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初中高中 > 民国时期的国立第四中学

民国时期的国立第四中学

发布时间:2021-01-28 11:11:02

㈠ 民国时期的复旦大学的资料,清晰简要明了。还有民国时期的初中高中是怎么说的。一些民风资料。越多越好

这是两个话题。先说民国复旦。
1905年复旦大学由马相伯创建。初名复旦公学。
1911年,辛亥革命,复旦学生多数参加革命军;学校本土为光复军司令部占用,学校一度停办。12月中旬,校长马相伯、教务长胡敦复在无锡士绅支持下,借李汉章大公祠为课堂,昭忠祠为宿舍,筹备复学。
1912年5月5日,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通告各省高校开学。复旦校址迁李鸿章祠堂。
1913年3月1日,复旦重新开学。3月20日,宋教仁被刺。复旦校长李登辉、教师邵力子、蒋梅笙等在会上慷慨陈辞。不久,爆发“二月革命”,但迅速失败。复旦校董多人逃亡国外,学校经费补助又告断绝。李登辉校长与师生共同努力,克服困难,由此养成了复旦师生团结奋斗,精打细算,讲究效率的传统。
1912年~1916年,共培养大学预科毕业生十五人,中学毕业生一百五十人。
1917年,复旦开办大学本科,改名复旦大学。下设文、理、商三科以及预科和中学部。
李登辉先生1917~1937年担任校长。
1918年,李登辉先生去南洋集资15万,在江湾买了块地,即是今天复旦之基础。
1919年五四爆发,复旦成立上海市学生联合会,坚持罢课、罢市,站在斗争最前列。
1920年冬在江湾建造校舍,至1922年落成。计有教室楼一座,名简公堂(今复旦博物馆);办公楼一座,名奕柱堂(1929年改作图书馆,今经济学院);第一学生宿舍(抗战中毁,今相辉堂址)一座;教师宿舍一栋(已毁)。学校初具规模。
1921年,复旦学生为482人,教职员34人。
1923年,设立了土木工程系和心理学院。
1924年,复旦学生为841人,教职员58人。
1929年,复旦大学系科改组,增设新闻系、市政系、法律系、教育系,其时全校共17个系,分属文、理、法、商四个学院。
1931年“九·一八”事变,李登辉校长召集全校师生声讨大会,三次去南京向国民党政府请愿,要求出兵抗日,并成立军事训练委员会,复旦一百多同学组织“义勇军”,参加十九路军抗日。战争期间,复旦迁至徐家汇附中继续上课。
1935年,华北事变,北平学生发动了“一二九”运动,复旦响应,到上海市政府请愿,反对华北自治。学生自己开火车准备去南京请愿,铁轨被破坏。同学们自己修复铁路后又在无锡被阻。国民党用武力将同学押解回沪,京沪铁路中断四天,国内外反响很大。
1936年3月25日,上海市军警当局逮捕学生救国会干部七人,殴打师生。李登辉校长强烈抗议国民党暴行,上海各界也发表抗议宣言。国民党释放被捕学生,斗争胜利。
然而同年,李登辉校长在国民党当局阴谋下被迫离职。
吴南轩继任。吴南轩到任后,复旦爱国学生遭迫害,救亡运动被扼杀。
1937年,国民党最高当局策划复旦大学迁出上海,学校董事会议“拟在太湖流域另觅佳处”。由于抗战爆发,迁校计划未能实行。
1937年,复旦大学发展为具有文、理、法、商四学院,十六系科的大学。还附设有中学、实验中学各一所,义务小学二所。
1937年,“八一三”日寇侵沪。根据教育部指示,部分复旦、大夏组织临时联大,分二部分别迁往江西、贵州。11月12日上海沦陷。二部合并,于12月底内迁重庆。
1938年2月,复旦在重庆复课。该年六十多名毕业生。并陆续增设史地系、数理系、统计系、农垦专修科、园艺系、农场、茶叶组、农艺系等。
1938年2月,留沪复旦复课。这年复旦上海部有55名毕业生。
1940年5月27日,复旦大学重庆部遭遇日机轰炸,罹难师生共七人。校舍被炸毁。
1940年秋,复旦大学重庆部建立农学院。
1941年11月25日,国民政府行政院通过决议,复旦大学渝校由私立改为国立,由吴南轩任校长。1946年8月,复旦大学重庆部回到上海。年底,因北大女生被美国兵奸污事件,复旦举行“全校学生控诉大会”,罢课三天。并与各校代表组成“上海市学生抗议美军暴行联合会”在1947年元旦举行全市性游行大示威。
1947年元旦,复旦同学七八百人与十所大专院校、十六所中学同学共一万余人的队伍,沿南京路游行示威。同日,复旦大学33位教授发表《正告美国政府的意见书》。抗议运动持续到三月。
1947年5月26日,反动军警在国权路埋伏袭击复旦进步学生,这就是“国权路血案”。案发后同学罢课,教授罢教,章益校长提出辞职。
国民党反动派在全市性大搜捕中共逮捕学生50余人。复旦同学11人被捕,7月陆续释放。
1948年底,国民党策划复旦迁校台湾,一千多名师生联合签名反对,护校迎接解放斗争。
1949年,为了护校,以学生为主建立了防护大队。
1949年6月20日,学校由中国人民解放军上海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

