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济源为什么成为了篮球城
济源为济水发源之地。想让一个中国人记住济源并不难,只需告诉他这里是愚公的故乡,那个家喻户晓的“愚公移山”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作为愚公的后代,济源人很自豪。不过,他们引以为荣的还有一样:篮球。不大的小城,却享有“篮球城市”的美誉,并拥有着一座几乎无与伦比的篮球城体育中心。
没有人能说清楚济源人为什么如此热爱篮球这项运动,只知道解放后篮球运动就开
始在
这里萌芽,从市区到农村,从机关到厂矿,到处都有济源人拍打篮球的身影。在篮球场还没有普及的六、七十年代,对于很多济源人来说,能够在一块像样的篮球场上痛快打一场比赛是奢侈的,但他们不介意,只需要一只篮球,在一块哪怕不是很宽敞、也不见得很平整的空地上,两、三个人简单地来几个对抗动作,甚至一个人运运球,也是幸福的。这样的情景,当时很常见。
如今,济源人不需要为上哪儿打篮球而犯愁,除了那个宏伟的篮球城,济源各学校、机关单位几乎都有自己的篮球场,甚至篮球馆,即便农村也几乎村村都建了灯光球场。并且,他们都有自己的篮球队。从年头到年尾,济源的大小篮球赛事不断,村与村之间的友谊赛,厂与厂之间的争霸赛,加起来得有成百上千个比赛。据说,在济源市梨林镇水运村和克井镇大社村之间,还流传着一个“篮球泯恩仇”的故事。水运村和大社村一直有矛盾,一天,有人将两村的篮球队拉在一块打了场篮球赛,结果比赛结束之后,双方成了铁球友,两个村子之间的矛盾也因此被化解了。之后,两村每年都要举行大规模的篮球邀请赛,以球会友。
现在,农村里还出现了“篮球庙会”,每年由一个村子发起组织,周边至少有8、9个村子积极参与的大规模篮球赛,成为村民们企盼的节日。比赛持续好几天,男女老少们看球看得津津有味,招待各参赛队的篮球明星们也是他们乐于做的事,每天中午和晚上,朴实的村民们都争着抢着让球员到自己家里吃饭。“篮球庙会”甚至吸引了不少外地的篮球爱好者组队前来参赛。
在市区,篮球运动开展得也毫不逊色,例如每年夏天,一个叫作“周末篮球夜市”的活动就非常受市民们欢迎,这是济源篮球球迷协会举办的一个比赛,每周六晚上7点至10点都有不同的球队在场上进行着激烈较量,吸引观众无数。这个比赛已经办了10年,在济源篮球城还没有建成之前,比赛就在一些院校、甚至农村的篮球场上进行,如今,篮球城的室外场地就成了固定的比赛地了。
济源人总是无不自豪地说,愚公的精神是他们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财富,而篮球运动的内涵与“愚公精神”亦有相通,他们正用这种精神继续济源的发展,继续篮球的发展。
2. 关于CHBL<全国高中篮球联赛>...谁能给我介绍一下最好有参战球队名单
作为“全国篮球城市”,东莞除了宏远、新世纪和柏宁三家职业篮球俱乐部,在群众篮球、企业篮球和学校篮球上也有着令人瞩目的成就。近日就传来捷报,在2008/2009中国高中篮球联赛广东赛区选拔赛决赛中上演了“东莞德比”,中堂群英学校以81:45击败东华高级中学,获得代表广东省参加全国高中联赛南区比赛的资格。
全国高中篮球联赛于2002年创办,如今已颇具影响力,向CBA联赛甚至国家队输送了不少优秀球员。目前广东东莞银行队的主力后卫刘晓宇,正是在2005年率领长春十一中夺得冠军并荣获MVP后,进入宏远队,逐渐成长为国手。
本届全国高中篮球联赛的参赛队必须是全日制普通中等学校,及中国中学生体育协会分会的会员学校,赛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各省(直辖市)选拔赛,南北各10个赛区,每个省(市)冠军将参加第二阶段的南北分区选拔赛,最后由南北区的前两名进行交叉淘汰赛,并决出总冠军。
广东省选拔赛共分广州和东莞两个分赛区,由两个赛区决出前两名进行交叉淘汰赛。东莞赛区有群英学校、东华中学、光明中学和东莞理工学校4支球队参加,群英学校以第一名出线后遭遇广州赛区第二名市桥二中,虽然对方球员大多来自广州伟伦体校,但以土生土长的中堂学生为班底的群英学校队仍然击败对手进入了决赛。
群英学校决赛中的对手是半决赛中击败广州执信中学的东华中学,群英学校上半场就一度领先达40分,最终轻松获胜。群英学校也将代表广东省参加于今年3月3日-15日在福州进行的南区比赛。
