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初中高中 > 兴县第一中学

兴县第一中学

发布时间:2021-01-27 10:00:55

A. 平泉一中和承德一中哪个好

平泉县第一中学,是河北省示范性高中,省、市、县三级重点中学。她创办于1948年,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平泉县平泉镇西城社区(平泉一中西校区位于平泉镇荣华社区)。校园占地面积198亩,建筑面积6.8万平方米。具有良好的人文地理优势,是一所环境优雅的花园式学校。在多半个世纪的办学历程中,特别是跨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平泉一中在校长邵芳、书记黄立群的领导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创造了一步一重天、十年十连冠的辉煌成绩。

沿 革

平泉县第一中学始称“热河省立第四中学”,建于1948年9月。校长刘占元。教职员3人,学生12人,校址在平泉县城西第一完小(现平泉县城西小学)。

1949年春,学校改名“热河省立第二师范”,附设初中班。校址迁至平泉县西上台子原天主教堂内。1950年,改名“热河省立平泉初级师范”。1955年8月,学校成为一所普通中学,定名为“热河省平泉初级中学”。1956年9月,学校实行秋季招生,招收两个高中班,成为一所完全中学,归属河北省承德专区管辖,改名为“河北省平泉县中学”。

1958年春,平泉县中学与平泉县师范合并,高中部移至平泉师范。秋,两所学校分开,高中回原址。9月,平泉县机关中学并入平泉县中学。1969年3月,平泉县“五七”学校并入。1975年6月,学校更名为“平泉县第一中学”,简称“平泉一中”。校名沿用至今。2006年初,购置了原承德民族师范专科学校平泉分校部分校园,为平泉一中西校区。

成 绩

平泉一中曾有过辉煌的高考成绩,1959年高考名列全专区第一。数学、语文、化学名列单科第一。数学全省列第12名。学校总成绩在全省内部排列第32名。同年,河北省教育厅副厅长娄平来校视察。学校被定为省地县三级重点中学。

改革开放以来,学校注重教学管理,勇于探索教学改革,使跨入二十一世纪的平泉一中创造了建校以来高考成绩的历史辉煌,自1998年以来,取得了全承德市高考一次上线人数连续十年全市第一的优异成绩。

1998年,省专一次上线235人,创恢复高考以来全市单一学校上线人数最高记录,居承德市第一,其中有121人考入重点大学。

1999年,省专一次上线323人,率先在承德市突破300人大关,居承德市第一。朴淑瑜同学夺得承德市文科状元,窦志成同学获得承德市理科状元。

2000年,本科一次上线369人,领先第二名76人,居承德市第一。刘宝山同学夺得承德市文科状元,考入北京大学;王雪同学获得承德市理科第二名,考入清华大学。

2001年,本科一次上线605人,超过第二名122人,超出第三名200人,再居承德市第一。杨宁宁同学夺得承德市理科状元,考入清华大学。

2002年,本科一次上线1044人,率先在承德市突破千人大关,夺得“五连冠”。其中600分以上59人,比第二名多6人;重点上线207人,比第二名多65人;二批本科上线550人,比第二名多180人;三批本科上线1044人,比第二名多255人。

2003年,本科一次上线1317人,居承德市第一,比第二名多327人,其中重点上线257人,比第二名多84人;二批本科上线698人,比第二名多253人。

2004年,本科一次上线1604人,再居承德市第一,实现“七连冠”。其中重点上线191人,比第二名多49人;二批本科上线611人,比第二名多227人。李强同学以总分695分的高分名列河北省第八名,荣膺承德市理科状元,被清华大学录取。孙晓明同学以总分686分获承德市理科第二名,被北京大学录取。承德市理科前五名有平泉一中3人,文科前五名有平泉一中2人。同时理科综合最高分,文科英语最高分也均出自平泉一中。

2005年,本科一次上线1949人,高考实现“八连冠”。其中重点上线217人,二批本科上线689人。李维同学以总分628分的高分名列承德市第三,被复旦大学录取。同时应届二批本科上线人数居全市各县一中之首。