再说关于民国时期的中学。
当时中国是国立中学、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并存。教育格局多样化。实行免费义务教育。1912年,中华民国教育部明确规定:“初小、师范、高等师范免收学费。”免费上师范就成了当时很多家境贫穷的学生接受教育的唯一途径。
教师薪水相对很高。在20世纪30年代初,中学教师平均月薪为120元;而同期上海一般工人的月薪约为15元。

以上回答满意请采纳

㈡ 民国时期国立3中

1 抗战来前已建立之国立源综合大学 1.1 国立北京大学,国立北平大学,国立北平师范大学1.2 国立北洋大学1.3 国立中央大学1.4 国立浙江大学1.5 国立武汉大学1.6 国立中山大学1.7 国立四川大学1.8 国立山东大学1.9 国立西北大学(第一次)1.10 国立交通大学1.11 国立清华大学1.12 国立同济大学1.13 国立暨南大学2 抗战爆发后建立之国立综合大学 2.1 国立东北大学2.2 国立山西大学2.3 国立西北大学(第二次)2.4 国立安徽大学2.5 国立湖南大学2.6 国立广西大学2.7 国立中正大学2.8 国立贵州大学2.9 国立兰州大学2.10 国立河南大学2.11 国立云南大学2.12 国立重庆大学3 抗战胜利后接收日本学校改办之国立综合大学 3.1 国立长春大学3.2 国立台湾大学4 私立改办之国立综合大学 4.1 国立厦门大学4.2 国立复旦大学4.3 国立南开大学

㈢ 民国时期 国立大学有哪些

1 抗战前已建制立之国立综合大学 1.1 国立北京大学,国立北平大学,国立北平师范大学1.2 国立北洋大学1.3 国立中央大学1.4 国立浙江大学1.5 国立武汉大学1.6 国立中山大学1.7 国立四川大学1.8 国立山东大学1.9 国立西北大学(第一次)1.10 国立交通大学1.11 国立清华大学1.12 国立同济大学1.13 国立暨南大学2 抗战爆发后建立之国立综合大学 2.1 国立东北大学2.2 国立山西大学2.3 国立西北大学(第二次)2.4 国立安徽大学2.5 国立湖南大学2.6 国立广西大学2.7 国立中正大学2.8 国立贵州大学2.9 国立兰州大学2.10 国立河南大学2.11 国立云南大学2.12 国立重庆大学3 抗战胜利后接收日本学校改办之国立综合大学 3.1 国立长春大学3.2 国立台湾大学4 私立改办之国立综合大学 4.1 国立厦门大学4.2 国立复旦大学4.3 国立南开大学

㈣ 民国时期北平第四中学在哪

北京市第四中学,简称北京四中(BHSF),是北京市首批示范性普通高中,回也是全国中小学答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
北京市第四中学创建于1907年,初名顺天中学堂;1912年,更名为京师公立第四中学校;1928年,改名为北平市市立第四中学校;1949年改名北京市第四中学;2002年增设国际部;2005年与北海中学合并。
截至2013年9月,北京市第四中学高中部共有近30个班级,学生数1153人;截至2012年,北京市第四中学初中部共有20余个班级,学生数1200余人。[1-2]
采纳

