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广西来宾市以前叫什么
先秦以前,来宾市域属百越地。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 ,在岭南置桂林、象、南海三郡,今来宾市属桂林郡,郡治布山(今贵港市境)。
汉初,来宾市属南越国。
汉武帝于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平定南越国,析其地为郁林、交趾等9郡,今市境属郁林郡(郡治布山,今贵港市境)。在今武宣县境设置中留县,象州县境设置桂林县,是来宾市境有行政建置之始,至今已有2200多年历史。兴宾区西南部属郁林郡领方县(县治今宾阳县)管辖。
东汉时,中留县改为中溜县,隶属依旧。
三国属吴。凤凰三年(274年) 分郁林郡地,增置桂林、始安、临贺三郡,桂林郡位于今来宾市境内,郡治武安(今象州县境),是来宾市境内第一次设置郡级(相当于现在的地级)建置,桂林郡辖武安、桂林、潭中等县,今市境内有武安县(今象州县境)、桂林县(今武宣、象州境)。今兴宾区西南部及合山属郁林郡临浦县(县治今宾阳,领方县改置)。
来宾
西晋太康元年(280年)武安县更名武熙县。今象州县境有武熙,桂林2县,武宣县境有中胃县,改属郁林郡。迁江、合山属郁林郡领方县。
东晋太兴元年(318年)分郁林郡设晋兴郡(郡治晋兴县,今南宁市),市境内武熙、桂林、中胃3县属之。
南北朝、宋、齐时,置桂林郡、郡治武熙、后迁中溜、齐复将郡治迁回武熙。在今武宣县境复置中溜县,中溜县域包括今武宣县和兴宾区东部,象州境有武熙县,裁桂林县;同时在今忻城县境设置腾溪县,亦属桂林郡。梁时,桂林郡治又迁回中溜,中溜县改称中胃县,在今象州置韶阳郡,领阳寿、武化、长风、淮阳4县,阳寿(今象州县城)为郡治,忻城县境无建置县,改属龙州马平郡(郡治今柳州)。陈沿梁制。
隋文帝开皇十年(590年) 增置桂林县,开皇十一年武宣县地并入桂林县,属始安郡,县治在今象州县境。隋开皇十二年(592年)置象州,在今象州县境内设有淮阳、西宁、桂林3县。开皇十八年(598年) 淮阳改名阳宁。大业二年(606年)撤象州,今象州县境置阳寿、桂林2县,将阳宁并入阳寿,西宁并入桂林县,改属始安郡(郡治始安县,今桂林市)。阳寿、桂林2县包括今象州、武宣、兴宾等地,忻城县境依然无建置县,亦属始安郡。
唐武德四年(621年) 重置象州,辖阳寿、西宁、桂林、武德、武仙5县,州治阳寿(今象州县城) ,属岭南道;今武宣县境分桂林县地,增设武仙县;今象州县境置阳寿、西宁、桂林、武德、武化、长风6县,其中武化、长风2县属晏州(州治今荔浦县境);今兴宾区境置
来宾
阳德、归化、文安三县,属昆州(州治今柳州市境),其后改阳德县为循德县,改文安县为乐沙县。唐贞观初在忻城县地置羁縻芝州、羁縻归思州、羁縻纡州3州,芝州辖忻城、平西、富川、乐光、乐艳、思龙、多云7个小县,纡州(今思练镇一带) ,治东区县,管东区、吉陵、宾安、南山、都邦、纡质6个小县;归思州(今大塘镇一带)治履博县,领履博、罗遵、都恩、吉南、许水5个小县。贞观五年(631),在迁江置羁縻思刚州,属邕州都督府。贞观十二年(638年)撤西宁并入武德,同年撤晏州,长风、武化2县改属象州,次年州治迁至武化。乾封元年(666年)撤桂林县并入武仙县,乾封二年(667) ,乐沙县改为怀义县,并于兴宾地置严州,统辖循德、归化、怀义3县;天宝元年(742年)象州改为象郡(又名象山郡),撤武德县并入阳寿县,郡辖4县。天宝元年(742年)芝州改称忻城郡,属桂州都督府。天宝二年(743),将怀义县改为来宾县,隶严州。乾元元年(758年) 象郡复称象州;忻城郡复称芝州。大历十一年(776年)撤长风县并入武化县,州治迁阳寿。从此至唐末象州辖阳寿、武化、武仙3县,地域包括今象州县、武宣县;严州辖循德、归化、怀义3县,地域为今兴宾区大部地区;羁縻思刚州辖今兴宾区西南部和合山市。羁縻芝州、羁縻归思州、羁縻纡州3州辖今忻城县等地域。
五代十国,开平元年(907年)属楚,南汉乾和九年(951年)属南汉。行政区划依唐制不变,象州辖阳寿、武化、武仙3县,州治阳寿;严州辖来宾、循德、归化3县;兴宾区西南部及合山属羁縻思刚州;忻城县地属芝州、归思州、纡州。
宋开宝四年(971年)
来宾
象州归宋,沿旧制。开宝七年(974) 撤销严州,将循德、归化县地并入来宾县,隶象州。景德四年(1007年),升象州为防御州。熙宁四年(1071年),撤销武化县并入阳寿县。元祐元年(1086年)恢复武化县,南宋时又撤销。此后至宋末,象州辖阳寿、武仙、来宾3县。景定三年(1262年),象州州治从阳寿迁至来宾县之蓬莱洲。
宋天禧四年(1020)废思刚州设迁江县,属宾州,为迁江得名之始,沿称至1952年并入来宾县始废。
宋庆历三年(1043年)以羁縻芝州、归思、纡州地合并置忻城县,属广南西路右江道宜州管辖,宣和元年(1119年)属右江道庆远军,咸淳元年(1265年)属庆远府。
