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学师生 > 中学生心理辅导案例

中学生心理辅导案例

发布时间:2020-11-25 16:27:54

① 初中生家长如何做好孩子的心理辅导

首先,要正确对待孩子的学习成绩。
在当今这个以升学率来衡量教育成果的时代,家庭教育的实质往往被学业成绩所掩盖。大多数家长只关心中学生的分数,而不懂得如何去引导中学生在学习中不断进步、不断完善自我,从而走向成功。其实,对于每个学生来说,并不都是学习成绩好、考试分数高,就一定能体验到成功。是体验到成功,还是体验到失败,还取决于学生对考试成绩的态度。因此,父母应该告诉孩子,只要平时上课用心听讲,学习认真、努力,无论较后考试得多少分,只要比以前进步了,就都应该感到满意。因为,进步即是超越自我,而超越自己就是一种成功。
其次,要让孩子学会独立、自主。
家长们应该对孩子说:“孩子都已经高中了,爸妈相信你,你自己的事自己定,爸妈给你说的事都做参考”。给孩子足够的信任,给孩子多一点自由。尊重他们的各种需要,尊重他们的兴趣和爱好,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遇事多跟他们商量,多听他们的意见,允许他们自己做选择和决定,容忍孩子有与父母不同的见解。放手让孩子接触社会生活,让他们在社会生活中经受磨练,增长才干,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② 如何让开展中学生的心理辅导

一、认识中学生

21世纪教育一个很重要的趋势是教育行为的心理学化。21世纪初的中学生生长在社会现代化进程之中,产生心理障碍在必然之中。21世纪的学校德育面对学生心理问题,预防,引导,教育,辅导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新课题。

我们的学校植根于社会现代化进程之中。现代化是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公民社会、个人权利充分发挥的过程。现代社会是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社会现代化的步伐特别快,而人的心理跟不上。现代社会许多现象必然对中学生产生影响。

中学生伴随着学习,普遍遇到了“长大不容易”,“成长中的烦恼”等问题。问题来自于心理,来自于“青春期”。社会现代化使中学生生理发育前趋,而相对心理发展滞后。孩子们眼界开阔,而心理闭索,眼睛看到的事太多,而自己心灵深处的事又不想告诉他人。

青少年学生正经历人生重要的“青春期”。他们的行为有时象“暴风骤雨”,他们常常出现两极交替现象,有时是孩子,有时争做大人。他们生物性与社会性时常冲突。现在的青少年性成熟早,是心理断乳期,是人生中事端发生高峰期(12—18岁)。人们往往只注意到现代社会孩子们很幸福,物质生活富有,大人们的关爱,社会现代化带来的便利。而忽视了现代社会给孩子们以极大的不公,暴力、恐怖、毒品、黄色书刊网页、单亲、独生子女、就业难等时时影响、侵害着他们。

学生的心理问题同家长对孩子们在生活上高度呵护有关。高度呵护下的孩子们如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雨,遇不得挫折。家长在学习上又期望值太高,望子成龙。自身弱,压力大,学生必然产生心理问题。

学生的心理问题由学习引起较多,现在学生学习负担过重。有的学生中考结束就撕书,高考结束就烧书,显然是一种学习压力过大、家长期望值太高,产生厌恶学习的现象。

中学生出现心理问题一般在进入“青春期”之后。学生“青春期“现象,有时常常迷茫、烦躁,有时极度兴奋,难以自控,有时消沉不语,有时东跑西撞(我们常常遇到学生乱打物件,甚至打人现象)。学生时常有白日梦,分神、幻想等现象发生。如课上走神不是他有意不听课,同老师作对,而是一种心理现象。在认知方面,有的学生往往用消极观点看自己,看事物、看人性、看世界,自悲感强,对前途冷漠,不自信。生理方面,有的学生体重减轻,睡眠失常,显疲劳,一般女生较多。有的学生胆小怕事,有时主观好胜,有时太敏感,唯恐别人对他说三道四。生活方面有的学生依赖性太强,不能自理。有的孩子自我中心太强,太严重,难以同别人合作。有的学生同异性走的太近,不能自拔。更有甚者,与家长对立,甚至走极端而出走。

