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初中高中 > 巫文举第三中学

巫文举第三中学

发布时间:2021-01-03 20:05:33

㈠ 福州第三中学的办学成果

高考成绩 2010年,该校学生高考文科本一上线率37.20%,本二上线率96.50%,本三上线率99.10%,最高分625分,理科本一上线率52.08%,本二上线率89.32%,本三上线率95.31%,最高分662分,理科实验班平均成绩607分,超过本一录取线539分,该届高三毕业生中共有4位同学录取到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
2011年,该校高三毕业班12位同学被直接保送到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重点大学,1位同学总分列全省文科前50名,9位同学获全省数学单科状元,1位同学获全省英语单科状元,该校实验班总分平均达650.2分。
2012年,该校高考成绩理科本一上线率达83%,文科本一上线率达72%;理科600分以上高分率达40%,文科600分以上高分率达13%;理科实验班平均分627分,本一上线率100%,600分以上高分率达96%,7位同学通过保送进入国内外一流高校;该校再度成为福建省保送浙江大学人数最多的学校。
2013年,该校高考成绩文科本一上线率86.19%,本二上线率99.26%;理科本一上线率87.50%,本二上线率99.79%。600分以上文理合计逾80人。共有25人通过北京大学等名校的自主招生考试,人数位居全省第5位;有5人通过艺术特长生考试,人数位居全省第3位;另有2人通过高水平运动员考试。11位同学通过保送进入国内外一流高校,人数位居全省第8位;该校再度成为福建省保送浙江大学人数最多的学校。语文单科省状元128分,英语单科省状元147分均在该校。该校优秀毕业生中共计81人次被美国、加拿大、英国等高校录取。
2014年,该校高考成绩文科本一上线率85.1%;理科本一上线率92.5%。文科实验班平均分606分,超过本一线45分,600分以上高分率68%,本一上线率99%;理科实验班平均分615分,超过本一线109分,600分以上高分率77.1%,本一上线率100%。 学科竞赛 各学科竞赛获奖统计时间获奖情况/荣誉获奖人次2009年国家级一、二、三等奖22人省级一、二、三等奖32人市级一、二、三等奖2人 2010年国家级一、二、三等奖16人省级一、二、三等奖31人市级一、二、三等奖20人 2011年国家级一、二、三等奖39人省级一、二、三等奖68人 2012年国家级一、二、三等奖12人省级一、二、三等奖37人 2013年省级一等奖3 2014年国家级一、二、三等奖38人省级一、二、三等奖8人 创新大赛 创新大赛获奖统计时间获奖情况/荣誉获奖人次2009年国家级一、三等奖3人省级一、二、三等奖16人 2010年国家级一等奖1人省级一、二等奖13人 2011年国家级一、二、三等奖5人省级一等奖9人 2012年国家级一、二等奖4人省级一、三等奖11人 2013年国家级一等奖1人 电脑作品比赛 电脑作品比赛获奖统计时间获奖情况/荣誉获奖人次2009年省级一、二等奖4人 2010年省级一等奖3人“福建省小科学家”称号3人 2011省级一等奖2人 2012年省级一等奖8人“福建省小科学家”称号6人 2013年国家级一、二、三等奖6人 2014年“福建省小科学家”称号12人 2015年10月29日—11月1日,在德国奥格斯堡展览中心举行第67届“创意—发明—新科技”iENA国际专业发明展中,福州第三中学2人发明作品获“金奖”;2人发明作品获“银奖”;2人发明作品获“铜奖”。 2009年,该校教师课题“教学精品课光盘”在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课题中期检查交流汇报会暨全国中学教育科研联合体2009北京联合会中获一等奖4人;论文/教学案例在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课题中期检查交流汇报会暨全国中学教育科研联合体2009北京联合会中中获一等奖4人,二等奖4人;论文/教学案例在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课题暨全国中学教育科研联合体2008高考经验交流会中获一等奖2人;现场课在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课题组举办的“高中课堂教学现场精品课、说课展示研讨会上”评选中获一等奖1人;第十二届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AMD杯”基础教育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例获二等奖1人;第十三届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AMD杯”基础教育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例获二等奖1人。