据了解,中堂群英学校是广东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之一,是我市篮球传统强校之一,曾于2006年和2007年蝉联东莞中学生篮球联赛男子高中组冠军。群英学校校长刘继邦介绍说,该校每个年级都设立了体育特长班,涌现了许多篮球好苗子,就由学校的体校老师担任教练,打造出了高水平的中学生篮球队。
3. 济源所有高中
济源有一中,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高级中学,这几个高中都是不错的。一中是最好的,河南省示范高中,很美的!济源没中专,有个济源职业技术学院。
4. 为什么查不到河南省济源市高级中学的高考成绩高级高考成绩真的那么不好么
好学生集中一个学校,其他学校的学生未来命运一目了然,真不能比了。中考已经宣告了一生命运
5. 河南济钢篮球队队员简介
郭少华,男, 1960 年 6 月生,工学博士。现为中南大学教授,土木建筑学院副院内长。长期从事容土木工程力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先后主持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和重大工程项目,在国内外知名学术刊物发表论文 50 余篇,出版专著及教材 4 部,获得多次省部级教学和科研奖励。
6. 关于运动会打篮球的高中校园新闻
3月24日,XX县2014年中小学生(高中组)篮球运动会在XX中学落幕。
本次参赛队由XX县七所高级专中学属组成,各参赛队健儿以坚韧的毅力,顽强的拼搏精神赶超对手,经过激烈的角逐,XX县二中男女球队以绝对优势战胜对手,双双夺冠。
本次比赛由XX中学承办,XX中学组织周密,秩序井然,为各参赛单位提供强有力的后勤保障,深得各参赛学校好评。
7. 为什么很多篮球比赛在济源开赛呢
一个人口不足70万的中原小城,却拥有一座世界一流的篮球馆.走进小城,却遭遇美国式的街头篮球,这,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小城?它和篮球又有着怎样的渊源呢?本期<走遍中国>将带您走进济源,感受中国式的篮球激情。
在济源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篮球文化的氛围。篮球不仅是济源的城市名片,更构成济源深厚的体育文化底蕴。前不久,济源市委书记周春艳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个人”。素有“体育书记”、“篮球书记”美誉的周春艳说起篮球,总是如数家珍,豪情满怀。据她介绍,近年来,济源市先后获得“全国体育先进市”、“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国篮球城市”等多项殊荣。现在,拥有66万人口的济源市活跃着900多支篮球队。
“请你吃饭,不如上球场流汗;请你喝酒,不如上球场打球;请你打牌,不如去看球赛。”这种“篮球新时尚”正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济源人的生活习惯。篮球在济源的确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较高的竞技水平。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起,篮球就是济源人民最喜爱的体育运动之一。1990年以来,济源先后承办了3次国际篮球赛事,9次国家级比赛和12次省级比赛。济源农民篮球队曾代表河南省在全国农民运动会上两次取得较好名次;济源代表队还连续3年获得“苗苗杯”(中学生)篮球赛冠军。2003年,河南女篮落户济源。
为了打响“全国篮球城市”的品牌,济源市委、市政府早在2002年就出台了《关于加快篮球事业发展的意见》,并召开全市性动员大会,提出了“以篮球为载体,把群众体育做红做火;以篮球为龙头,把体育竞赛做活做新;以篮球为产业,把体育经济做大做强;以篮球为名片,把济源形象做亮做美,争创体育特色市和体育经济发展先进市”的体育事业发展思路。篮球界有人感叹:“能把篮球工作写进市委的文件,都可以进国家篮球博物馆了!”