上述因素都至使孩子们心理健康出现一些问题,产生心理障碍。我们的家长、老师们,教育工作者,都应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现象,采取积极态度,科学方法以关爱,以辅导。

二、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应是个体在多种环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效能,并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下不断调整自己内部心理结构,在其中渐次提高自己心理发展水平,完善人格特征。

心理健康的人应该有和协的人际关系,真诚、公正、谦虚、宽容,尊重他人;与人友好,善交往,帮他人,帮人成功,自己高兴;有正确的自我观,善于自处,悦纳自己,接受自己,不目空一切,不夜郎自大,妄自菲薄;有健康的情绪,喜、怒、哀、乐正常;对人,对事,对社会,对人生持积极的心态。

中学生年龄阶段的孩子们在健康环境应该特别热爱生活,乐于学习,有效学习,客观看待问题,有效认识处理矛盾,逐步达到意志坚强,能自制,思维清晰,目的明确,能管住自己(人管住自己最难,包括有些领导人),有较强的耐受力,善于清贫。清贫—现在青少年太缺少了。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求教育者遵循健康要求,面对全体学生,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心理素质,应是人诸素质的基础。心理是精神,任何素质发展都是以心理为前提的。发展学生个性,促进心理健康。

心理辅导(我建议对中小学生用心理辅导,不用心理咨询,心理辅导易被接受)。学校是教育,不是心理咨询场所。教育先行,要进行心理辅导。心理辅导,是帮助学生成长发展过程,是助人的过程,帮其解决“长大不容易”和“成长的烦恼”等问题。心理辅导是以积极的人的发展观为理念,相信人的本性,是积极向上的。人都想好,都想成功。以学生成长发展为中心,以他助、互助、自助为机制。

使教育行为心理学化,教育过程才是完整的。发达国家已经把教育步入心理学化的过程。把心理学转化为教育行为是我们教育的大课题。我们应特别关注学生的“情绪智商”。“情绪智商”指人善于调节“五觉”,即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人靠感官“五觉”感知世界;“六欲”指人的食欲、性欲、求知欲、名利欲等;“七情”是喜、怒、哀、乐、悲、恐、惊等情绪状态;“八方和合”,和是和平、和睦、和善,合是合作、融合、志同道合等。那么,只有心理学化的全面体现和落实,教育过程才是完整的。

三、心理辅导

人是要成功的,社会需要健康人、成功者。学校教育就是要为社会培养成功者,健康人,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

在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看来,所谓人的全面发展,就是指人的智力和体力都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按这一观点,人类特性应是自由、自主的活动,人的身体活动,心理活动均衡健康发展。

教育先行,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是现代学校必须做的,也应做好的。

1、营造环境

学校营造孩子们健康成长的环境。我们多么希望校园有自然气息。设想一个满是自然气息的校园,一定是百花争艳,运动场绿草如荫,甬路旁树木葱郁,亭台水榭交相辉映,小桥流水鱼翔鸟语。生活在这样的校园里的师生一定会身心健康,人际关系也会和谐。

我们为学生营造充满师生共同愿景的人文环境,营造“主动、探究、合作”的课堂教学环境。

欧洲文艺复兴以后,夸美纽斯认为教育不能使学生厌恶学习,而使学生“能被一种不可抵抗的吸引力诱导着去学习。”知识的获得在于求知的志愿。十九世纪末,卢梭提出教育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与自由,让学生在教育中同时得到进步和快乐。斯宾塞列主张,教学效果是与学生学习时所得到的满足和乐趣成正比的。教育者应把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情绪是否高涨、愉快当做评价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标准。马卡连柯主张对儿童“尊重与要求相结合”,对儿童进行“前景教育”,让儿童获得“明日的快乐”,“从简单的原始的满足一直到最高的责任感之中得到快乐。”我国近代教育家陶行知旗帜鲜明提出,要解放小孩子的自由,让他做有意义的活动,开展他的天才;解放儿童的头脑,使他们可以想;解放儿童的嘴巴,使他们可以谈;解放儿童的双手,使他们可以玩,可以干;解放儿童的时间,使他们的生命不会被稻草塞满;解放儿童的空间,使他们的歌声可以在宇宙中飘荡。