2010年,该校教师在第十三届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赛中获二等奖1人;在福州市中小学班主任教育案例中一、二、三等奖各1人;在第十三届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赛中获二等奖1人;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与教育创新论文大赛中优秀奖2人,二等奖2人,三等奖1人。
2011年,在5月举行的全国电视公开课比赛中,该校邵东生校长获优秀校长奖,林珍芳老师获全国一等奖,陈俊老师获全国二等奖;在省首届中小学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中获一等奖2人,二等奖3人。
2012年,该校邵东生校长获“福建省第三届杰出人民教师”荣誉称号,郑其瑞老师获全国思想政治优质课评选特等奖、全国思想政治课说课比赛特等奖,陈原老师获省第二届中小学教师教学技能大赛高中组特等奖第一名。
2013年10月,在福建省普教室举办的2013年福建省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说课比赛中,该校黄志刚老师获高中组一等奖。
2014年,该校黄璐璐老师在福建省生物学科优秀微课程评选中获一等奖,在2014年福建省高中生物学教学研讨会暨福建省教育学会生物教学委员会第20次学术年会上,黄璐璐老师凭借微课程《生长素的发现》荣获福建省生物学科优秀微课程评选一等奖;在2014年福州市中小学优秀“微课”评选中,洪玲老师获一等奖;陈原老师获二等奖;龚惠儿老师获三等奖;在“2014年全国高中数学青年教师优秀课展示”活动中,该校林珍芳老师代表福建省参加比赛,获一等奖。
2015年10月29日—11月1日,在德国奥格斯堡展览中心举行第67届“创意—发明—新科技”iENA国际专业发明展中,该校魏丽真老师获“第八届世界创意节——国际发明项目金牌导师奖”。 励志、笃学、力行
励志:奋志,集中心思致力于某种事业
笃学:专心好学
力行:努力实践 1、三个“中”字排成三个重叠的“三角形”,形似三座山(“三山”是福州的别称),意为福州第三中学。 傲然耸立的三座山又有“无限风光在险峰”之意, 激励同学们不断攀登科学文化的高峰。
2、三个“中”字围成图案的中间“三角形”, 意为创办时的 “福州市立初级中学”,周围的三个“中”字, 表示先后归并的三所私立中学(中建、黄花岗、福华),以体现学校的历史沿革。
3、三个“中”字朝向三个方面,喻为教育的“三个面向”(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 也象征学校的“三为” 办学原则(德育为首、教学为首、育人为本)。
4、三个“中”字的中间竖笔,连接成“Y”形,为“育”字拼音字母的字头,体现学校的 育人属性。“Y”又形似幼芽,象征中学是从事基础教育、 培育幼苗的园地。
5、三个重叠的“三角形”, 又形似挺拔向上的三棵树,喻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6、衬底的白、蓝两色象征着纯洁与希望。 福建第三中学校歌
湖畔榕荫丛,巍峨福三种,尊师重教今昔同,李白桃红济济一堂沐春风。
啊,啊,勤奋严谨求实进取学海杨帆乘长风,用于创造,敢攀高峰,明日英才万千众。
壮志凌霄汉,丹心灌长江,又红又专体魄健,少年才俊报国不忘化雨工。
啊,啊,勤奋严谨求实进取学海杨帆乘长风,用于创造,敢攀高峰,明日英才万千众。
啊,三中可爱的三中,这里是生命的新起点,我们翱翔海阔天空(海阔天空)。 截止2011年1月5日,福州第三中学有学生社团23个。 无戒动漫社PASSERS-BY DV社话剧社魔术社纯木空间吉他社现代视觉研究会街舞社天文社英语角LIVING VOICE乐队尘昕図画社Tick-Tock乐队湖滨文社棋社魔方社模拟联合国社篮球社推理社羽毛球社Loading 乐队雅言社超现实事物探究社湖滨文社-古典文化组

