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毕节市第一中学的办学成果
到2000年,毕节一中学生参加各级青少年信息学(计算机)竞赛,共获地区以上等级奖184人,其中全国等级奖16人,省级奖41人。在省级竞赛中多次夺得第一、二、三名,多次参加贵州组队,代表贵州省参加过在厦门、南京、上海、香港举行的全国竞赛。1995年10月毕节一中获贵州省科协、贵州省教委颁发的贵州省计算机活动优秀组织奖,1996年8月被评为全国45所“计算机优秀参赛学校”之一。
2013年12月由贵州省教育厅、贵州省教育馆主办的“2013贵州省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竞赛活动中,该校共8位学生入围贵州省总决赛,并在决赛中表现优异,包揽高中组一等奖全省70%的名额。 学校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和创新大赛获奖的学生,被保送就读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和武汉大学等学校18人次。
2011年高考,一本(重点大学)上线493人,二本(一般本科)以上上线1034人,居全区第一,全省前列。同时,燕刚同学以601分国防生被清华大学录取。
2013年高考,毕节一中二本以上上线人数1143人,一本上线人数661人。应届生二本以上上线率93.27%,一本上线率64.25%。600分以上人数24人(全市44人),占毕节市54%。毕节市理科前十名中我校占7人,毕节市文科第一二名均在该校。该校高考各项指标居全市第一,在全省示范性高中学校中列前十。
理科实验班一本上线率为98.51%,二本上线率为100%,平均分568.7,超出贵州省一本线122.7分;理科提高班一本上线率为92.51%,二本上线率为100%;理科平行班一本上线率为52.61%,二本上线率为91.53%;其中理科平行班高三6班一本上线率为61.97%,二本上线率为98.59%。文科一本上线率为50.38%,二本上线率为87.97%。另外,刘之湄、刘一鸣、王秋阳、赵令荣、张宇瀚、高秋云6位同学考分均在635分以上,达到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的提档线。
2014年高考,二本以上上线率达92%,一本上线率63%。600分以上88人,其中理科69人,文科19人。670分以上2人,650分以上6人;理科最高分陈锦峰同学获677分,居全市第一名;理科1、2、3、4、5、6、9、名均在毕节一中。毕节市前49名中,毕节一中有32人,占总数的65%。
㈡ 关于毕节一中老师朱启平的事迹
本词条缺少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编辑吧!
朱启平,男,贵州省毕节市大河乡岩口村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2009级学生,北京师范大学岩口支教队队长,2012年度北京师范大学“感动师大”人物。[1]
中文名
朱启平
国 籍
中国
民 族
汉族
毕业院校
北京师范大学
性 别
男
籍 贯
贵州省毕节市大河乡岩口村
目录
1主要事迹
2人物观点
▪ 言论
▪ 致《光明日报》信件
3颁奖词
▪ 颁奖词
▪ 记者“感动手记”
4社会评价
▪ 老师评价
▪ 同学评价
▪ 学生评价
1主要事迹编辑
2009年,朱启平考取北京师范大学免费师范生。2010年大一暑假,朱启平组织支教队
2013年4月朱启平(中)看望岩口村的孩子们[1]
回到岩口,在当地唯一的民办小学义务授课。此后每年,他们都来到岩口民办小学,把“北京师范大学暑期实践基地”建在这所仅有1名老师、60多个学生的村小。2013年5月,大学即将毕业的朱启平谢绝省会重点学校的邀请,回到毕节市(毕节一中)执教。
2013年5月2日、3日,《光明日报》分别以《山外大学山巅梦—北师大岩口支教队队长朱启平的青春故事》《梦想就是路标引领青春远航—朱启平事迹在青年学子中引发“梦想”热议》为题,接连刊发朱启平的青春故事及读者反响,报道朱启平放弃贵阳省城重点高中回到偏远地区毕节一中工作的先进事迹。[1-2]
2人物观点编辑
言论
1.这是我刚答完的人生第三道考题。自我牺牲?不,是在最需要我的舞台上发挥最大的价值。[1]
朱启平上语文课[3]
2.每次20多天课程,我们能给孩子的主要不是知识,而是爱,是信念,还有希望。要让孩子们知道,除了工地,大山外,还有个地方叫大学。[1]
3.关键是让孩子们爱上学习。我们不仅要丰满他们知识的羽翼,更要唤醒他们渴望飞翔的雄心。[4]
4.毕节需要好老师。我将在这里为新的梦想而战:边认真教书,边在职修读硕士、博士。再过几年,我的学生会成为这片土地上最饱满的种子,长出希望,长成栋梁![4]