学校要营造一个愉快合作的学习环境,友爱融洽的人际环境,多彩自主的生活环境和优秀文明的校园环境。

③ 如何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一、了解情况,有的放矢
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目标是:维护和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健全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品质,提高他们对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

为很好地实现目标,首先应对学生存在的心理现象要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为此开展了“中学生心理行为情况调查”。从学习、与人相处、有哪些不良习惯,怎样看待家长、老师的批评,与异性交往持何观点、你最害怕的事情是什么?私下里与同学谈论最多的话题是什么?等二十九项内容,以不记名问卷的形式对在校十二个班级的学生进行调查,从统计结果来看:对升入理想学校缺乏信心的占71.3%。对家长、老师的批评指责,不能正确对待、厌烦的占71.4%,认为自己有不良好习惯的(如:抽烟,上网吧,说谎等)占49.7%,在精神上需要别人帮助的占63.4%。在“最害怕的”一栏中有72%的同学填考试成绩不好,遭家长老师的批评;对与异性的交往过密有31.3%同学不赞成,有42%的同学表示不会有坏影响;私下谈论与学习做人无关的占71.9%。

通过调查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在心理上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通过调查,掌握了他们的具体情况,这样便可有针对性地开展好具体工作:

1、通过开家长会、家访等途径,向家长介绍同学们在校表现,向他们提供心理教育方面的指导,帮助他们了解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应对策略,积极创造适于学生成长的社会心理环境,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2、对学生的心理问题提供必要的帮助,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如:通过召开“让别人妒嫉我吧”主题班会,培养同学们敢为人先、勇于进取的心理品格和成就事业的毅力。通过主题辩论“怎样对待家长、老师对我们的批评、指责”,帮助同学们培养耐受挫折、宽厚待人、能屈能伸的心理品格和坚忍不拔的性格。把握好时机,以不定形式,训练同学们胜不骄、败不馁、不自卑、不怯场等心理品格以及自控能力、社交能力等。

3、充分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只有在学生自觉成为教育的主体,即把外来的要求转变为自觉行为时,教育工作才能有真正的效果。而自我教育的前提便是一定的自我意识水平。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观念、自我体验、自我概念、自我监督和自我评价等形式。自我意识在学生的个性发展中起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学生的情感、意志、行为、处理人际关系的特点,无不受到自我意识的影响和制约。自我意识较高的同学,一般都有较积极的自我形象,容易悦纳自己,做到自爱、自重、自信、自尊,而这恰是学生保持心理健康、走向成功之路的基本条件。为此,班主任要帮助每个同学提高自我意识水平,如在班级张贴“自尊、自爱、自强、自信”的标语,以及与之相关的条幅,营造环境,时时警觉同学。让同学们喊响“三我”口号——“我要做好,我能做好,我一定做好”,并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提出的“积极进步二十要”,将它们制牌挂于教室前方,创设氛围,让同学们时时对照,严格要求自己,增强自我意识。同时,要注意循序渐进、不断完善的过程。要及时指出同学们存在的缺点和不足,并予以引导、纠正。学生只有意识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才会产生改正和提高的愿望。要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潜能,及时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予以肯定、鼓励,从而使其产生奋进的信心。除运用的自我督促、自我命令、自我鼓励手段外,还注意让同学们做到自我计划、自我禁止。让自我意识得到进一步加强。

在教育教学管理中,还要帮助学生从第三者的角度去冷静地观察自己,客观地去分析自己的个性的积极特征和消极特征,探索自己的实际需要,调整好自己的动机水平、正视自己的价值。如:开展以“我有陋习吗?我现有的习惯能给我带来什么好处?”为主题的演讲讨论。通过这一活动,让同学们都受到了很好地教育,无陋习者认为更进一步提高,有的也有了很好地认识,以致努力改正。要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促其心理健康不可忽视的因素,班主任要帮助学生首先做好与自己关系比较密切、亲近的同学、老师、家长的友好相处。要引导学生掌握积极倾听的技能,准确领会他人意图的技能,帮助学生形成虚心向他人学习的态度与对他人的长处表示赞赏的方法,帮助学生提高向他人提出请求和委婉地向他人表达否定性意见的能力等。如:开展主题演讲“沟通理解是关键——正确对待父母、老师对我们提出的要求”。要求先认真写好演讲稿,然后进行演讲交流;开展“我应向他们学习”主题演讲,以致同学们相互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等。