㈡ 黄石市第三中学的学校简介

学校教学设施先进齐备,校园教育教学基本实现信息化。教师可利用笔记本电脑进行网上备课和教学,现代化的实验室、多媒体室、电子阅览室和心理咨询室规范配套;功能齐全的形体房、艺术楼、心理咨询中心、学术报告厅一应俱全。

学校秉承“培养终身自主发展的人”的教育宗旨,本着“创特色,树名师,育新人,兴名校”的办学思路,坚持“成人与成才并举,文理艺体并重,科学与人文精神并存,传统与现代特色并显”的多元发展的办学方略,努力为广大学子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按照“以人为本,注重内涵,强化特色,加速发展,创建一流”发展战略,增强学校的办学实力和竞争力,创造新的业绩和辉煌。 每年的12月,为迎接元旦的到来,由德体卫艺处主办、高一高二年级组协办的元旦跳长绳比赛丰富了学生们的体育文化生活,丰富了课余活动、增添了校园生机、锻炼了学生体魄、团结了各班友谊,是一项隆重而富有趣味性的活动。
每年元旦前后,黄石三中将会迎来一年中最大的文艺盛事—黄石三中迎新春师生文艺汇演。从前期筹备、主持宣传到节目编排都是由广大师生自己策划,充分发扬了黄石三中和乐、进取的校训和民主务实风尚。每当这一天,校领导吕伟胜、叶甲友、陈惠、马洪、罗建斌与广大师生同乐,教工团支部、党委行政教辅支部、各年级组老师、各班同学为全校师生呈现出了一台华美绚丽但也勤俭节约的文艺演出!
校长 :叶甲友,男,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中学高级(语文)教师。1987年参加工作。
工作简历:
1987年年分配到湖北省重点中学黄石二中任教,任校团委书记。1990年调黄石市教育局工作,历任人力资源开发研究室副主任、办公室副主任、办公室主任。
2002年担任黄石三中副校长、党委委员。
2004年至2012年8月担任黄石七中校长。
2012年9月起担任黄石三中党委委员、党委副书记、校长。
黄石市学科带头人,黄石名师,黄石市十佳校长,黄石市有突出贡献专家,黄石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湖北省校长协会理事、中学语文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优秀语文教师。 吕伟胜,男,中共党员,1964年生,大学本科学历,高级教师。黄石市市委、市政府“中国·黄石首届矿冶文化艺术节暨黄石建市60周年活动”突出贡献者, 黄石市“十大杰出志愿者”,博州教育局“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支教教育工作者”,博乐市市委、市政府“优秀授博干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优秀支教教 师”,黄石市第二届语文学科带头人。1988.06—1989.08在蕲春李时珍中学任教,兼任教工团支部书记
1984.09—1988.06在湖北师院汉语言文学系学习,任班长、学生会主席1989.09—1995.08在黄石七中任教,兼任班主任、教工团支部书记、语文教研组长1995.09 —2008.08在黄石二中任教,先后担任高中语文教师、班主任、德体卫艺处干事、第二党支部书记、总务处副主任、后勤服务中心主任、办公室主任、教科处 主任。
其间2005年7月—2008年7月,被湖北省委组织部委派,任新疆博乐市教育局副局长、党委委员。2003.10—2005.10 在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生班学习2008.09—2012.07黄石艺术学校的副校长、党委委员、语文教师2012.08— 2014.8 黄石七中党总支书记。
2014.09—至今黄石三中党委委员、党委书记 书记:陈惠
副书记:江贤猛 主 任:陈水洲
副主任:陈登虎 主 任:赵虎
常务副主任:彭望祥
副主任:万海燕、李明涛、罗威 主 任:赵川
副主任:周保中 主 任:肖燕鹏
副主任:汤青婷 主 任:章峰
副主任:刘春 主 任:吴顺红
副主任:廖有才 主 席:陈惠(兼)
副主席:张菊荣(民进成员) 书 记:洪流
组织委员:冯萼生
宣传委员:曾玉珍 书 记:柯善清
组织委员:王刚
宣传委员:董湘娥 副书记:高雄风(兼教工团支部书记)

