5. 近三年同一级别竞赛试题涉及符合本要求的知识自动成为下届竞赛的要求。
6. 本基本要求若有必要做出调整,在竞赛前三个月发出通知。新基本要求启用后,原基本要求自动失效。
初赛基本要求
1. 有效数字。在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中正确使用有效数字。定量仪器(天平、量筒、移液
管、滴定管、容量瓶等等)测量数据的有效数字。运算结果的有效数字。
2. 气体。理想气体标准状态。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气体密度。分压定律。气体相对分子质量测定原理。气体溶解度(亨利定律)。
3. 溶液。溶液浓度。溶解度。溶液配制(按浓度的精确度选择仪器)。重结晶及溶质/溶剂相对量的估算。过滤与洗涤(洗涤液选择、洗涤方式选择)。溶剂(包括混合溶剂)。胶体。
4. 容量分析。被测物、基准物质、标准溶液、指示剂、滴定反应等基本概念。酸碱滴定的滴定曲线(酸碱强度、浓度、溶剂极性对滴定突跃影响的定性关系)。酸碱滴定指示剂的选择。高锰酸钾、重铬酸钾、硫代硫酸钠、EDTA为标准溶液的基本滴定反应。分析结果的计算。分析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5.原子结构。核外电子运动状态: 用s、p、d等来表示基态构型(包括中性原子、正离子和负离子)核外电子排布。电离能、电子亲合能、电负性。
6.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系。主族与副族。过渡元素。主、副族同族元素从上到下性质变化一般规律;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性质变化一般规律。原子半径和离子半径。s、p、d、ds、f-区元素的基本化学性质和原子的电子构型。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核外电子结构(电子层数、价电子层与价电子数)的关系。最高氧化态与族序数的关系。对角线规则。金属性、非金属性与周期表位置的关系。金属与非金属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半金属。主、副族所有元素的名称、符号及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常见氧化态及主要形态。铂系元素的概念。
7. 分子结构。路易斯结构式(电子式)。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对简单分子(包括离子)几何构型的预测。杂化轨道理论对简单分子(包括离子)几何构型的解释。共价键。键长、键角、键能。σ 键和π 键。离域π 键。共轭(离域)的一般概念。等电子体的一般概念。分子的极性。相似相溶规律。
8. 配合物。路易斯酸碱的概念。配位键。重要而常见的配合物的中心离子(原子)和重要而常见的配体(水、羟离子、卤离子、拟卤离子、氨分子、酸根离子、不饱和烃等)。螯合物及螯合效应。重要而常见的络合剂及其重要而常见的配合反应。配合反应与酸碱反应、沉淀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联系(定性说明)。配合物几何构型和异构现象基本概念。配合物的杂化轨道理论。八面体配合物的晶体场理论。Ti(H2O)63+的颜色。
9.分子间作用力。范德华力。氢键。其他分子间作用力的一般概念。
10.晶体结构。晶胞。原子坐标。晶格能。晶胞中原子数或分子数的计算及与化学式的关系。分子晶体、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和金属晶体。配位数。晶体的堆积与填隙模型。常见的晶体结构类型,如NaCl、CsCl、闪锌矿(ZnS)、萤石(CaF2)、金刚石、石墨、硒、冰、干冰、尿素、金红石、钙钛矿、钾、镁、铜等。
11.化学平衡。平衡常数与转化率。弱酸、弱碱的电离常数。溶度积。利用平衡常数的计算。熵的概念。
12.离子方程式的正确书写。
13.电化学。氧化态。氧化还原的基本概念和反应的书写与配平。原电池。电极符号、电极反应、原电池符号、原电池反应。标准电极电势。用标准电极电势判断反应的方向及氧化剂与还原剂的强弱。电解池的电极符号与电极反应。电解与电镀。电化学腐蚀。常见化学电源。pH、络合剂、沉淀剂对氧化还原反应影响的定性说明。