致《光明日报》信件
看到5月2日《光明日报》的报道,大学四年来的点滴回忆再次浮现眼前。四年来,我所取得的些微成绩,离不开身边许许多多人的帮助。他们在我失落时给我鼓励,在我彷徨时给我指引,为我搭建了青春梦,并帮助我一步步走向理想。
2009年9月,我带着仅有的200元钱只身来到北师大,把内心困惑告诉了班主任王秀丽老师。王老师说:“启平,在那种极端艰苦的条件下,你都能考上北师大,足以说明你的优秀。一个人物质上贫困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连改变贫困的想法都没有。大学四年,让我们一起成长。”一席话,让初来乍到的我感受到家的温暖。
后来,在王老师协助下,学校免费为我提供棉被等日用品及500元临时困难补助。此后四年,王老师一直关注我、引导我,同学们也给了我充分的包容与友爱。刚开始的日子,我因口音太重不敢和大家交流,但是,只要每次我参与课堂讨论,都会赢得全班同学鼓励的掌声。尤其是同寝室的几位“兄弟”,关爱与尊重让我备受感动。我曾在日记里写下:“一定要努力学习,争取以后取得值得大家鼓掌的成绩。”
不曾忘记,我请教历史学院唐利国老师问题,他赠送我200多块钱的新书,此后每次支教出发前,都会赠我200元充值卡;不曾忘记,教育学部钱志亮老师在我最脆弱最迷茫时给我指点:“只要内心指向光明,世界就会变得光明”;不曾忘记,文学院孟琢老师在我的人人网主页上看到我想要一套《苏霍姆林斯基选集》,但是没钱买,就留言约见,并赠我五卷本《苏霍姆林斯基选集》……
《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这样说:“我们活在人世间,最为珍视的应该是什么?金钱?权力?荣誉?是的,有些东西也并不坏。但没有什么东西能比得上温暖的人情更为珍惜——你感受到生活真正美好,莫过于这一点。”的确如此。正是北师大给予我的这份温暖,化解了我内心的自卑和迷茫,让我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成为一个心怀感恩、渴望回报的人。
岩口支教队是我生活里的一个重要部分,而队员们给我的温暖,也弥足珍贵。从2010年第一届支教队到现在,我相继与47名队员共事过。虽然人员一直在换,但是团队宗旨和精神一直都在传承。每一届队员都是从上百名面试者中脱颖而出的,他们心怀梦想,有爱心,有奉献精神,特别能吃苦。出发前每周两小时集体学习,从没有队员缺席;20多天不能洗澡、被蚊虫叮咬、吃住简陋,没有一个队员叫苦叫累。每次支教结束,队员们都和孩子们依依不舍,哭成一片。很多队员都把岩口当成了第二故乡,和孩子们保持着长期联系。他们的朝气和真诚深深感染着我,他们对我的信赖和支持时时打动着我。我想,这些同学和我一样,都是心怀梦想的人,我愿意和他们一起,奔波在追梦的路上。
让我深深爱上教师这个神圣职业的,还有那些可爱的孩子。在岩口,每次只要我们去支教,孩子们总是那么兴奋;平时上课,他们会偷偷把舍不得吃的山里红、野草莓塞给我们,还问我们很多大山外的事情。看着他们晶亮的眼睛,我感觉到成为一名老师是多么光荣。
我还要感谢他们——我大三实习中遇见的那些学生。我原本是一个不太自信的人,但是因为学生的喜爱、尊重和支持,让我建立了强大的信心。实习结束时,我所带的4个高三实习班的学生把心里话写
放学了,朱启平送孩子们下山回家[3]
在贺卡上,还写满了两个本子:“保持这份最初的激情,直到你教完最后一届学生。你对每个学生来说都是一份独一无二的珍贵回忆。”“从来没有一个实习老师像你这样认真、负责和倾注真心。你讲课很好,知识点很细,通过你讲题,我们从一个知识点可以扩大到面上。”“当你累了、疲倦了的时候,也要想着有一群孩子是这样爱你、信任你、尊敬你。为了不让我们失望,你要更加自信用心去对待生活,珍惜生活的每一天”……对于一名教师而言,什么是最高贵的礼物?就是孩子们打心底里的尊重和祝福。这份礼物会伴随着我的整个教师生涯,不断鼓舞我前进。我未来的梦想,就是成为一名受学生欢迎的教师,在引领学生成长中实现自我成长,享受为人师者的最大幸福。
最后,我只是一名平凡的大学生,希望大家看到报道后,有更多的人去关注农村基础教育发展,去关注那些十多年来默默坚守在山村的一线老师。让我们携起手,为农村的孩子点燃未来梦想![5]
3颁奖词编辑
颁奖词
朱启平获2012年度北京师范大学“感动师大”人物。学校授予朱启平“感动师大”人物的颁奖词是:
当苦难来临的时候,他成长的路上荆棘丛生。贫困不是无法超越的坎,双手可以书写自立的歌,苦难不是无法征服的敌,双肩可以扛起自强的旗。在困难中微笑,在黑暗中寻觅,他不仅将希望举在自己头顶,还将希望播撒进故乡孩子们的心田。[6]
记者“感动手记”
