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近年来中学生溺水事件频发,溺水事件是威胁学生生命安全的重大隐患.溺水者常常会因缺氧而危及生命,这是
人体呼吸的全过程包括,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即肺的通气)、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肺的换气)、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和组织内的气体交换四个环节.当人溺水时,水进入呼吸道阻碍了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导致人体缺氧而死亡.综上所述:溺水者常常会因缺氧而危及生命,这是因为溺水直接影响到肺的通气. 故选:A |
❷ 中学生要防止溺水事件发生!人溺水后易窒息死亡,所影响的呼吸环节主要是(
通过分析可知,当人溺水时,水进入呼吸道阻碍了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导致人体缺氧而死亡.所以人一旦溺水就会有生命危险,这主要是因为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受阻.
故选:A.
❸ 中学生溺水之新闻报道的作文
中学生溺水事件......
❹ 关于中小学生溺水事件
暑假期间,青少年儿童溺水身亡事故频发,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作为学校家长,如何预防青少年溺水已显得尤为重要。了解一些预防溺水常识,就很有必要了。
一、游泳安全要点:1.下水时切勿太饿、太饱,饭后一小时才能下水,以免肢体抽筋;2.下水前试试水温,若水太冷,就不要下水;3.若在江、河、湖、海游泳,则必须有伴相陪,不可单独游泳;4.下水前观察游泳处的环境,若有危险警告,则不能在此游泳;5.不要在地理环境不清楚的峡谷游泳,这些地方的水深浅不一,而且凉,水中可能有伤人的障碍物,很不安全;6.跳水前一定要确保此处水深至少有3米,并且水下没有杂草、岩石或其他障碍物,以脚先入水较为安全;7.在海中游泳,要沿着海岸线平行方向而游,游泳技术不精良或体力不充沛者,不要涉水至深处,在海岸做一标记,留意自己是否被冲出太远,及时调整方向,确保安全。
二、如何预防游泳时下肢抽筋:1.游泳前一定要做好暖身运动;2.游泳前应考虑身体状况,如果太饱、太饿或过度疲劳时,不要游泳;3.游泳前先在四肢撩些水,然后再跳入水中,不要立刻跳入水中;4.游泳时如胸痛,可用力压胸口,等到稍好时再上岸,腹部疼痛时,应上岸,最好喝一些热的饮料或热汤,以保持身体温暖。
三、夏季游泳溺水自救方法:万一不幸遇上了溺水事件,溺水者切莫慌张,应保持镇静,积极自救:1.对于手脚抽筋者,若是手指抽筋,则可将手握拳,然后用力张开,迅速反复多做几次,直到抽筋消除为止;2.若是小腿或脚趾抽筋,先吸一口气仰浮水上,用抽筋肢体对侧的手握住抽筋肢体的脚趾,并用力向身体方向拉,同时用同侧的手掌压在抽筋肢体的膝盖上,帮助抽筋腿伸直;3.要是大腿抽筋的话,可同样采用拉长抽筋肌肉的法解决。