14.元素化学。卤素、氧、硫、氮、磷、碳、硅、锡、铅、硼、铝、锑、砷。碱土金属、碱金属、稀有气体。钛、钒、铬、锰、铁、钴、镍、铜、银、金、锌、汞、钼、钨。过渡元素的所有氧化态。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的酸碱性和两性。常见难溶盐。氢化物的基本分类和主要性质。常见无机酸碱的形态和基本性质。水溶液中的常见离子的颜色、化学性质、定性检出以及特殊试剂的使用和分离。制备单质的一般方法。
15. 有机化学。有机化合物基本类型——烷、烯、炔、环烃、芳香烃、卤代烃、醇、酚、醚、醛、酮、酸、酯、胺、酰胺、硝基化合物、磺酸的系统命名、基本性质及相互转化。异构现象。C=C加成。马尔科夫尼科夫规则(简称“马氏规则”)。C=O加成。取代反应。芳香烃取代反应及定位规则。芳香烃侧链的取代反应和氧化反应。碳链增长与缩短的基本反应。分子的手性及不对称碳原子的R、S构型判断。糖、脂肪、蛋白质。所有有机反应的机理。
16. 天然高分子与合成高分子化学初步知识。
决赛基本要求
本基本要求在初赛要求基础上增加下列内容,不涉及微积分。
1. 原子结构。四个量子数的物理意义及取值。单电子原子轨道能量的计算。s、p、d、f原子轨道图像。
2.分子结构,分子轨道基本概念。定域及多中心键键级。分子轨道理论对氧分子、氮分子、一氧化碳分子、一氧化氮分子、水分子、二氧化碳等少于六原子的常见分子的结构和性质的解释。一、二、三维势箱中粒子能级及对共轭体系吸收光谱的解释。超分子基本概念与超分子结构化学、氢键、疏水作用等常见的次级键。分子点群的基本概念。
3. 晶体结构。点阵的基本概念。晶系。宏观对称元素。十四种空间点阵类型。晶体学点群的判定。空间群的基本概念。
4. 化学热力学基础。热力学能(内能)、焓、热容、自由能和熵的概念。生成焓、生成自由能、标准熵及有关计算。自由能变化与反应的方向性。吉布斯-亥姆霍兹方程及其应用。范特霍夫等温方程及其应用。标准自由能与标准平衡常数。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热化学循环。热力学分解温度(标态与非标态)。相、相律和相图。克拉贝龙方程及其应用(不要求微积分)。
5. 稀溶液通性,电解质溶液理论。
6.化学动力学基础。反应速率基本概念。反应级数。用实验数据推求反应级数。一、二、三级反应积分式及有关计算(速率常数、半衰期、碳-14法推断年代等等)。阿累尼乌斯方程及计算(活化能的概念与计算;速率常数的计算;温度对速率常数影响的计算等)。活化能与反应热的关系。反应机理一般概念。推求速率方程。催化剂对反应影响的本质。
7.酸碱质子理论。缓冲溶液。利用酸碱平衡常数的计算。溶度积原理及有关计算。
8. Nernst方程及有关计算。原电池电动势的计算。pH对原电池的电动势、电极电势、氧化还原反应方向的影响。沉淀剂、络合剂对氧化还原反应方向的影响。
9. 配合物的配位场理论的初步认识。配合物的磁性。分裂能与稳定化能。利用配合物的平衡常数的计算。络合滴定。软硬酸碱及化学硬度。
10.元素化学描述性知识达到国际竞赛大纲三级水平。
11. 自然界氮、氧、碳的循环。环境污染及治理、生态平衡、绿色化学的一般概念。
12. 有机化学描述性知识达到国际竞赛大纲三级水平(不要求不对称合成,不要求外消旋体拆分)。
13.氨基酸、多肽与蛋白质的基本概念。DNA与RNA。
14. 糖的基本概念。葡萄糖、果糖、甘露糖、半乳糖。糖苷。纤维素与淀粉。
15. 简单有机化合物的系统命名。
16.有机立体化学基本概念。构型与构象。顺反异构(trans-、cis-和Z-、E-构型)。手性异构。endo-和exo-。D,L构型。
17. 利用无机和有机的基本反应对简单化合物的鉴定和结构推断。
18. 有机制备与有机合成的基本操作。电子天平。配制溶液、加热、冷却、沉淀、结晶、重结晶、过滤(包括抽滤)、洗涤、蒸发浓缩、常压蒸馏与回流、倾析、分液、搅拌、干燥。通过中间过程检测(如pH、温度、颜色等)对实验条件进行控制。产率和转化率的计算。实验室安全与事故紧急处置的知识与操作。废弃物处置。仪器洗涤和干燥。实验工作面的安排和整理。原始数据的记录。
19. 常见容量分析的基本操作、基本反应及分析结果的计算。容量分析的误差分析。
20.分光光度法。比色分析。