2006年高考,我校以二批本科596人的绝对优势再次名列承德市第一,实现了“九连冠”。姜佳颖同学以总分621分的高分荣膺承德市文科状元,被北京大学录取;江腾祺同学以614分的高分获承德市文科第二名,被浙江大学录取;王振华同学以659分的高分获承德市理科第二名,被北京大学录取。承德市理科应届前10名有我校6人,前20名有我校13人;文科应届第一、第二名均出自我校。600分以上我校有55人,遥遥领先于承德市其它学校。有6名同学获平泉县政府“精英学子奖”。

2007年高考,我校以二批本科以上上线698人的绝对优势再次名列承德市第一,实现了“十连冠”。其中,600分以上84人,比2006年多29人,高居承德市榜首;一批本科上线262人,二批本科以上上线698人,三批本科以上上线1757人,创下承德市单一学校高考本科上线人数历史最高记录。同时,应、往届二批本科以上上线人数均居承德市第一,再次实现了双赢。

2008年高考,高考一本上线196 人,比第二名多13人,比第三名多48人。二本以上上线557人,全市排名第一。比第二名多209人,比第三名多268人。三本以上上线1367人,全市排名第一,比第二名多340人,比第三名多430人。实现了预期的目标。

2009年高考,应届二本上线人数192人,上线率23.16%,双双获得承德市各级各类学校第一名,并以53人、6.88%的优势远超第二名,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同时承德市理科前十名我校占两名,文科第二名出自我校。西校区(补习班)一本上线82人,上线率7.6%,二本上线268人,上线率25.02%,其中理科640分以上3人,文科570分以上2人。

2010年高考,我校应届本科上线765人,其中一本上线109人,二本上线240人;西校区(平泉精英高考文化补习学校)本科上线765人,其中一本87人,二本285人,各项指标均领先于全市各级各类中学。张管宇同学以672分(含优惠682)荣获承德市理科状元,于阳同学665分(含优惠675)承德市理科第二名。理科有4人进入全市前10名,文科有2人进入全市前10名,600分以上(不含优惠)21人,各项指标位居承德市第一。平泉精英高考文化补习学校创办两年来,也取得了骄人成绩,吴宪宇同学以总分675分的成绩位居承德市理科第二名,本科上线人数765人,其中一本87人,上线率10.13%,二本285人,上线率34.17%,三本以上上线725人,上线率87%,领先于全市各级各类中学。有多位同学已被清华北大等前五所重点大学录取(其中全市仅有的三名考入清华北大的学子均出自平泉一中)。

62年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数以万计的初高中毕业生。其中绝大多数学生都已成为国家有用的建设人才,有的已成为省、市级领导干部,有的已经是军队的将军,有许多成为教授、博士和专家,有许多成为卓有成绩的企业家,有的成为外交官,不少人是各条战线的先进模范。他们工作在祖国乃至世界各地,正在为国家的富强和人类的进步做出自己积极地贡献。

状 元

承德市魁星楼状元碑上的状元中,平泉一中就占了8名。他们是:1997年的全市理科状元焦军来,1999年的全市文科状元朴淑瑜,理科状元窦志成,2000年的全市文科状元刘保山,2001年的全市理科状元杨宁宁,2004年的全市理科状元李强,2006年的市文科状元姜佳颖,2010年的市理科状元张管宇。这些优秀的毕业生大都被清华、北大等名牌大学录取。

师 资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截止2009年底,全校共有教师294人,其中大学本科学历283人,中学高级教师86人,中学一级教师129人,特级教师2人。其中有80多人分别荣获国家、省级骨干教师,省、市级教学标兵,市学科带头人,市级教学评优特等奖、一等奖。

荣 誉

2003年,通过省评估验收,被命名为“河北省示范性高中”。学校还是西部教育顾问单位、国家级英语教育实验基地、国家级三结合教育实验基地、国家级“双自主”改革实验学校、国家级网络教育示范单位、空军飞行员生源基地、河北省创新教育实验学校、河北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河北省文明示范校、河北省园林式单位、国防生生源基地、河北省德育工作先进集体、河北省安全文明校园等,学校党委连续十年被市委、县委命名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学校的先进事迹和成功经验,连续五年被《承德日报》进行专题报道,2004年,被《中国教育报》誉为“贫困山区发展高中教育的一面旗帜”,并受到前来视察的河北省教育厅主要领导的高度评价。
鉴于平泉一中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突出贡献和办学成绩的突出,2004年1月,县委县政府把平泉一中与食用菌、山庄老酒确立为富民强县的三大著名品牌,平泉县科教兴县的第一品牌,并总结出了号召全县人民学习的“一中精神”,即:爱岗敬业,团结协作,拼搏进取,创优争先。