4、正确引导同学们对升学问题的认识。造成学生厌学、抑郁等不良心理品质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升学的压力(能否考上理想学校,选择好理想的专业)。现实的情况是绝大多数同学对此很盲目、很被动。从而班主任要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开拓眼界,使学生认识到社会需要是多方面、多层次的。而满足社会需要便是自我价值的最好实现。在此前提下引导学生,确定切合实际的自我期望值和奋斗目标,自我设计、自我实现、不背包袱,发挥好潜能,从而取得自己满意的结果。

二、注重反馈,提高效能。

反馈,是控制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班主任应注重做好心理辅导效能的追踪反馈。从班主任角度讲,要求不断地把自己头脑或生活中储存的信息输送给学生,让这些信息作用于学生,引起学生的反应,从学生方面讲,要不断地把班主任输入的信息再以不同的方式输出。让这些信息重新作用于班主任。学生的信息输出能力反映了班主任心理辅导效能的高低。由于学生的心理素质高低不同,知识基础和潜能也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对心理辅导的效能就公有不尽相同。有的部分输出,有的原型输出,有的同时发出新的信息。班主任应根据学生心理信息的输出情况,及时跟踪掌握他们的思想动向,针对不同学生的具体特点,灵活地、及时地调整心理辅导的内容和方法,满足不同学生的心理需求,从而使学生能通过努力获得成功的反馈。成功,对一个学生本身来说,是对其进步的最高奖赏,能激励其更好进步。同时,成功者又是一个绝好的榜样,褒扬他是激励其他同学最有力的手段。在教学管理中,通过评出每月“进步之星”的做法,让同学们去体验转变、进步的喜悦,追求成功。另外,将走出校门(或就业或升学)同学的感受——取得成功的经验,特别是他们在校时的心理表现、变化等。以书信、座谈等形式反馈给在校同学。激起学生勇于实践,勇于前进的信念,增强追求成功的欲望和信心,进而产生健康的心理活动,提高心理辅导的效能。

三、情感交流,贯穿始终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和对象所持的态度体验,属非智力因素,是对人的身心各方面有着广泛而深刻影响的强大精神力量,它不仅在人的心理活动中具有广泛的影响,而且在实践活动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我一千次的确信,如果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情感和审美的清示,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发展。”人们的认识过程,总是伴随着情感过程,认识的程度也与情感有关。从而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要注意运用好“情感”这一杠杆,首先班主任要加强自己的情感修养,重视和增强自己活动的感染力,以丰富、高尚的情感去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其次班主任要善于把自己内心的感情充分地表现出来,从而有效地发挥情感感染力的作用。再次,利用好情感迁移功能,设法使学生对班主任产生的积极情感迁移到教师所讲的内容上,即“亲其师,而信其道”。这样,便能达到事半功倍,甚至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作为班主任,应该充分认识到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作用,应随时把着眼放在如何增强对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培养的实践中,注重做好心理辅导工作。

④ 如何进行中学生心理辅导

依我看,不论什么时候,什么人都是缺少真正关心他们的的人,特别是中学生,如专果属用心去关心、爱护他们,心理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但也不能忽略个别学生,这样的学生就需要做认证细致的调查,研究,做和学生谈心,沟通,从精神物质方面去关心他们,不要学生一有问题就找家长,这是学生最反感的,做好沟通,能与学生沟通解决的问题尽量不要找家长,在家长面前要尽可能客观的评价学生,还有对学生不要有等级观念,那样你离学生就会越来越远,一视同仁很重要,不管他学习好不好,品德、性格上有没有缺陷,都要一视同仁,特别是那些特殊的孩子更应该多一些关心........做一个好的老师很不容易的,不仅要付出很大的精力与时间,还要有耐心,细心和爱心,最重要的是爱心哦!

