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河南省的高中排名
河南高中排名前十为:郑州外国语学校、郑州市第一中学、河南省实验中学、南阳市第一中学、安阳市第一中学、河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林州市第一中学、郸城县第一高级中学、信阳高级中学、开封高级中学。
(1)大化县高级中学扩展阅读:
2017最新河南高中排名主要排名指标包括基础设施、人才培养、综合声誉、硬件设施、软件设施、师资力量、社会声誉和高考升学率、重本率等。
1、郑州外国语学校
郑州外国语学校,简称“郑外”,是国家教育部确定的全国十六所具有保送生资格的外国语学校之一,1983年7月,经郑州市人民政府批准,河南省首家外语学校创建,始名为郑州市外国语中学。
1986年,更名为郑州外国语中学。1988年,经河南省教委考察批准、国家教委备案,定名为郑州外国语学校。2014年,郑外被确定为“国家《科教合作促进高中科技后备人才培养项目》实验学校”。
2、郑州市第一中学
郑州市第一中学,1959年被确定为“河南省重点中学”,1980年被确定为“河南省首批办好的重点中学”,2004年首批被确定为“河南省示范性普通高中”。
学校创建于1949年3月5日,定名为“郑州市立高级中学”,1958年8月,定名为“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中学”。根据2016年3月学校官网显示,该校共3个校区,占地331亩,建筑面积85400平方米,教职工240余人,在校生2700余人。
3、河南省实验中学
河南省实验中学创建于1957年,是河南省教育厅直属单位,河南省首批示范性高中。学校原名郑州师专附中,后为郑州师院附中、郑州大学附中、郑州四十中。1979年,作为河南省基础教育实验学校和实验园地,正式定名为河南省实验中学。
截至2016年6月,学校有本部、分校两个校园,占地近400亩。本部位于文化路60号,占地150余亩,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绿化面积达5万多平方米。分校位于农业路10号院,占地130余亩。学校有教职工700余人,外教23人。
4、南阳市第一中学
南阳中学,简称"南中",前身是始建于1335年的宛南书院,1903年改书院为学堂,有"六百年书院、一百年学堂"之称,从书院改为学堂起已有一百一十余年历史。
截至2013年,南阳中学由校本部、国际部、南中分校和复读学校四部分构成;教职员工157人,特级教师2名,高级教师38名,一级教师42人,国家级骨干教师4名,省教育教学专家1名;设有高中班级34个,全日制在校学生2400余人。
5、安阳市第一中学
河南省开封高级中学坐落在开封市区东南部原北宋演武厅旧址,是河南省示范性高中、全国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优秀学校、河南省"千秋杯"先进管理学校、河南省文明标兵学校。
截至 2014年3月,学校占地120亩;学校拥有教职工181人,专任教师148人,先后有特级教师10人,在职特级教师5人,高级教师49人,一级教师53人;有学生2820人。
6、河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河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位于河南省新乡市,是河南省教育厅直属的具有实验性和示范性的省重点中学、河南省窗口学校,是河南师范大学的教育实验和教育实习基地、中国教育学会实验学校、中央党校中共青少年党史教育活动基地。
据2012年4月学校官网发布的数据显示,学校占地总面积18.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达11万平方米,共有教学班160多个,其中包括面向全省招生的高中实验班、宏志班、国际班12个,在校生近9000人。在校教职工468人。
7、林州市第一中学
林州市第一中学是河南省首批示范性高中,简称林州一中或林一,始建于1946年12月1日,是河南省重点中学、河南十大名校之一、河南省园林单位、河南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河南省县级中学惟一具有清华、北大保送和自主招生资格的学校,在校学生约1万人。
学校坐落于红旗渠精神的发源地--河南省林州市,由南校区﹑北校区和西校区三部分组成。包括初中部和高中部。南校区靠近市区,方便的购物环境很容易让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适应。北校区远离市区的喧闹,很适合高三学子刻苦努力,为考入理想大学而奋斗。
8、郸城县第一高级中学
郸城县第一高级中学,简称"郸城一高",位于河南省周口市郸城县,河南省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 创建于1951年9月,1988年更为现名。
学校现有两个校区,总占地230多亩。其中新校区占地188亩。
9、信阳高级中学
信阳高中位于信阳市浉河区,分两个校区,老校区位于市中心,占地38亩;新校区位于贤山脚下,2004年落成,占地190多亩。 学校现有74个教学班,学生4800人;现有教职工283人,高级教师116人,特级教师8人,全国优秀教师6人,国家级骨干教师3人,获得省级以上荣誉称号的29人。
10、开封高级中学
河南省开封高级中学是由清末的“河南省大学堂”和“开封府中学堂”两所学校沿革而来的。河南省大学堂创建于1902年,1903年改为河南省高等学堂,1913年改称为河南省立第一中学,校址在开封前营门。
2. 定兴总共有几所高中
国办的有三所,在城里的有一中和三中,是重点。北河乡还有一所。现版在三中最好,权实行全封闭的管理,对学生要求严格,校风好,一中则不实行全封闭的管理!连续三年三中的升学率远远高于一中,本二以上在60%多,本三在90%多!一三中老师都比较敬业,我认为不光能学习知识,还会学到做人做事!
