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初中高中 > 山东省菏泽第一中学

山东省菏泽第一中学

发布时间:2020-12-02 19:13:40

『壹』 2014年菏泽一中高考多少名学生过本科线的

一般这种是不会广泛知晓的,可以去学校的网站上看看,或者问一下学校的招生老师。

『贰』 菏泽市第一中学15班班主任电话是多少

菏泽实验中学简介:
年8月,在委,的关怀下,在菏泽区,教育局的支持下,原丹阳中学顺利改制为菏泽实验中学,由百年名校--菏泽一中全劝管理.该校紧紧把握"把常规做细,把细节抓严,把过程抓实"的指导思想,依靠科学的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坚持低消耗高原则,注重抓好课堂教学改革,向45分钟要质量要效益,大胆改革传统教学组织形式,实行有效的分组合作学习;注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求教师组织课堂教学象考试一样紧张;注重张扬学生个性,转变师生教与学的方式,对学生实行全员管理和过程管理;注重对学生启发诱导,教师精讲点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该校实行备研合一,教学案一体化,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照顾到每一位学生,对他们欣赏,激励,规范,力图让学习成为学生的内在需要而不是负担,让学生感知学习的兴趣和成就感,让学生逐渐养成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习惯.
新成立的菏泽实验中学站在新起点,按照新标准,学校建设,校容校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区已投资160多万元对学校实验楼,运动场等各项设施进行了全面改造;再投入300多万元教学研究综合楼一座,配备了全一流的物理,化学,生物,微机室等.这个暑假期间还将对老教学楼进行整体和改造.铺地板砖,墙面砖,更换所有的门窗和线路.对每个教室还将配备多媒体.力争办学条件达到全一流. 菏泽实验中学的基本情况:1.坚强有力的管理团队.去年8月由牵头成立了菏泽实验中学管理委员会.张修田(教育局局长)任主任,王克政(菏泽一中校长),刘勇(菏泽区党工委书记),张建民(菏泽一中业务副校长),周广存(菏泽区管委会副主任),冯宪法(菏泽区发展局局长),宋春生(菏泽区人事局局长),田剑锋(丹阳办事处党委书记),李佑东(新任的菏泽实验中学校长)为副主任,这样一支管理队伍为菏泽实验中学的发展与强大提供了坚实的后盾.2.团结战斗的领导班子.校长李佑东是政协委员,原菏泽一中政教处主任,高级数学教师,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和高超的管理艺术.业务校长岳喜军南京大学在职硕士研究生毕业,原菏泽一中级部主任,高级教师,是山东省高考命题专家组主要成员,在省级以上报刊上曾发表过具有影响力的论文几十篇,富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总务校长苏建国原是丹阳办事处党委办公室主任,在学校周边单位,居委会享有较高威望,这就为学校的后勤工作和保卫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2:小班额,每班40人,便于老师个别.3:菏泽一中每年追加给该校的50名名额.4:学生免收学杂费,每年拨款50万元,对学生的试题,考卷,练习题均免费发放,仅此一项,每个学生一年就少花750元.5:师资力量强,专科学历达100%,本科85%.平均36岁,精力旺盛,经验丰富. 6.该校的教学业务由大教育局教研室直接指导和管理.去年一年教研室初中各科教研员三次全体出动,进驻该校每次达两天时间,深入课堂,对所有认课教师(包括音,体,美和微机)开展了大规模的听,评课活动.有的教师的课堂教学曾多次受到教研员的听,评和斧正.这项活动使全体教师形成了全新的教学理念,大大提高了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和教学艺术.现在实验中学的每位老师的每节课都可以称得上精品课,优质课.教研室副主任朱启勇高兴的说:"现在随便从实验中学拿出一节课,不客气的说都可以称得上级公开课." 实验中学的校长是原21中的校长,建校初期是依托21中发展起来的,从年起才出来的,学校很漂亮! 希望我的回答能让您满意!