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象州归元,设安抚司,属湖广行中书省;迁江县属宾州;忻城县属庆远路安抚司。十五年(1278年),改象州为路,治所从蓬莱洲迁回阳寿;十六年(1279年)忻城县改属庆远路总管府。大德年间(1297~1307年)象州复改为州,辖阳寿、来宾、武仙3县;迁江县属宾州;忻城县改属庆远南丹溪峒等处军民安抚司。元末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今市境属广西行中书省。
明洪武元年(1368年)七月,廖永忠攻下象州,
来宾
象州属柳州府(府治今柳州市);忻城县属庆远府。洪武二年撤销阳寿县归并象州,改象州为散州,初辖武仙、来宾2县;迁江县改属柳州府;忻城县改属庆远南丹军民安抚司。洪武三年,忻城县又改属庆远府。洪武十年(1377)五月,武仙、来宾2县改属柳州府。宣德六年(1431年)武仙县改称武宣县,县治由阴江(今三里镇旧县村)移至高立(今武宣镇)。弘治十年(1497年)降忻城正县为土县,仍属庆远府。
清顺治八年(1651年)春,孔有德略取柳州旁近诸州县,象州、武宣县、来宾县、迁江县、忻城土县归清,建置沿明制。雍正三年(1725年)武宣县、迁江县、来宾县改属宾州直隶州。雍正八年(1730年)武宣县改属右江道浔州府(府治今桂平县境)。雍正十二年(1734),迁江县又改属思恩府(府治今武鸣县境),来宾县还属柳州府。
咸丰六年(1856年)大成国平靖王李文茂率部攻取象州、武宣县,改象州为相州,改武宣县为文兴县。咸丰十一年(1862年)清兵收复相州及武宣县,相州复称象州,文兴县复称武宣县。
清朝,忻城土县因隶属关系由宜山县承审。宣统二年(1910年),其地归入宜山县,但仍称忻城土县。
近代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清代直隶州、厅均改为府,广西省划分为十府,象州改称象县,来宾县、象县属柳州府;武宣县属浔州府;迁江县属思恩府;忻城土县属庆远府。2年6月撤销府制;由省直接统辖各县,来宾县、武宣县、象县、迁江县、忻城土县由省直辖。
来宾
民国6年(1917)。广西省划分为6道,来宾县、象县、忻城土县属柳江道,武宣县属苍梧道,迁江县属南宁道。
民国15年(1926)。广西省撤消道制,分为若干区,来宾县、象县、迁江县、忻城土县属柳江区,武宣县属苍梧区。
民国17年,忻城土县复称忻城县,来宾县、象县、迁江县、忻城县属柳江行政督察区。武宣县属苍梧行政督察区。
民国19年(1930)。广西省划分为12个民团区,来宾县、象县属柳州民团区;武宣县属苍梧民团区;忻城县宜山民团区;迁江县属宾阳民团区。
民国21年武宣县属梧州民团区;迁江县属南宁民团区;来宾县、象县、忻城县属柳州民团区。
民国22年(1933)。国民党广西省府开始在金秀瑶山内建立乡村保甲等政权机构,再次确认周围荔浦、修仁、蒙山、平南、桂平、象县、武宣7县分管金秀瑶山。
民国23年(1934)11月。广西省忻城县属柳州行政监督区;象县、武宣县属梧州行政监督区;来宾县、忻城县属南宁行政监督区。
来宾
民国25年(1936)9月来宾县、武宣县、象县属浔州行政监督区;迁江县属南宁行政监督区;忻城县属庆远行政监督区。
民国29年(1940)。改用数字编行政督察区,迁江县属第一区(治南宁);武宣县、象县属第三区(治苍梧);来宾县、忻城县属第四区(治柳州);国民党广西省政府在金秀瑶山设立县一级机构—金秀警备区署。
民国31年(1942)3月象县、忻城县改属第二区(柳州),7月,金秀警备区署改为金秀设治局。
民国36年(1947)象县又改属第三区(治苍梧),同年冬,广西省府撤销金秀设治局,改建金秀警备区署。
民国37年(1948)秋,金秀警备区署改为金秀警察局
民国38年(1949)解放前夕,迁江县属第一区(治南宁);来宾县、武宣县、象县、忻城县属第二区(治柳州)。11月1日,国民党金秀警察局奉命改名为金秀警察中队。
1949年11月到12月,各县相继解放,建立人民政权,来宾县、武宣县、象县属柳州专区;迁江县、忻城县属武鸣专区。金秀瑶山区依旧属周围7县分管。1950年,忻城县改属宜山专区。1952年,迁江县并入来宾县;武宣县与象县合并为石龙县(驻石龙镇),来宾县、石龙县、忻城县属宜山专区。5月25日成立大瑶山瑶族自治区(县级),属平乐专区。
1955年8月,大瑶山瑶族自治区改为大瑶山瑶族自治县。
1958年,宜山专区改名为柳州专区,专署由宜山县庆远镇迁驻柳州市,来宾县、石龙县、忻城县属柳州专区。大瑶山瑶族自治县改属柳州专区。1960年5月30日,经国务院批准,石龙县更名象州县。
1962年3月,复置武宣县(驻武宣镇),象州县城迁至象州镇。
1966年4月8日,大瑶山瑶族自治县改为金秀瑶族自治县。
1970年,柳州专区改称柳州地区,来宾县、武宣县、象州县、忻城县、金秀瑶族自治县属柳州地区。