承德一中简介

学校始建于1903年(清·光绪29年),前身为“热河中学堂”,以“仕进者有进学之阶,从业者有谋生之智能”的办学宗旨,首开塞北近代新学之先河。建校百多年来,校址几经变迁,校名十数次更迭,始终为塞北大地名校。1960年被列为河北省十七所第一批办好的重点中学之一。1963年,郭沫若先生为学校题写了校名。1978年学校再次被确定为河北省首批办好的重点中学之一。百年名校,渊源久远,底蕴深厚。
学校坐落于世界文化名城、中国现存最大皇家园林“避暑山庄”所在地----河北省承德市区内,占地205亩,建筑面积75000平米。主体建筑有教学楼、实验楼、办公楼、国际部、图书馆、报告厅、体育馆、师生公寓、生活服务中心等十三个单体建筑。“二加一”教室、创新实验室、当前阅览室等多项适应新课程的教学场所,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自主学习空间。建有标准塑胶运动场、篮球场、排球场。体育馆内建有两个标准篮球场和攀岩设施。校园景色优美,铭石翠柏、白桦绿地、湖边垂柳、水上虹桥,体现出自然和人文的和谐统一。
学校以“打造一支理念型、专家型、导师型、艺术型、反思型、复合型、创新型的教师队伍”为目标,建立了一支高素质、朝气蓬勃的教师队伍,专任教师157人中,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20人,全国模范教师2人,特级教师4人,高级教师99人。有15位教师被评为承德市高中学科带头人,5人获得承德市“拔尖人才”称号。
学校关注世界教育的发展趋势,以开阔的视野,开放的心态,把握学校教育的发展方向。在办学理念上,确立了“以人为本,‘借助所有科学和社会进步,帮助每一个学生增进知识和智慧,并为他们具有自由、充分、和谐、持续地学习和发展的能力提供一切需要’”的办学宗旨,以教育激励学生“主体意识的觉醒”;秉“勤行精进”校训,让求索真理的奋进精神根植于学生心灵。
在教学上,本着“需求 满足”的教学理念和“解放兴趣,激活问题,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教学原则,倡导教学的主体性、民主性、开放性,把认知过程、知识形成过程和对知识的评价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有特色的“双主一体”教学模式和“1﹢3”课程模式,多年来高考成绩的各项综合指标,均稳居承德市第一名。近几年,培养出王博、宫宝龙、周韧研、邹慧颖、马文宇、赵思明、张梦雨等承德市高考状元和敖雪、陈光、王子璇、周韧研、付丞寅、雷洋、杨国帅等全国奥赛一等奖获得者。学校被命名为“河北省实验性示范高中”、“河北省创新教育实验学校”、“河北省德育工作示范校”;获得“全国绿色学校创建活动先进单位”、“河北省创新教育先进学校”、“承德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等荣誉。
学校把德育工作建立在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基础上。通过人文教育、国际间友好往来、“实践周”德育课程等,培养学生具有做世界公民的准备意识,教育学生关注人的发展,关注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做一个有丰富人性和独立人格的人。学校十分重视支持和指导学生的社团活动,“星火话剧社”、“风华文学社”、“蓝音广播站”等学生社团,在学校甚至社会上有着广泛的影响和很高的声誉。
学校自1980年被批准对外开放以来,国际文化与合作日益加深,与日本柏市立柏高等学校、韩国高阳市外国语高中、新西兰奥克兰长湾中学建立了友好校关系;与法国布列塔尼勒南高中达成了合作意向并实现了互访;与澳大利亚皇仕德国际学院合作开设“英语强化班”,引进优秀外教资源,强化学生感悟外语能力。