『叁』 菏泽市第一中学的学校规模

100年来,菏泽一中共为祖国培养毕业生计800余班500000余。以何思源、何兹全、佟振合代表的众多校友走出了一条“六中--中国科技大学--哥伦比亚”的成才之路,其中,据2012年估测,年校中,直考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者逾百人,著名专家学者、博导、副厅级以上领导干部、少将衔以上部队首长和其他著名人士就在600人以上。百年中,一中建结了令世人赞叹、使菏泽人民骄傲的卓著业绩。
1935年省立六中编写了《山东省立六中一览》,时为省教育厅长的何思源先生在序言中写道:“在长江北能与之相颉颃学校,只有保定的育德中学,北京的师大附中。以学校为单位,每年每次升学人数与考取人数之比率在长江以北各中学中,我们的学校占第一位。”翻开六中的校史,1919年毕业两个班56人考入大学者33人,而考取北京大学者高达18人,占升人数的三分之一。因此,有“江北第一”的美誉。
解放后,1953年曾列全国高考第二名,1955年14名毕业生同时考入北京大学,“文革”前升学率一直超过80%,在全省名列前茅,是山东省首批办好的重点中学,被教育部明确为全国百所重点中学之一,留有“进了菏一中,半个大学生”的口谚。 如今,菏泽一中在编教职工500余人,在校生过万人,设155个教学班。为拓展百年育人业绩,扩大办学规模,2001年5月,又成功创建了菏泽一中分校,开创了“名校办民校”的新路子。招生规模8000人。在中学生各科奥赛中,获国家级奖励者58人,获奖总人数超过全市的1/2,高考本科上线人数连续6年净增百人以上,尤其2005年高考本科录取人数突破千人大关,创历史新高。2006年,高考人数达1506人。创造了百年名校的再度辉煌!
2012年菏泽一中在以王可正为中心的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坚持“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的工作态度。按要求,讲路线。 以三个代表为中心,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努力,为开创菏泽一中新的辉煌而顽强奋斗。 (只统计百年校庆以来所获重大荣誉)
山东省教学示范学校 山东省教育厅 2006.12 省级
山东省师德建设先进集体 中共山东省委高校工委山东省教育厅 2007.9 省级
山东省艺术教育示范学校 山东省教育厅 2009.12 省级
第11届山东省青少年机器人竞赛优秀组织单位 山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2011.5 省级
第31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金牌学校 山东省物理学会 山东赛区委员会 2014.9 省级
菏泽市教育教学工作先进集体 菏泽市政府 2014.9 市级

『肆』 菏泽一中的简介

山东省菏泽第一中学,始建于1903年,初名曹州官立中学堂,历经山东省立第六中学、冀鲁豫边区一中等主要发展阶段,1954年改为现名。建国初期,学校被确定为全国百所重点中学之一,后为省级重点中学,现为省级规范化学校。
菏泽一中现占地113亩。在编教职工264人,在校生3100人,设46个教学班。为拓展百年育人业绩,扩大办学规模,2001年5月,又成功创建了菏泽一中分校,开创了“名校办民校”的新路子。一中分校占地460亩,总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投资1.2亿元,招生规模8000人。
始建

菏泽一中,始建于1903年,原名曹州中学堂历经山东省立六中、冀鲁豫边区一中等几个主要发展阶段,1954年定名为山东省菏泽第一中学。 百年中,以何思源、何兹全、佟振合代表的众多校友走出了一条“六中--北大--哥伦比亚”的成才之路,一中建结了令世人赞叹,使菏泽人民骄傲的卓著业绩。
发展
1935年省立六中编写了《山东省立六中一览》时为省教育厅长的何思源先生在序言中写道:“在长江北能与之相颉颃学校,只有保定的育德中学,北京的师大附中。以学校为单位,每年每次升学人数与考取人数之比率在长江以北各中学中,我们的学校占第一位,”翻开六中的校史,1919年毕业两个班56人考入大学者33人,而考取北京大学者高达18人,占升人数的三分之一,因此,有“江北第一”的美誉。 解放后,1953年曾列全国高考第二名,1955年14名毕业生同时考入北京大学,“文革”前升学率一直超过80%,在全省名列前茅,是山东省首批办好的重点中学,被教育部明确为全国百所重点中学之一,留有“进了菏一中,半个大学生”的口谚。
贡献

100年来,菏泽一中共为家乡和祖国培养毕业生计800余班50000余。其中,据近期的不完全统计,年校中,直考入清华、北大者逾百人,著名专家学者、博导、副厅级以上领导干部、少将衔以上部队首长和其他著名人士就在600人以上。菏泽一中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和繁荣昌盛作出历史性的巨大贡献。