㈤ 北京民国时期有哪些著名的中学

北京市第四中学,北京市第一零一中学,北京市第二十二中学等等。
北京市第四中学,简称北京四中(BHSF),是北京市首批示范性普通高中,也是全国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
北京市第四中学创建于1907年,初名顺天中学堂;1912年,更名为京师公立第四中学校;1928年,改名为北平市市立第四中学校;1949年改名北京市第四中学;2002年增设国际部;2005年与北海中学合并。
北京市一零一中学是北京市重点中学、北京市示范性普通高中,是中国共产党在老区创办并迁入北京的唯一一所中学,有着悠久的革命历史和光荣的革命传统。
师资队伍强大,学校硬件设施先进、齐全,不仅高考成绩优异,更注重素质教育与学生的全面发展。北京市一零一中学是郭沫若亲自题名,意为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北京市第二十二中学校是一所有90多年历史的学校,原在骑河楼蒙福禄馆,现在北京东城区交道口东大街77号,是省级示范高中。
学校前身为北京市私立大中公学,创办于1924年,首任校长蔡元培,董事长李石曾。1930年更名为北京市私立大中中学,1949年9月更名为北京市私立育德学,1952年9月更名为北京市第二十二中学。

㈥ 大陆民国时期著名中学有哪些

北京市第四中学,北京市第一零一中学,北京市第二十二中学等等。
北京市第四内中学,容简称北京四中(BHSF),是北京市首批示范性普通高中,也是全国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
北京市第四中学创建于1907年,初名顺天中学堂;1912年,更名为京师公立第四中学校;1928年,改名为北平市市立第四中学校;1949年改名北京市第四中学;2002年增设国际部;2005年与北海中学合并。
北京市一零一中学是北京市重点中学、北京市示范性普通高中,是中国共产党在老区创办并迁入北京的唯一一所中学,有着悠久的革命历史和光荣的革命传统。
师资队伍强大,学校硬件设施先进、齐全,不仅高考成绩优异,更注重素质教育与学生的全面发展。北京市一零一中学是郭沫若亲自题名,意为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北京市第二十二中学校是一所有90多年历史的学校,原在骑河楼蒙福禄馆,现在北京东城区交道口东大街77号,是省级示范高中。
学校前身为北京市私立大中公学,创办于1924年,首任校长蔡元培,董事长李石曾。1930年更名为北京市私立大中中学,1949年9月更名为北京市私立育德学,1952年9月更名为北京市第二十二中学。

㈦ 民国时期的国立大学有多少所

民国时期中囯有大学41所其中国立大学31所!当时由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南开大学等高校版组成的国立权西南联合大学;有国立中央大学后来国立中央大学被拆分成9所高校,现南京大学和东南大学继承较多!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名气相当的还有国立武汉大学和国立中正大学,国立武汉大学在当时也是名校,国立中正大学(现南昌大学为主也有少数师资校舍江西师范大学继承)这是当时举国之力成立的新高校!以上四所高校在全国招生超过一千人!

㈧ 民国时期京城四大名校

北大、清华、燕京、辅仁

㈨ 民国时期的学校叫什么

民国时期的学校叫学堂。
京师大学堂,是北京大学在清末1898年至1911年间的曾用名。作回为戊答戌变法的“新政”之一,学校创办于1898年7月3日,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 ,其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国立高等教育的开端。京师大学堂是当时国家最高学府,最初也是国家最高教育行政机关,行使教育部职能,统管全国教育。《京师大学堂章程》中提到其办学方针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后历经“戊戌政变”、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占北京等变故,京师大学堂屡遭摧残,以致停办。1901年,清政府重建京师大学堂,设速成、预备两科,创办于1862年洋务运动期间的京师同文馆也并入大学堂。1902年,京师大学堂仕学馆、师范馆成立,即西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的前身 。1912年5月4日,京师大学堂更名为北京大学 ,旋即冠“国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冠名“国立”的大学。

㈩ 民国时期中國建设最早的七所大学

一、燕京大学的前身是美国美以美会创办的汇文大学、华北协和女子大学、通州协和大学三所大学在1916年合并而成,是一所著名的教会大学。1919年,美国传教士司徒雷登出任校长,改名为燕京大学,并择地建造校园。

二、20世纪20年代,辅仁大学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燕京大学合称为北平四大名校。其前身是1913年由天主教信徒英敛之创办的辅仁社,校名取自《论语·颜渊》中的“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开办初期地址在香山静宜园,学员20余人,课程主要是学习国学,1917年冬天停办。