1981年6月29日,国务院批准设立合山市,来宾县的北泗公社划归合山市,属柳州地区。
2002年9月29日,国务院批准(国函[2002]88号):撤消柳州地区和来宾县,设立地级来宾市和兴宾区,来宾市管辖兴宾区、武宣县、象州县、忻城县、金秀瑶族自治县,代管县级合山市。原柳州地区的鹿寨县、融安县、融水苗族自治县、三江侗族自治县划归柳州市管辖。
『贰』 来宾的著名人物
谢洪 宋代武宣县东乡波斗村人,谢家“二凤”同科进士,知贺州。
谢泽 宋代武宣县东乡波斗村人,谢家“二凤”同科进士,知昭州。
莫敬诚 元朝正统五年(1440年)授予忻城莫氏土司第一任土知县。
莫镇威 忻城县莫氏土司第八任土知县,明万历十年(1582年)始建有“壮乡故宫”美称的莫氏土司衙署。
廖盛泰 明代清益将军,原籍福建省兴化府蒲田县二十四都赖溪村,后迁居武宣县,廖盛泰古墓位于武宣县三里镇五星村。
陈仁 1706年-1780年,武宣县三里镇台村人,陈家“双龙”陈仁陈旭两兄弟同科进士。
陈旭 1706年-?? 武宣县三里镇台村人,陈家“双龙”陈仁陈旭两兄弟同科进士。
郑献甫 1801年-1872年,象州县寺村乡白石村人,清代经师、诗坛名人,岭南才子。
刘季三 ??-1860年,武宣县东乡镇下莲塘村人,清朝武功将军。
萧朝贵 壮族 1820年-1852年,武宣县罗渌垌人,金田起义的核心领导人之一,太平天国重要领袖。
陈亚贵壮族 1826年-1850年10月,武宣县东乡下平岭村人,年少学过少林拳术。为天地会重要首领之一。
覃贵福 壮族 1839年-1913年,武宣县东乡镇福隆村人,太平天国十年庚申科天试武进士第一人。
翟富文 1865年-1942年,来宾城厢人,民国初国会众议院议员。
刘炳宇 1869年-1923年,武宣县东乡镇下莲塘村人,清光绪中叶考取武举,民国时期,广西自治军第十路军司令。
黄肇熙1869年-1942年,武宣县二塘镇樟村人,广西自治军第四军司令官,授陆军少将。
苏寿松1873年-1939年,象州南街人,广西现代教育家,象州最早的留学生。
郭松年 汉族1876年-1950年,武宣县桐岭镇雅岗村人,广西督军署秘书长,广东督军府少将参谋长,中华民国国会参议员。
刘达庆 1881年—1922年,武宣县河马乡马台村人,国民革命军中央第七军军长。
刘玉山1884年-1950年,武宣县东乡镇马台村人,民国时期广州大元帅府中山建国军第七军军长,授中将衔。
韦敬礼 壮族 1906年-1988年,武宣县通挽镇伏柳村人,武宣县革命领导人之一,建国初中共武宣县工委书记,武宣县长。
廖冰兄 原名廖东生1915年10月21日-2006年9月22日,武宣县桐岭镇湾龙村,世界著名漫画家。
江明彬 1916年-1947年,武宣县桐岭镇桐岭街人,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贵县(今贵港市)和武宣县地下党的组织者和领导人之一,先后担任中共贵县县委书记、中共武宣县特别支部书记。
韦章平 壮族 1920年-2009年,象州县大乐乡石朋村,广西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
韦纯束 壮族 1922年出生,象州县寺村镇中团村委交址村人,原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席,现为广西地方志编委会名誉主任。
黄格胜 壮族 1950年9月出生,武宣县桐岭人,现任致公党中央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致公党广西区委主委,教育部高等院校艺术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广西艺术学院院长,漓江画派促进会会长。
陈保善壮族,1959年出生,武宣县通挽镇禄欢村人,博士 ,博士生导师 ,广西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分子生物学教授,世界六位著名真菌病毒学专家中的第五号人物。
李宁 壮族 1963年3月10日出生,来宾市兴宾区南泗乡人,“体操王子”。
『叁』 来宾市第一中学的介绍
来宾市第一中学,简称来宾一中,系自治区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创办于1978年秋,校园占地110亩,坐落在古老而秀丽的红水河畔,总建筑面积约4万平方米,学校布局合理,教育设施完善——教学楼、综合楼、科技楼、实验楼、图书馆、学生公寓楼、餐厅等构成了建筑主体;体育运动设施一应俱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精良。校园里绿树花草、假山鱼池的自然风光与雕梁画栋、历代诗画的人文风景交相映,古朴而高雅,成为八桂莘莘学子向往的求学殿堂。