B. 兴仁一中对在什么地方

在贵州兴仁县。
兴仁县第一中学,始建于1938年,位于兴仁县城东新城区与老城区交界。建校以来,为国家输送了大批的优秀人才。2001年办成兴仁县唯一的高级中学。被贵州省教育厅确认为“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2015年10月,为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兴仁县一中与兴仁县实力最强的私立中学兴仁中学合并,成立新的兴仁一中,在校生人数达6000余人,其中高中部4000余人。
学校总占地面积43528.05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6514.31平方米。教学楼、办公楼、综合楼、图书馆、学生食堂、学生公寓楼一应俱全。有250米塑胶跑道的体育场一个。全校54个教学班,2800余名学生。学校有普通教室60个,多功能教室5个。有可容纳1300人的多功能厅一个,微机教室二个,理化生实验室三套15个。有校园网络系统与互联网联接,有自己的网页。各办公室实现计算机办公。有一个音乐专业教室、一个音乐馆、两个美术教室和一个舞蹈练功室。

C. 山西吕梁有哪些高中包括各县区。谢谢

[备注复:下列【】内的制学校为山西省示范高中,()内的学校为吕梁市示范高中,下列学校均为普通高中,职业高中未列出]
★离石区:【贺昌中学】、【吕梁学院附属中学】、吕梁高级中学、江阴高中、吕梁高级实验中学、泰化中学、育星中学
★孝义市:【孝义中学】、(孝义二中)、孝义四中、孝义三中、孝义五中、新峪矿中学
★汾阳市:【汾阳中学】、(汾阳五中)、汾阳二中、汾阳四中
★文水县:【文水中学】、胡兰中学、凤城中学、名师高中、众成中学
★交城县:【交城中学】、交城二中
★柳林县:【联盛中学】、(汇丰中学)、鑫飞中学
★中阳县:【中阳一中】
★临县:【临县一中】、临县三中
★石楼县:【石楼中学】
★兴县:(兴县中学)、友兰中学
★岚县:(岚县中学)
★方山县:方山高中
★交口县:交口一中

