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学生该怎么感恩老师
珍爱生命,就要赋予生命更精彩的内涵。诗人臧克家说过:“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我们珍惜生命,就是让自己活得更有意义,更有价值,成为社会上一个有用的人。因此,我们要学会感恩,只有懂得感恩的人,才会懂得付出,才能为祖国和社会做出贡献。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衔环结草,以报恩德”……
感恩是每个人应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的起码修养,是人之常情。感恩是一种品德,感恩更是一种责任心。我们需要感恩,因为父母对我们有养育之恩,老师对我们有教育之恩,同学们对我们有帮助之恩,社会对我们有关爱之恩,祖国对我们有呵护之恩……世间真情,需要我们每个人去感恩。西方的成功人士,如比尔·盖茨和巴菲特,成功后最重要的事情,也是把自己得到的回馈于社会。事实上,比尔·盖茨的母亲从小就教育他:一切都是来自社会的恩惠,要想办法回报。
任何人在这个世界上生存都是离不开别人帮助的,就拿我们的成长来说,如果没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亲人和老师以及同学们的帮助,我们是不会走到今天的。生活给予我们的远远超出了我们所回报的。所以,我们应当怀有一颗感恩图报的心。一个真正的人不仅应当孝敬父母,尊敬老师,帮助同学,而且对于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也应表示感激,不应忘恩负义。
一朵花儿感恩春天的阳光雨露,灿烂地盛开;一棵小树感恩大地的养育,茁壮成栋梁;星辰感恩广阔的夜空,璀璨闪烁……鱼儿回报给大海一片生机,鸟儿回报给天空一处美丽,大树回报给大地一丝阴凉。大自然都懂得感恩,更何况我们人呢?有人说,感恩是一种生活的大智慧,感恩是一切良好非智力因素的精神底色,感恩是学会做人的支点,感恩让世界这样多彩,感恩让我们如此美丽!
古人云:“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那些自私自利,不感恩父母,从不考虑别人感受的人,只知道自己的利益高于一切的人,是多么的渺小。最近,我读了一篇有关中学生自杀的报道,感触颇深,真是可悲可叹!一位十七岁的花季女孩,为了澄清自己,让那些不理解自己的人,相信自己理想和追求是对的,依然结束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假如她知道感恩,就会珍爱生命。因为生命不仅仅是属于她自己,也属于那些爱自己的人。父母培养你长大成人,期间要花费多少心血啊,你这么就一走了之,对的起父母么。同样老师及社会也要付出一定的代价,你应该学会感恩。俗话:留着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世上没有过不去的坎坷,只有懦弱的人,才会选择这条路。
不要以为父母把自己抚育成人是理所当然的,不要充耳不闻老师的严厉,不要漠视同学的友好帮助,不要因父母不能满足自己的某些要求而心生怨恨。其实父母是天底下最伟大的人,他们的辛苦劳累,还不是为了我们这些孩子;其实老师的严厉,还不是为了我们能健康、正直地成长?
珍爱生命,学会感恩。感谢父母给了我们鲜活的生命,无论俊丑,无论贫富,无论强弱。只要是活着,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学会感恩,“感谢你身旁的每一个人,无论是帮助过你关心过你指点过你,还是怨恨你伤害你抛弃过你的人,毕竟都是你短暂人生回忆中的精彩部分。”那么,就让我们做一个珍爱生命,学会感恩的人吧
❷ 初中生如何学会感恩怎样感恩
不是如何学会感恩?怎样感恩?而是要有感恩的心。
❸ 如何做一个懂感恩的中学生的方法
曾经看到过一本书上前言是这样写的:在一个村子里,一家围在餐桌前,等待着母亲做的美味饭菜,可母亲端上来的却是一盆稻草。全家人都很奇怪,不知道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母亲说:“我给你们做了一辈子的饭,你们从没说句感谢的话,这和吃稻草有什么区别?”
一声“谢谢”就两个字,其实很简单。一声“谢谢”会给人带来快乐,带来欣慰,带来温暖!
是啊!真是这样,现在的很多中学生在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呵护下,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更别说感谢的话了,父母回到家,他们就关上门,连一声爸爸妈妈也不喊,玩自己的。而爸爸妈妈的关心,爱护在他们眼中一切都是应该的。
其实生活充斥的不仅仅是忙碌,他更是一首动听的歌,用感激充当歌词。只要心存感激,每个人都是一朵花。当清晨打开窗户的那一刻,感激上天赐予你明媚的阳光;当黑夜来临的时候,感激繁星点缀着美妙的星空。感激春光融化了冰雪,感激大地抚育了生灵。生命因为怀抱着一颗感恩的心而光彩。因为只有我们感恩,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才会越来越近;因为只有我们感恩,世界变成了爱的海洋!