㈢ 南通市第三中学的中外合作

基本情况
南通市第三中学中澳班创办于2000年7月,是由澳大利亚昆士兰州教育部与南通市教育局合作举办的高中段留学项目,办学至今已招收了十二届学生,帮助约300名同学实现了赴澳留学的梦想,学生的学业合格率近100%,签证成功率为100%。先后有60多名同学考取了墨尔本大学、悉尼大学、昆士兰大学等世界排名前五十名的著名大学 。
南通市第三中学中澳班旨在培养合格的留学生,提高中国学生的国际交流水平,拓宽中澳合作和文化交流的渠道,促进我国教育事业 的发展。
成立以来,该班蓬勃发展。学校先期投入800多万元,建成了教学、生活设施堪称一流的封闭教学区,有独立的四层教学大楼、学生公寓和餐厅。各种现代化教学设施一应俱全,拥有独立的电脑房,多媒体大屏幕电化教育以及配置齐全的资 源中心。学校为该班提供图书馆、实验楼、音乐室、游泳池、足球场、篮球场、羽毛球场等配套设施,为学生的身心发展及业余生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学校还与澳大利亚昆士兰州布里斯班的州重点中学格拉瓦特山中学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该学校负责提供教学计划、教学资源及其考试试卷并给予各种教学方面的支持。中澳班的课程设置全部依据我国和澳大利亚昆士兰教育部标准制定,主要科目采用全英文教学,学生主修英语、数学、社会学及科学五门课程,由澳大利亚注册教师和中方联合任教,确保学生的学习能与澳大利亚接轨,与时代接轨。该项目规模不断扩大,影响与日俱增,2002年,中澳友谊学校正式挂牌成立。
撷中澳文化之精神,育中西合璧之英才。南通――昆士兰中澳友谊学校正以她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莘莘学子入学就读,这是南通市第三中学精心孕育的又一颗璀璨明珠。
承办学校
南通市第三中学创建于1952年,是南通市政府创办的第一所完全普通高中,校园环境优美,是江苏省花园式学校。南通市三中秉承“崇德博学”之校风,关爱、呵护每一个学生,以严瑾、和谐的教学管理创造了骄人的业绩,是江苏省首批四星级学校,江苏省文明单位。教职工近500人,学生近5000名,设有普通高中、初中部以及中澳班。学校为中澳班的发展先后投资千万余元,建成了一流的教学、生活设施封闭区,有独立的四层教学大楼、学生公寓楼以及餐厅。学校还为实验班提供图书馆、实验楼、音乐楼、游泳池、健身房、篮球场等场所,为学生业余生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2007年5月与南通中学实行真正意义上的联合办学,在“优势互补”“人员互通”“资源互享”思想指引下,及时调整办学目标,着力打造优质师资队伍,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学校各方面工作取得全面进展,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澳方负责接纳我班学生的三所学校均为昆士兰州公立学校,格拉瓦特山中学、罗切德尔中学、克里夫兰中学与该校长期合作,形成了紧密友好的合作关系,这三所州立学校负责提供教学计划、教学资料及考试试卷,给予教学方面的各种支持,并负责接收中澳班全部学生赴澳继续高二、高三年级阶段的学习。三所学校位于世界十佳城市之一的布里斯班,地处近郊,风景秀美,是读书的好地方,校园占地并不大,没有高楼大厦,学生数近1000人,但各项先进设施应有尽有,其中格拉瓦特山中学的学生数与电脑数的比例高达1∶1,而且许多电脑室与大学图书馆联网,还拥有7种不同种类的球场。学校开设有涉及资讯科技、文理科、商科、经济等方面的二十多种课程供学生选择研修。 中澳班招收初三毕业生和年龄不满十八周岁的高中在读生,在国内学习一年,主要学习澳大利亚昆士兰州教育部海外十年级项目课程,同时学习我国高一年级部分课程,学习结业后免考雅思赴昆士兰州就读十一年级和十二年级,中学毕业后可以直升澳大利亚大学。
在该校学习一年期间,注册为昆士兰州教育部海外十年级学生,主要学习四门课程:英语、数学、科学(物理、化学、生物等综合课程)、社会学(包含有历史、地理、人文、环境、旅游、广告等),以上课程均使用澳大利亚昆士兰州教育部海外十年级英文版教材,并由澳洲注册教师执教(澳籍教师由昆州教育部和该校共同遴选聘用)。另外还开设国内高一年级的语文、历史、电脑、体育及音乐、体育等考查科目,由该校普通高中教师执教。整个学年分为四个学期,每学期进行四门主课的期末考试,采用昆士兰教育部提供的国际留学生统一试卷,综合四个学期的成绩评定学生的学年成绩,给全部合格的同学颁发昆士兰州十年级结业证书,澳方学校同时发送入学通知书,待到签证通过,学生随即赴澳继续高二、高三年级的学习。学生无需进行雅思考试,这也是该班的一大优势。留澳期间,寄住于澳洲学校精心挑选的寄宿家庭,具有良好的生活环境及学习环境。课程设置为5+1,选修6门课程,从中选择5门功课进行考试评定,计算为OP值(OP值分为1至25,其中OP1至15可以升入本科院校)。高三毕业之后可以直接升入各类高等院校。 中澳班学生在高二阶段即赴澳求学,成为常说的“小留学生”,年龄较小,生活自理能力较弱,社会阅历很浅,为弥补以上不足,更好地帮助学生在澳学习与生活,该校与澳方学校共同合作构建了较完善的协助机构,落实了一系列的帮助措施,以高度的负责态度细致地做好各种跟踪服务。
学生远离父母,远离家乡,初到澳洲难以适应,思乡心切,该校要求澳方学校精心挑选寄宿家庭,外籍父母必须关爱孩子,同时能对中国孩子的依赖父母的特点给予适当的理解和体谅,寄宿家庭还务必提供宽带上网通道。澳方学校设有专职的海外留学生领导机构,以副校长为首,下设国际学生协调员、教师、课程辅导员及留学生学习生活协调员。副校长、国际学生协调员与该校保持着热线联系,并定期来校访问、交流。
同时,该校也积极地做好跟踪服务工作,学生第一次赴澳都由该校组织实施。我们还担任学生、家长与澳方“家长”、澳方学校等方面的热心联络员,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及时通报学生表现、学习成绩,每年还组织家长赴澳探亲参观。
正因为有了完整的服务措施,家长、学生对我们的工作相当满意、相当放心。 从2000年7月创办至今,中澳班共成功输送约300名学业合格学生赴澳留学,签证成功率为100%。大学录取率也相当喜人,以第二届为例,赴澳22名同学中有21人直升各类院校,其中3名同学直升墨尔本大学。第三届的礼仲毓同学取得OP1(全澳洲的比率仅为2%),季鸥怡同学取得OP3,这两名同学可以自选澳洲任何一所大学,任何一个专业,他们都选择了墨尔本大学。中澳班以其骄人的业绩、完善的服务赢得了广大家长、学生的青睐与好评,所招收的学生来自五湖四海,除江苏省以外,近至山东、安徽、浙江、福建,远及北京、宁夏、云南。南通市第三中学中澳班正走上一个面向全国、稳定发展的轨道。
南通市第三中学中澳班的中外合作办学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办学的过程中不断完善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不断完善课程设置,严格而又人文化地做好外教管理工作,充分调动外教的积极性,以确保学生学业的高合格率。相信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进一步发展,随着人们教育理念国际化进一步发展,该校的中澳实验班将会与全省、全国的中外合作学校一样蓬勃发展,越办越红火。

