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初中高中 > 帕夫雷什中学第四章读后感

帕夫雷什中学第四章读后感

发布时间:2021-01-10 18:47:36

1. 《帕夫雷什中学》第二章读后感

[《帕夫雷什中学》第二章读后感]

《帕夫雷什中学》第二章读后感

赵一军

在11月份我阅读了《帕夫雷什中学》第二章《学校的物质基础及学生周围的环境》后,我感受颇深,我明白了:班级文化建设就是通过班风建设、教室设计、开展各种文化活动,以及教师的言传身教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与感染,并形成积极的道德情感,从而将道德认识内化、升华为道德信念和道德理想,《帕夫雷什中学》第二章读后感。班级文化建设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我们要多花时间在班级布置上。
1、美化教室环境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利用墙报,我们都将从审美的高度深入规划,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终连学校的墙壁也在说话”。教室是学生学习、生活、交际的主要场所,是老师授业、育人的阵地,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地方。整洁、明丽、温馨的教室环境可以激发性情、陶冶情操,给人以启迪教育。因此班级文化建设首先要抓好教室的环境布置。可以让学生写下自己的“豪言壮语”,
或将下一学习阶段的奋斗目标贴在墙上,让学生深感自信心时刻伴随身边。
2、制定班规班纪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因此,根据校纪校规,可以结合班级的实际情况,由班干部牵头,经过全体同学的讨论之后制定和实施学习、纪律、卫生、班风四大标准,并依照标准量化每位学生的日常表现,使每个学生时时都在一定的准则规范下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言行,使之朝着符合班级群体利益,符合教育培养目标的方向发展,读后感《《帕夫雷什中学》第二章读后感》。并且,在制定班级规章制度时,不仅要注意制度本身的科学完善,还得从文化的角度来审视制度,赋予班级制度以文化色彩。
3、传递班级情感

班级文化更多的是一种心理氛围,是学生对集体认同后产生的一种鱼水关系。而且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其中有关于归宿和爱的论述,指出人类在人际交往中有被关注、被爱、被理解的欲望和需求。一个班级应该满足班级成员在这方面的需求,使其感到班级的温暖如同家的温馨、找到一种归宿感,从而升华对班级的热爱。班主任可以登记好每一个同学的生日,每逢有学生过生日时为学生唱歌祝福,同学们可以给他送上一张小卡片、一小包花生、一个小笔记本,让悠悠的情谊在教室里流淌、让浓浓的爱在心灵间传递。同时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更应该注重文化因素的介入。秋风起时,学生会在黑板上看到这样的童谣:秋风吹,白云飘,飘过山,飘过桥,飘上柳树梢,
挂住不动了。 我叫奶奶取下来,做件暖和的大棉袄。这种无声的却赋予了文化气息的交流收到了极高的教育效果。

优美的班级物质环境与和谐的人文环境相得益彰,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自然而然地受到暗示、熏陶和感染,给他们增添了无穷的学习和生活乐趣,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使班级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热爱班集体的积极情感。一个健康向上,而又充满个性的班级风气已经形成,一个舒适,充满爱心,能激发出人学习兴趣的“软文化”环境悄然筑起,学生获得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发展动力。

当然,班级文化的建设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也不是凭一两个人的力量能完成的,它是集体的结晶,它需要班集体的每一个成员都要参与进去。它的存在方式是动态、系统的,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的。在各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我们要使班级文化作用最大化,以最有效的方式促进学生的发展。
〔《帕夫雷什中学》第二章读后感〕随文赠言:【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2. 《帕夫雷什中学》第一章读后感

[《帕夫雷什中学》第一章读后感]

《帕夫雷什中学》第一章读后感

贺坡学校 赵一军

近一个月我在读苏霍姆林斯基的《帕夫雷什中学》,我感到在帕夫雷什中学学习的学生是无比幸福的,在这儿的学生都能够受到一种美德熏陶,都能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爱和同学对他们的友谊,《帕夫雷什中学》第一章读后感。当苏霍姆林斯基走进我的视野,令我为自己的职业感到自豪的同时,我也深深感到自己责任的重大。这不是一项随随便便就能做好的“工作”,或者说,这不是一项工作,而是重塑人类灵魂,使人走向更完美的一种宗教。他的伟大来自于他几十年如一日的丰富多彩的教育实践。时至今日,翻读他的《帕夫雷什中学》,仍然可以触摸到真理的闪光,人性的真谛,智慧的芬芳,诗韵的神奇。闭目沉思,文中有两个地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些洞达事理的誓言佳句仍在我耳边回荡。