『肆』 广西市来宾第六中学校史是什么
来宾第六中学于2007年7月开始筹建,2010年8月开始招生办学。校址位于来宾市城北专区政和路和麒麟路属交叉口东南角,建设用地总面积120亩,建筑总面积44666m2,总投资约9059万元。现已建成教学楼3栋,办公楼1栋,实验楼1栋,可解决3000多名学生就餐的学生食堂1栋,可容纳1000名住宿的学生公寓楼1栋,篮球场10个及学校大门和围墙等附属设施,400米塑胶跑道和标准足球场正在建设之中。我校教学仪器设备按照广西优质初级中学的标准配备,现已安装使用的有:电子白板教室20个,可容纳300人的多媒体报告厅1个,微机室2个配有全新电脑120台,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各1个,体育室、卫生室各1个,另外还配有来宾市初中学校首个物理探究实验室一个。学校今年秋季学期招20个教学班,现有在校学生1038人,教职工79人全是通过公开招考招聘的优秀教师。我校是来宾市教育局直接管理的一所全日制公办初级中学。
『伍』 来宾位于何处求介绍历史,文化,风景区
来宾(广西壮族自治区下辖市
来宾市(壮文:Leizbingz Si)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管辖的地级市,是2002年12月28日撤销原柳州地区后设立的地级市。来宾市位居广西中部,故有“桂中”之称,又因资源物产丰富,有“广西煤都”、“中国糖都”、“世界瑶都”等美称。来宾市北与柳州市、桂林市、河池市交界,东与梧州市、桂林市、贵港市相邻,西与河池市、南宁市相交,南与贵港市、南宁市毗邻。深居广西腹部,经济、交通地位十分重要,地缘优势十分明显。下辖四县一市一区,全市总面积1.34万平方公里,户籍人口254.98万,来宾市一座以壮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和睦聚居城市,壮、瑶等少数民族人口占75%。目前来宾市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从18平方公里扩大到了近40平方公里。来宾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了将近5倍,财政收入增长了4倍多,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建市至今,来宾市城镇化率以年均1.38%的速度增长。至2011年底,城区人口达到29万人,城镇化率增至34.2%。
中文名称
来宾市、Leizbingz Si(壮)
外文名称
Laibin City
别 名
世界瑶都 桂中水城 桂中壮府
行政区类别
地级市
所属地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
下辖地区
兴宾区,合山市,象州县
政府驻地
兴宾区
电话区号
0772
邮政区码
546100
地理位置
广西中北部
面 积
1.34万平方公里
人 口
常住人口209.97万(2010年)
方 言
壮语、西南官话—桂柳片 、麽个话等方言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
莫氏土司衙署,象州花池温泉,武宣百崖大峡谷,迁江文辉塔
机 场
柳州白莲机场
火车站
来宾站、来宾北站
车牌代码
桂G
交 通
泉南高速公路、湘桂铁路
著名中学
来宾一中、来宾二中
市 长
白希
市委书记
李志刚
市人大主任
李志刚
城市名片
甜蜜之乡、盘古文化之都
高 校
柳州师专来宾分校(专科学院)
历史沿革编辑
来宾市是一个历史文明久远的新兴城市。1956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在来宾市麒麟山发现“麒麟山人”头盖化石,证明距今约3.6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以麒麟山人为代表的壮族先民在以今来宾市为中心的桂中地区居住、活动,并繁衍生息。
古代
来宾市新地标——火炬
先秦以前,来宾市域属百越地。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 ,在岭南置桂林、象、南海三郡,今来宾市属桂林郡,郡治布山(今贵港市境)。
汉初,来宾市属南越国。
汉武帝于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平定南越国,析其地为郁林、交趾等9郡,今市境属郁林郡(郡治布山,今贵港市境)。在今武宣县境设置中留县,象州县境设置桂林县,是来宾市境有行政建置之始,至今已有2200多年历史。兴宾区西南部属郁林郡领方县(县治今宾阳县)管辖。
东汉时,中留县改为中溜县,隶属依旧。