四、溺水急救:溺水后急救方法有:1.将伤员抬出水面后,应立即清除其口、鼻腔内的水、泥及污物,用纱布(手帕)裹着手指将伤员舌头拉出口外,解开衣扣、领口,以保持呼吸道通畅,然后抱起伤员的腰腹部,使其背朝上、头下垂进行倒水,或者抱起伤员双腿,将其腹部放在急救者肩上,快步奔跑使积水倒出,或急救者取半跪位,将伤员的腹部放在急救者腿上,使其头部下垂,并用手平压背部进行倒水;2.呼吸停止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一般以口对口吹气为最佳,急救者位于伤员一侧,托起伤员下颌,捏住伤员鼻孔,深吸一口气后,往伤员嘴里缓缓吹气,待其胸廓稍有抬起时,放松其鼻孔,并用一手压其胸部以助呼气,反复并有节律地(每分钟吹16~20次)进行,直至恢复呼吸为止;3.心跳停止者应先进行胸外心脏按摩。让伤员仰卧,背部垫一块硬板,头低稍后仰,急救者位于伤员一侧,面对伤员,右手掌平放在其胸骨下段,左手放在右手背上,借急救者身体重量缓缓用力,不能用力太猛,以防骨折,将胸骨压下4厘米左右,然后松手腕(手不离开胸骨)使胸骨复原,反复有节律地(每分钟60~80次)进行,直到心跳恢复为止。
五、游泳时耳朵进水怎么:耳内进水后应及时将水排出,最常见的方法是:1.单足跳跃法:患耳向下,借用水的重力作用,使水向下从外耳道流出;2.活动外耳道法:可连续用手掌压迫耳屏或用手指牵拉耳廓;或反复地做张口动作,活动颞颌关节,均可使外耳道皮肤不断上下左右活动或改变水屏障稳定性和压力的平稳,使水向外从外耳道流出;3.外耳道清理法:用干净的细棉签轻轻探入外耳道,一旦接触到水屏障时即可把水吸出。由于游泳池或河水不干净,污水入耳后引起外耳道皮肤及鼓膜感染,或耳内进水后处理不当,如不洁挖耳等,常可引起以下几种耳病:外耳道炎、外耳道疖肿、耵聍阻塞、鼓膜炎、化脓性中耳炎。如果耳内进水后出现以上症状,应暂时停止游泳,并去医院检查,对症治疗。
六、夏天游泳注意事项:1.饭后、饮酒不宜游泳;2.有开放性伤口、皮肤病、眼疾不宜游泳,感冒、生病、身体不适或虚弱不宜游泳;3.雷雨的天候不宜游泳,水温太低、太凉不宜游泳;4.游泳时禁止与同伴过分开玩笑,不要随兴下水,特别是野外;5.风浪太大、照明不佳不要游泳,不明水域不要游泳、跳水,水浅、人多不可跳水;6.要在有救生员及合格场所游泳,下水前先做暖身运动,下水的装备要带全,一定要带泳镜;7.水中切忌慌、乱,如遇抽筋,请保持冷静,改用仰漂,平日有机会就参加心肺复苏术训练及水中自救训练,如遇人溺水,没有把握不应下水救人,可一面大声呼救一面利用竹竿、树枝、绳索、衣服或漂浮物抢救;8.露营、钓鱼、野外活动如靠近水边时,应严防小孩意外落水,海边或户外游泳要防止晒伤及脚底刺伤。
七、如何防溺水:为了确保游泳安全,防止溺水事故的发生,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不要独自一人外出游泳,更不要到不摸底和不知水情或比较危险且宜发生溺水伤亡事故的地方去游泳,选择好的游泳场所,对场所的环境,如该水库、浴场是否卫生,水下是否平坦,有无暗礁、暗流、杂草,水域的深浅等情况要了解清楚;2.必须要有组织并在老师或熟悉水性的人的带领下去游泳,以便互相照顾;如果集体组织外出游泳,下水前后都要清点人数,并指定救生员做安全保护;3.要清楚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平时四肢就容易抽筋者不宜参加游泳或不要到深水区游泳,要做好下水前的准备,先活动活动身体,如水温太低应先在浅水处用水淋洗身体,待适应水温后再下水游泳;镶有假牙的同学,应将假牙取下,以防呛水时假牙落入食管或气管;4.对自己的水性要有自知之明,下水后不能逞能,不要贸然跳水和潜泳,更不能互相打闹,以免喝水和溺水,不要在急流和漩涡处游泳,更不要酒后游泳;5.在游泳中如果突然觉得身体不舒服,如眩晕、恶心、心慌、气短等,要立即上岸休息或呼救;6.在游泳中,若小腿或脚部抽筋,千万不要惊慌,可用力蹬腿或做跳跃动作,或用力按摩、拉扯抽筋部位,同时呼叫同伴救助;7.在游泳中遇到溺水事故时,现场急救刻不容缓,心肺复苏最为重要。将溺水者救上岸后,要立即清除口腔、鼻咽腔的呕吐物和泥沙等杂物,保持呼吸通畅;应将其舌头拉出,以免后翻堵塞呼吸道;将溺水者的腹部垫高,使胸及头部下垂,或抱其双腿将腹部放在急救者肩部,做走动或跳动“倒水”动作。恢复溺水者呼吸是急救成败的关键,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可采取口对口或口对鼻的人工呼吸方式,在急救的同时应迅速送往医院救治。