感恩,是那些曾经帮助过你的人感到欣慰。感恩别人的每一次帮助,哪怕是在上车时扶了你一把。感恩自己的父母,老师,朋友,感谢与每一个人相遇,感谢别人的尊重,感谢那些默默付出的人,感谢每一次机会的到来,感谢上帝赐予自己生命,让我们一起以感恩的心来爱这个世界!
❹ 论如何培养中学生的感恩教育
1、在课堂上渗透感恩观,教育学生学会感恩父母
常言道:‘百善孝为先’、 ‘悠悠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感念父母的养育之恩,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由于其一、农村有不少留守孩子,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奔波,没有太多的时间和孩子进行沟通和交流;其二城市生活压力过重、父母异地工作、父母离异等现象冲击影响子女学习,迫使学生有异举,如厌学、自闭等心理现象。所以老师一定要教育学生如何体贴和关心父母。在教学中,我通过教材,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挖掘教材里蕴涵的感恩思想,利用传统美德教育,把感恩教育融入到教材中去;通过情境再现、故事讲述、查阅资料、换位思考等途径,引导学生去捕捉日常生活中受到的恩惠。
2、把感恩教育融入日常生活,让学生懂得感恩社会
感恩教育无处不在。将其有机的融入到日常生活中,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次,我去听了语文教师的作文审题课《最让我感动的事》,竟有很多学生不知道应该写什么,经过教师的再三启发,学生所想起的事情也寥寥无几,而且,有些学生认为这些事情都是父母、老师或者别的人应该为他做的,不值一提。其实,这就是一个很好的感恩教育的契机。主题班会感恩的心,我引导学生策划,选材,组织,主持,听着学生深情地回忆令自己感动的往事,从他们晶莹的泪花里我们读到了感恩教育的成果。学校举行爱心结队帮扶活动,当学生接过学校赠送的学习用品时,那发自内心的感激与优异的成绩就是最好的感恩教育的回报
3、感恩之心需要有意培养
要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首先要老师与家长密切配合,让孩子体验辛苦,不吃苦就不知道感恩。现在的物质条件好了,很多孩子一遇到挫折就想不开,总是觉得这个世界欠他的。据《光明日报》载:来自张家口的67岁的赵老先生在北京某大学东门口拉小提琴,为在内蒙古读书的女儿筹集学费,老父在街头卖艺三年,他21岁的女儿竟毫不知情。赵老先生这种暗地里的爱虽然珍贵,但不足取;爱要让孩子知道,才能激发起他们的爱心,引起他们发自内心更深刻的感恩情怀。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教师,我们更有责任、有义务、有意识教育学生学会感恩。
4、灵活运用多种感恩教育方法
感恩意识不是天生的,面对众多中学生感恩之心的如此迟钝,甚至没有这种本能。作为教育者,我们便要采取灵活多变的方法,营造出一种人文关怀的氛围,我这主要有两个方法,可作参考:
4.1故事教育法
老师可以选用短小精美和富有人生哲理的寓言故事、童话事故或名人名家的感恩故事等,加以讲解或让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明白感恩的道理。这种方法对于学生来讲,生动有趣,吸引力特别大,效果应该是非常显著的。老师用生动的感恩故事或忘恩负义的故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讲完故事后可以让学生讨论一下或直接谈看法,老师最好是加以评述来达到教导学生的目的。
4.2实践法感恩教育的实践法有多种表现形式。既可以是为你的感恩对象做一件事情,如教学生亲自做一些感恩卡片,学会唱一些感恩的歌曲,在特定的时间献给特定的人,或是在特定日子为特定的人做一些令其感动的小事情。也可以鼓励学生把别人为其做过的比较感动的事情写成周记或作文,在班上宣读。还可以指导学生亲自去做、去体会,与家长、老师进行换位后做一做家长与老师的事情,从而感知父母、老师对自己的恩情。另外,可以让学生讲述他自己对感恩的认识,讲让他非常感动的事情,讲让他受到恩情的感受及其自己报恩行为的体会和感想。
总之,感恩是初中生应该具有的基本素质。唯有学会感恩,他们才能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个生命,尊重每一份平凡普通的劳动,在未来的生活中少一些怨天尤人的抱怨,多一份发自内心的满足与快乐。我们教育工作者要积极引导,教育学生将感恩意识化为行动,从小事做起,将感恩之行落实在日常行为之中。愿感恩之花常开,感恩之树常青。
❺ 中学生怎样感恩社会
好好学习,用知识武装头脑,尽管这句话你可能很不爱听,但这绝对是你这个时回代要做的,懂得父母对你答的一片爱,记得多听他们的话,多理解他们,这个社会上他们是唯一爱你但不求回报的,把你不用的东西整理好送给或者寄给需要的人,记得在不浪费的前提下,记得多帮助人,助人也是乐己,最后祝你新年好心情!