D. 闽侯县第一中学的学校简介

八闽首邑闽侯县的第一中学,屹立于风景秀丽的闽江之滨,经过将近百年的风风雨雨的洗礼,拥有了一段辉煌的历史,如今呈现出一派壮丽的风采。闽侯一中创建于1902年,历史久远,人才辈出。以优质的办学质量享誉省内外,进入新世纪,更焕发勃勃生机。如今已拥有36个高中教学班,1800多名学生,是福建省文明学校,福建省实施素质教育先进校,是闽侯县高中的龙头学校,在省内外享有较高声誉和广泛影响。
80年代,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一中又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1985年被列为省重点中学中四十所保送学校之一,每年都有不少优秀学生直升到重点大学。 90年代,随着闽侯一中办学条件的不断改善,其教育事业也得到了不断推进。1993年,闽侯一中通过了省二级达标校验收,同年被评为省级文明学校。2013年,学校通过了省一级达标校验收。几年来致力于教学改革,全面贯彻素质教育,不断提高办学质量,中、高考都保持较好的升学率,第二课堂活动活跃。学生在参加省、市奥赛中捷报频传。学校还连续几届获得让精神世界更美好读书活动组织银奖,社团组织瀛洲文社也荣获全国中学优秀文学社团的光荣称号。今年夏天,两位学生代表福建省,参加在苏州举行的全国青少年航模希望杯竞赛,分别荣获中学组男、女第一名,捧回了两个金杯,在全国青少年走进新世纪读书教育活动中,又一位学生喜获特等奖 。
福建省闽侯第一中学的前身是全闽大学堂,创办于1902年4月(清光绪二十八年三月)。她是福建省最早的官办普通中学性质的学堂。闽浙总督许应马癸遵清廷颁诏筹办全闽大学堂,聘叶在琦为总教习(校长),校址在福州东街正谊书院,先设正斋(中学)。1903年(清光绪二十九年十一月),全闽大学堂改称福建高等学堂,仍以中学课程为主。1912年(民国1年),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规定,中学堂改称中学校。福建高等学堂旋即改名福建高等学校。1914年(民国3年1月),福建高等学校遵照省令改称福建省立第一中学。1927年(民国16年2月),北伐军入闽后成立的福建省教育改造委员会对福州各省立学校进行改造,将省立第一中学高中部划出,与其他省立职业学校合并,省立第一中学改称为福建省立第一初级中学。1929年(民国18年),省立第一初级中学改名省立福州初级中学,不久又改称省立福州中学。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省立福州中学于1938年春迁设福建省沙县城关文庙继续办学。1939年8月,省立福州中学奉令将初中部和高中部分置为二个学校,高中部校址仍在沙县城关,校名为省立福州高级中学,初中部迁到沙县泽滨,校名为省立福州初级中学。1943年9月,省立福州初级中学迁址闽清六都(坂东)办学,至1945年7月增设高中部,并更名为福建省立闽清中学,实行春秋两季招生。解放后,1949年10月福建省立闽清中学由闽清县人民政府接管。她是当时闽侯专区唯一的完全中学。1950年7月,学校迁往闽侯县南屿镇,定名为福建省闽侯中学(简称“省闽中”)。1953年12月,“省闽中”列为全省9所重点中学之一,由省教育厅直接管辖。。1954年7月,闽侯专署决定将福建省闽侯中学高中部迁至闽侯县城门三角埕独立办学,定校名为福建省闽侯第一中学。1956年增设初中部,成立完全中学。1959年3月,闽侯第一中学被省教育厅选定为全省48所重点普通中学之一,受省教育厅和闽侯专署双重领导。1970年春,城门、螺州划归福州郊区。闽侯县行政机关从螺州迁到闽侯县甘蔗镇。闽侯第一中学也随迁至甘蔗,与“闽侯五七中学”合并,校名改称为“闽侯五七中学”。1973年,闽侯五七中学更名为闽侯中学(简称“县中”)。1981年4月经福建省教育厅批准,闽侯县政府将闽侯中学重新定名为福建省闽侯第一中学。1981年5月,闽侯第一中学被省教育厅列为调整后的全省87所重点中学之一。鉴于闽侯一中原有校园面积狭小,设施滞后等原因,未能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拟将校址迁往甘蔗镇昙石村。闽侯一中新校园2003年开始动议建设, 2004年9月10日教师节,由县委、县政府主持隆重举行一中新校园动工奠基仪式。