❺ 近两年关于中小学生溺水的新闻报道有哪些
1、据新浪网2019年4月24日消息,4月6日至13日,仅7天时间,宁夏、江西、江苏等地先后有10名儿童溺亡。
2、广西新闻网消息 2019年5月19日,广西某小学4名学生因天气炎热,相约到河里游泳解暑,不幸发生溺水事故,一人身亡。
5月20日,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的6个孩子相约去村子附近的江边玩,结果其中3个孩子溺水,随后未被找到,5月23日,广西南宁市5名学生结伴到郊外一大型水坑准备游泳,2名先行下水的学生意外溺水,其中一人被同伴及时救起,另一学生不幸溺亡。
3、辽沈晚报信息,2019年7月11日,对于辽宁鞍山台安县的五个家庭来讲,是个塌天的日子:某村庄刚参加完期末考试的七个小学生,出于放松和好奇,结伴到辽河野游,结果有六个孩子溺水身亡。
(5)中学生溺水新闻扩展阅读
2019年4月16日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下发了《绷紧安全弦,坚决防范学生溺水事故发生》的2019年第1号预警。通知要求,各地要排查隐患,严格管理,各级部门收到通知15天内要组织本行政区域内山塘、水库等重点区域进行防溺水安全隐患排查。
完善警示标志,防护设施,配置应急救护设施,原则上每两个月至少组织开展一次排查,同时加强对易溺水时段溺水水域的巡逻管理。
在事故多发地带成立巡查小组,定时对山塘、水库、溪河等进行巡逻,及时阻止未成年人下水;积极鼓励志愿者参与江河池塘边的安全和管理。
❻ 求一些新闻,中学生发生意外事故而受伤或死亡的实例,急急急
老师、同学们:早上好!
最近省、市公安教育主管部门联合发文,要求各大中小学要高度重视学校安全工作,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严防学生安全事故的发生。文件明确指出:今年3 月31日,是第十四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3月31日至4月4日,是第二个“福建省学校安全教育周”时间,活动主题均为“加强防灾减灾,创建和谐校园”。省教育厅、市教育局还明确把学校安全工作列入创建“平安校园”和“文明学校”的重要内容。结合我校的实际,今天晨会课我谈谈如何预防和减少学生意外伤害的发生。
当今的家庭,大部分只有一个健康、活泼、可爱的孩子。在父母的眼里,孩子就是明天,孩子就是希望。孩子的身影、孩子的笑声就是父母整日奔波的动力。
有时孩子的一举一动、感冒发烧,都令父母牵肠挂肚,心神不安。但我们需要警惕的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意外伤害事故还是频繁发生,给家庭、社会带来难以承受的打击,因而,如何预防和减少学生意外伤害的发生,保证学生健康成长,成为越来越紧迫的问题。
据公安部统计,意外伤害已成为世界各国0~18岁青少年学生第一“杀手”,中国学生死亡原因中26.1%为意外伤害。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以每年7%~10%的速度上升。据调查显示,我国中小学生因溺水、交通事故、食物中毒、建筑物倒塌等意外死亡的,平均每天有40多人,相当于每天有一个班的学生消失!远远超过了因传染病所造成的死亡率。
为了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家长、学校、社会可以说想出了许多办法,制定了不少的法规,学校进行了许多次安全教育。但学生意外伤害事故为什么仍然时有发生?