『伍』 今年菏泽一中录取分数线是多少

菏泽一中录抄取分数线为733分。

菏泽一中袭统招线733分,21中指标生700分,22中指标生线702分。百年办学,培养了数以万计的社会英才,积淀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济南市教育局中招办召开2020年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工作第二次新闻发布会。

截至目前,全市共录取考生44173人,比去年同期增加4150人,其中普通高中增加1328人,各类职业学校增加2822人。普通高中学校(面向市区招生)计划余额(统招生、特长生)9504人。

(5)山东省菏泽第一中学扩展阅读:

山东省菏泽一中录取情况介绍如下:

本批次填报志愿的范围是普通高中(市区考生只填报指标生计划志愿)、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包括“3+4”高等职业(师范)教育、五年制师范教育、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三二连读高等职业教育)及中等职业学校。本批次共有41494名考生参与填报志愿。

“3+4”高等职业(师范)教育录取248人;五年制师范教育录取304人。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三二连读高等职业教育共录取考生6808人。中等职业学校共录取9773人。

『陆』 山东省菏泽第一中学怎么样

简介:山东省菏泽第一中学 ,始建于1903年((癸卯年)),初名曹州官立中学堂,历经山东省立第六中学、冀鲁豫边区一中等主要发展阶段,1954年改为现名。1925年,著名国学大师梁漱溟曾担任高中部主任,校名为国学大师郭沫若题词。 建国初期,学校被确定为全国百所重点中学之一,后为省级重点中学,现为省级规范化学校。 截至2016年,学校共有三个校区:老校区、新校区(人民路校区)、东校区(雷泽湖校区),占地710亩,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在校学生9000余人,教职工680余名。
注册资本:14291万人民币

『柒』 进菏泽一中宏志班大约要考多少分

你好~我是今年新招进来的2012级的宏志1班的一员,经过中考进来的是第二个班,这个没有分数限制,只要考到全市前60就可以进了。

『捌』 菏泽市第一中学的历史沿革

始建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曹州知府丁镗(云樵)在佩文书院原址创办曹州第一所新式学堂——曹州官立中学堂。
1904年7月,官立中学堂开始招生,招1班学生60人。
1906年春,留日归来的学生、同盟会会员张子安、彭青岑、宋绍唐、朱增祺等,在留日学生、兴中会会员王朝俊(鸿一)倡导下,在江西会馆原址创办了“曹州公立普通中学堂”。
1907年初,郑锡民为官立中学堂监督。王鸿一等同盟会员在公立中学堂建立了同盟会组织。