经过两年多的努力,2007年4月基本建成,并通过验收。2007年5月8日,新校园启用。闽侯一中新校园占地132.6亩。位于昙石山麓,闽江之畔,县城新区规划区内。场地平整,北邻福古路,交通便捷,东倚连绵之山体,一条小溪自北而西穿过场地。具有山水兼备、优雅安静的理想环境。整个校园由教学行政区、体育运动区、生活区三大功能区组成。早在1938年学校即被列为全国最优秀的十所中学之一,受到当时教育部传令嘉奖。50年代我校曾以福建省高考红旗享誉省内外。百年薪传,英才辈出,校友中涌现出很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领域的杰出人物,如林觉民、邓拓、陈彪、田昭武等。在抗日战争的硝烟中,我校辗转跋涉于闽中、闽北一带,仍不遗余力坚持办学。进入新世纪,这棵植根于闽族文化土壤的常青树,更显苍劲挺拔。学校先后多次获福建省级文明学校、省教育管理先进单位、省实施素质教育工作先进学校及福州市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样本校等荣誉称号。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为我国高等院校输送大批优秀人才,赢得良好的社会声誉。 1902年学校创办以来,先后任正职校长、书记或书记兼校长者有:叶在琦(校长)、陈宝琛(校长)、林炳章(校长)、陈培琨(校长)、王修(校长)、张哲农(校长)、曹廉箴(校长)、魏宪章(校长)、施冕南(校长)、张湛(校长)、戴锡樟(校长)、陈震飞(校长)、庄观澜(校长)、苏炳颖(校长)、刘天予(校长)、陈粤人(校长)、宋孝颖(校长)、王启炜(校长)、高光远(校长)、黄乃杰(校长)、林长贤(校长)、翁绳金(校长)、周锡铭(书记兼校长)、林元照(书记兼校长)、牟广钦(书记)、陈友水(书记)、林孔安(书记)、薛传笈(书记兼校长)、林善江(校长、代书记)、王成(书记兼校长)、王依藩(革委会主任)、王振川(革委会主任)、张贤铭(书记)、郭国道(书记兼校长)、陈惠平(书记兼校长)、叶品玉(书记)、张文体(书记兼校长)、姜祥炎(总支书记兼校长)计38人。现任校长、党总支书记、特级教师姜祥炎。
2007年5月搬入新址,同年12月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教席”评审团专家组一行六人赴闽侯第一中学开展评审工作,专家组一致同意接收闽侯一中成为教师教育教席会员学校。进入21世纪以来,闽侯一中本着求真务实、坚持发展的精神,与时俱进,锐意改革。逐步完善学校管理机制,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提升教育理念,全面规范教学秩序,努力构建适合农村中学实际的教学新模式,大力推进“优化、自主、高效”的课题改革,不断优化教学环境,优化学习方法,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促进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 几年来,高考成绩持续上升,连年刷新纪录。2003年应届毕业生494人,100%上大专线,本科上线率达65.2%。2004年应届毕业生上本科线率达85%,多人达北大清华线,2人录取清华大学。 由于历史原因,闽侯一中校园狭小,布局杂乱,周边又无可扩展的余地,难以适应新世纪的办学需要,严重制约着一中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为此,闽侯县委、县政府作出了建设闽侯一中新校区的决定。于2007年5月已初步完成校区建设,校区也已经搬迁。建成后的闽侯一中是布局合理、功能齐全、充分体现新时代校园特征的现代化的花园式校园。 新校区的建成,将为闽侯一中这所百年老校奠定新的基业,为闽侯一中实现一级达标、进而跻身示范性高中行列提供了硬件基础;新校区的建成,将更激励闽侯一中全体师生为闽侯县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为实现“教育兴县”战略目标而不懈努力。
百年名校必将在新的世纪、在八闽首邑焕发出青春的光彩!

