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心理老师他本人的心理正常都是非常正常的吗
你想问的是,心理老师是不是都“心理健康”吧?没有任何人的心理是所谓的“非常正常”的,也就是一直健康的状态。除非神仙或者圣人。只要是人,就会有七情六欲,受世俗影响,怎会少了喜怒哀乐。但不健康并不代表不能教心理学,不代表就不能心理咨询,就像医生不健康一样可以给人看病是一个道理。
如果是正常或者不正常,按照心理学来说, 郭念锋(1986,1995)认为具体标准一时难于确定,但基本原则是可以说清楚的。为此,从心理学对人类心理活动的定义出发,明确提出区分心理正常与异常的三原则。根据心理学对心理活动的定义——“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是脑的机能”,理解心理正常与异常应从心理活动本身的特点去考虑:
第一,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因为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所以任何正常心理活动和行为,必须就形式和内容上与客观环境保持一致性。不管是谁,也不管是在怎样的社会历史条件和文化背景中,如果一个人说他看到或听到了什么,而客观世界中当时并不存在引起他这种感觉的刺激物,那么,我们必须肯定,这个人的精神活动不正常了,他产生了幻觉。另外,一个人的思维内容脱离现实,或思维逻辑背离客观事物的规定性时便 形成妄想。这些都是我们观察和评价人的精神与行为的关键,我们称它为统一性(或同一性)标准。人的精神或行为只要与外界环境失去同一,必然不能被人理解。
在精神科临床上,常把自知力作为是否有精神病的指标,其实这一指标已涵盖在上述标准之中。所谓无自知力或自知力不完整,是一种患者对自身状态的反映错误或称为自我认知统一性原则的丧失。
第二,心理活动的内在一致性原则。人类的精神活动虽然可以被分为知、情、意等部分,但它自身确乎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各种心理过程之间具有协调一致的关系,这种协调一致性保证人在反映客观世界过程中的高度准确和有效。比如一个人遇到一件令人愉快的事,会产生愉快的情绪,手舞足蹈,欢快地向别人述说自己内心的体验。这样,我们就可以说他有正常的精神与行为。如果相反,用低沉的语调向别人述说令人愉快的事,或者对痛苦的事做出快乐的反映,我们就可以说他的心理过程失去了协调一致性,称为异常状态。
第三,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每个人在自己长期的生活道路上都会形成自己独特的人格心理特征。这种人格特征形成之后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在没有重大外界变革的情况下,一般是不易改变的。它总是以自己的相对稳定性来区别一个人与其他人的不同。如果在没有明显外部原因的情况下,这种修改的相对稳定性出现问题,我们也要怀疑一个人的心理活动是否出现异常。这就是说,我们可以把人格的相对稳定性作为区分心理活动正常与异常的标准之一。比如,一个用钱很仔细的人突然挥金如土,或者一个待人接物很热情的人突然变得很冷淡,如果我们在他的生活环境中找不到足以促使他发生如此改变的原因时,我们就可以说他的精神活动已经偏离了正常轨道。
B. 英德市第一中学的师资力量
目前,学校有122个教学班,在校学生6000~7000人,教职工500多人,其中高级教师38人,一级教师73人。
C. 英德市第一中学现在的校长是谁
武会斌
D. 她是谁,心理老师
这是这个孩子想要表扬!喜欢表扬!就像你想吃一个东西时候的那种感觉!她喜欢的可能是受表扬后的那种满足感!开心感!
E. 英德市第一中学的校长是谁
没错,就是刘锦华
F. 英德市第一中学97届校长
英德市第一中学不挂网公布此类信息。
如有合法需要,
可直接询问学校办公室、教务处。
建议自己建群拉人。
金猴献瑞,吉星临门。
祝你好运。
G. 谁有心理老师的联系方式,最近感觉各种心塞
和昕可以查查,你具体什么情况?是发生了什么事情感觉心塞吗?