❻ 中学生怎样孝敬父母
一般作为中学生,父母不会把所有的压力都给你,也不会让你有太沉重的负担感!对内于他们来说,只要容你健康成长,学会做人做事,不要给他们惹麻烦不要做一些极端的事情来伤害自己或者伤害他们!如果你身上有了伤口疼的是他们,如果你得了急性肠胃病,紧张焦急的是他们,如果你郁郁寡欢,愁眉不展的最终还会是他们…不管你做了什么受了什么伤害,最痛苦的永远是父母!所以,请不要做错事不要伤害自己!
另外,作为中学生,你不必着急着想要挣钱孝敬他们!因为不管你挣多少钱现在,相信在现阶段应该都是苦力钱!父母是不想要这些钱的,他们苦了一辈子累了一辈子,就是想自己的儿女长大后可以不受劳力之苦。如果真的想替父母减轻负担,那可以帮妈妈做些家务,不会做饭的话可以帮忙刷锅,不会刷锅的话可以扫地…可以做的事很多,只要你想做!
还有,就是应该做爸妈的开心果,多和他们沟通。饭桌上是很好的交流平台!把自己一天学校的生活和事讲给他们听他们会很开心!睡觉钱和爸妈说声晚安,他们心里也会很甜!不要不好意思,我每次在家就是这样做的。
好吧,就这样吧!加油!
❼ 浅谈如何对初中生进行感恩教育
与同事们在一起,经常听到大家抱怨,现在的孩子越来越不知道感恩。的确,现在的很多孩子根本就感觉不到自己的幸福,倒是稍有不如意,就怨天怨地,怨父母怨别人。在他们的眼中,别人为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必须的。他们已经习惯了被爱,甚至在他们很小的心灵里,觉得被爱是理所当然的。你对他们有一点点不好他们都能感觉出来,而你对他们有一百个好,他们却表现的麻木不仁。但是作为老师,我们难道只有抱怨和无奈吗?不,我们有必要教学生学会感恩。因此,我们在教学工作中不光要交给学生知识,教学生学会做人做事,还要对孩子进行一定的感恩教育,唤醒孩子那颗感恩的心。我觉得对学生的感恩教育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从思想上教育学生 什么是感恩呢?感恩就是对他人、社会给自己带来的恩惠和方便在心里产生认可并意欲回报的一种认识、一种情怀和行为。说白了就是知恩图报。作为老师,我们应对学生进行知恩、报恩、施恩教育。通过教育让学生认识到感恩能促进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有利于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让学生知道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才会对生活、对人生充满希望,才会理智的面对人生中的一切挫折和不幸。我觉得每年的“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等,都是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好机会。我们要抓住这些契机,让学生了解父母、老师对自己的期望。我们可以鼓励学生送一件自己亲身制作的贺卡;写一篇赞美父母、老师的文章;说一句感谢父母、老师的话;为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务……总之,我们要让学生认识到感恩,既善待了他人又快乐了自己。 二、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我们的感恩教育不能好高骛远,要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应从做好小事做起,着重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诸如教育学生主动帮助老师擦黑板,拿教具。而关爱理解父母,则可以通过给父母盛一次饭,洗一次碗,端一杯水,说一句感恩的话,写一封感恩的信的方式来表达。我认为从这些生活点滴都可以进行感恩教育,通过这些来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使他们“吃水不忘挖井人”,永不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师长的教导之恩,别人的帮助之恩。天长日久,报答恩情这颗美丽的种子就会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三、营造感恩的教育环境 环境是无声的教育,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为此我们必须为学生创设更好的以“感恩”为主旋律的校园氛围,家庭气氛和社会氛围,让学生在充满“感恩”的环境中得到熏陶。 