三国属吴。凤凰三年(274年) 分郁林郡地,增置桂林、始安、临贺三郡,桂林郡位于今来宾市境内,郡治武安(今象州县境),是来宾市境内第一次设置郡级(相当于现在的地级)建置,桂林郡辖武安、桂林、潭中等县,今市境内有武安县(今象州县境)、桂林县(今武宣、象州境)。今兴宾区西南部及合山属郁林郡临浦县(县治今宾阳,领方县改置)。
西晋太康元年(280年)武安县更名武熙县。今象州县境有武熙,桂林2县,武宣县境有中胃县,改属郁林郡。迁江、合山属郁林郡领方县。
东晋太兴元年(318年)分郁林郡设晋兴郡(郡治晋兴县,今南宁市),市境内武熙、桂林、中胃3县属之。
南北朝、宋、齐时,置桂林郡、郡治武熙、后迁中溜、齐复将郡治迁回武熙。在今武宣县境复置中溜县,中溜县域包括今武宣县和兴宾区东部,象州境有武熙县,裁桂林县;同时在今忻城县境设置腾溪县,亦属桂林郡。梁时,桂林郡治又迁回中溜,中溜县改称中胃县,在今象州置韶阳郡,领阳寿、武化、长风、淮阳4县,阳寿(今象州县城)为郡治,忻城县境无建置县,改属龙州马平郡(郡治今柳州)。陈沿梁制。
隋文帝开皇十年(590年) 增置桂林县,开皇十一年武宣县地并入桂林县,属始安郡,县治在今象州县境。隋开皇十二年(592年)置象州,在今象州县境内设有淮阳、西宁、桂林3县。开皇十八年(598年) 淮阳改名阳宁。大业二年(606年)撤象州,今象州县境置阳寿、桂林2县,将阳宁并入阳寿,西宁并入桂林县,改属始安郡(郡治始安县,今桂林市)。阳寿、桂林2县包括今象州、武宣、兴宾等地,忻城县境依然无建置县,亦属始安郡。
唐武德四年(621年) 重置象州,辖阳寿、西宁、桂林、武德、武仙5县,州治阳寿(今象州县城) ,属岭南道;今武宣县境分桂林县地,增设武仙县;今象州县境置阳寿、西宁、桂林、武德、武化、长风6县,其中武化、长风2县属晏州(州治今荔浦县境);今兴宾区境置
来宾
阳德、归化、文安三县,属昆州(州治今柳州市境),其后改阳德县为循德县,改文安县为乐沙县。唐贞观初在忻城县地置羁縻芝州、羁縻归思州、羁縻纡州3州,芝州辖忻城、平西、富川、乐光、乐艳、思龙、多云7个小县,纡州(今思练镇一带) ,治东区县,管东区、吉陵、宾安、南山、都邦、纡质6个小县;归思州(今大塘镇一带)治履博县,领履博、罗遵、都恩、吉南、许水5个小县。贞观五年(631),在迁江置羁縻思刚州,属邕州都督府。贞观十二年(638年)撤西宁并入武德,同年撤晏州,长风、武化2县改属象州,次年州治迁至武化。乾封元年(666年)撤桂林县并入武仙县,乾封二年(667) ,乐沙县改为怀义县,并于兴宾地置严州,统辖循德、归化、怀义3县;天宝元年(742年)象州改为象郡(又名象山郡),撤武德县并入阳寿县,郡辖4县。天宝元年(742年)芝州改称忻城郡,属桂州都督府。天宝二年(743),将怀义县改为来宾县,隶严州。乾元元年(758年) 象郡复称象州;忻城郡复称芝州。大历十一年(776年)撤长风县并入武化县,州治迁阳寿。从此至唐末象州辖阳寿、武化、武仙3县,地域包括今象州县、武宣县;严州辖循德、归化、怀义3县,地域为今兴宾区大部地区;羁縻思刚州辖今兴宾区西南部和合山市。羁縻芝州、羁縻归思州、羁縻纡州3州辖今忻城县等地域。
五代十国,开平元年(907年)属楚,南汉乾和九年(951年)属南汉。行政区划依唐制不变,象州辖阳寿、武化、武仙3县,州治阳寿;严州辖来宾、循德、归化3县;兴宾区西南部及合山属羁縻思刚州;忻城县地属芝州、归思州、纡州。
宋开宝四年(971年)象州归宋,沿旧制。开宝七年(974) 撤销严州,将循德、归化县地并入来宾县,隶象州。景德四年(1007年),升象州为防御州。熙宁四年(1071年),撤销武化县并入阳寿县。元祐元年(1086年)恢复武化县,南宋时又撤销。此后至宋末,象州辖阳寿、武仙、来宾3县。景定三年(1262年),象州州治从阳寿迁至来宾县之蓬莱洲。
宋天禧四年(1020)废思刚州设迁江县,属宾州,为迁江得名之始,沿称至1952年并入来宾县始废。
宋庆历三年(1043年)以羁縻芝州、归思、纡州地合并置忻城县,属广南西路右江道宜州管辖,宣和元年(1119年)属右江道庆远军,咸淳元年(1265年)属庆远府。
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象州归元,设安抚司,属湖广行中书省;迁江县属宾州;忻城县属庆远路安抚司。十五年(1278年),改象州为路,治所从蓬莱洲迁回阳寿;十六年(1279年)忻城县改属庆远路总管府。大德年间(1297~1307年)象州复改为州,辖阳寿、来宾、武仙3县;迁江县属宾州;忻城县改属庆远南丹溪峒等处军民安抚司。元末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今市境属广西行中书省。
来宾