E. 平泉县第一中学的沿 革

平泉县第一中学始称“热河省立第四中学”,建于1948年9月。校长刘占元。教职员3人,学生12人,校址在平泉县城西第一完小(现平泉县城西小学)。
1949年春,学校改名“热河省立第二师范”,附设初中班。校址迁至平泉县西上台子原天主教堂内。1950年,改名“热河省立平泉初级师范”。1955年8月,学校成为一所普通中学,定名为“热河省平泉初级中学”。1956年9月,学校实行秋季招生,招收两个高中班,成为一所完全中学,归属河北省承德专区管辖,改名为“河北省平泉县中学”。
1958年春,平泉县中学与平泉县师范合并,高中部移至平泉师范。秋,两所学校分开,高中回原址。9月,平泉县机关中学并入平泉县中学。1969年3月,平泉县“五七”学校并入。1975年6月,学校更名为“平泉县第一中学”,简称“平泉一中”。校名沿用至今。2006年初,购置了原承德民族师范专科学校平泉分校部分校园,为平泉一中西校区。
平泉一中建校起,在党和政府、教育部门的领导和关怀下,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但随后接连的政治运动,使学校的办学思想和领导体制受到了严重地冲击,直到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学校才又“以学为主”,实现工作重点转移,走上正常发展的轨道。
1951年,建立学校党支部。1984年,设立政教处、办公室和以前的教导处、总务处、团委等一起组成学校办事行政机构。实行年级组办公、教研组与年级组并存。
学校重视贯彻党的知识分子政策。但也走过弯路。从五十年代初肃反、反右,到“文化大革命”,挫伤了一部分知识分子的积极性。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认真贯彻了党的知识分子政策,调动了广大教工的积极性。1988年,一大批文化大革命“老五届”大学毕业生、骨干教师相继调回原籍。学校开始建立一支以本地为主、以中青年为主的教师队伍。从上世纪90年代初到2004年,学校教师队伍经过近15年的选拔培养进修,学历和职称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打造出了在全市各重点中学名居一流的教师队伍。截止2009年底,全校共有任课教师294人,其中大学本科学历283人,中学高级教师86人,中学一级教师129人,特级教师2人。其中有80多人分别荣获国家、省级骨干教师,省、市级教学标兵,市学科带头人,市级教学评优特等奖、一等奖。
学校按国家规定的教学计划开齐全部课程,高中11门,初中13门,坚持以教学为中心,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加强体育工作和劳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认真贯彻《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德育大纲》、《中学生课堂常规》,并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坚持“三好”学生评选。学校认真贯彻《体育工作条例》和《卫生工作条例》,建立了各项工作规章制度和岗位目标管理,以及教学业务档案考核等,教育教学质量得到切实的提高。
改革开放以后,特别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期,由于学校深化改革,加强管理,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高,创造了高考一次本科上线人数自1998年以来连续七年全市第一的骄人成绩,承德市魁星楼状元碑上的状元中,平泉一中就占了8名。他们是:1997年的全市理科状元焦军来,1999年的全市文科状元朴淑瑜,理科状元窦志成,2000年的全市文科状元刘保山,2001年的全市理科状元杨宁宁,2004年的全市理科状元李强,2006年的市文科状元姜佳颖,2010年的市理科状元张管宇。这些优秀的毕业生大都被清华、北大等名牌大学录取。
建校以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数以万计的初高中毕业生。其中绝大多数学生都已成为国家有用的建设人才,有的已成为省、市级领导干部,有的已经是军队的将军,有许多成为教授和博士、专家,有许多成为卓有成绩的企业家,有的成为外交官,不少人是各条战线的先进模范。他们工作在祖国各地乃至世界许多国家。正在为国家的富强和人类的进步做出自己积极地贡献。
平泉一中办学的基本经验是:紧密团结广大教职员工,坚持坚定的政治方向,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努力为经济建设服务;按重点校要求,严格科学地强化管理,扎实创新地开展工作,认真努力地建设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
鉴于平泉一中60多年来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突出贡献,办学的成绩斐然,特别是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以来学校的巨大变化和连续七年全市高考一次性本科上线人数第一的骄人成绩,2004年1月,县委县政府把平泉一中与食用菌、山庄老酒确立为富民强县的三大著名品牌,平泉县科教兴县的第一品牌,总结出了号召全县人民学习的“一中精神”,即:爱岗敬业,团结协作,拼搏进取,创优争先。
1996年以来,学校先后荣获“河北省德育工作先进集体”、“河北省安全文明校园”、“河北省‘双自主’改革实验学校”、“国家级英语教育实验校”、“国家级网络教育示范单位”、“河北省园林式学校”、“河北省电化教育先进集体”等光荣称号,学校党委连续七年被市委、县委命名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学校的先进事迹和成功经验,连续三年被《承德日报》进行专题报道,2004年,被《中国教育报》誉为“贫困山区发展高中教育的一面旗帜”,并受到前来视察的河北省教育厅主要领导的高度评价。

F. 平泉县第一中学的荣 誉

2003年,通过省评估验收,被命名为“河北省示范性高中”。学校还是西部教育顾问单内位、国家级英语教育实验基地、容国家级三结合教育实验基地、国家级“双自主”改革实验学校、国家级网络教育示范单位、空军飞行员生源基地、河北省创新教育实验学校、河北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河北省文明示范校、河北省园林式单位、国防生生源基地、河北省德育工作先进集体、河北省安全文明校园等,学校党委连续十年被市委、县委命名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学校的先进事迹和成功经验,连续五年被《承德日报》进行专题报道,2004年,被《中国教育报》誉为“贫困山区发展高中教育的一面旗帜”,并受到前来视察的河北省教育厅主要领导的高度评价。
鉴于平泉一中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突出贡献和办学成绩的突出,2004年1月,县委县政府把平泉一中与食用菌、山庄老酒确立为富民强县的三大著名品牌,平泉县科教兴县的第一品牌,并总结出了号召全县人民学习的“一中精神”,即:爱岗敬业,团结协作,拼搏进取,创优争先。

