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阿坝州汶川一中2016高考本科上线人数
2016年高考,汶川中学文科重本24人,二本73人,最高分588分;理科重本46人,二本141人,最高分633分;合计重本70人,二本214人;共上线284人
② 汶川县第一中学的办学历史
四川省汶川县第一中学由原汶川县威州中学、桑坪中学、七盘沟中学三校合并而成,以威州中学为主要历史背景。汶川威州中学创办于1964年,校址位于阿坝州的南大门——汶川县县府所在地威州镇。学校始建仅两个初中班,招收学生45名。刚起步不久就受到文化大革命的冲击,停办三年。1970年秋复校,县上将威师附小、红星小学两个戴帽的初中班归入威中,12月学校建立了“革命委员会”。当时,全校教职工(包括兼课教师)不到20人。1972年秋,上级决定在威中增设一个高中班;与此同时,“工宣队”进驻学校参与领导、管理;同年,为贯彻“五.七”指示,实行开门办学,学校又举办了“红医”、“农技”两个高中班。自此,全校师生员工年年都要走出校门进行学工、学农、学军的教育锻炼。
为适应藏区教育事业的发展和阿坝州经济建设的需要,1980年,阿坝州人民政府决定在威州中学试办寄宿制民族重点高中班,并招收南坪、松潘、黑水、茂县、理县和汶川六县内的藏、羌、回等少数民族学生。民族重点班“一届一个目标,一步一个脚印”,每年的高考升学率均保持在85%以上,为阿坝州培养较高层次人才和合格的建设者做出了巨大贡献,学校在1987年和1989年连续两次获得四川省民委、省教委颁发的民族教育奖励基金奖。由于办学成绩突出,1984年12月20日被列为四川省首批扩大办好的重点中学,1986年被省委、省教育工会授予“教育系统民主管理先进单位”称号。
上世纪九十年代,威州中学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在校学生由1993年的16个教学班,658名学生扩展到2000年30个教学班,1500余名学生;学校占地面积31100平方米,校舍占地面积25300平方米,固定资产达2200万元,成为全州办学规模最大的学校。
“5.12”汶川特大地震后,学校被迫迁至成都市龙泉驿区阳光体育城,迁移路途十分艰辛,途经马尔康、金川、丹巴、雅安等地,路程逾千里,经全校师生齐心协力,于2008年9月全部平安转移至过渡校区。在过渡的一年时间里,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全力支持,全校师生同甘共苦。灾后以原四川省首批省重点中学、省级示范校、省级文明示范单位威州中学为历史文化背景,合并原汶川县初级中学中发展水平较高的桑坪中学、七盘沟中学,斥资2.4亿人民币建成汶川一中新校区。2009年8月,汶川一中建成。威州中学顺利完成过渡,迁回汶川。2013年12月23日,经四川省教育厅复核正式批准四川省汶川县第一中学校成为四川省二级示范高中。
③ 汶川地震中有一个中学因平日安全教育得当,幸免于难,是哪个呀
一个灾区农村中学校长的避险意识
他矮,胖胖的。
他所在的中学,是四川安县桑枣中学,是一所初级中学,在绵阳周边非常有名。学校因教学质量高,连续13年都是全县中考第一名,周围家长都拼命把孩子往里送。学生最多的班,有80多名学生,最前排的学生几乎坐在老师下巴前。
地震来临时,他正在绵阳办事。大地震动,他站不稳,只好与学校的总务长互相抱着。
手机打不通,电话断了,第一波震荡过去后,他立即驱车往地处重灾区的学校赶。
车开得飞快,路上他一句话也不说。
他惦记着学校那栋没有通过验收的实验教学楼,心里最怕的是那栋楼出事。
上世纪80年代中,那栋楼建设时,学校没有找正规的建筑公司,断断续续地盖了两年多。到后来,没有人敢为这栋楼验收。
新的实验教学楼盖好了,老师和学生谁也不愿意搬进去,哪个都知道没有人敢验收的楼,建筑质量是什么样的成色。