3. 深圳十大高中排名
不管是升小学、初中、高中深户都有一定的加分优势。那深圳有哪些好的高中?以下根据各学校在深圳民间的口碑和升学率,排出10所。
1、深圳中学
深圳中学是广东省深圳市的一所公办完全中学。深圳中学创办于1947年。1983年6月被定为深圳市唯一的省重点中学。1993年11月被评为广东省首批一级学校。1998年原洪湖中学并入深圳中学,校园成为其初中部。
2004年,被定为国家新课改样板校。深圳中学的高中部分为东校区和西校区。深圳中学高中部、初中部与其他一些附属学校,包括深圳亚迪学校、深中龙岗初级中学、深中龙岗小学、深中第一附属幼儿园共同组“深圳中学教育共同体”。
2、深圳外国语学校
深圳外国语学校创办于1990年,是市教育局直属重点学校、广东省一级学校、全国文明单位、是教育部确立的全国依法治校示范校。深圳外国语学校设有小学部、初中部、初中分校、高中部、国际部,创办于1990年。深圳外国语学校以其英语教育、小语种教育、保送生制度,及极快的发展速度而闻名于全市乃至全国。
3、深圳实验学校
深圳实验学校创建于1985年5月3日,是深圳经济特区成立后由政府举办的首所公办学校,系深圳市教育局直属学校、广东省首批一级学校,所属高中部系广东省首批国家级示范性高中。
深圳实验学校是一所各学段相互衔接、实行一体化管理的大型的实验性和示范性学校,现有两大校区(西丽校区和百花校区)、四个学部(高中部、中学部、初中部和小学部),共有教职工近七百人,在校学生近七千名。
4、深圳市高级中学
深圳市高级中学是国家级示范性高级中学,广东省一级重点学校,深圳市公办完全中学,创办于1997年,2003年9月,北校区教学楼主体工程落成正式启用,2010年5月7日,初中部正式与"深圳市深南中学"合并。
截至2015年12月,深圳市高级中学分高中校区(春田路)和初中校区(农林路),共有112个教学班,其中高中班64个,初中班48个,学生总数约5600名,两个校区总占地面积89880.50平方米,其中高中校区占地面积59880.50平方米,初中校区占地面积30000平方米。有专任教师415人,特级教师9人,具有高级职称资格的教师203人,已具有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学位者101人。
5、深圳市宝安中学
深圳市宝安中学(集团)原为1984年8月成立的宝安中学,是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是北京大学“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推荐资质学校,全国千所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全国德育实验学校,全国青少年文明礼仪基地,广东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样本学校,广东省书香校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教育教席联席学校,深圳市师德师风先进学校,深圳市文明单位。
2015年11月,宝安区委、区政府决定以宝安中学为龙头,组建“宝安中学(集团)”。集团由高中部和初中部、小学部、外国语学校、实验学校和石岩外国语学校六部组成。集团设计总体规模约为450个班,学生人数约21510人。
6、深圳市福田区红岭中学
深圳市福田区红岭中学创办于1981年8月,位于深圳市中心区安托山风景区。学校建筑面积9万平方米,场馆总面积26675.7平方米,各种常规仪器设备按照国家级示范性高中标准配齐。2012年形成高中部、园岭初中部、石厦初中部、南园初中部“一校四部”的办学格局,成为拥有171个教学班,7264名在校学生的基础教育旗舰学校。该校于1996年评为深圳市一级学校,2001年评为省一级学校,多次深圳市教育系统先进单位、深圳市文明单位等称号。
7、深圳市翠园中学
翠园中学是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的一所全日制完全中学,也是广东省一级学校,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高中,罗湖区重点中学。翠园中学的前身是1964年由当时的广东省宝安县深圳镇创办的“深圳镇职业中学”,1985年定名为“深圳市翠园中学”并沿用至今。翠园中学高中部,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校园占地100亩,绿树葱茏,芳草如茵,环境幽静,是典型的“生态校园”。