㈣ 文举妙答的翻译

先来说说里面的人名:孔文举,就是孔融,孔融让梨的那个孔融,是孔子的后专代。仲尼,就属是孔子了。伯阳,就是老子,老子本姓李,叫李耳,字伯阳。下面我来翻译一下:
孔融十岁的时候,跟着父亲到了洛阳。那时李元礼在洛阳享有盛名,是司隶校尉,到他家拜访的人都是一些杰出人士,或者就是亲戚,才能给你通报。孔融到他家门前,对看门的说:“我是你家主人的亲戚。”进去以后,宾主落座,李元礼问:“你和我是什么亲戚?”孔融答道:“当年我的先人孔子和你家先人李耳,有师徒之谊,所以我与你是世交。”(据说当年孔子曾问礼于老子,所以孔融这么说)元礼和其他客人都啧啧称奇。太中大夫陈韪后到,没有听到孔融的话,有人就跟他说了。陈韪说:“小时候聪明,大了不一定好。”孔融说:“大概你小时候,肯定是很聪明的。”陈韪大惭。
这个故事出自《世说新语》,译得不好,将就看吧。

㈤ 孔融字文举,鲁国人…州郡礼命,皆不就 的翻译

原文:孔融字文举,鲁国人,孔子二十世孙也。父宙,太山都尉。融幼有异才。年十岁,随父诣京师。时,河南尹李膺以简重自居,不妄接士宾客,敕外自非当世名人及与通家,皆不得白。融欲观其人,故造膺门。语门者曰:“我是李君通家子弟。”门者言之。膺请融,问曰:“高明祖父尝与仆有恩旧乎?”融曰:“然。先君孔子与君先人李老君同德比义,而相师友,则融与君累世通家。”众坐莫不叹息。太中大夫陈炜后至,坐中以告炜。炜曰:“夫人小而聪了,大未必奇。”融应声曰:“观君所言,将不早惠乎?”膺大笑曰:“高明必为伟器。” 急需翻译、、谢谢拉!! 帮帮忙。。 最佳答案 自己翻译的。。。可能会有瑕疵。 孔融,字是文举,是鲁国人,是孔子第二十代的子孙。(孔融的)父亲是孔宙,官拜太山都尉。孔融自小就有过人的才智。十岁那年,跟随父亲到京师。当时,河南府尹李膺生活注重简朴,不随便接见宾客。如果不是当世的名人和他的世交,都不能接见陈词。孔融想要见他本人,所以来到李膺门前,跟守门人说:“我是李膺的世交子弟。”守门人把这告诉了李膺。李膺请孔融进来,问道:“你的先祖曾经与我的有旧交情吗?”孔融说:“是的。我的祖先孔子和你的祖先老子德行一样很高,把对方当成良师益友,所以孔融和你是世交。”在座的人没有不赞叹的。太中大夫陈炜后来才来到,在座的人把这件事告诉陈炜。陈炜说:“那个人年幼而聪明,长大后未必出众。”孔融对答道:“照你这么说来,你不就是年幼聪明吗?”李膺大笑着说:“你一定能成为大器!”