⑤ 初中生心理案例

一、问题行为情境(案例):

小洋,15岁,是一名初中二年级的学生。他小学的成绩还一般般,处于班级的中等水平。自从上了初中以后,常常因为考试成绩的低分而遭致家长的责骂。由于在外地住校,每个月才回家一次,老师频频与家长联系,反映其在校学习过程中学习态度很不端正,经常在上课的时候无精打采,提不起学习兴趣,也常常旷课在宿舍睡觉,并且屡教不改,初一学年结束时学校要求其转学。初中二年级的上学期,在新的学校中他的表现也是非常的糟糕,班主任也常与家长联系,甚至还请家长到校进行面谈,可小洋的表现并没有多大的改善。初中二年级上学期结束后,小洋主动向家长提出退学要求。

二、对案例进行的分析

在初中生的眼中,学习本身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呢?在一些调查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约占总体学生的1/3或更多)认为学习是被动、烦恼的事。学生的学习负担、频繁的考试、艰苦紧张的学习生活都带来了学生消极的学习心理状态。而对学生的厌学心理和厌学行为的起到直接推动作用的是学生的个性特征、学校环境、家庭环境等。

不良性格的影响。小洋的不良性格导致了其在面对老师与家长的批评时不能很好地调整来促进学业的进步,而是轻易地放弃了学习。小洋来自于农村,没有受到很好的基础教育,上了初中以后与城市的孩子对比,显示出了明显的劣势,家庭的贫困也让他在与众多的城市学生的生活中觉得比不上别人,因而自暴自弃。同时母亲对他的宠爱与骄纵形成了他对事实漠不关心,不愿意承受过于沉重的学业压力,追求享乐,不够坚强,遇到困难就主动放弃的性格。而且比较神经质,情绪的波动比较大,按情绪的指引来行事。

学校学习环境的影响。沉重的学习负担往往是造成学生厌学心理的主要原因,学习内容繁琐与教学方法呆板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往往注重的是学生的考试成绩高低,而忽略了学生的其它方面的素质,这种对学生能力的错误评价也使学生颇为不满。有的教师仅仅因为学生的学习成绩不好,学生的平时表现不好便全盘否定他们的能力,公然歧视他们。这便直接导致学业不好的学生对他们的学习行为及结果进行消极的归因,这便直接推动了厌学情绪的出现。

家庭环境的影响。家庭环境是造成学生厌学心理的重要原因。家庭教育方式不当给学生的学习情绪带来了消极的影响。当孩子的学业成绩上的表现达不到父母的要求时,如果父母的教育方式仅仅停留在不停地批评,不断地否定孩子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的时候,会导致孩子对自己的学习行为做出不正确的归因,再加上对父母的不理解的不满,那么在这种心理的影响下,学生会更为消极对待自己的学习,从而导致厌学情绪的不断增长,最后便不愿意主动地接受学习,得过且过,最终放弃自己的学业。从小到大,小洋的成绩一直都不好,常遭致父母的责骂,再加上父母将其与成绩较好的哥哥进行对比,他便自暴自弃,最终放弃学业。同时,父母的榜样作用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态度。父母是学生的启蒙老师,因而,父母的学习行为与学习态度对学生的学习心理有重要的影响。如果家长对知识不重视,对本身对自身素质的提高不重视,在平时生活中也并没有表现出太多的学习的动机和学习行为,那么孩子也会遵循家长的学习态度,对学习表示轻视,没有端正的学习态度作为指导,学生就会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厌学情绪,那就更不可能有良好的学业成绩,

三、对问题行为的诊断

傅安球等人认为“厌学是指学生对学习否定的内在反应倾向”,包括厌学情绪、厌学态度和厌学行为。表现为对学习厌恶反感,经常逃学或旷课,它的直接后果就是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下降。在本案例中,小洋即使知道学习的结果直接影响到他的未来,但是他仍然对学习表现得非常反感,甚至感到痛苦,宁愿承受老师、家长以及其他亲朋好友的责骂,也要逃课,或者是在课堂上睡觉,做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这些行为的直接结果就是学习成绩的急速下降,从小洋的表现中可以判断他存在着极度的厌学心理,而且在这种厌学思想的指导下,他无心向学,导致了严重的后果。