当时,他还是普通教师,是学校为数不多的党员之一,别人不敢搬,他只好带头搬。
搬进新楼时,新楼的楼梯栏杆都是摇摇晃晃的。灯泡各式各样,参差不齐,教室本应雪白的墙上,只有底灰,什么都没有。
后来,他当领导了,下决心一定要修这栋楼。 1997年,他把与这栋新楼相连的一栋厕所楼拆除了。因为他发现,厕所楼的建筑质量很差,污水锈蚀了钢筋。他怕建筑质量不高的厕所楼牵连同样质量可疑的新楼,要求施工队重新在一楼的安全处搭建了厕所,这样,虽然高层教室上课的同学上厕所不太方便,但是,孩子们安全。
1998年,他发现新楼的楼板缝中填的不是水泥,而是水泥纸袋。他生气,找正规建筑公司,重新在板缝中老老实实地灌注了混凝土。
1999年,他又花钱,将已经不太新的楼原来华而不实、却又很沉重的砖栏杆拆掉,换上轻巧美观结实的钢管栏杆。接着,他又对这栋楼动了大手术,将整栋楼的22根承重柱子,按正规的要求,从37厘米直径的三七柱,重新灌水泥,加粗为50厘米以上的五零柱,他动手测量,每根柱子直径加粗了15厘米。
这栋实验教学楼,建筑时才花了17万元,光加固就花了40多万元。
学校没有钱,他一点点向教育局要,领导支持,他修楼的钱就这样左一个5万元、右一个5万元的化缘而来。
教学楼时刻要用,他就与施工单位协调,利用寒暑假和周末,蚂蚁啃骨头般,一点点将这栋有16个教室的楼修好。
对新建的楼,他的要求更是严。楼外立面贴的大理石面,只贴一下不行,他不放心,怕掉下来砸到学生,他让施工者每块大理石板都打四个孔,然后用四个金属钉挂在外墙上,再粘好。建筑外檐装修的术语讲,这叫“干挂”。
因此,即使是如前些天的大地震,教学楼的大理石面,没有一块掉下来。
他知道,教学楼不建结实,早晚会出事,出了事,没法向娃娃家长交代。
不是没有见过出事的学校,有的学校墙没弄结实倒塌砸到学生,有的学校组织不好,造成学生踩踏事故。
他不能让这样的危险降临在自己学生的身上。于是,他从2005年开始,每学期要在全校组织一次紧急疏散的演习。 会事先告知学生,本周有演习,但娃娃们具体不知道是哪一天。等到特定的一天,课间操或者学生休息时,学校会突然用高音喇叭喊:全校紧急疏散!
每个班的疏散路线都是固定的,学校早已规划好。两个班疏散时合用一个楼梯,每班必须排成单行。每个班级疏散到操场上的位置也是固定的,每次各班级都站在自己的地方,不会错。
教室里面一般是9列8行,前4行从前门撤离,后4行从后门撤离,每列走哪条通道,娃娃们早已被事先教育好。孩子们事先还被告知的有,在2楼、3楼教室里的学生要跑得快些,以免堵塞逃生通道;在4楼、5楼的学生要跑得慢些,否则会在楼道中造成人流积压。
学校紧急疏散时,他让人记时,不比速度,只讲评各班级存在的问题。
刚搞紧急疏散时,学生当是娱乐,半大孩子除了觉得好玩外,还认为多此一举,有反对意见,但他坚持。
后来,学生老师都习惯了,每次疏散都井然有序。
他对老师的站位都有要求。老师不是上完课甩手就走,而是在适当的时候要站在适当的位置,他认为适当的时候是:下课后、课间操、午饭晚饭,放晚自习和紧急疏散时——都是教学楼中人流量最大的时候;他认为适当的位置是:各层的楼梯拐弯处。
老师之所以被要求站在那里的原因是,拐弯处最容易摔,孩子如果在这里摔了,老师毕竟是成人,力气大些,可以一把把孩子从人流中抓住提起来,不至于让别人踩到娃娃。
每周二都是学校规定的安全教育时间,让老师专门讲交通安全和饮食卫生等。他管得严,集体开会时,他不允许学生拖着自己的椅子走,要求大家必须平端椅子——因为拖着的椅子会绊倒人,后面的学生看不到前面倒的人,还会往前涌,所有的踩踏都是这样出现的。
那天地震,他不在。学生们正是按着平时学校要求、他们也练熟了的方式疏散的。地震波一来,老师喊:所有人趴在桌子下!学生们立即趴下去。
老师们把教室的前后门都打开了,怕地震扭曲了房门。
震波一过,学生们立即冲出了教室,老师站在楼梯上,喊:“快一点,慢一点!”