其一:“我们当教师的没有教儿童思考。从他开始过学校生活的最初日子里,我们就把他眼前那扇通往周围大自然的迷人世界的门关闭了,他再也听不到小溪的潺潺流水声,听不到冰雪融化时水滴的叮咚响,听不到云雀的婉转鸣唱了。他们只是背诵关于所有这些美好事物的一些枯燥乏味的语句。”

教育大师其实在谆谆告诫我们:一定要让孩子亲近大自然。想起我们的教育经历,不禁悲从心来:因为有最后的考试评比制度,我们更多关注的是学生的成绩、分数,而忽略了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自由的环境,给他们一个个性发展的空间,整天只是让他们在狭小的斗室里进行枯燥乏味的学习,有时为了最后期末考试的准确率,还硬性规定这个字组词你必须这样写,那句话的感受你只能这样说……反思我们的所作所为,这样的教育除了让学生掌握了规定的知识,每次考试试卷上的成绩让人叹为观止外还能得到什么呢?这样的教育注定是缺乏智慧的教育,注定是造就机械人的教育,而不是成功的教育,读后感《《帕夫雷什中学》第一章读后感》。

其二:“培养学生具有同志式互助精神以及互相支持和援助的意愿,是一项重要任务。我们力求在幼小的孩子心灵里就唤起关怀同学命运的感情;学会把一个同学的不幸看成是整个集体的不幸;养成团结一致的集体感和随时准备相助的意愿。这是防止利己主意的最重要条件。如果你自己会,而你的同学不会,你就要教会他。”

大师是在提醒我们:爱,是无处不在的。爱就如空气一般,我们身边到处都是爱,我们从未离开它,离开了爱的人,就等于没有灵魂的人。爱的教育是儿童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陶行知先生的“爱满天下”更是把爱的教育发扬光大。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陶行知说:“小孩子的体力与心理都需要适当的营养。有了适当的营养,才能发生高度的创造力。”人在儿童阶段,其心理的基本需要中,情感的需要是第一位的。师爱(以及同学之间的爱)犹如心理发展的精神乳汁,哺育儿童的心灵发展。师爱能营造出和谐、温馨、亲切的师生关系。在这种师生关系中,学生不仅乐学,而且个性会得到充分发展,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而同学之间的爱能让孩子感觉到自己生活在一个大家庭中,不管什么时候遇到困难,总会有朋友来帮忙……这是创造能力形成的心理基础。

反思我们现在的学生,个个是家里的小公主小王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在学校里也是这样,劳动不积极也干不好,同学之间互不关心,拿己之长比人之短,经常闹矛盾,不愿参加集体活动,没有集体荣誉感……

由此可见,爱的教育,对于我们小学生的培养是多么的重要。一个人只有懂得如何去爱别人,才能逐渐发展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否则一个缺少爱的人,又怎么有能力去让这个社会充满爱。这个社会是多么迫切地需要爱啊!我也迫切地希望,我们祖国的下一代能在爱的教育中健康成长。

读完了《帕夫雷什中学》第一章,我感受到“教师”不是一般人能做得了的“工作”,或者说,这不是一项工作,这是重塑人类灵魂,使人走向更完美的一种宗教。扪心自问,在我身上缺少的是一种精神,一种追求,一种无私。静下心来,徜徉在经典中,我发现原来一直让我困扰的问题有了确切的答案,而我就好象找到了目标一样的兴奋不已。我相信今后的我会以苏霍姆林斯基为榜样,尽量向他靠拢,做一个“心中有学生,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孩子”的好老师。
〔《帕夫雷什中学》第一章读后感〕随文赠言:【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阅读全文

与帕夫雷什中学第四章读后感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睢宁县第一中学北校区 浏览:349
道里小学中学排名 浏览:226
辽宁重点中学分数线 浏览:174
临夏回民中学2018分数线 浏览:683
合肥市包河区外国语实验中学 浏览:477
龙川实验中学公路改造 浏览:844
呼和浩特中学上下课时间表 浏览:300
2018年沈阳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数学 浏览:687
龙川县登云中学校长 浏览:863
北仑中学招生简章 浏览:473
长安一民中学上课时间 浏览:833
盱眙中学2015高考成绩 浏览:284
中学生手球锦标赛 浏览:377
辽宁省实验中学魏民 浏览:670
2018江浦高级中学录取名单 浏览:305
洛阳2019年中学招生信息 浏览:220
蔡家坡初级中学电话 浏览:903
三门启超中学招聘2018 浏览:572
郴州市第三中学贴吧 浏览:716
2019北镇中学分数线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