明洪武元年(1368年)七月,廖永忠攻下象州,象州属柳州府(府治今柳州市);忻城县属庆远府。洪武二年撤销阳寿县归并象州,改象州为散州,初辖武仙、来宾2县;迁江县改属柳州府;忻城县改属庆远南丹军民安抚司。洪武三年,忻城县又改属庆远府。洪武十年(1377)五月,武仙、来宾2县改属柳州府。宣德六年(1431年)武仙县改称武宣县,县治由阴江(今三里镇旧县村)移至高立(今武宣镇)。弘治十年(1497年)降忻城正县为土县,仍属庆远府。
清顺治八年(1651年)春,孔有德略取柳州旁近诸州县,象州、武宣县、来宾县、迁江县、忻城土县归清,建置沿明制。雍正三年(1725年)武宣县、迁江县、来宾县改属宾州直隶州。雍正八年(1730年)武宣县改属右江道浔州府(府治今桂平县境)。雍正十二年(1734),迁江县又改属思恩府(府治今武鸣县境),来宾县还属柳州府。
咸丰六年(1856年)大成国平靖王李文茂率部攻取象州、武宣县,改象州为相州,改武宣县为文兴县。咸丰十一年(1862年)清兵收复相州及武宣县,相州复称象州,文兴县复称武宣县。
清朝,忻城土县因隶属关系由宜山县承审。宣统二年(1910年),其地归入宜山县,但仍称忻城土县。[2]
近代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清代直隶州、厅均改为府,广西省划分为十府,象州改称象县,来宾县、象县属柳州府;武宣县属浔州府;迁江县属思恩府;忻城土县属庆远府。2年6月撤销府制;由省直接统辖各县,来宾县、武宣县、象县、迁江县、忻城土县由省直辖。
民国6年(1917)。广西省划分为6道,来宾县、象县、忻城土县属柳江道,武宣县属苍梧道,迁江县属南宁道。
民国15年(1926)。广西省撤消道制,分为若干区,来宾县、象县、迁江县、忻城土县属柳江区,武宣县属苍梧区。
民国17年,忻城土县复称忻城县,来宾县、象县、迁江县、忻城县属柳江行政督察区。武宣县属苍梧行政督察区。
民国19年(1930)。广西省划分为12个民团区,来宾县、象县属柳州民团区;武宣县属苍梧民团区;忻城县宜山民团区;迁江县属宾阳民团区。
民国21年武宣县属梧州民团区;迁江县属南宁民团区;来宾县、象县、忻城县属柳州民团区。
民国22年(1933)。国民党广西省府开始在金秀瑶山内建立乡村保甲等政权机构,再次确认周围荔浦、修仁、蒙山、平南、桂平、象县、武宣7县分管金秀瑶山。
民国23年(1934)11月。广西省忻城县属柳州行政监督区;象县、武宣县属梧州行政监督区;来宾县、忻城县属南宁行政监督区。
来宾
民国25年(1936)9月来宾县、武宣县、象县属浔州行政监督区;迁江县属南宁行政监督区;忻城县属庆远行政监督区。
民国29年(1940)。改用数字编行政督察区,迁江县属第一区(治南宁);武宣县、象县属第三区(治苍梧);来宾县、忻城县属第四区(治柳州);国民党广西省政府在金秀瑶山设立县一级机构—金秀警备区署。
民国31年(1942)3月象县、忻城县改属第二区(柳州),7月,金秀警备区署改为金秀设治局。
民国36年(1947)象县又改属第三区(治苍梧),同年冬,广西省府撤销金秀设治局,改建金秀警备区署。
民国37年(1948)秋,金秀警备区署改为金秀警察局
民国38年(1949)解放前夕,迁江县属第一区(治南宁);来宾县、武宣县、象县、忻城县属第二区(治柳州)。11月1日,国民党金秀警察局奉命改名为金秀警察中队。
1949年11月到12月,各县相继解放,建立人民政权,来宾县、武宣县、象县属柳州专区;迁江县、忻城县属武鸣专区。金秀瑶山区依旧属周围7县分管。1950年,忻城县改属宜山专区。1952年,迁江县并入来宾县;武宣县与象县合并为石龙县(驻石龙镇),来宾县、石龙县、忻城县属宜山专区。5月25日成立大瑶山瑶族自治区(县级),属平乐专区。
1955年8月,大瑶山瑶族自治区改为大瑶山瑶族自治县。
1958年,宜山专区改名为柳州专区,专署由宜山县庆远镇迁驻柳州市,来宾县、石龙县、忻城县属柳州专区。大瑶山瑶族自治县改属柳州专区。1960年5月30日,经国务院批准,石龙县更名象州县。
1962年3月,复置武宣县(驻武宣镇),象州县城迁至象州镇。
1966年4月8日,大瑶山瑶族自治县改为金秀瑶族自治县。
1970年,柳州专区改称柳州地区,来宾县、武宣县、象州县、忻城县、金秀瑶族自治县属柳州地区。
1981年6月29日,国务院批准设立合山市,来宾县的北泗公社划归合山市,属柳州地区。
2002年9月29日,国务院批准(国函[2002]88号):撤消柳州地区和来宾县,设立地级来宾市和兴宾区,来宾市管辖兴宾区、武宣县、象州县、忻城县、金秀瑶族自治县,代管县级合山市。原柳州地区的鹿寨县、融安县、融水苗族自治县、三江侗族自治县划归柳州市管辖。[3]
『陆』 谁知道来宾市的大概情况
来宾市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管辖的地级市,于2002年12月28日正式成立。来宾市位于北纬°16′至26°29′、东经108°24′至110°28′之间,位居广西中部,故有“桂中”之称。来宾市北与柳州市、桂林市、河池市交界,东与梧州市、桂林市、贵港市相邻,西与河池市、南宁市相交,南与贵港市、南宁市毗邻。深居广西腹部,经济、交通地位十分重要,地缘优势十分明显。