老师们说,喊出的话自己事后想想,都觉得矛盾和可笑。但当时的心情,既怕学生跑得太慢,再遇到地震,又怕学生跑得太快,摔倒了——关键时候的摔倒,可不是玩的。
那天,连怀孕的老师都按照平时的学校要求行事。地震强烈得使挺着大肚子的女老师站不住,抓紧黑板跪在讲台上,但也没有先于学生逃走。唯一不合学校要求的是,几个男生护送着怀孕的老师同时下了楼。
由于平时的多次演习,地震发生后,全校师生,2200多名学生,上百名老师,从不同的教学楼和不同的教室中,全部冲到操场,以班级为组织站好,用时1分36秒。
学校所在的安县紧临着地震最为惨烈的北川,学校外的房子百分之百受损,90多位教师的房子都垮塌了,其中70多位老师,家里砸得什么都没有了。
他从绵阳疯了似地冲回来,冲进学校,看到的是这样的情景:8栋教学楼部分坍塌,全部成为危楼。他的学生,11岁到15岁的娃娃们,都挨得紧紧地站在操场上,老师们站在最外圈,四周是教学楼。
他最为担心的那栋他主持修理了多年的实验教学楼,没有塌,那座楼上的教室里,地震时坐着700多名学生和他们的老师。
老师们迎着他报告:学生没事,老师们都没事。
他后来说,那时,他浑身都软了。55岁的他,哭了。
通信恢复后,老师们接到家长的电话,会扯着大声骄傲地告诉家长:我们学校,学生无一伤亡,老师无一伤亡——说话时眼中噙着泪。
他的老师们收入都不高,教师平均月收入1126.78元。学校的墙上写着:“责任高于一切,成就源于付出。”
那时,在大震时分布四处的学生家长们的伤亡数尚在统计中,学校墙外的镇子上,也是房倒屋塌,求救声一片。但是一个镇里的农村初中,却在大震之后,把孩子们带到了家长面前,告诉家长,娃娃连汗毛也没有伤一根。
他叫叶志平,是安县桑枣中学校长,四川省优秀校长。(
④ 2016年汶川一中中考分数线是多少人
2016年汶川一中中考分数线,
6月中考后才知道。
可参考近3年的分数线。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只要用心去学,你就是最好的。
金猴献瑞,吉星临门。
祝你学业进步,马到功成。
⑤ 汶川地震中有个校长他们学校一个人都没死,那个校长叫什么
叶志平,是安县桑枣中学校长,四川省优秀校长新华网5月27日报道“我们学校,学生无一伤亡,老师无一伤亡。”这所学校名叫安县桑枣中学,与汶川大地震伤亡最为惨烈的北川县毗邻。据新华网报道,这所在大地震中没被“震倒”的学校全靠一位名叫叶志平的校长加固了“豆腐渣”教学楼,4年坚持组织学生紧急疏散演习。网友们称其为“史上最牛校长”,网友号召“各地校长好好向叶志平校长学习,借鉴一下桑枣中学的成功经验。”两千学生下楼只消一分半钟据此前媒体介绍,四川安县桑枣中学紧邻北川,在此次汶川大地震中也遭遇重创,但由于平时的多次演习,地震发生后,全校2200多名学生、上百名老师,从不同的教学楼和不同的教室中,全部冲到操场,以班级为组织站好,用时1分36秒,无一伤亡,创造了一大奇迹。桑枣中学校长叫叶志平,是四川省优秀校长,他担任校领导后,下决心花40万元将造价才16万元的一栋“豆腐渣”实验教学楼进行了彻底的加固,消除了隐患;更为主要的是,从2005年开始,他每学期都要在全校组织一次紧急疏散演习,工作做得非常仔细,每个班的疏散路线、楼梯的使用、不同楼层学生的撤离速度、到操场上的站立位置等,都事先固定好,力求快而不乱,井然有序。逃生模式结果竟与演习无二
⑥ 请教下各位知不知道汶川县第一中学地址在什么地方。如要坐车过去的话要怎么走呢。。谢谢各位了。。急啊。
汶川抄县第一中学的地址:汶川县雁门乡境内的过街楼村。离汶川县城2.5公里多,可坐面包车(车费2-3元),也可打的(10-15元),5、6分钟就可到达。
车站:过师专大桥,十字路口右就是汶川汽车站。但到雁门(建设中的汶川一中)在德超市附近赶车较方便。
⑦ 汶川地震一所未死一名学生的学校。
安县桑枣中学
2300余名师生1分36秒安全撤离
一个中学校长创下的奇迹
——记叶志平安县桑枣中学校长,四川省优秀校长
他所在的中学,是四川安县桑枣中学,是一所初级中学。地震来临时,他正在绵阳办事,立即驱车往地处重灾区的学校赶。他惦记着学校那栋没有通过验收的实验教学楼。