㈥ 临湘市第三中学的概况

1956年至1968年,是临湘三中艰难创业的十二年。临湘三中的前身是临湘市第三完小,校址在沿河中街。1956年在完小的基础上附设两个初中班,1958年下期正式更名为临湘三中。在“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指引下,学校做到德、智、体全面发展,教育质量不断提高,为临湘市一中、长沙市一中以及中专输送了大批合格学生,谁料到,1967年5月,全国发生了特大洪灾,临湘三中也没能幸免,聂市街已全被淹没,学校房屋被冲垮,各种教学设备都付之东流。鉴于原址地势较低,临街近水,上级政府将校址迁移到赵家燕屋山,此山因形似燕窝而得名,实为当时登仙者之风水宝地,故而杂草丛生,榛荆遍地,坟丘纵横,“往往鬼哭阴则闻”。而领导和老师,在上级政府只拨款三万元的情况下,硬是迎难而上,肩挑人抬,挑走了上万立方米的土石方,将原校舍的砖瓦、木材一一运到新校址工地,历时两年,建起了总面积达3870平方米的新校舍,开辟了280平方米的大操坪。正是由于当年领导和老师的艰难创业,才有了而今雄视虎踞的临湘三中,当年的创业者有而今的健在,一谈到当年的创业,无不感到自豪,有一老教师还赋诗云:“日暄雨润天何厚,建校移山地更灵,光芒射到心添暖,艰险拿来足踏平。”
1968年至1976年,是临湘三中初具规模的8年。1968年,学校改为聂市中学,1969年,招收了高中班。当时运动一个接着一个,可是学校领导和教师排除各种干扰,坚持边改革边实践,探索上社会主义文化课的方法。1974年10月《湖南日报》头版头条刊登了聂市中学上好社会主义文化课的经验。这篇报道一问世,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远至黑龙江省的代表参观学习。省、地、县三级领导多次亲临视察。聂市中学一时成为全省上好社会主义文化课的典型,为临湘赢得了荣誉。同时,学校在上级领导的关怀下,扩建校舍,购进各种仪器设备,并逐年植树造林、绿化校园,使得聂市中学已初具高中学校的规模。
1976年至1996年,是临湘三中稳步发展的20年。1976年10月,结束了“文化大革命”,学校狠抓教学质量、规范管理制度,实行教材教法的探索与改革。1977年下半年恢复高考时,夺得了全县文、理科语文、政治、历史等四项第一,录取人数亦据榜首,其中张万鹏现定居德国,在体育活动方面,在全县举行的中学生篮球、排球运动会上两次双双夺冠,78、79届高考亦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录取人数仅次于一中。为此,1983年,恢复“临湘三中”校名。
迨至重点中学择优录取,三中失去了平等竞争的机会,但八九十年代依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在基础建设方面,新修学生宿舍一栋,电教楼一栋,教工住房两栋。1997年将校门从向南移至向东,并作出了《临湘三中基础建设五年规划》。在教学方面,实行封闭管理、个别辅导。每年高考录取率稳中有升,都完成了教育局下达的指标。
进入十世纪末二十一世纪初,是临湘三中飞速发展的时期。首先在基础建设方面, 2001年投资116万元,新建一栋建筑面积4800平方米的教学楼, 2002年投资65万元改建了学生寝室为学生公寓,2003年耗资8万元改建了运动场,建成球场两个,300米环形跑道一个,2004年投资160万元在校园西北角建成一栋高标准学生食堂。从2001至2004年底投资150万元,建成4栋教工宿舍,耗资10多万元硬化了路面,花4万余元装备了高标准音乐室2间,舞蹈室一间,美术室4间,并添置钢琴两台。教师办公室安装了空调。现有高标准教学楼两栋,电脑室、多媒体教学设备已成为现实。有5栋教工楼,绿化面积2.3万平方米,原来的低矮平房一扫而空,代之以高楼座座、绿树成荫,真是“旧貌变新颜”。
临湘三中的校训是:修德、精业、鼎新、有为。校风是:团结文明,求实进取;教风是:严谨求是,爱生启智;学风是:勤奋虚心,求真善思。近年来,重点高中无序扩招,办实验班、奥赛班,三中的生源素质明显下滑,每年录取成绩都比兄弟学校低100-150分。基本上是一些中下等成绩的学生。为此,学校提出了“张扬个性、抓特色教育”的口号,在狠抓文化成绩的同时,特别着力抓音、体、美专业生。2001年王虎以613分的总成绩考取华中科技大学,而专业生则每一个台阶,每年一次突破,由1个至5个,由5个至2005年的22人。2005年高考美术专业15人参考,上线10人,其中余翼考取广州美院,音乐10人参考,上线7人,其中叶霞考取四川大学音乐表演系,体育4个上重点大学。从96年至2005年,连续10年完成教育局下达的高考任务,其中,2005年双倍完成教育局下达的高考任务。三本以上上线113人。而小专业居功至伟,可以这样说:“美院再不是三中的梦想”。
同时,为了提升教学质量,学校狠抓教师队伍建设。有人说过“三中是师资培训基地”,这话一点不假,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每年三中都要调走7-10位教师,除了少数到少沙、岳阳外,大多进了一中、二中、五中、职高。为了打造合格的有真才实学的教师队伍,学校通过各种途径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进行了培训。第一,抓学历培训。鼓励教师通过函授、自考等形式进行学习,获得高一级学历。现在该校教师119人,专任教师92人,基本具备了大学本科学历或正在参加本科学历的培训。第二,抓教师技能培训。对教师的计算机与普通话,作出新的要求。现在85%的教师普通话合格,84.7%的教师计算机合格。第三,抓业务培训。每学期举行一次专业考试,举行一次“百花杯”教学比武,加强集体备课,统一资料,统一进度,统一测试,形成教育合力,提高青年教师教学水平,使他们快速成长。因此,尽管每年调走不少老师,学校还是会很快铸就一支“精于教学,勤于育人,甘于奉献”的教师队伍。因教师们的“精”,带来了教学高效率;因教师们的“勤”,带来了高质量。2004年,学校制订了《2004-2008年教师继续教育新课程的培训规划》,它的启动与实施,带来了广大教师调整角色,转换思想的变更,它将打造一支更为优秀的教师队伍。
近年来,临湘三中一直施行聘任制和规范管理缺席,严格把住教师备、教、批、辅、考各个环节,并利用学生评教、教师互评,教学调查来分析问题,查找原因,互相监督,互相促进。形成了既严格又人文的管理体系,尽量为学生营造一个宽和、舒适、温馨的氛围。如对高三学生,食堂设立“高三学生专窗”,并免费提供两个月的鸡蛋与豆浆。正因为这样,才使得临湘三中一年一个台阶,一年一个新变化,在社会上名声大噪。
现在临湘三中已有教学班25个,其中高中教学班22个,初中教学班3个,教职人员119人。临湘三中以他坚实的脚步走过四十九个春秋,为社会输送了成千上万名优秀人才。