8、深圳市蛇口育才教育集团育才中学
深圳市育才中学地处蛇口半岛,是南山区区重点高中,中国教科院基地学校,华南师范大学大学教师培训基地。育才建校于1983,是省一级和市重点中学;1993年,深圳市育才中学成为深圳市三所重点高中之一;2002年,获得深圳市办学效益奖;2004年被评为深圳市教育系统先进单位,赢得了较高的社会声誉。2017年,学校完成了扩建改造,开始了崭新的篇章。
9、深圳大学师范学院附属中学
深圳大学师范学院附属中学是一所全寄宿制高中,也是综合性大学师范学院附属中学。建校以来,秉持“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感发意志、开拓智慧、厚积薄发、各成乃器”的办学理念,依托深圳大学的教育资源,立足校本教学研究,探索“己任”教育的德育模式,推进教学改革创新,初步形成了依托深大、科研引路、“己任”教育、有效教学等办学特色。
10、深圳市南山外国语学校
南山外国语学校是1995年9月由政府创办的实验型学校。现在学校已成为一所集幼儿、小学、初中、高中为一体的现代化集团学校、省一级学校、省绿色学校。学校总占地面积9.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7万平方米。现有151个教学班,共有学生5775人。
4. 初中到高中变化大么
都有点变化
5. 大化县目前有几所高中
目前有两所分别为大高和二中
6. 大兄弟 我在广西河池市大化县高级中学,俗称大化大高。这里补课现象太严重了,跟教育局举报没用啊 帮帮
你说的你们那里。补课的现象太严重啦,这种情况确实应该去举报的。怎么能动不动就利用补课挣钱,那平时上课是不是对孩子不太用心,这样是很不好的。
7. 文化大革命前的高中毕业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学历
我国高校招生走过一条曲折之路,1966~1970年5年没有招收新生,1971~1976年6年推荐工农兵学员上大学,1977年才恢复正常高考。在这之前,1958~1965年的8年中,高校招生还有“不宜录取”和“降格录取”的政策。笔者是1959届高中毕业生,同学中有不少是新中国教育史上这一极“左”招生政策的直接受害者。
尘封于历史死角的一段往事
笔者的中学时代是在古城开封度过的。从民国时期一直到五十年代初开封都是河南省省会,这里代表着全省教育的最高水平。母校育才中学的师资、学风、学生在开封都是很好的。我所在的高59届共200余人,1959年高考时除了不愿升学的以外,都考上了大学,而一些尖子生却落了榜,这真让人费解。
在当时的氛围下,人们不敢询问原因,心中的疑问只好压在心底。改革开放后,“左”的错误一次次得到纠正,当年的谜团才慢慢解开。原来,我们上高三时,校方在极为保密的情况下对学生一一作了政审,除了推荐留苏生和保送生外,政审结论基本分为四类:1.可录取机密专业;2.可录取一般专业;3.降格录取;4.不宜录取。政治审查的依据,并非个人表现或学习成绩,而是家庭出身和社会关系。出身地主富农家庭的,或者家长在1957年被划为右派的,或有海外关系尤其是港澳台关系的学生基本上都是不宜录取和降格录取者。当时高校招生时先看政审结论再看考试分数,我的同学中因此失去上大学机会的不在少数。这里略举数例。
江雪,1954年从入朝志愿军退役经考试插班到育才中学初二,始终保持门门功课5分的优异成绩。被保送入高中后,在《人民日报》上发表过小说,又是校学生会副主席、团支书,还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优秀团干部”,1959年高考时,江雪对自己的政治表现和学习成绩都是很自信的,报了北大、北师大等名校。然而,他接到的是一封这样的信:“……由于招生名额有限,今年你未被录取……”。后来,江雪才知道自己因为家庭出身问题而落榜,并获悉在1959年的文科考生中,各科成绩都在85分以上的,全省只有两人,江雪分数最高。当时有八所大学都想录取这位“省文科状元”,可是均在“不宜录取”政策面前望而却步。
范天成,是老师眼中的文理全才,高中时对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学说,卢瑟福的原子结构模型理论,化学中的电离理论,数学中的非欧几何体系十分着迷。他兴趣广泛、视野开阔,已经在有意识地追寻前代成功学者的科研思路与方法,以期为升入大学后及早转入创造性研究做好准备,这样的学生也因家庭出身问题被“不宜录取”。他找工作时碰到一个急需语文算术代课教师的小学,听说他语文算术都能教,高高兴兴地把他领走。