来宾市是一个历史文明久远的新兴城市。1956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在来宾市麒麟山发现“麒麟山人”头盖化石,证明距今约3.5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来宾人的祖先便在此繁衍生息。先秦时,来宾为百越民族杂居之地,公元前214年,秦统一岭南,在今广西设置桂林郡,今来宾市属于桂林郡地。西汉元鼎6年(公元前111年),在今象州设桂林县,在武宣设中留县,为来宾市有行政建制之始,至今已有2213年的历史。之后,汉,三国、南北朝时期在境内设桂林郡,郡治在今象州、武宣两县交替,唐以前所称“桂林”,均为今来宾市一带。元、明、清、民国时期,今来宾市所属各县、市、区的行政区域屡屡变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今来宾市的行政区域多次变动,至1957年12月广西成立宜山专区,今来宾市的行政区域归属宜山专区,1958年3月宜山专区改为柳州专区,1970年柳州专区改为柳州地区,2002年12月28日,经国务院批准,来宾市正式成立,行政区域辖原柳州地区的来宾县、武宣县、象州县、忻城县、金秀瑶族自治县,合山市(县级市),原来宾县改为兴宾区。
『柒』 广西来宾有什么历史
来宾市是一个历史文明久远的新兴城市。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在来宾市麒鳞山发现“麒麟山人”头盖化石,证明距今3、5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来宾人的祖先便在此繁衍生息。先秦时,来宾为百越民族杂居之地,公元前214年,秦统一岭南,要今广西设置桂林郡,今来宾市属于桂林郡地。西汉元鼎6年(公元前111年)。在今象州设桂林县,在武宣设中留县,为来宾市有行政建制之始,至今已有2213年的历史。之后,汉、三国、南北朝时期在境内设桂林郡,郡治今象州、武宣交替,唐以前所称“桂林”,均为来宾市一带。元、明、清、明国时期,今来宾市所属各县、市、区的行政区域屡屡变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今来宾市的行政区域多次变化,至1957年12月广西成立宜山专区,今来宾市的行政区域归属宜山专区,1958年3月宜山专区改为柳州专区,1970年柳州专区改为柳州地区,2002年12月28日,经国务院批准,来宾市正式成立,行政区域辖原柳州地区的来宾县、武宣县、象州县、忻城县、金秀瑶族自治县,合山市(县级市),原来宾市改为兴宾区。来宾市委、市政府正带领全市各族人民,按照“工业立市、农业稳市、商贸旺市、科教兴市、依法治市的总体思路,努力建设一个新兴新型的绿色生态工业城市和区域性商贸中心。 面积人口 来宾市总面积1.34万平方公里,全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市可耕地面积35.84万公顷,宜牧地面积20.21万公顷,水域面积3.18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43.4%。来宾市总人口241万,有壮、汉、瑶等10多个民族,主要以壮族人口为主,少数民族人口占74.6%,农业人口占85.9%。 自然资源 来宾市已探明各种矿藏达20多种,其中重晶石、煤炭、锰等7种矿藏储量居广西首位,象州重晶石连续多年出口居广西第一,合山煤炭储量达6亿吨,号称“广西煤都”。境内火电,水电资源十分丰富,是广西最大的能源基地;来宾火电B厂是中国第一个BoT项目。 来宾市土地辽阔,气候温和,农业生产条件得天独厚,盛产大米,蔗糖、花生、茶叶、水果、八角,还有闻名遐迩的金秀灵香草、绞股兰,武宣三华李、龙眼,象州的粉葛,忻城的乳鸽、金银花等名优土特产品。全市仅高产高糖良种蔗就达120万亩,优质水果面积达50多万亩。优质蔬菜40多万亩,养蚕基地近2万亩。金秀的八角产量居全国第一,被誉为“中国八角之乡”,金秀县境内有国家级大瑶山自然保护区,是广西最大的水资源林保护区,象州县被誉为“优质米之乡”。来宾市是广西和全国重点产糖基地之一。森林资源以松杉、桉为主。 旅游资源 来宾市旅游资源独具特色,民族风情浓郁。