据公安部门分析,就大多数学生伤害案来看,主要由三方面原因引起:一是思想麻痹所致,二是责任心不强,三是利益驱动。如果克服了这三条,再加上重视自我防范意识,意外伤害还是可以避免或者减少到最低限度的。
▲学生意外伤害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地区差异和年龄特征。
调查显示,南方中学生意外伤害的前三位死因是溺水和车祸、校园暴力,而北方学生更多的死于中毒、窒息和车祸。城市学生的首位意外伤害是车祸,农村则为溺水、骑摩托车事故。
一、节假日是学生意外伤害多发期,安全隐患无处不在。
近期,我省气温偏高,气候干燥,全省森林火险等级持续高位,森林防火形势十分严峻。2月12日中午,三明沙县砂镇端溪村发生森林火灾,因风力过大,大火迅速蔓延,造成当地部分高速公路、铁路和电力一度受到较大影响。前年翔安区两位学生放学没有准时回家,而是上山玩火导致森林火灾,令人痛心,相关责任人已追究责任。2月13日,省森林防火指挥部发布了“禁火令”。禁火令期间,全省禁止一切野外用火。文件明确规定:学生不在任何场所玩火,不准携带火种、火具、火药、易燃易爆物品进山(林地)游玩,禁止学生参与野炊、烧烤、燃放烟火等野外用火活动。
鉴于森林火灾是一种突发性强、危害性大的自然灾害,加上林下植被茂盛,山场地形复杂,扑救难度大。严禁组织中学生参加森林火灾扑救。
清明节、五一节即将来临,请全体同学严格执行禁火令有关规定。希望同学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提高自我防范意识。
开学至今学校一直高度重视校园内部及周边安全隐患排查。重点检查放学及晚自习后门窗电是否关闭,特别是强调住宿生严禁违规使用电器,但个别班级个别同学还是屡禁不止。两周前,高二某女生私自违规使用随手泡,去上课忘记拔掉电源,一壶水烧得只剩三分之一,幸亏生管员查房及时排除安全隐患,否则后果不堪设想。无数血的教训向我们敲起警钟,“安全无小事”,千万不可麻痹!
二、如何避免和减少学生意外事故的发生
▲专家一致强调预防为主,有效的预防80%的意外事故可以避免。
中国公安大学王大伟教授认为,大多数意外伤害事件是由于不当心、麻痹大意引起的,并非不可预防、无法控制。关键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最近,为什么“校外清钱”又有所升温,重要一点是同学的自我防护能力较弱,遇到突发事件时,往往不知所措。
前一周,高一一位男同学在学校大门口公交车站被骗一台手机。事情经过:放学近六点,该同学准备乘公交车回家,一位社会女青年,向该同学借手机打,然后借故边打电话边离开!一台崭新的手机五分钟就这样骗到手。而我们的同学还在车站苦等一个多小时等骗子把手机归还?身边案例警示我们,助人为乐同时应谨防小人之心。特别是不能把银行卡或手机等贵重物品借给陌生人。如何避免遭“清钱”、抢劫?警方提示我们:
1、不外露或向人炫耀随身携带的贵重物品,到校或外出不轻易带过多的现金,不把贵重物品带到学校,今天不用的钱不带。
2、平时节假日尽量不要独自外出,下午放学、晚自习后尽量结伴而行,寄宿生晚上不离开校园。
3、不要独自在偏远、行人稀少,环境复杂或偏僻的地方,学生不去闲杂人员多的地方。
4、学生放学应准时回家,不在校外逗留。
5、穿戴适宜,尽量使自己活动方便。
6、万一被“清钱”被骗、抢劫后,要记住对方相貌特征并立即拨打报警电话,在校门口应立即到门岗寻求保安帮助。
❼ 急寻中小学生遇难的事例、溺水、电击、……
湖南公交车经常有类似新闻。
❽ 莱芜中学生溺水事件如何处理
截至晚上7时50分,7名中学生被全部打捞上岸,并陆续被送往医院救治,但抢救无效,全部死亡。
莱芜市正连夜部署学生安全教育工作。
❾ 陕西何处中学生下河游泳致三人溺水身亡
2018年7月20日下午4时许,来自陕西周至县富仁镇、马召镇的七名青年学生,专在周至县黑河属位于马召纪联村东一带下河游泳时,其中三人不幸溺水身亡。
游泳,是人在水的浮力作用下产生向上漂浮,凭借浮力通过肢体有规律的运动,使身体在水中有规律运动的技能。游泳运动可分为竞技游泳和实用游泳,竞技游泳是奥林匹克运动会中的第二大项目,它包括蝶泳、仰泳(也称背泳)、蛙泳和捷泳(也称爬泳/自由泳)四种泳姿的竞速项目,以及花样游泳等。
随着游泳运动的发展,游泳被分为实用游泳和竞技游泳两大类。实用游泳又分为侧泳、潜泳、反蛙泳、踩水、救护等;竞技游泳分为蛙泳、爬泳、仰泳、蝶泳、自由泳。等级为:三级、二级、一级、健将、国际健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