G. 吴起县第一中学怎么样

简介:吴起县第一中学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吴起县胜利山脚、洛河之畔。是吴起县委县内政府为创办人民满容意教育,落实科教兴县战略,投巨资打造的一所高标准、高质量,全寄宿制学校。于2008年破土兴建,2010年8月顺利建成并投入使用。 校园依山傍水,随地形而建,设计上讲究条理,注重内涵,以简化的传统图案“回”字纹的形态组织建筑,以“舟”的概念面向延定公路和洛河,整个学校像一艘大船满载着学生破浪前行,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
注册资本:2036.1万人民币

H. 山东省桓台第一中学的学校现状

近年,桓台一中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构建了教育、教学、科研于一体的工作机制,形成了系统的办学思路。学校致力于建设名牌学校,创建具有“一流教育思想、一流教育基础、一流教育水平”的优质高中;实施名师带动战略和科研兴校战略;建好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管理队伍和学生队伍;确保实现办学规模、办学条件、办学效益的四大突破。此外桓台一中构建学校、学生、家长、社会“四位一体”的新型管理模式,形成了多层次的育人格局。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和校本研究,组建了学科大教研组,聘任学科教研员,营造民主、坦诚、开放的教研氛围。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于2004年与韩国广州综合高中签署友好学校关系,为师生创造了文化交流、素质拓展的良好渠道。学校深化教学改革,按照“正视差距、区别对待、分层推进、发展特长”的教学原则,全面推行分层次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每一位学生的成长成才创造了有利空间,历年高考稳居淄博市前茅。因教育高质量、办学高效益,桓台一中享誉社会。学校先后被授予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外语实验学校、全国MM教学法实验基地、山东省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
2005年,桓台一中高考再创历史新高,取得了本科上线人数淄博市第一的优异成绩;本科上线突破千人大关,有5人闯入淄博市文理科前十名,并夺得市理科状元,七人被清华、北大录取,200余人升入浙大、复旦、上海交大、人大、北体、中央美院等全国排名前10位的一流重点院校,创造了高考成绩的新记录,续写了桓台教育的新篇章,
在新的征程中,桓台一中将以此为新的起点,戒骄戒躁、再接再厉、团结拼搏、干事创业,将桓台一中建设成为教育高层次、管理高水平、师生高素质、教学高质量、办学有特色的,让社会各界满意的学校,为实施科教兴县,为建设绿色、开放、现代化的新桓台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I. 迁西县第一中学怎么样

简介:迁西县第一中学原属河北省重点中学,2003年7月,经河北省教育厅评估认定为省级示范性高中。近年来,迁西县委、县政府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加大对教育投入力度,2004年,县委、县政府决定新建一中。 新建的迁西县第一中学坐落在迁西县西南部,东临喜峰南路,西临西环路,南临新兴街,北临康宁街。校区占地248亩,总建筑面积61000平方米,计划总投资9009万元,可容纳在校生3500人。
注册资本:908万人民币

J. 陇西县第一中学怎么样

简介:陇西一中,全称陇西县第一中学。现为“甘肃省示范性普通高中”。陇西县第一版中学建校权70年多来,坚持遵奉“宏建忠毅”的校训,以“特色鲜明、陇上一流”为办学目标,实施“科研兴校、质量强校”的办学策略,形成了良好的校风、学风、教风,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得益于陇西县“科教兴县、人才强县”战略的实施,一中师生更是奋发图强、扬帆猛进。
注册资本:282万人民币

阅读全文

与兴县第一中学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睢宁县第一中学北校区 浏览:349
道里小学中学排名 浏览:226
辽宁重点中学分数线 浏览:174
临夏回民中学2018分数线 浏览:683
合肥市包河区外国语实验中学 浏览:477
龙川实验中学公路改造 浏览:844
呼和浩特中学上下课时间表 浏览:300
2018年沈阳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数学 浏览:687
龙川县登云中学校长 浏览:863
北仑中学招生简章 浏览:473
长安一民中学上课时间 浏览:833
盱眙中学2015高考成绩 浏览:284
中学生手球锦标赛 浏览:377
辽宁省实验中学魏民 浏览:670
2018江浦高级中学录取名单 浏览:305
洛阳2019年中学招生信息 浏览:220
蔡家坡初级中学电话 浏览:903
三门启超中学招聘2018 浏览:572
郴州市第三中学贴吧 浏览:716
2019北镇中学分数线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