1911年11月5日,王鸿一等为响应武昌起义,组织召开了由曹司11县代表参加的“龙厅会议”,两学堂师生大多都到会助威,目的在于促成曹州独立。惜条件不成熟而失败。不久,在公立中学堂成立了革命团体“尚志社”。
1913年春,两学堂合并,改称山东省立第十一中学。学制由五年改为四年。府署裁撤,公立中学堂(合并后称“中学北部”)移进府署设校。
1914年1月,官立中学堂移进府署,两学堂归一。呈请省府立案,将曹州府署作为永久校址。7月,奉省府令,改称“山东省立第六中学”。
1926年六中高中部归入山东大学,成为“山大附设高中部”的一部分。
一九二九年改“三、三”新学制。秋,赖执中为校长。
一九三〇年正式增设高中部,每年每级招1班。开始招收女生1班,在原府学旧址另立分院。1月,《六中月刊》创刊。
一九三一年全省中学会考,六中学生成绩名列山东第一,被誉为“江北第一名校”。又招女生1班,并将女生院迁至“重华书院”旧址。
一九三二年8月,六中校友、著名共产党人田卫东在济南千佛山下英勇就义。
一九三三年高、初中课程设置均执行部颁计划。
一九三四年更名为“山东省立菏泽中学。因教室倒塌,砸伤学生,校长刘丕源自动引咎辞职,由原教务处主任田竹桥任校长,刘丕源改任教务主任。钟楼建成。
一九三五年礼堂建成。
一九三七年春,全校师生隆重集会,为纪念丛禾生、葛象一、严星台、侯功备四先生在校服务20余年,为之建亭立碑。7月,日寇入侵,抗战爆发,菏泽发生七级大地震,学校停课。年底,田竹桥率部分师生走上流亡之路。六中历史在菏泽中断。冬,菏泽师生流亡到河南南阳东北之赊旗镇。
一九三八年流亡到湖北郧阳。山东各流亡学校统一整编,正式成立“国立湖北中学”,总校长为杨鹏飞(展云),高中部主任为宋还吾,初中部主任为孙东升(此3人皆为六中校友,均成武人,号称“成武三杰”)。田竹桥任教务主任。
一九三九年元旦,到达四川绵阳。山东各流亡学校在绵阳合编一校,初名“国立绵阳中学”,后改“国立第六中学”。其三分校在绵阳新店子,由菏泽学生组成,校长为田竹桥。
一九四〇年三分校教师熊子明、巩毓贤以“宣传赤化”被当局解聘,引起全校罢课。田竹桥校长愤而辞职。吕寿彭继任校长。秋,中共鲁西南地委和行署在鄄城杨屯创办“鄄北师范班。
一九四一年三分校进步学生10多名被国民党特务逮捕。流亡四川的菏泽学生,无论初中、高中均全部毕业离校。5月,鲁西区党委和行署在鄄北杨屯创办“鄄北抗日中学”,并与“鄄北师范班”合并,仍称“鄄北抗日中学”。吕谦为名誉校长,张熙亭为校长,仪鼎三为副校长。9月,范县抗日中学成立。
一九四二年3月,鄄北抗日中学和范县抗日中学合并,称冀鲁豫边区运西中学。二专署专员邹鲁风兼任校长。下半年,鲁西南地委、专署创办“齐滨中学”,李节如任校长。
一九四三年7月11日,运西中学与濮范联中合并,称“冀鲁豫边区第一中学”,巩丕鉴为校长。边区一中成立大会在濮县唐洼村举行。湖西中学改称冀鲁豫边区第二中学。齐滨中学改称冀鲁豫边区第三中学。秋末,湖西地区的“边区二中”与“边区三中合并,称“二、三联中”,刘尹斋为校长。
一九四四年初,王化云为边区一中校长。夏,边区二中回湖西,边区三中校长为农康(兼)。秋,巩固为边区一中校长。
一九四五年2月,边区一中一分校在昆山商老庄建立,宋辛夷为校长。春,曹东南中学并入边区三中,牛万里为校长。5月,边区一中鄄城分校建立,仪鼎三为校长。9月,郭少川为边区一中校长。
一九四七年春,丁剑桥为边区一中校长。6月,运西师范并入边区一中,张训斋为校长。
一九四八年5月,边区三中与边区一中合并,张训斋为校长。菏泽解放,边区一中进驻菏泽,在“老六中”旧址立校。
一九四九年春,宋辛夷为边区一中校长。夏,边区一中团委和学生会建立。8月,平原省建立,边区一中改称平原省立菏泽中学,宋辛夷为校长。开始重组教师队伍,大批原“老六中”师生被吸收到一中,参加教育工作。
一九五〇年教师参加镇反运动,进行思想改造。学校建立工会。暑假,开始招收高中,学校成为完中。9月,宋辛夷校长随平原省教育参观团赴东北参观学习,返校后一个按苏联经验建设正规化学校的热潮随之兴起。开始建立教研组,各组开展政治学习、教育理论学习和自制教学器材的活动。
一九五一年9月,初中7级和高中3级入校,从此学校完全进入暑期始业的轨道。田竹桥先生将私人藏书万余册捐赠学校。
一九五二年田景韩为校长,继续推动学校正规化建设。成立政治教研组。推行“五级分”制。冬,平原省撤销,学校改称山东省立菏泽中学。
一九五三年初,田景韩校长离校。刘瑞呈继任校长。7月,高中一级、二级同时毕业,于8月23日参加高考,升学率为100%,且多考取全国名牌大学,其中清华8人、北大3人。高考成绩全国第二名。受到教育部通令嘉奖,被确定为全国百所重点中学之一,并奖励大批理化仪器。《光明日报》发表专讯报道菏泽中学。
一九五四年学校改称山东省菏泽第一中学。7月,高三毕业,100%考取大学,有清华4人、北大5人、天大7人、交大2人。教育部批准一中可直接与苏联专家通信请教,也可与苏联师生交友。从此开始与苏联的国际联谊。