朱启平对于支教的热情和他的成长经历密不可分。长期的勤工俭学生涯让他深刻认识到读书机会的难得和可贵,身处大学校园的他不时记挂起家乡的孩子,艰苦的条件没能阻止他们的脚步,说故事,唱《童年》,赠送书籍,讲解唐诗……孩子们与来自遥远北京的队员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木铎金声,悠悠千载,朱启平带领的支教队在贵州山区的田野中,回应着母校的谆谆期盼。
梦想仍在继续,朱启平已立志终身在家乡从事中小学教育,并为之做着持之不懈的准备与努力。对于这个下定决心扎根家乡教育事业的年轻人,我们衷心为他的梦想鼓掌,也为他的前途祝福。同样,我们也将这份祝福,寄向遥远的山区与那里的孩子。希望更多的少年能和他一样,凭借着自己的知识与信念,勇敢争取理想的人生!
4社会评价编辑
老师评价
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刘川生:朱启平是北师大青年学子的优秀代表,他的精神是新一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的真实写照。我们相信,当今青年学生主流是好的、有梦想的,他们身上传递和凝聚的正能量,必将引领社会风尚,托举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同学评价
大学同学何进军:朱启平成了我们班最刻苦的一个,每天起早贪黑地学。好多次听见他在操场上大声读英语,课间也躲到走廊上一遍遍念。[1]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2009级免费师范生苏旭:有的人教书是为了活着,而朱启平活着是为了教书。他将爱倾注给了生他养他的那片大山里的孩子,心中始终有一个将山区孩子带出大山、摆脱贫穷的梦想。他在支教过程中传递的不仅是知识,也是自己身上的坚韧和自信。[2]
北京师范大学外文学院2010级本科生付培培:朱启平追逐着自己的梦想,同时也珍视别人的梦想,用自己的力量为追梦人提供帮助。他让我们看到:追逐梦想的青春最耀眼,坚持梦想的青春最厚实。[2]
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09级博士生高永:朱启平给孩子们带去的是梦想、希望和未来,这是最宝贵的东西。沿着这条路走下去,他的人生将随着孩子们的成长而丰富起来,人生价值也定将得到充分体现。“为人民服务”“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这些多年前提出的口号其实离当代青年并不遥远,仍旧最具指导意义。为他人的幸福而奋斗,使自己有限的人生获得最丰富的内涵,这永远是一个社会对“高尚”的定义。[2]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思想政治理论学院研究生刘佳:是朱启平解答的三道“人生考题”每道考题就是一个路标。朱启平的人生路标不仅是为了使自己走出困境,更是为了让更多的朱启平摆脱祖祖辈辈饱受折磨的生存艰辛。他的梦想饱含着无私的奉献精神,闪耀着立足现实、服务国家的青春光芒,指引着青春通向更远的地方。[2]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思想政治理论学院研究生刘佳:朱启平的梦,是青春梦,也是中国梦。到基层去、到西部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是实现青春梦想的清晰路径。毕业后,我要向朱启平学习,作出顺从内心而又服务大局的人生抉择,要让实现自我发展的人生梦融入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让历史从我们的脚下启程,在实现梦想的征程中奏响青春最美的乐章。[2]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2010级硕士李婷君:人生若想有所成,必须要有爱,有信念和希望。这是朱启平教给我的信条。在行将毕业之际,这篇文章对自己的震动很大。今后,自己将带着珍贵的热爱、信念和希望,走好人生的每一步,在用知识改变了自身命运之后,去改变更多需要帮助的孩子们的命运。[2]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2010级本科生经鑫:活着,就要坚强勇敢,有梦想,有担当。朱启平所经历的事,那些打击和困境,如果发生在我身上,任何一件都足以把我打倒。但朱启平不仅没被打倒,反倒变得更勇敢、更坚定。他让我看到,只要有梦想,一个人就能变得强大。自己将沿着朱启平的路走下去,为了梦想,永不低头。[2]
学生评价
朱启平在贵阳一所重点高中实习的学生:你是我遇见的最刻苦、最认真、最坚强、最善良的人,我正学着你,像你一样奋斗,像战士一样。[4]
参考资料
1. 山外大学山巅梦—北师大岩口支教队队长朱启平的青春故事 .中国文明网 .2013-05-01 [引用日期2013-05-5] .