G. 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省级赛区)一等奖是什么奖项省一等奖 还是全国一等奖

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省级赛区)一等奖就是是全国一等奖,具有保送资格。并且有参加全国决赛的权利。根据省的不同,高考加10~20分。

省级一等奖是安慰奖,全国初赛分成6类奖项:全国一等、全国二等、全国三等、省一等奖、省二等奖、省三等奖 。

决赛分为决赛一等奖、决赛二等奖、决赛三等奖,都具有保送资格。

(7)2013年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扩展阅读:

竞赛大纲

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基本要求

(2008年4月大纲)

大纲说明

1. 本基本要求旨在明确全国初赛和决赛试题的知识水平,作为试题命题的依据。本基本要求不涉及国家队选手选拔的要求。

2. 现行中学化学教学大纲、新近发布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A1-2,B1-6)及高考说明规定的内容均属初赛要求。

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公民的常识以及高中数学、物理、生物、地理与环境科学等学科的基本内容(包括与化学相关的我国基本国情、宇宙、地球的基本知识等)也是化学竞赛的内容。

初赛基本要求对某些化学原理的定量关系、物质结构、立体化学和有机化学作适当补充,一般说来,补充的内容是中学化学内容的自然生长点。

3. 决赛基本要求是在初赛基本要求的基础上作适当补充。

4. 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研究性学习,是一种课外活动。课外活动的总时数是制定竞赛基本要求的重要制约因素。

本基本要求估计初赛基本要求需40单元(每单元3小时)的课外活动(注:40单元是按高一、高二两年约40周,每周一单元计算的);决赛基本要求需追加30单元课外活动(其中实验至少10单元)(注:30单元是按10、11和12月共三个月约14周,每周2~3个单元计算的)。

5. 近三年同一级别竞赛试题涉及符合本要求的知识自动成为下届竞赛的要求。

6. 本基本要求若有必要做出调整,在竞赛前三个月发出通知。新基本要求启用后,原基本要求自动失效。

初赛基本要求

1. 有效数字。在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中正确使用有效数字。定量仪器(天平、量筒、移液管、滴定管、容量瓶等等)测量数据的有效数字。运算结果的有效数字。

2. 气体。理想气体标准状态。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气体密度。分压定律。气体相对分子质量测定原理。气体溶解度(亨利定律)。

3. 溶液。溶液浓度。溶解度。溶液配制(按浓度的精确度选择仪器)。重结晶及溶质/溶剂相对量的估算。过滤与洗涤(洗涤液选择、洗涤方式选择)。溶剂(包括混合溶剂)。胶体。

4. 容量分析。被测物、基准物质、标准溶液、指示剂、滴定反应等基本概念。酸碱滴定的滴定曲线(酸碱强度、浓度、溶剂极性对滴定突跃影响的定性关系)。

酸碱滴定指示剂的选择。高锰酸钾、重铬酸钾、硫代硫酸钠、EDTA为标准溶液的基本滴定反应。分析结果的计算。分析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5.原子结构。核外电子运动状态: 用s、p、d等来表示基态构型(包括中性原子、正离子和负离子)核外电子排布。电离能、电子亲合能、电负性。

H. 有关1997年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初赛)试题答案

答案错了,4CuFeS2+15O2=4CuSO4+2Fe2O3+4SO2
至于“为什么不生成氧化铜”这个问题,在前面题目就有说明了:“生成物冷却后经溶解、除铁、结晶,得到CuSO4•5H2O,成本降低了许多。”

第三题(19分)
用黄铜矿炼铜按反应物和生成物可将总反应可以写成:
CuFeS2+SiO2+O2 Cu+FeSiO3+SO2
事实上冶炼反应是分步进行的。
①黄铜矿在氧气作用下生成硫化亚铜和硫化亚铁;
②硫化亚铁在氧气作用下生成氧化亚铁,并与二氧化硅反应生成矿渣;
③硫化亚铜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亚铜;
④硫化亚铜与氧化亚铜反应生成铜。
1.写出上述各个分步反应(①,②,③,④)的化学方程式。
2.给出总反应方程式的系数。
3.据最新报道,有一种叫Thibacillus ferroxidans的细菌在氧气存在下可以将黄铜矿氧化成硫酸盐。反应是在酸性溶液中发生的。试写出配平的化学方程式。
4.最近我国学者发现,以精CuFeS2矿为原料在沸腾炉中和O2 (空气)反应, 生成物冷却后经溶解、除铁、结晶,得到CuSO4•5H2O,成本降低了许多。实验结果如下:
沸腾炉温度/℃ 560 580 600 620 640 660