1925年,英敛之与马相伯(复旦大学首任校长)向罗马教廷与美国公教本笃会提议,创办北京公教大学辅仁社。1927年,中国政府批准备案,学校更名为私立北京辅仁大学。

三、在长江流域,也有一所著名的教会大学—金陵女子大学。1915年,金陵女子大学在南京开办,初期校址选在南京东南绣花巷李鸿章花园旧址,1923年7月移至随园(清代诗人袁枚曾是其主人)。

四、公立大学虽然起步比教会大学晚,但后来的发展却并不慢,也有着很美丽的校园建筑。诞生于1911年的清华学堂,本是以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建立的留美预备学校。清华学堂选址在北京西郊的清华园,这是清朝道光皇帝赐予四皇子奕詝的。

现存清华园门匾是清代咸丰皇帝所赐,“清华园”三字为“晚清旗下三才子”之一的叶赫那拉·那桐所书。

1913年,清华学堂改名清华学校,周诒春出任校长,他提出逐步把清华过渡成一所独立大学的设想。为此,学校在1914年成立了“工程处”,进行大规模校园建设,聘请的设计师就是那位为燕京大学和金陵女子大学进行校园设计的美国人墨菲。

从1916年到1920年,图书馆、体育馆、科学馆、大礼堂等清华历史上著名的“四大建筑”开始动工,成为此番建设的重要成果。

五、广东大学是孙中山在1924年创办,是为了实现他的国民革命政治新理想服务的。

1926年,广东大学更名为中山大学。

六、1919年8月,南洋侨领陈嘉庚在上海聘任全国各界名流蔡元培、黄炎培、汪精卫、余日章、郭秉文、胡敦复、黄琬、叶渊、邓萃英等10人为厦门大学筹备会筹备员,开始了厦门大学的筹建工作。

1921年4月6日,厦门大学借集美学校举行开校式,为私立性质(1937年改为公立),次月开始进行新校区的建设。

厦门大学校园坐落于厦门岛南部,北倚五老峰,南面隔海与漳州南太武山相望。群贤楼群是厦门大学最早建成的校园建筑,1922年底竣工。

七、民国时期是一个动荡的时代,内忧外患并存,扰攘纷争不已。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平津沦陷,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这两所国立大学和私立南开大学被迫南迁,组成一个大学,在长沙暂住,名为“临时大学”。

后迁云南昆明,改名“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简称“西南联大”。



(10)民国时期的国立第四中学扩展阅读:

中华民国(1912-1949),位于亚洲东部、东临太平洋。是辛亥革命以后建立的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简称民国。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革命党在南京建立临时政府,各省代表推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元月民国正式建立。

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势力主政中国,北洋政府分崩离析后政局动荡不安,孙中山南下广州,召开国民党一大,建立黄埔军校随而建立国民政府,促成国共合作后的孙中山不久病逝。

1926年蒋介石继承孙中山遗志领导国民北伐,意欲统一中国,到1928年东北易帜,国民政府从形式上统一中国, 蒋介石成为继孙中山之后的国民党领袖。

统一之后,民国进入所谓的“黄金十年”建设时期,此间社会稳定,教育稳步发展、趋于定型。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中国成为反法西斯同盟国,国际地位大大提高,一举成为美英中苏四大国。1949年后因国共内战失利,中华民国时期结束。

阅读全文

与民国时期的国立第四中学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睢宁县第一中学北校区 浏览:349
道里小学中学排名 浏览:226
辽宁重点中学分数线 浏览:174
临夏回民中学2018分数线 浏览:683
合肥市包河区外国语实验中学 浏览:477
龙川实验中学公路改造 浏览:844
呼和浩特中学上下课时间表 浏览:300
2018年沈阳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数学 浏览:687
龙川县登云中学校长 浏览:863
北仑中学招生简章 浏览:473
长安一民中学上课时间 浏览:833
盱眙中学2015高考成绩 浏览:284
中学生手球锦标赛 浏览:377
辽宁省实验中学魏民 浏览:670
2018江浦高级中学录取名单 浏览:305
洛阳2019年中学招生信息 浏览:220
蔡家坡初级中学电话 浏览:903
三门启超中学招聘2018 浏览:572
郴州市第三中学贴吧 浏览:716
2019北镇中学分数线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