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和《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各占多少分
《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和《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单科成绩,实际卷面满分150分,90分以上合格;成绩单显示满分为120分,70分合格。
考生应在户籍、学籍或人事关系所在市州报名参加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普通高等学校毕业及其毕业前一年级学生,以及在校全日制研究生,可凭学校学籍管理部门出具的在籍学习证明报考,在就读学校所在地报名参加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符合《教师法》规定的学历要求:
1、幼儿园教师资格,应当具备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及以上学历。
2、小学教师资格,应当具备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及以上学历。
3、初中教师资格,应当具备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或者其他大学专科毕业及以上学历。
4、高级中学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应当具备高等师范院校本科或者大学本科毕业及以上学历。
5、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应当具备中等职业学校毕业及以上学历,并应当具有相当助理工程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中级以上工人技术等级。
B. 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小学和初中一样吗
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小学和初中不一样。中学和小学的第一科目综合素质名称是一样的,但是考试大纲不一样。小学资格证考试报考需要大专以上学历,初中资格证考试报考需要本科以上学历。
教师资格证书在我国有两种获得形式,一种是参加国家统考,一种是参加地方自主考试。两种形式的考试模式都是笔试加面试。笔试考试小学是考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两门,中学还要再加一门,打算做哪门课的老师就可以自行选择。
小学和初中的综合素质和教育知识与能力不一样,是两个学段。并且认证过的成绩不能再重复使用。如果现在有小学教师资格证,要考初中的教师资格证还得重新考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以及初中学科知识。
C.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小学和中学一样吗
不一样。初中和高中是一样的,其中的基本知识点有相同之处,只是针对的学生年龄不同有些差异其实差不多的,但小学是考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两门,中学还要再加一门学科知识与教育能力,打算做哪门课的老师就可以自行选择。
综合素质考试科目试卷结构如下图所示:
(3)中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扩展阅读:
教师资格证考试条件: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无犯罪记录。
2、原则上应具备《教师法》规定的相应学历条件,并应符合本省确定并公布的学历要求。
3、应届在校生报考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应提供学校出具的在籍学习证明。
D. 教师资格证的综合素质重点一般有哪些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综合素质重点归纳
1.1:教育观 1.2:学生观
1.3:教师观 1.4:教师成长与发展基本途径
2.1:现行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 2.2:依法执教
2.3:教师权利和义务 2.4:学生权利及保护
3.1:教师职业道德 3.2: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3.3:教师职业行为规范
4.1:世界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4.2:中外科技发展代表人物及成就
4.3:科普常识 4.4: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精粹
4.5:中外文学史上重要作品 4.6:艺术鉴赏知识
5.1:阅读理解能力 5.2:逻辑思维能力
5.3:信息处理能力 5.4:写作能力
E. 2019年全国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中学》重点知识整理
F. 中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重点知识梳理
G. 教师资格证中中学综合素质和小学综合素质有什么区别
1、考取难度不同
教师资格证需经过笔试、面试、资格认定才能拿到,小学教师资格证大专及以上学历就可以报考,不限专业、不限是否全日制学历;
而中学教师资格证一般需本科及以上学历才能才能报考,考取相关科目还有专业限制,如考个初中教师资格证最好是数学相关专业,否则资格认定或者参加教师招聘考试时不容易通过,整体上考个初中教师资格证难度稍大。
2、考试科目不同
考小学教师资格证笔试考两科《综合素质-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面试才选科目,有试讲和答辩、结构化面试;
考中学教师资格证笔试考三科《综合素质-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学科知识与能力》,面试与小学相同。整体上考中学教师证考的多难度大。
3、适用范围不同
考教师资格证的最大目的就是考教师编,考教师编时教师资格证可有高报低,即有初中教师资格证可以参考初中、小学教师;
而有小学教师资格证只能考小学教师,不能考初中教师。整体上,初中教师资格证用处大,选择范围广。
H.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试卷分值分布是什么
1、综合素质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科目一,试卷满分150分。
2、其题型分布如下:单内选题29×容2分=58分;材料分析题3×14分=42分;写作题1×50分=50分。内容上主要包含职业理念、文化素养、法律法规、职业道德、基本能力五大部分。综合素质每年考察题目较为固定,根据往年考试我们可以做如下参考:
I. 教师资格证里的综合素质是考什么素质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综合素质主要包括5个方面。
1.职业理念三观(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
2.教育相关法律法规
3.教师职业道德(两个规定规范)
4.教师文化素养
5.基本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