物 水溶性Cu/% 90.12 91.24 93.50 92.38 89.96 84.23
酸溶性Cu/% 92.00 93.60 97.08 97.82 98.16 98.19
酸溶性Fe/% 8.56 6.72 3.46 2.78 2.37 2.28
回答如下问题:
(1)CuFeS2和O2主要反应的方程式为
(2)实际生产过程的沸腾炉温度为 600~620℃。控制反应温度的方法是
(3)温度高于600~620℃生成物中水溶性Cu(%)下降的原因是
【解题思路与试题分析1】
本题由三个相互独立的问题组成,可以认为是三个题,占总分的较大比例,但由于都是有关黄铜矿的利用问题,因而被编在一起,而且多少相互之间可以起到“条件不同反应不同”的关联作用。与前两题相比,本题的第一部分比较简单,好像是命题人考虑着对前面的试题可能解答得不好的学生起一点安抚鼓励作用。写四个分步反应的方程式的考核点只是把题面的表述转换成化学方程式,但题面并没有指出生成物中的硫的形态。根据中学化学知识,可以想见它是SO2,大多数学生应该不会写错。其中第四个反应就是所谓“冰铜”反应,比较特殊,但试题已经告诉大家反应产物的含铜物质应该只有一种,即金属铜,这就降低了难度,可见应答时永远不应离开试题提供的知识背景。
【解1】
2CuFeS2+O2=Cu2S+2FeS+SO2(1分)
(写S、SO3不写SO2不得分)
FeS+O2=FeO+SO2(1分)
(写S、SO3不写SO2不得分)
FeO+SiO2=FeSiO3(1分)
(写其他产物不得分)
2Cu2S+3O2=2Cu2O+2SO2(1分)
(写S、SO3不写SO2不得分)
Cu2S+2Cu2O=6Cu+SO2(1分)
(写S、SO3不写SO2不得分)
不配平不得分。
2.2CuFeS2+2SiO2+5O2=2Cu+2FeSiO3+4SO2(2分)
【解题思路与试题分析2】
问题2配平总方程式的系数,比较费事,考查机敏。配平的方法很多,条条大路通罗马。比较简单的是不管黄铁矿里的铜、铁和硫应当是什么价态的,假设铁是+2价的,铜也是+2价的,硫是-2价的,这样,铁在反应后价态不变,就省事多了。这种假设不会出现错误,其原因是氧化还原的电子得失总数是一定的。
【解2】
2CuFeS2+2SiO2+5O2=2Cu+2FeSiO3+4SO2(2分)
【解题思路与试题分析3】
问题3也是写方程式,熟悉过去竞赛试题的选手可能觉得似曾相识,但并非陈题。根据给出的信息,不难首先得出这样的结论:反应得到的溶液由CuSO4和Fe2(SO4)3组成。因为有氧气参加反应,铜和铁均应成水溶液中的稳定高价,似不会弄错。考虑到学生可能的错误,判分标准比较松。这个反应的关键是产物里要添硫酸根,为此题面对反应的条件作了说明:酸性溶液;但为避免暗示过多,没有说要加硫酸。
【解3】
4CuFeS2+2H2SO4+17O2=4CuSO4+2Fe2(SO4)3+2H2O(4分)
(注:不写硫酸铁而写硫酸亚铁给一半分)
【评论】
分析应答结果,许多学生因不会正确书写离子方程式和分子方程式二而失分。他们写的方程式是“非驴非马”的既非离子方程式又非分子方程式的“混杂”方程式。这中错误是严重的,不利于今后的学习,不能给分。我们建议正常课堂教学要针对学生这种错误来训练。
【解题思路与试题分析4】
问题4比前面的试题更推进一步,信息是以表格中的数据的形式间接地呈现的。表格用沸腾炉的温度首先排除学生对“沸腾”二字的可能误解,这里的“沸腾”并非意味着炉子里有水之类的溶剂(试题设计人估计学生并没有固体在上行气流冲击下如同沸腾的那种工业反应器的概念,并没有考察这样专门的知识,但中学老师说,沸腾炉的概念在讲黄铁矿制硫酸中讲到的)。表格还用水溶性铜、酸溶性铜和酸溶性铁的信息表明,沸腾炉里的含铁产物肯定不是铁的硫酸盐,因为并没有说有水溶性铁,因而可以得出结论:燃烧产物中的铁是以氧化物的方式存在的。(这正是与本题一开始的传统冶炼反应不同之处,否则为什么是最新成果,而且是我国学者的成果呢?)至于铁的氧化物为什么随温度升高溶于酸的程度降低?本题没有要求作答。这个知识大大超过中学生的知识水平。其实,氧化物的酸溶性随煅烧或烧结温度升高而下降是一个普遍现象。例如用作炼钢炉衬里的氧化镁就是经过高温烧结的酸溶性很差的氧化物,还可以举出的典型物质是刚玉(Al2O3),用作坩埚等高温容器,酸溶性极差。这些化学知识似应在优秀中学生中间做点普及,不要以为碱性或两性金属氧化物都易溶于酸(热力学上要溶,动力学上不溶!)。本题给分充分考虑了中学生的知识水平,比较宽松。
【解4】
(1)4CuFeS2+17O2=4CuSO4+2Fe2O3+8SO2(4分)
(2)控制加入CuFeS2的速度,因CuFeS2与O2反应放热。(2分)
(3)CuSO4=CuO+SO3(2分)
(答SO2+1/2O2不扣分)
(注:(1)的反应产物不写氧化铁写氧化亚铁或四氧化三铁也可以给一半分。虽然实际反应产物是氧化铁, 但对中学生,做出正确判断根据可能不足。)
【评论】
实际应答结果,许多学生只能完成本题的前两个小题,做不出最后一小题。有人认为,可能学生没有关于氧化物的酸溶性的概念的缘故,如果这样,这个小题的设计水平是脱离学生实际的。是否这样,有待今后仔细分析。