四、治疗

通过对小洋的案例分析可以知道,造成学生厌学心理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因而对厌学心理的矫正也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努力,而对逃学这种问题行为的干预也需要学校的老师、家长以及被干预者的共同配合来保证干预过程的顺利进行,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

学校老师应该更为关注处于弱势的学生。 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接触最多的长辈就是老师,对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态度产生最大影响的也是老师。因而老师们应该意识到他们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努力改革课堂教学方法,提高教学内容的趣味性与教学手段的灵活性。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他们带来学习的动力。而更为重要的是,老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积极关注,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也要关心学生的生活和思想,学生的人格的健全的发展需要老师的积极引导。

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家长应对学生的学习行为给予积极的关注,要注重与进行孩子的心与心的交流,同时还要注重自己的行为与态度对孩子的示范作用。当孩子没有取得预期的学习成绩时,要注意采用恰当的教育方式,不要强化孩子对自己的学习行为的消极归因。

进行有效的心理咨询及行为干预。心理咨询是改善学生厌学心理的较为的途径。通过选择恰当的干预技术和方法,如合理情绪疗法、强化法、认知疗法等,通过改变自身的认知和行为,转变其对学习的看法和态度,引导其对自己的学习行为做出正确的归因,通过分析自身的原因,从其自身的因素出发来提高自我管理和控制能力,缓解其厌学情绪,激发其学习兴趣,减少厌学行为,提高学习效率。在对学生进行心理过程的同时,建议采用家庭疗法,争取家庭的配合来进行积极的治疗,整个家庭共同努力来矫正孩子的厌学行为。

五、评估

厌学心理是一种常见于中学生特别是初中生群体中的心理问题,正因为它的涉及之广、危害之深而受到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在积极地寻找厌学心理的干预技术与方法的过程中,应针对具体个案进行分析,找出适合问题行为人的具体方法,有所侧重地对问题行为进行干预,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在这个个案中,很明显,小洋的厌学心理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家庭环境中家长对孩子对学习的态度及其所采取的并不恰当的教育方式而导致的,家庭的教育方式同时也导致了小洋不良性格的形成。因而在对小洋进行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就要特别注重家庭的作用,让家长参与咨询过程,促进家长与孩子的交流与心灵的互动。利用合理情绪疗法可以使小洋对学习过程以及学习目的有更为客观的理解,从而调整学习态度与学习动机水平,促进其从思想上改变对学习的认识,从一个更为积极的角度看待学习过程;强化法可以对小洋的积极学习予以强化,从而保证其学习过程的持续性;利用认知疗法可以帮助小洋认清自己的性格上的缺陷,可以有助于完善其人格。

总之,只有对各个个案的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才能恰当地选择具体的干预方法对心理问题进行治疗,才能保证治疗的效果,最终达到解决问题行为的目的。

⑥ 以“了解自己的情绪”为题,为中学生设计一个心理辅导活动

你懂自己的问题吗?不要方案,你怎么活动?难道把人往那里一站就叫活动?你的人往那里一站,做什么、怎么做,这就叫方案。。。你应该说,以了解自己情绪为题的活动方案。这可以分成几个小程序,一,每人发一张事,写出自己在今天早上起床时的状态,自己的情绪,首先想到的事情。标明自己的情绪,是平静的,是波动的,是开心的,是低沉的,等等。二,心理剧,这你可以随便准备,只要有明确的情绪表达就可以。