H. 两位老师分别是谁
对于学生而言,老师在引导我们走好人生之路上扮演着重要角色。遇到一位宽厚善良、和蔼可亲、知识渊博、循循善诱的好老师,这是人生的一大幸事。很多后来的成功人士,追根溯源,都与老师正确的教育引导是分不开的。
但是,我们不能按自己的标准来要求每一位老师,老师的学识人品也不可能是一样的,他们有各自的特色,有各自的想法。所谓最好的老师,是那些能够适应不同的学生、因人施教的老师,像以前的老祖宗孔子那样,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各种各样的人他都能正确地加以教育引导。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最好的学生呢?我想,应该是能够适应不同老师的学生。从小学到大学,我们要遇到各种各样不同的老师,怎么去适应,这就是我们当学生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
想起中学时代的两位老师。
一位姓陈,长得很秀气的女老师。她高中毕业没考上大学,到我们这所乡村中学来教初一英语。应该说这是一位责任心很强的老师,开始时我们都很喜欢她,我的英语成绩也不错,每次考试都有95分以上。但一天早读,她来辅导英语,我正看小说《西游记》。当她走到身边时,我还沉浸在小说精彩的故事情节中,没有发现她的到来。她气红了脸,伸出手,恶狠狠地说:“拿来。”我不给,于是她破口大骂。我稚气的心受到了严重的伤害,狠狠地瞪着她。她愣了一会儿说:“不要脸!有本事你就不要来上我的课。”我抓起书包就冲出了教室。此后一年多的时间,一上英语我就逃课,英语成绩也急转直下。直到初三,换了一位英语老师,我才开始从初一的英语学起。后来到高中、到大学,英语成绩也一直不理想。
还有一位是高中时的班主任,教物理的龚老师。一上高中,我狂热地喜欢下象棋。一天早自习,我和同桌下起了象棋。由于太投入,没有发现龚老师已经走到了我们身后。她看了一会儿我们下棋,然后柔声说:“收起来吧,这是自习时间,不要耽误了学习。”我们红着脸把棋收起来。几天之后的一个早自习,轻狂年少缺乏自控力,我和同桌又在下象棋,又被她抓个正着。她把我们的象棋收缴了,不过她的神态并不是那种怒不可遏的样子,她站在讲台上,把象棋举起来,微笑着说:“既然大家这么爱下象棋,那我们过几天举行一次象棋比赛,谁得了冠军,就把这副象棋奖励给谁。”后来,我得了班上的象棋冠军,当了物理科代表,成绩也由班上的中等水平一跃成为全年级的前几名。当我以全年级理科第二名的高考成绩被军校提前录取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就是龚老师慈爱的微笑,心中充满了感激。
其实,这里面涉及两个问题。一方面,是老师应该怎样对待学生的问题。我们学生都还年轻,会经常犯点小错误,也常常令人很生气。但是,请老师相信,我们并不是想要对着干,大多数的时候,都是因为不懂事,都是无心之错。这种时候,需要的是一颗宽容的爱心,你的笑对我们很重要。毕竟,年轻的心渴望关怀与关注、理解与尊重。否则,在逆反心理的作用下,小问题也可能酿成严重后果。多一点尊重,多一点宽容,多一点笑容。也许,在无意之中,你已经改变了一些人的一生。
另一方面,是学生应该怎样对待老师,特别是怎样对待老师过于严厉的批评,甚至是惩戒、惩罚的问题。我们年轻的心很敏感,容易觉得受了委屈,受了伤害,受不了了就可能冲动、冲撞,引发更大的矛盾。我们应该坚持的一个原则是:尊重和理解老师,不顶撞、不冲撞。因为我们要相信一个基本的事实:从老师的出发点来说,肯定不是害我们,而是关心,是爱护,只是有时候“恨铁不成钢”而已。被老师批评,肯定是有原因的。一种情况是,确实是我们的错,那犯了错就得认,就该接受;一种情况是,老师误解了我们,错怪了我们,我们也没有必要立即解释甚至当面顶撞,等以后有机会再慢慢解释清楚。当然,老师如果使用了“打骂体罚”的手段,那他肯定是不对的,制度规定也是不允许的,这种时候,我们也要通过适当的途径,比如,通过家长来与老师、学校沟通,寻求解决之道。
I. 目前中学心理老师教师的编制问题
以后会慢慢得到重视的,这是一个大趋势
J. 有谁是老师吗或是心理老师得帮帮我行吗
有什么困扰可以说出来,大家都能帮助你。如果不好意思,也可以自己看书,你疑惑的所有,都会在书中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