I. 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比赛具体流程是什么

一、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分为两个阶段:
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省级赛区回),简称初赛;和“全答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简称决赛。
1、初赛在每年9月中旬举行,笔试(3小时),全国统一时间在各省市自治区分若干考场同时进行。
2、决赛在来年春节前举办冬令营进行,分理论竞赛(4小时)和实验竞赛(4-5小时)两轮。
二、参加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初赛的选手为普通高中学生。年龄在来年国际竞赛前小于20岁。决赛选手名额为每个省、市、自治区5名。
三、参加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省级赛区)获一等奖的学生不超过总人数的1%,可获得大学保送生资格。
四、内容是:高中化学竞赛考试大纲。

J. 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

嗯,不通过保送生考试直接保送清华北大必须要进省队,拿国一,且名次不回错。我是化答学省一,全省第6,放弃了参加省队选拔,因为国一毕竟很难,而且很可能与保送生考试冲突。(不过北大今年给了参加决赛选手补考的机会) 我参加了北大自主招生和保送生考试并通过了笔试面试,现在已经可以保送北大了。
银牌或铜牌只能是科大南大复旦一级的学校。

阅读全文

与2013年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睢宁县第一中学北校区 浏览:349
道里小学中学排名 浏览:226
辽宁重点中学分数线 浏览:174
临夏回民中学2018分数线 浏览:683
合肥市包河区外国语实验中学 浏览:477
龙川实验中学公路改造 浏览:844
呼和浩特中学上下课时间表 浏览:300
2018年沈阳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数学 浏览:687
龙川县登云中学校长 浏览:863
北仑中学招生简章 浏览:473
长安一民中学上课时间 浏览:833
盱眙中学2015高考成绩 浏览:284
中学生手球锦标赛 浏览:377
辽宁省实验中学魏民 浏览:670
2018江浦高级中学录取名单 浏览:305
洛阳2019年中学招生信息 浏览:220
蔡家坡初级中学电话 浏览:903
三门启超中学招聘2018 浏览:572
郴州市第三中学贴吧 浏览:716
2019北镇中学分数线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