㈦ 望都第三中学优秀教师

基本情况:
望都第三中学成立于2008年8月,占地面积60682平方米,建筑面积19938平方米。学校环境优雅,设施齐全。学校现有3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721人,学校教职工107人,专任教师91人,学历达标率达100%。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得金。规范、科学、高效、务实的管理为望都三中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8、2009年度连续两年被文教局评为“教育教学工作先进单位”,2009年10月顺利通过了保定市标准化初中校达标验收,2010年度我校被授予“教育教学工作综合评估优秀单位”。2010年中考升学率举全县第一,我校王园园、刘世杰同学分获全县第一名、第二名。
确定发展目标,明确办学方向
核心理念:以人为本,力行创新,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校训:厚德博学自强不息
育人目标:人格自尊,行为自律,学习自主、生活自理、心理自强
学校文化与内涵发展
学校文化是一种愿景、一种境界,是全校师生共同的美好追求。我校以“创建和谐校园”为学校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打造三中精神:即善于合作的团队精神,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追求卓越的拼搏精神,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推进学校内涵发展。
学校机构设置
学校设有办公室、教务处、科研处、德育处、总务处和七、八、九三个年级组。群团组织有:工会、团委、学生会等。职能部门分工明确,配合默契,保障了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
加强硬件支撑,夯实办学基础
学校布局合理,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相对独立。主要教学设施有:两栋教学楼、一栋实验楼,并配有高标准的实验室、微机室、电子备课室、图书阅览室、音美教室和移动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室配有卫星电视、室内广播系统。主要生活设施有:三栋学生公寓,一座学生餐厅、学生服务部和医务室等;主要文化设施有:校园广播站、学校网站等;主要活动设施有:300米跑道运动场,并设有田径、各种球类活动场地。
2010——2011学年工作目标:
本学年我校工作总体目标,落实“五个坚持”:①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社团活动为平台,养成教育为切入点,提升育人水平。②坚持以教学管理为中心,提高教育教学质量。③坚持以科学的绩效考核为手段,落实精细化管理。④坚持以校园文化建设为主渠道,促进内涵发展。⑤坚持科学管理,加强两支队伍建设。

㈧ 求文举妙答的翻译

先来说说里面的复人名:孔制文举,就是孔融,孔融让梨的那个孔融,是孔子的后代。仲尼,就是孔子了。伯阳,就是老子,老子本姓李,叫李耳,字伯阳。下面我来翻译一下:
孔融十岁的时候,跟着父亲到了洛阳。那时李元礼在洛阳享有盛名,是司隶校尉,到他家拜访的人都是一些杰出人士,或者就是亲戚,才能给你通报。孔融到他家门前,对看门的说:“我是你家主人的亲戚。”进去以后,宾主落座,李元礼问:“你和我是什么亲戚?”孔融答道:“当年我的先人孔子和你家先人李耳,有师徒之谊,所以我与你是世交。”(据说当年孔子曾问礼于老子,所以孔融这么说)元礼和其他客人都啧啧称奇。太中大夫陈韪后到,没有听到孔融的话,有人就跟他说了。陈韪说:“小时候聪明,大了不一定好。”孔融说:“大概你小时候,肯定是很聪明的。”陈韪大惭。
这个故事出自《世说新语》,译得不好,将就看吧。