2. 梦想就是路标 引领青春远航 .中国文明网 .2013-05-02 [引用日期2013-05-5] .
3. 爱心支教队唤醒“山里娃“的飞翔梦 .中工网 .2013-08-12 [引用日期2013-08-16] .
4. 北师大岩口支教队队长朱启平的青春故事:山外大学山巅梦 .中国文明网 .2013-05-01 [引用日期2013-05-5] .
5. 我们一起奔波在追梦的路上—《山外大学山巅梦》主人公朱启平致信本报记者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网 .2013-05-04 [引用日期2013-05-5].
6. 朱启平 .北京师范大学校报 .2012-03-25 [引用日
㈢ 介绍毕节一中说明文
毕节市第一中学,简称毕节一中,是毕节市惟一一所省级二类示范性高中, 学校创建于1932年,属贵州省最早的10所省级重点中学之一。 新校区为占地405亩,规模为160个班、7500人的封闭式寄宿制学校。新建的毕节一中为贵州省高标准的省级示范性高中。
毕节一中创建于1932年。1950年,毕节专员行政公署将毕节城区原有的几所中学合并改组为贵州省立毕节中学。1963年,改称贵州省毕节第一中学,简称毕节一中。同年,毕节一中被省教育厅确定为全省10所重点中学之一。1979年,再一次被省教育厅确定为贵州省15所重点中学之一。2001年,建成毕节地区最早的独立高中。2002年,被评为贵州省示范性高中。
毕节一中老校区占地面积45510.35平方米(约68亩),生均24.6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8163.65平方米,生均9.81平方米。
毕节一中新校区位于毕节市南部关新区北安置区市行政办公中心左侧,占地405亩,规模为160个班、7500人的封闭式寄宿制学校。新建的毕节一中将成为全省高标准的省级示范性高中。
学校新建300米田径运动场。科技实验楼、图书馆已经竣工,建筑面积8800平方米。科技楼顶层建了6.3米的天文台。
毕节一中有现有教职工259人,其中高级教师84人 ,中级教师57人;有特级教师16人,省级教育名师、骨干教师和市级教育名师共17人 ,市级骨干教师44人。学校教师有多人分别在省地语、数、外、理、化、生、地和研究性学习等专业学术委员会中担任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和常务理事等职务。多年来,学校教师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3人、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2人、全国模范教师2人;被评为省(部)级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师德标兵等30余人次;有10人次获得国务院、省政府、毕节地区行署特殊津贴及毕节地区地管专家、毕节地区拔尖人才荣誉;有2人次获得毕节地区“毕深”奖。
学校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和创新大赛获奖的学生,被保送就读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和武汉大学等学校18人次。
2011年高考,一本(重点大学)上线493人,二本(一般本科)以上上线1034人,居全区第一,全省前列。同时,燕刚同学以601分国防生被清华大学录取。
2013年高考,毕节一中二本以上上线人数1143人,一本上线人数661人。应届生二本以上上线率93.27%,一本上线率64.25%。600分以上人数24人(全市44人),占毕节市54%。毕节市理科前十名中我校占7人,毕节市文科第一二名均在该校。该校高考各项指标居全市第一,在全省示范性高中学校中列前十。
理科实验班一本上线率为98.51%,二本上线率为100%,平均分568.7,超出贵州省一本线122.7分;理科提高班一本上线率为92.51%,二本上线率为100%;理科平行班一本上线率为52.61%,二本上线率为91.53%;其中理科平行班高三6班一本上线率为61.97%,二本上线率为98.59%。文科一本上线率为50.38%,二本上线率为87.97%。另外,刘之湄、刘一鸣、王秋阳、赵令荣、张宇瀚、高秋云6位同学考分均在635分以上,达到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的提档线。