一九五五年暑假,高4级两个班毕业,100%考取大学。其中,清华1人,北大15人,文科成绩全国第一。年底,刘瑞呈调离,王吉人以副校长主持工作。
一九五六年高5级毕业,90%以上考取大学,其中,北大4人,清华1人。生物教师杨永执代表学校出席全国社会主义建设青年积极分子大会,受到毛主席接见。
一九五七年8月,王吉人调离,梁兆华任校长。教职工开始整风反右。高六级毕业,升学率在90%以上。其中,北大4人,清华3人。
一九五八年“反右”补课,全校11人被错划右派,校长梁兆华也是其一。教育开始“大跃进”。停招初中,扩大高中招生,办二年制“大改班”。土法上马,大炼钢铁,师生劳动,昼夜不息。
一九五九年校长梁兆华在麦收劳动中中暑身亡。8月,董士才为校长。生活陷入极度困难,为求一饱,师生种地、种菜、养猪、采集、复收。教学不能正常开展。
一九六〇年4月,高9级学生董广印代表学校参加全国民兵代表会议,受到毛泽东主席接见。恢复招收初中。上半年,华镇五到校任支部书记。12月,开始“整校运动”。
一九六一年继续整校。分管后勤校长李佩韬、总务主任王梅庵等一批干部被隔离审查,停止工作。8月,董士才调离。华镇五兼任校长。高10级三年制高考遭到重大失利,骤跌低谷,受到余修副省长批评。9月,叶正杰副校长传达全省烟台会议精神,动员全校师生卧薪尝胆,奋发图强,打“翻身仗”。各科教学“狠抓双基,精雕细刻”。
一九六二年高11级高考,全省折桂。师专“下马”,由师专调进大批教师。
一九六三年高12级高考,成绩全省领先,理科头三名皆该校学生。全校开展学习雷锋的活动。
一九六四年高13级高考全省夺冠被评为“全省先进集体”。叶正杰副校长代表全校出席全省“群英会”和省重点中学校长会议,并作典型发言。学校被定为“面上四清试点”,开始“四清”。
一九六五年“面上四清”结束,一批老教师调出。下半年,开始迁校,迁往师专旧址。
一九六六年全校团结奋斗,励精图治,准备让高15级在高考中放一个“大卫星”。5月,全面停课,教职工集中参加“文教系统四清运动”历时3个多月;后来被称为“百日黑会”。8月,“黑会”结束,“文革”兴起,学校组建“红卫兵营”,“破四旧,立四新”。9月,全校第一个“造反”组织“八一八战斗队”成立。11月,全校造反组织林立。
一九六七年1月15日,“八一八”派夺取地委、专署大权,成立接管委员会。2月12日,“八一八”被镇压,7、8名学生等被捕。3月18日,菏泽地区第一个革命委员会建立。4月12日,“八一八”群众在地区公安处门前绝食请愿。7月中旬,“造反派”摧垮“地革委,建立第二个革委会,一中学生马铁军为地革委副主任。6057部队派“军宣队”进校,组织学生“复课闹革命”。
一九六八年工宣队进校。开始大规模“清理阶级队伍”。建立学校革命委员会,张凤霄为主任,彭太礼为副主任。开始招生,实行就近推荐入学。8月,高中15、1 6、17三级和初中17、1 8、19三级之学生,全部离校。改名为“菏泽柴油机厂五七红校。
一九六九年在于洼开辟“学农基地”。年底,开始迁校,由师专旧址迁回一中原址。开始建立校办工厂。
一九七〇年一批家在外地的教师相继调走。张凤霄调离,叶正杰任校革委主任。学校下放到菏泽县教育组管理五月,教职工集中开展“一打三反”。
一九七一年暑假,教职工集中开展“清查五·一六”。校革委副主任赵川雨被诬为“五·一六”分子,被审查达1年之久。
一九七二年叶正杰调出,李文昌任校革委主任。不久李文昌调出,曲彭太礼主持工作。
一九七三年柳永茂任校革委主任,曹丹雪任副主任。
一九七四年开始办“专业班。
一九七五年解决了北关大操场的遗留问题。建防空洞。8月,蒋斌任支部书记,兼副主任。
一九七六年暑假,曹丹雪任校革委主任,李露湛、高景飞、王本魁任副主任。9月,全校师生沉痛悼念毛泽东主席逝世。10月,全校师生庆祝粉碎“四人帮”。
一九七七年10月,恢复高考。高75级参加高考,考取6名,其一为浙大。教职工开始提薪。
一九七八年改为校长制,曹丹雪为校长。高中开始面向全地区招生。被定为“全省首批办好的十九所重点中学”之一。教职工中被错划的“右派分子”全部改正。郝继冉、高明轩评为特级教师。
一九七九年聘已退教师到校任教,解决教师“青黄不接”问题。3月12日《大众日报》对此作了报道,并附发“短评”。初中改三年制。高77级学生高考成功,仅十二班就考取45名,且多是名牌大学。戴立意获全国高中数学联赛一等奖。
一九八〇年复归地区领导。高中改三年制。
一九八一年始招复课生,单独编班。
一九八二年秋,原教育部长张承先到校视察。改为全县招生。复课生参加高考,考取88名,升学率55%。陈国光获全国数学竞赛一等奖。
一九八三年毕德朋获全国数学竞赛二等奖。王世学获华东六省一市作文比赛一等奖,张俊青、刘永祥、徐延波获二等奖。又改为分片招生,就近入学。
一九八四年8月,领导机构改革,刘家起被任命为校长,聂焱为副校长。此次改革共10名教师提拔到领导岗位。高考成功,考取292人,升学率为74%。白学政获全国数学竞赛一等奖,学校获“数学竞赛优胜单位”称号。