⑦ 如何对中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对中学生心理辅导的12种方法
一、聆听法
聆听法是指咨询者认真、耐心地倾听来访者诉说的技巧,包括耳闻与目睹。耳闻即用耳听,目睹即观察来访者的体态语言,从而听出来访者的心声。咨询者在与来访者的交谈中,主要是听,而不是说;咨询者与来访者之间不是师生关系,而是朋友关系。咨询者对来访者要平等相处,热情接待。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会听。交谈时咨询者与来访者需保持适当的距离,这个距离是一种心理距离,这应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听来访者讲话时,咨询者既不能一直盯着人家,也不能一直不看人家。在听的过程中,咨询者要不时有简短的鼓励对方讲下去的反应,如"嗯","是这样吗?"等等,表示自己是在关注他的讲话。在听对方的讲话时,咨询者自己的情感和体态语言也要与对方相适应。如对方高兴,咨询者要表示喜悦;对方悲伤,咨询者要表示沉重。在聆听时,咨询者的身体要微微前倾,并不时适当地点头。总之,聆听法的关键是用心去听。
二、移情法
移情(Empathy)的意思是能体验他人的精神世界,就好像是自己的精神世界一样,来理解和分担来访者的各种精神负荷。如一个来访者谈到自己在班里当众受辱一事时说:"我当时气极了,真想拿马刀把他捅死,我也不想活了。"咨询者则可以说:"在当时的情况下,你的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你是不是感到这件事对你的伤害太大了?"
三、认知法
认知法又称ABCDE理论,它是指发生了事件A,由于有B的想法,便产生了心理障碍的后果C。如果通过心理咨询,将B的想法改为为D(新的想法),就会有E这个新的后果,C这个心理障碍就消除了。这种改变认知结构的方法,就是认知法。这个方法也可以称为"说明开导"法,接近于日常的个别思想教育。
四、移置法
移置法是指一个人的一种奋斗目标惨遭失败,心理上受到了严重伤害,如能将其奋斗目标加以转移,从而改变其痛苦的方法。如孔子仕途生涯屡遭失败而作《春秋》,司马迁受宫刑而著《史记》,张海迪高位截瘫而刻苦自学等等。如来访者因高考落第而痛不欲生,咨询者就可移置其奋斗目标,可以建议其去考中专、职校或从业,若一定想上大学,不如考电视大学、职工大学,不是照样可以进大学,何必非考上普通全日制的大学呢?
五、暗示法
暗示是一种常见的、奇妙的心理现象,人们可以通过它把病治好,也可以因为它而无病生起病来。这就是积极暗示和消极暗示。暗示法指咨询者通过自己的语言或行为,让来访者接受积极的暗示,治好心病的方法。暗示法对增强自信心,克服考试焦虑、比赛怯场、自卑心理等有很好的作用,其关键是来访者要相信这种暗示,否则收效甚微。
六、松驰法
松驰法是指在暗示的作用下,使人的全身肌肉从头到脚逐步放松的方法,顺序为几句语言表达的公式:①我非常安静;②我的右(左)手或脚感到很沉重;③我的左(右)手或脚感到很暖和;④我的心跳得很平稳、有力;⑤我的呼吸非常轻松;⑥我有腹腔感到很暖和;⑦我的前额凉丝丝的很舒服。这个公式最早是由德国精神病学家舒尔茨提出的,以后各国心理学家根据这个公式,编制了放松训练的指导和暗示语,制成录音带让来访者进行松驰。一般一次20分钟左右,一个疗程为10天。经过训练后,来访者掌握了这套松驰技术,会迅速使自己的肌肉松驰下来,血压会降低,心率会放慢。除了这种方法以外,也可以用深呼吸或冥想的方法使人放松。冥想就是让来访者回忆起自己经历过的最愉快的一件事的经过,越具体形象越好。运用松驰法要有一个安静的环境。放松前,人要坐或躺得舒服,注意力集中,排除杂念,呼吸平稳,入静。此法对因紧张而引起的各种焦虑以及恐慌,尤为有效,还可改善人的记忆力,提高学习能力。这个方法通常与系统脱敏法结合起来使用。
七、系统脱敏法