2014年高考,二本以上上线率达92%,一本上线率63%。600分以上88人,其中理科69人,文科19人。670分以上2人,650分以上6人;理科最高分陈锦峰同学获677分,居全市第一名;理科1、2、3、4、5、6、9、名均在毕节一中。毕节市前49名中,毕节一中有32人,占总数的65%。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只要用心去学,你就是最好的。
金猴献瑞,吉星临门。
祝你学业进步,马到功成。
㈣ 毕节市第一人民医院的硕士引进怎么样
还是蛮不错的。
㈤ 毕节市第一人民医院能不能看耳朵胆脂瘤
华节市第一人民医院是能看耳朵指瘤的,专门有耳料。
㈥ 毕节一中高一有几个班
请咨询相关工作人员。
毕节市第一中学是一所由毕节市教育局主管的公立全日制普通高级中专学。属1963年,1979年两度被贵州省人民政府授予为贵州省重点高中之一。2003年被贵州省教育厅评估为全省一批省级二类示范性高中。
2017年被贵州省教育厅评估为省级一类示范性高中。 毕节一中始建于1931年,1963年改称贵州省毕节第一中学,简称毕节一中。
2000年初中停办成为毕节市最早的独立高中。2012年更名为毕节市第一中学。2015年9月学校搬迁至毕节市金海湖经济开发区双山镇幺塘村。
据2018年9月学校网站显示,学生宿舍、教学楼分别有3栋,教师公租房4栋,11000平方米的食堂1栋。
艺术楼1栋(4间形体室、7间通用技术教室、4间音乐教室、2间书法教室、2间美术室、1间美术陈列室、3间心理咨询室,2间地理专用教室和2间历史专用教室)。
㈦ 毕节市有哪几所高中
毕节市的高中有毕节市第一中学、毕节二中、毕节市民族中学、贵州省毕节市地区实验高中、毕节市第六中学等等。
一、毕节市第一中学
毕节一中始建于1931年,1963年改称贵州省毕节第一中学,简称毕节一中。2000年初中停办成为毕节市最早的独立高中。2012年更名为毕节市第一中学。
毕节市第一中学1963年,1979年两度被贵州省人民政府授予为贵州省重点高中之一。2003年被贵州省教育厅评估为全省一批省级二类示范性高中。2017年被贵州省教育厅评估为省级一类示范性高中。
二、毕节二中
毕节二中创建于20世纪60年代初,2002年改制为独立高中,是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首批挂牌的省级绿色示范学校,毕节地区唯一一所省级重点体育传统项目学校。
三、毕节市民族中学
毕节市民族中学创建于1992年,隶属于市委市政府领导,为正县级事业单位,由市民宗委和教育局共同管理,是全市唯一一所市直民族高级中学,也是全省唯一由民委部门主管的普通高中。
四、贵州省毕节市地区实验高中
贵州省毕节市地区实验高中前身为毕节师范学校,创建于1938年,至今已有70年的办学历史,解放前校址位于毕节百花山,解放后迁入大方羊场坝(老毕师)。上世纪60年代初学校分流后,迁入现校址。
五、毕节市第六中学
毕节市第六中学创办于1980年,位于贵州西北部毕节市区东南郊7公里处的鸭池镇余家坡。学校现在占地28亩,校舍建筑总面积9800平方米。
㈧ 毕节市第一中学今年高考有多少上六百分的考生
贵州高考文科和理科的总分都是750分,今年贵州高考诞生4位状元:理科内3人 文科1人,文科状元马欢来自兴容义八中,714分(含20分民族加分)。理科状元分别来自贵阳一中,张乾,裸分687分;兴义八中的常青和向佳旋,均为695分(含民族加分)。
㈨ 毕节市第一中学的知名校友
数十年来,毕节一中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当今活跃在国内外科技、文专化、政治舞台的著名专家学者中,属不少人曾经是毕节一中的学子。如在热力学研究领域中独树一帜的“非经典热力学状态学派”的创立者刘淑仪博士,国家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原副所长、活断层专家聂宗笙,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机数学研究所副所长杨显俊博士,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杨树康,农业专家、联合国TIPS“发明创新科技之星”金质奖章获得者刘志强,著名版画家、第四届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王树艺,“中国妇女500杰出”之一的著名国画家吴逸波,中国驻美国洛杉矶领事馆副领事张云等等,他们都是毕节一中学生的优秀代表。毕节一中没有辜负省级重点中学的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