上世纪80年代中,那栋楼建设时,学校没有找正规的建筑公司,断断续续地盖了两年多。到后来,没有人敢为这栋楼验收。后来,他当领导了,下决心一定要修这栋楼。
1998年,他发现新楼的楼板缝中填的不是水泥,而是水泥纸袋。他生气,找正规建筑公司,重新在板缝中老老实实地灌注了混凝土。
1999年,他将整栋楼的22根承重柱子,按正规的要求,从37厘米直径的三七柱,重新灌水泥,加粗为50厘米以上的五零柱,他动手测量,每根柱子直径加粗了15厘米。
武汉晚报04.jpg (33.48 KB)
2008-5-25 15:11
这栋实验教学楼,建筑时才花了17万元,光加固就花了40多万元。
对新建的楼,他的要求更严。楼外立面贴的大理石,只贴不行,他不放心,怕掉下来砸到学生,他让施工者每块大理石板都打四个孔,然后用四个金属钉挂在外墙上,再粘好。建筑外檐装修的术语讲,这叫“干挂”。
因此,即使是这次大地震,教学楼的大理石面,没有一块掉下来。
每周二组织安全教育
每学期搞疏散演习
不是没有见过出事的学校,有的学校墙没弄结实倒塌砸到学生,有的学校组织不好,造成学生踩踏事故。
他不能让这样的危险降临在自己学生的身上。于是,他从2005年开始,每学期要在全校组织一次紧急疏散的演习。
会事先告知学生,本周有演习,但娃娃们具体不知道是哪一天。等到特定的一天,课间操或者学生休息时,学校会突然用高音喇叭喊:全校紧急疏散!每个班的疏散路线都是固定的,两个班疏散时合用一个楼梯,每班必须排成单行,每个班级疏散到操场上的位置也是固定的。学校紧急疏散时,他让人计时,不比速度,只讲评各班级存在的问题。
刚搞紧急疏散时,半大孩子除了觉得好玩外,还认为多此一举,有反对意见,但他坚持。后来,学生老师都习惯了,每次疏散都井然有序。
每周二都是学校规定的安全教育时间,让老师专门讲交通安全和饮食卫生等。
2300多名老师学生
1分36秒撤到操场
地震那天他不在。学生们正是按着平时学校要求、他们也练熟了的方式疏散的。地震波一来,老师喊:所有人趴在桌子下!学生们立即趴下去。
老师们把教室的前后门都打开了,怕地震扭曲了房门。震波一过,学生们立即冲出了教室。
那天,连怀孕的老师都按照平时的学校要求行事。地震强烈得使挺着大肚子的女老师站不住,抓紧黑板跪在讲台上,但也没有先于学生逃走。唯一不合学校要求的是,几个男生护送着怀孕的老师同时下了楼。
由于平时的多次演习,地震发生后,全校师生,2200多名学生,上百名老师,从不同的教学楼和不同的教室中,全部冲到操场,以班级为组织站好,用时1分36秒。
他从绵阳疯了似地冲回来,冲进学校,看到的是这样的情景:他的学生,11岁到15岁的娃娃们,都挨得紧紧地站在操场上,老师们站在最外圈,四周是教学楼。
他最为担心的那栋他主持修理了多年的实验教学楼,没有塌,那座楼上的教室里,地震时坐着700多名学生和他们的老师。
老师们迎着他报告:学生没事,老师们都没事。
他后来说,那时,他浑身都软了。55岁的他,哭了。
通信恢复后,老师们接到家长的电话,会扯着嗓子骄傲地告诉家长:我们学校,学生无一伤亡,老师无一伤亡——说话时眼中噙着泪。
一个镇里的农村初中,在大震之后,把孩子们带到了家长面前,告诉家长,娃娃们连汗毛也没有伤一根。
他叫叶志平,是安县桑枣中学校长,四川省优秀校长
⑧ 如何看待汶川中学15岁女孩上学后失踪两周一事
现在路上的监控探头那么多,手机里的各种导航app也十分好用,我们往往认为现在的孩子很难走丢了,但是在四川汶川,还是发生了一起15岁女孩失踪的案件。这名女孩失踪后,家里人开始了疯狂地寻找,但是一直都没有找到任何线索。一个好好的孩子,怎么会这样突然人间蒸发了?
这个15岁的女孩是家长的心头肉,在她失踪之后,她的父母已经快哭成泪人,在这里我也希望广大群众能够向她的父母提供有价值的线索!
⑨ “512汶川地震”发生后,为了进一步强化安全意识,提高安检质量,某中学特意为一栋老式的7层教学大楼进
(1)设平均每分钟一道正门和一道侧门分别可以通过x名和y名学生, 由题意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