一九八五年开始实行“教育经费包干制”。学校制定“目标量化管理方案”。始招收“计划外学生”。申玉仁捐款3万。整党,在教师中发展党员。9月,师生欢度第一个教师节。召开第一次教代会。开始营建家属院。高4级校友毕业30周年,返校聚首。
一九八六年校开始经营运输、木材交易。一中升格为副县级单位。高15级校友刘成卜获博士学位,返校回报,受到母校热烈欢迎。刘成卜赠母校“寸草春晖”的匾额1方。
一九八七年王宏伟获华东六省一市作文比赛一等奖,郭勇获三等奖。成为全省“军训试点”。大规模垫东操场。停招初中。
一九八八年徐培荣任校长,邓朝海任书记。全校首次评职称,有34人被评为高级教师。召开第二次教代会。与庄砦合办木板场。建立勤工俭学办公室。发出“致新老校友和社会人士公开信”,争取捐资助学。何兹全等百余名校友纷纷捐资。高13级返校与师生共度教师节,并立“教泽碑”1方。
一九八九年建成实验楼,设立第一个微机室和语音室,揭开现代化教学序幕。新甫捐资3万,建立“丁新甫奖学金”。高考人数回升,连续在全区领先。
一九九〇年莫忠庆评为特级教师。学校升格为正县级单位。
一九九一年收回被六完小所占之地。高15级校友返校,赠送老教师每人1块“桃李满天下”的匾额。
一九九二年驻台校友捐资11万元,建成学校大门。
一九九三年9月,聂焱、单衍伦调出,刘德进调入任副校长。
一九九四年10月,地委书记林廷生到校视察,并捐图书一宗。
一九九五年办公楼建成。3月,创办《校园生活》报。4月,校友山东菏泽旅台同乡会会长高秉涵到校探视,赠“永怀教益”锦旗一面。7月,学生李立参加“选飞”高考,以622分的优秀成绩,被誉为“九五全国飞行学员状元”。10月,济南军区空军招收飞行员中心和省招委联合授予该校“招飞先进单位”称号,并发奖状1帧。
一九九六年6月,学校建党委,邓朝海为书记;仪忠民出任校长;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徐启俊为纪检书记。9月,菏泽地区行署专员李明先、秘书长韩广洁到校现场办公,拨学校80万元,筹建餐厅。12月11日,驻菏全国人大代表、省人大代表莅校视察。主要领导同志有专员李明先,地区人大主任毕可文,副主任许修堂、刘文君。
一九九七年春,投资350万元,动工兴建学生餐厅伙房。5月6日,“老六中”时校友、全国著名剧作家岳野到校探视,并题词。暑假,加宽加长操场,铺设了300米跑道。11月2日,高5级校友,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导袁良骏到校探视。
一九九八年1月12日,地区各界知名人士联谊会教育组莅校视察。2月,为40个教学班安装了闭路电视,新建了演播台、语音室、微机室,初步实现了教学手段现代化。7月至11月,建教室23间和两排学生宿舍。并改造学生宿舍30间,建成了一中分院。12月14日,山东教委主任滕昭庆到校视察。
一九九九年3月,邓朝海调出,赵银良为党委书记;试行校长负责制。6月16日至8月20日,完成全员竞争上岗、优化组合。7月8日,台湾祖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名誉会长、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陈立夫在台北家中为该校题词:“尊师重道,教育功成”。7月,学生常伟以标准分898分荣膺“全区高考理科状元”。
二〇〇〇年1月31日,该校高13级1班校友、酒泉火箭发射基地司令员张建启少将拜访母校。3月,多媒体教室正式启用。7月,学生闫建昌以标准分900分(满分)的优异成绩荣膺“全省高考理科状元”。9月26日,经省教育厅验收,该校达到省级规范化学校标准,命名为“省级规范化高中”。
二〇〇一年2月,配备电脑,初步实现办公手段现代化。4月至5月,开始创办菏泽一中分校。9月,在美国肯塔基州任研究员的该校高17级校友石卜昌到校探视。10月12日,继1985年返校后,菏泽一中高四级部分校友再次聚首母校。12月,该校再次荣获“全国中学生生物学奥赛山东赛区优胜学校”称号,其中孙稳获本年度全国联赛一等奖。
二〇〇二年二月,菏泽市政府夏鲁青副市长莅校视察。8月2日,菏泽市十一届政协教育组驻城委员在市政协主席杨成训,副主席黄爱菊、潘建荣,秘书长赵文岭等带领下,莅校调研。8月,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该校赵婧、张慧同学获国家级优胜奖。8月28日,来自中、美、法、德、罗、土等10个国家和地区的28位艺术家莅校参观讲学。
2003年3月,菏泽一中被菏泽市和山东省授予 “绿色学校”的称号。
二〇〇四年3月,王可正出任校长,实行校长负责制,新的百年育人征程开启。
1954年定名为山东省菏泽第一中学。
建国初期,学校被确定为全国百所重点中学之一,后为省级重点中学,现为省级规范化学校。