思路有了,接下来就是实干。为给济源篮球事业发展构建坚实平台,投资2.5亿元、占地近300亩的“中国·济源篮球城”于2003年1月动工,其主要建筑包括篮球馆、训练馆、6个带看台的灯光篮球场和运动员宾馆等,其中篮球馆于2004年10月竣工投付使用。
现在,济源篮球城的篮球馆已成为济源市的标志性建筑,它那半个篮球造型、闪着银灰色亮光的穹顶,无声地阐释着济源人对篮球的深爱和对体育梦想的追逐。当记者走进这座面积20200平方米、拥有5500个座位的篮球馆时,不禁感叹其精巧的设计和现代化的专业设施。篮球馆的玻璃天窗采用自动化控制,当馆内空气浑浊到一定程度时,就会自动打开,排放烟雾和浊气,而半透明的房顶设计,在白天不开灯时也可达到正规比赛的光线要求;另外,为了消防安全,馆内还安装了国内少见、河南省内体育馆中独此一家的消防炮……国家体育总局篮球运动管理中心主任李元伟啧啧称赞:“这种先进一流的篮球馆,不仅在整个河南省,即便是在整个中西部,甚至整个中国,都是一流的!”奥运会冠军陈中也表示:“济源篮球城一点都不比雅典奥运会的篮球馆逊色。”
一流的篮球馆建成了,不是光给人看的。为了进一步做大做强篮球产业,济源市成立了“济源篮球城发展有限公司”,按照市场化运作,服务赛事,获得了经济效益,使体育产业成为济源市新兴的产业,显示出良好的发展潜能。截至目前,该公司以篮球馆为依托,已经相继承办了50多场国内外重大篮球赛事,全国男篮甲A俱乐部13支球队首次夏训和夏季联赛也在此举行。与此同时,篮球馆还发挥了它的社会服务和社会公益功能。在今年全国男篮夏训期间,济源180多名残疾人被请到篮球馆观赛;今年护士节期间,济源的护理工作者也被请到篮球馆观赛。济源市还准备出台有关老年人、残疾人和生活困难人员观看篮球比赛的优惠措施。在济源市领导看来,济源篮球城不仅是篮球竞技的理想场所,它更是人民群众的一片乐土。
通过篮球城的建设,我们会看到一个更新、更美、更和谐的济源!
8. 河南都有什么篮球队
河南仁和职业篮球俱乐部有限公司,代表了河南篮球职业化进程的最高水平版。其下属球队权是河南第一支进入CBA联赛的男子篮球队。河南作为人口大省,经济总量也排在全国第五位,在基层篮球运动也较普及,同时拥有焦作和济源两座篮球城市,但是唯一的一支能够参加CBA的职业男子篮球俱乐部竞赛成绩却不理想。
9. 济源高级中学08届校长是谁
李士杰
简历:
1963年5月出生家住河南省济源市下冶镇下石板村。
1983年毕业于河南省新乡师范学校,同年7月参加工作,在下冶镇石板初中任教,1984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7年被评为济源市首批德育先进工作者,1987年调任济源市教育局工作;
1989年函授本科毕业于河南大学政治教育专业;1996年在济源教育电视台创建《金桥》栏目,深爱观众欢迎,同年被中国教育电视台评为全国最佳栏目;1997年被评为河南省职业教育优秀教师。
1998年,李士杰调任河南济源市大峪镇中心校校长,2000年主持研究“河南省九五重点科研课题——深山区素质教育模式研究”,2001年通过验收并河南省获科研项目一等奖。
2002年被评为河南省学科动手术带头人,2003年再次被评为济源市教育先进工作者。
2005年1月调任河南济源市教育体育局办公室主任,2006年被评为中学高级教师,2007年7月调任河南济源市高级中学校长。
10. 加入高中篮球队,对高考有什么好处
除非是特有特长生的,在校队会得到较为系统的培训和锻炼,以后参加体考能得更高分,高考成绩可以考少点就可以读好的学校。如果不是特有特长生,精力还是放在学习上,因为校队的这个经历不会帮助考大学。
对体育特长生的理解: 高中体育特长生, 因为他(她)们是在校学生, 不是单纯的运动员, 也没有进行系统的训练; 每天能够训练的时间只有早上和课外活动, 一天大部分时间都是读书, 学习文化知识,迎接没完没了的考试,迎接考大学这个人生的转折点。所以,高中体育特长生既要他们读好书,还要达到高水平运动员,那是非常困难的事。当然,也有既读好书,体育又到达一级运动员的学生。 但是, 这样的学生必尽是少数, 不是普遍性。现在高中体育特长生的基本上现状是:体育好和文化好;体育好和文化差;体育中等和文化中等。现在对高考体育特长生的做法是:对体育好和文化好的学生, 学校是留不住的,这是显而易见的。对体育好而文化差的学生,重点攻体育(当然文化也不放弃),达到一定水平, 多参加市级和省级比赛, 高考参加高水平体育尖子考试, 通过加分的办法考上理想的大学。对体育中等和文化中等的学生, 重点放在文化科方面, 体育只要长期有计划,有系统,有规律地进行训练,到最后考试前再进行有效地突击训练, 一般来说, 大部分学生都能够通过体育术科考试, 所以文化才是决定体育考生升大学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