系统脱敏法是指有步骤地、由弱到强地逐步适应某种引起过敏反应的刺激源的方法。如克服考试焦虑,可将引起学生过敏刺激的过程,分解成若干阶段;①考试当天走出家门;②离学校还有100米;③离校还有50米;④离校还有10米;⑤跨进校门;⑥进入走廊;⑦走进教室;⑧入座;⑨考试铃响;⑩拿到试卷。依次做好10张卡片,编好号。系统脱敏时,先拿出第一张卡(考试当天走出家门),想象当时的情景,心理有些紧张,就接着做松驰练习,放松全身肌肉。放松后,再拿起这张卡片,如再紧张,再进行放松,直到不紧张了,才做下面一张卡片,依次类推。直到10张卡片都做完了,考试焦虑也就消除了。这个过程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一般一天最多做一张卡片,不可心急。做后面的卡片要重做前面的卡片,一直做到想象考试的情境时不于紧张为止。
八、厌恶法
厌恶法是使外界刺激与来访者的变态行为之间,建立起密切的条件反射,这主要用于治疗那种有社会危害性的心理障碍,如性变态。咨询者可指导来访者,当自己一有"坏"念头时,就用像皮筋弹痛自己的大拇指,使"坏"念头与手指的疼痛建立起条件反射:一有"坏"念头,就感到手痛,以此来戒除恶习。这种方法,一定要在来访者本人有克服这个心理障碍的迫切愿望时,才能进行。
九、疏泄法
疏泄法是指将沉郁在人体内的种种不愉快感受,如悲伤的情绪等排出体外的心理过程。疏泄法有以下几种:一是让其痛哭一场。现代医学研究成果表明,哭不仅可以减轻心理的悲痛情绪,还有利于人的生理健康。有人碰到悲伤器不起来,可建议他看悲伤的小说或影视节目,帮助他把眼泪排泄出来。二是向知心好友诉说自己的烦恼或悲痛。第三,可向报刊或自己信任的有关机构写信,以疏泄自己心中的不快。咨询室也是一种很好的疏泄场所。
十、领悟法
领悟法又称认知领悟疗法,是中国式的精神分析方法,由钟友彬等创立。钟友彬认为,成年人产生神经症的根源不在现在,而在于幼年时无意识的创伤体验,如父母离异、缺少母爱、各种躯体病痛和灾难、体罚、严重的情绪刺激、剧烈的惊吓等,由此产生的焦虑为初级焦虑。成年人处在困境中或受到严重的心理创伤而产生的焦虑,为次级焦虑。次级焦虑经过心理机制的加工被变成种种神经性的症状,但当事人本身并未意识到。所谓领悟,就是通过当事人对病因的回忆和咨询者的解释,使当事人醒悟到发病的根源,从而治好他的心病。
十一、激励法
激励法是指激发一个追求某些既定目标的愿意程度的技术,包括激发动机、鼓励行为、形成动力等因素。咨询者要密切注意来访者身上的闪光点,要肯定这个闪光点,鼓励它燃烧起来,以挖掘来访者的心理潜能。激励要讲究方法,它要求咨询者要有敏锐的观察力、明确的目标、诚恳的态度和娴熟的技巧。激发对方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是此法的关键,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唤起被激励者的成功经验和对成功的向入,并创造条件让其成功。
十二、突破法
心理上的突破法是指人类为创造成功的人生,调整不健康的心理防御机制的措施和技术,其目的是建立新的适合自己健康发展的心理机制。

阅读全文

与中学生心理辅导案例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睢宁县第一中学北校区 浏览:349
道里小学中学排名 浏览:226
辽宁重点中学分数线 浏览:174
临夏回民中学2018分数线 浏览:683
合肥市包河区外国语实验中学 浏览:477
龙川实验中学公路改造 浏览:844
呼和浩特中学上下课时间表 浏览:300
2018年沈阳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数学 浏览:687
龙川县登云中学校长 浏览:863
北仑中学招生简章 浏览:473
长安一民中学上课时间 浏览:833
盱眙中学2015高考成绩 浏览:284
中学生手球锦标赛 浏览:377
辽宁省实验中学魏民 浏览:670
2018江浦高级中学录取名单 浏览:305
洛阳2019年中学招生信息 浏览:220
蔡家坡初级中学电话 浏览:903
三门启超中学招聘2018 浏览:572
郴州市第三中学贴吧 浏览:716
2019北镇中学分数线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