来宾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早在3.5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被称为壮家始祖的“麒麟山人”就在这里繁衍生息;被誉为“壮乡故宫”的忻城县莫氏土司衙署,是亚洲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土司建筑群,在全国24个土司衙署综合评分中排名第一;有“中南第一温泉”美称的象州花池温泉,是休闲度假的绝好去处;长约5公里的武宣百崖大峡谷,凭借其独特的峡谷风光,有“广西的九寨沟”之美誉,是自治区级风景名胜区,是人们寻幽探胜的最佳选择;金秀的圣堂山、莲花山风光集华山之峻峭、衡山之烟云、雁荡之巧云、峨眉之清凉,素有“圣堂归来不看山”之说,令人神往;大瑶山冬暖夏凉,空气清新,是不可多得的避暑胜地;壮族的“三月三”、瑶族的“盘王节”等民族节日富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来宾又是著名的奇石之乡,红水河奇石、武宣国画素以形态各异、品质优良而驰名中外。 三大产业 工业:来宾市现有工业企业13326个,其中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83个。电力、制糖、冶金是来宾市的支柱产业,造纸、建材、制药、矿产品、农副产品加工等工业具有一定的规模和基础,初步建立了一批具有资源优势和地方特色的产业,涌现出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拳头产品。八一铁合金厂是广西最大的铁合金生产基地,来宾冶炼厂铟年产量占全世界的1/4;全市13家大中型糖厂,日榨能力5万多吨,蔗糖产量列广西前茅;新规划的A区和B区两个工业园区,以“高、新、强”为目标,按照功能齐全、科技先进、环境优美的现代工业园区要求设计,引人瞩目。市委、市政府坚持“工业立市”的发展战略,发挥优势,突出重点,扩大总量,优化结构,走新型工业化的发展道路,努力加快来宾市工业化进程。 农业:来宾市地处中亚热带过渡的季风气候区,北回归线从市内南缘通过,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20摄氏度,日照时数1582小时,降雨量1360毫米,无霜期331天。市内水系发达,水资源丰富,红水河、柳江河流经三县一区。有绿色水库之称的金秀大瑶山年产水量达23亿立方米。全市拥有水库287座,总库容量61403万立方米,设计灌溉44045万亩。来宾市拥有平原面积447015万亩,适宜发展亚热带农业;台地和丘陵面积728.51万亩,事业发展农业及果木林;山地面积747.53万亩,适宜发展林牧业;水域面积44.91万亩,适宜发展早作农业及果木林;山地面积747.53万亩,适宜发展林牧业;水域面积44.91万亩,适宜发展水产养殖业。农、林、牧、渔及因工业都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第三产业:充分利用来宾市地处桂中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仓储、商贸、社会服务等产业,积极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完善配套设施,不断提升景区的文化内涵和品位;发展和完善金融、保险业以及科、教、文、卫、体等社会公共服务业和社会中介业务,把来宾建设成为桂中富有活力的商贸、物流、人才、信息集散中心城市。
『捌』 来宾市兴宾区第三中学的坏话
垃圾 垃圾 垃圾 垃圾 垃圾 垃圾 垃圾 垃圾 垃圾 垃圾 垃圾 垃圾 垃圾 垃圾 垃圾 垃圾 垃圾 垃圾 垃圾 垃圾 垃圾 垃圾 垃圾 垃圾 垃圾 垃圾 垃圾 垃圾 垃圾 垃圾 垃圾 垃圾 垃圾 垃圾 垃圾 垃圾 垃圾 垃圾 垃圾 垃圾 垃圾 垃圾 垃圾 垃圾 垃圾 垃圾 垃圾 垃圾 垃圾 垃圾 垃圾 垃圾 垃圾 垃圾 垃圾 垃圾 垃圾 垃圾 垃圾 垃圾 垃圾 垃圾 垃圾 垃圾 垃圾 垃圾 垃圾 垃圾 垃圾 垃圾 垃圾 垃圾 垃圾 垃圾 垃圾 垃圾 垃圾 垃圾 垃圾 垃圾 垃圾 垃圾 垃圾 垃圾 垃圾 垃圾 垃圾 垃圾 垃圾 垃圾 垃圾 垃圾 垃圾 垃圾 垃圾 垃圾 垃圾 垃圾 垃圾 垃圾 垃圾 垃圾 垃圾 垃圾 垃圾 垃圾 垃圾 垃圾 垃圾 垃圾 垃圾 垃圾 垃圾 垃圾 垃圾 垃圾 垃圾 垃圾 垃圾 垃圾 垃圾 垃圾 垃圾 垃圾 垃圾 垃圾 垃圾 垃圾 垃圾 垃圾 垃圾 垃圾 垃圾 垃圾 垃圾 垃圾 垃圾 垃圾 垃圾 垃圾 垃圾 垃圾 垃圾 垃圾 垃圾 垃圾 垃圾 垃圾 垃圾 垃圾 垃圾 垃圾 垃圾 垃圾 垃圾 垃圾 垃圾 垃圾 垃圾 垃圾 垃圾 垃圾 垃圾 垃圾 垃圾 垃圾 垃圾 垃圾 垃圾 垃圾 垃圾 垃圾 垃圾 垃圾 垃圾 垃圾 垃圾 垃圾 垃圾 垃圾 垃圾 垃圾
『玖』 2001介来宾第三中学校长什么名
答-所有学校的管理人员都是在本系统备案的,所以您就要通过正规渠道来问。
『拾』 来宾市的公办高中有哪些
来宾市高级中学,柳州地区民族高中,来宾一中,来宾二中,来宾三中,来宾四中,都是公办的来宾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