吕延梅,初中时是“全5分”学生,被保送到高中部。他虽出身富农,但自恃学习成绩优秀,报了北京大学数学系。他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信封右下角印着北京大学四个字,但被蓝水钢笔划掉,改写成“开封师范学院”,又被用钢笔划掉,最终改定为“开封师范专科学校”。开封师专属两年制大专。吕延梅虽被该校录取,上的却是一年制的数学短训班,这种短训班不算学历。从北京大学一降再降,落到师专一年制短训班,吕延梅可谓1959年高考“降格录取”的典型。
“不宜录取”遍及全国
当时这样做的,自然不是开封育才中学一家,也非河南一省。受伤害的也不单是高中生,连初中生也因同样的缘故剥夺了上高中的资格;而且这样做并非一年。文革初期开封某中学档案室被撬,学生们发现正要参加高考的66届应届毕业生的政审档案,分类与前所说相同,此事曾引起轰动。这无疑证实了直到1966年“不宜录取”、“降格录取”仍在执行,只是因为“文革”突起导致高考中断,才悄然止息。经查档案,1958年河南省某市高考“不宜录取”的比例是7%,1966年是6.1%。自1958年至1966年,8年里全国遭“不宜录取”“降格录取”的高、初中生究竟有多少?只有问老天才能知道。
孙中山的孙女孙穗芳在《我的祖父孙中山》的后记中记述:“1955年,我从上海第八女子高中毕业,我三年高中的总平均成绩在90分以上,还被评为五好学生。在教师的指派下,我还负责帮助五位同学通过了毕业考试。虽然有这样的成绩……我不能进入任何大学读书。我对自己的未来非常悲观,却连哭都不敢哭……就写了一封信给祖母宋庆龄……祖母很快回了信,信上说:上大学不是人生唯一的道路。不过,她在信的最后一行提到:但愿我明年能进入大学;次年我进入上海同济大学。”孙穗芳的回忆表明1958年以前高考中也有类似的政审条件。只不过1958年以后政审涉及的内容更多了而已。
经济日报出版社1998年9月出版的《荆棘路》中收录了剧作家吴祖光的几篇文章,他谈到自己因鸣放而被打成“右派”后的悲惨遭遇:“什么反右、批判、检查、劳动我们都经受了;但是使我最痛苦的是我的家庭,我的母亲、妻子、子女……再说我们3个孩子,都不许升学。长子吴刚去近郊农村‘锻炼’,次子吴欢初中读完也送到北大荒,作了7年‘兵团’通讯员,每天走70华里送信的苦役。小女儿吴霜初中毕业后,竟被原来最喜欢她的女班主任老师取消了她升学的权利,只能留在家里……”吴老在这里记述了初中不能升高中的小女儿。我的一位中学老师夫妻二人曾带过一个业余班,里面全是初中不能升高中的学生,这些学生不能升学更不能进工厂。老师说他们都很刻苦,既爱学习,又能干活,良好的学风、艰苦的环境让他们夫妻至今难忘。
集作家、画家、艺术家于一身的冯骥才也是一位天津的“不宜录取”者。在接受台湾作家施叔青的采访时,冯说:“我1961年高中毕业,考中央美术学院,我出身不好,复试完了,教师告诉我:‘你愿不愿意上李可染的山水画系?’我说:‘愿意。’最后我没有被录取,原因是我出身资本家的家庭,那时是‘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的时候。美术学院进不去了,就到‘天津国画研究会’去画画、仿古,沉浸在艺术里,……”(《文坛反思与前瞻》,新加坡,明创出版社,1989年)
遇罗克也有“不宜录取”的经历。遇罗克1942年生,北京市人,其母是解放初期北京一家有十几个工人的小厂老板,遇罗克因此成为资本家出身。1957年遇罗克的父母双双被打成“右派”。1960年他参加高考时落榜。之后,他主动报名到北京郊区人民公社当农业工人。1962年遇罗克又参加了高考,北师大准备录取他,但他所在的大队却坚决不给档案,理由仍是“家庭出身问题”。结果,他再次名落孙山。
获得首届徐迟报告文学奖的作品《胡杨泪》记述的主人公钱宗仁也是一位不宜录取者。钱1963年在湖南参加高考时是湖南省的前十名,清华要录取他,因家庭出身问题,他所在的公社不给档案。1964年他第二次参加高考,被哈尔滨工业大学录取,3个月后,因公社书记多次到学校逼迫,迫使学校将其退学。1965年他又一次要求参加高考,公社出面不准他报考。钱宗仁被迫到新疆谋生,过着极其艰苦的生活,但是他仍然自学数学。1984年《胡杨泪》一文发表后,钱宗仁引起各方面的重视,改行到《人民日报》当记者,正当他准备大干一场时,却被诊断出已是肝癌晚期,于1985年10月1日凌晨去世,年仅41岁。