首先,在学校里,我们可以借助班会、队会开展多种形式的感恩主题活动。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特长,指导学生根据搜集的有关感恩的信息,进行艺术再创作,并进行展示,如讲述“感恩”故事,创办“感人小报”,设计“感恩”的标语,编排“感恩”的节目等。此外,我们还应让孩子们学习祖国悠久的文明史,我们五千年的文明史中,早已渗透着感恩教育:“孝顺父母,尊敬长辈”“羊跪乳,鸦反哺”“受之点滴之恩当涌泉相报”“送人玫瑰手留余香 ”等等这些传统美德中,渗透着感恩情怀。我们要让学生多读,多了解这些传统文化,也能很好的熏陶学生心智,培养他们有一颗感恩的心。 其次,我们还要争取家长的配合。要做好学生的感恩教育,作为老师还必须争取学生家长的配合,特别是对一些感恩意识严重缺乏的学生,单靠学校教育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必须要家长配合,最好能争取亲友的共同教育。亲友、老师、家长共同教育学生感恩,才会更好的营造一个良好的感恩教育环境,社会上不良风气对学生的不良影响就会大大降低。 再次,还可以利用社会教育宣传的影响。社会是个大家庭,我们要坚决抵制不文明行为,特别是忘恩负义行为。要争取各种媒体的宣传,从正面大范围来宣传感恩教育,使整个社会形成一个感恩教育的氛围。这样既可以引起我们的社会和家长的足够重视,又可以促进学校教育的有效进行与效果巩固。 总之,作为老师,对学生的教育不能只停留在讲大道理上,更不能只停留在传授知识上,我们要帮助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感恩教育不容忽视,我们要通过不断的感恩教育,让他们懂得感念父母之恩,孝敬父母;感念师长之恩,尊重师长;感念社会之恩,为社会服务;感念祖国之恩,报效祖国……我们知道让学生学会感恩是一个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长期过程。所以我们一定要有耐心,只有坚持不懈的努力才会尝到成功的喜悦。
❽ 如何学会让中学生感恩
这的题目有意思 很实在第一 让学生回忆父母老师为他做的点点滴滴第二 让他们自己做更多的事 知道父母的辛苦第三 开感恩的班会课 让他们说一些 他们为父母所做的事第四 写感恩的作文 目的在于 让他们思考一下第五 出感恩的黑板报第六 倡议开“感恩”的演讲比赛 如何教会孩子怀有感恩的心呢?首先我们要明白感恩的内涵,才能谈得上如何教育,什么是感恩呢? 其一,我的付出是对方所需要。其二,不能以索取回报为前提,这点非常关键。
(1)先谈“给”,家长在“给”的形式上出现了问题。我们的父母总是这么想,自己所付出的,是孩子应该接受的,其实并不是这样子,有时候父母所付出的不一定是孩子需要的,甚至是孩子厌恶的,一旦自己的付出没有得到回应,父母就会表现出失望:“我们为他付出了那么多,孩子却不领情。”值得家长思考的是,我们在为孩子付出的过程中是否征求了孩子的意见,“我要给他什么,怎么给”,在征求意见的过程中,孩子才会体会到父母用心为他考虑。父母要知道他的需要,并尊重他的需要,从这一点上看,孩子与父母应该是朋友关系。
(2)除了明白孩子的需要外,还要让他了解,父母并没有想要在将来向孩子索取回报。家长们常常会在孩子面前说:“爸爸妈妈这么辛苦都是为了你啊!”表面上是希望通过这种方法强化父母付出的多,其实恰恰相反,这给孩子造成了心理负担,它暗示了“我付出给你,你要偿还”,这样孩子就算回报也不是出于真心的,孩子会以“形式对形式”来感恩。
(3)再谈“受”这一方,感受到对方对你的用心,接受的一方要懂得珍惜。家长可以做的是,在必要的时候给孩子受一些“苦”,这个苦就是别太急着满足他,只有当他有需要的时候才给,可惜我们的家长恰恰相反,孩子还没有提要求,就已经提前为他“考虑周全”。从来没有缺少过什么,孩子也就不知道“有”与“没有”的区别,得到太容易,也就不会珍惜。
❾ 作为中学生,感恩父母应如何做
还是中学生,为了报答父母,最好的方法就是好好学习,学业有成,同时,家里有什么家务事也可以帮帮忙。
❿ 那么作为现在的中学生,怎样才是对父母最好的感恩呢
好好学习,用功读书。平时尽量让父母少操点心,注意和父母交流的语气和态度,多体谅父回母的辛苦。在家答有时间的话,帮忙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自己的事情尽量自己做。记得他们的生日,到时候未必要花钱买什么贵重的礼物,哪怕一份小礼物也是心意。在合适的日子,对他们说句:我爱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