『玖』 2020年中考考592分能上菏泽一中吗

2020年中来考考592分可以上菏泽自一中。

山东省菏泽第一中学,始建于1903年(清光绪二十九年),初名曹州官立中学堂,历经山东省立第六中学、冀鲁豫边区一中等主要发展阶段,1954年改为现名。

二〇一六年五月,李志献出任菏泽一中校长。六月,菏泽市机构编制委员会下发《关于菏泽一中等学校机构编制事项的批复》(菏编〔2016〕16号),撤销菏泽学院附属中学事业单位建制,将菏泽学院附属中学和开发区新建高中整合重组,命名为山东省菏泽第一中学实验学校。

8月,菏泽市教育局下发《关于同意组建菏泽一中教育集团的批复》(菏教办字〔2016〕28号)文件,同意以菏泽一中(八一路校区)为主体,整合菏泽一中分校(人民路校区)、菏泽一中实验学校(南京路校区)资源,组建菏泽一中教育集团。

阅读全文

与山东省菏泽第一中学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睢宁县第一中学北校区 浏览:349
道里小学中学排名 浏览:226
辽宁重点中学分数线 浏览:174
临夏回民中学2018分数线 浏览:683
合肥市包河区外国语实验中学 浏览:477
龙川实验中学公路改造 浏览:844
呼和浩特中学上下课时间表 浏览:300
2018年沈阳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数学 浏览:687
龙川县登云中学校长 浏览:863
北仑中学招生简章 浏览:473
长安一民中学上课时间 浏览:833
盱眙中学2015高考成绩 浏览:284
中学生手球锦标赛 浏览:377
辽宁省实验中学魏民 浏览:670
2018江浦高级中学录取名单 浏览:305
洛阳2019年中学招生信息 浏览:220
蔡家坡初级中学电话 浏览:903
三门启超中学招聘2018 浏览:572
郴州市第三中学贴吧 浏览:716
2019北镇中学分数线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