“不宜录取”最终伤害的是国家利益
“不宜录取”执行的年代并不是考生过多,而是考生不足、国家急需高等专门人才的年代,从当时河南省教育厅下达的文件可知。1959年高考因招生名额不足,部分高校于1960年又进行春季招生,还鼓励在职人员报考或保送大学。1960年4月25日河南省教育厅颁发了“关于从今年高中二年级学生中动员部分学生报考高等学校的通知”。该通知指出,1960年各类高校在河南招生17300人,而应届毕业生仅为14756人,其中因政治、健康条件不合格或其他原因不能升学的按10%估算,将为1476人,把这部分学生扣除后,还缺少4010人。经省委同意,从今年高中二年级中动员4000多名学生报考高等学校。这个不能升学的10%,主要成分是政治条件不合格的预估人数。这些学生大多数是学习成绩上等、胸怀报效祖国志向的人才苗子。
就全国看,“不宜录取”政策的执行也有较宽松的。八十年代作为“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聂荣臻语)的蒋筑英之所以能成为万众瞩目的“当代英雄”,和他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是分不开的。他有父亲被劳改的家庭问题,竟考入北京大学,实在应感谢他的母校对他网开一面。开封育才中学前校长,在天津某中学读高中时也是老师喜欢的高材生,他报志愿时,因有家庭问题,老师曾暗示他不要报机密专业、不要报一流大学,他报了第二批录取的洛阳农机学院,被顺利录取,他至今感激老师对他的爱护。类似这样的例子相信在全国也不少。
本文提到的江雪、范天成、吕延梅均在日后的工作中做出了优秀成绩,其中两人入了党。
1998年10月31日诺贝尔物理学奖颁奖,获奖的美籍华人崔琦1939年生于河南宝丰。这一消息使我和我的中学同窗感慨不已。因为崔琦是我们的同龄人又生于河南,更因为崔琦有三个姐姐在香港的严重家庭问题。如果当年崔琦不去香港上中学,而是留在河南宝丰,他也很难逃脱“不宜录取”的命运,岂能与诺奖有缘!相反,那些“不宜录取”和“降格录取”者之中,如果有人被命运推上崔琦式的人生轨道,获得诺奖也不一定是痴人说梦。此类淮南为橘、淮北为枳的反差,显然不是仅凭个人的聪明才智、技术手段等所能消除的。更需要一个崇尚文明、民主、宽松、和谐的教育生态环境,国家的繁荣昌盛才有保证。
十分有趣的是,开封作为古都汴梁,一千年前曾是宋朝的都会,我国的四大发明,有三项出自宋朝,这是因为北宋的高等教育当时在世界居领先地位。我国太学始建于西汉,经过隋唐进一步发展为教育体系完善、学科设置齐全的国子学,到了宋朝已成就了一批有专长的知识分子队伍,才推动了宋朝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繁荣。使汴梁成为十一世纪时举世向往的科技文化中心、也是举世稀有的拥有百万人口的繁华大都市。抚今追古,这一段“不宜录取”历史对我国在二十世纪中期培养科技人才队伍方面造成的损失可想而知。
“不宜录取”政策,明显烙有那个年代“左”的印记,由于它摧残人才于未成之际,受害者受的是“内伤”,具有隐蔽性,故而时至今日,“右派”公开“改正”了,国门打开了,历史上种种冤假错案平反了,而关于当年“不宜录取”、“降格录取”对一大批潜在人才的摧残,却尘封于历史的死角,极少被公开提起。然而这段历史的教训却是不应被忽略的。
8. 今天大化高中高考怎么样
大化高中2018年高考一本114人(市教育局下达指标39人),文科26人,理科88人,最高分677分,600分以上7人。二本科上线人数792人,超额完成河池市下达的658人的指标任务。
9. 大化高中高考怎么样
大化高中今年的高考总体来说
应该是失败的!
一本上线率仅仅只有20,而本地内区的
一本上线率都容有26%,远低于地区的
上线率;
600分以上人数少得可怜,只有9人,比
周边的同类型的高中少一大截子;
一丶二、三本合起来上线率只有43%,而
本地区的平均上线率都是51%,远远低于
这个地区的平均上线率。
教育局已规划在暑假期间对校领导班子做
一次彻底的整顿,进行大换血,要地敢于
实干的同志推举上来,无能的,渎职的全
部清除出干部队伍。
10. 大化县高级中学98年校长是谁
大化县高级中学98年校长,
年代太久远了。
可询问大化县高级中学办公室、教务处。
以学校的说法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