㈨ 武汉市第三中学的文化传统

一百年来,三中屡经社会变迁,几遭政治风雨,但她没有被岁月淹没,没有被历史淘汰,她依然光彩四射。这当然与她的文化渊源有关。汉阳拥汉水,抱长江,坐守荆沙川沔门户,三中所在地的棉花街、河泊所,曾记录过当年与川陕、湘鄂西商贸的繁华。荆楚文化、知音文化以及归元禅宗文化都汇聚于此,自然形成了厚重的“重教尚读”的文化传统与社会风尚。但是,最主要的,还是三中在百年的求生存、求发展的奋斗中,形成了自己的优良传统与学校精神。
——艰苦奋斗传统。三中多寒门子弟,生活朴实节俭,有劳动本色。长期以来办学条件简陋,环境的改善多为自己动手。校园苦读风气浓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觉性很高。
——素质教育传统。三中教师讲课多有文化韵味,不少教师多才多艺。对学生充分容纳个性,注意培养独立人格和活跃的性格。课外活动丰富多彩,有特色。
——教书育人传统。三中在不同时期都能形成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三中教师有做学人型教师、做贤人型教师、做哲人型教师的传统,与学生平等交流,对学生宽容但不放纵,诲人不倦。
——造福桑梓的传统。历史上汉阳地域广阔,影响远及川汉沔。群众中有的上下几代,有的兄弟姊妹数人,有的夫妻子女,皆为三中的学生,三中为汉阳子弟提供亲情服务。任何一所基础教育的学校都应扎根于本地区百姓的情感之中,学校的力量在于此。 三中的精神,是在三中的传统、三中的校园文化以及由此积淀出的优良校风、学风的土壤上培育出来的。它成为三中人的精神特征和行动动力。三中的精神表现为:
——追求光明、献身祖国的精神。从殷崇周、张执一,从省阳高的学生运动、进步学生投奔解放区,从抗美援朝、援越抗美,从服从国家需要放弃个人理想,从踊跃上山下乡、投身边疆建设……都充分体现了这种精神。
——自强不息的精神。身有残疾自强不息,身处逆境自强不息,遭受挫折甚至打击仍自强不息,正如青年作家徐世立所说:人可以被放逐,但历史名校及她一脉相承的治学育人传统和精神是不会被放逐的,因为它根植在人心的深处。
——以人为本的精神。人本精神是教育的核心精神,三中的教育所以具有良效,就是把这种精神发扬到极致。在这种精神的作用下,线下生龚政上了上海交大,线下生梁定梁进了华科大少年班,线下生郑晓蕾成了汉阳文科状元,中考成绩不起眼的何立强夺取了高考理科全国总分第一名。三中的精神是塑造人、发展人、提高人。
——与时俱进的精神。从“诚敬勤朴”到“严勤礼毅”,从“严勤礼毅”到“励志、树人、发展、创新”,理念不断更新,制度不断创新,教育方法不断推陈出新。与时俱进的精神永远指引着三中人开拓进取,不断开创美好的未来。
三中的传统与精神,是三中的力量所在,价值所在,是百年老校永远年青的底力。
历历晴川越百年,萋萋芳草碧连天!三中人锐意进取,勇求发展,决心进一步发扬百年老校优良传统,弘扬三中的文化与精神,朝着省级五十强名校,进而朝着全国一千所示范高中,奋斗,再奋斗! 武汉三中创建于1905年,初名汉阳府晴川书院,抗战胜利后更名湖北省汉阳高中(简称阳高),1953年定名为武汉市第三中学,现为湖北省示范高中,湖北省文明单位。05年11月6日,省、市、区近百名领导参加我校百年华诞庆典活动,他们是:全国人大常委程贻举、教育部科技司司长张酉水、省政协副主席周宜开、湖北省副省长韩宏树、武汉大学校长刘经南、省教育厅厅长路钢、副厅长黄俭、武汉市政协主席刘善壁、市委副书记殷增涛、市委常委副市长袁善腊、市人大副主任胡国璋、市教育工委市教育局领导罗国轩、谭仁杰、靳雁、谢世腰、汉阳区委书记刘传铁、区长李诗伟等。湖北省副省长辜胜阻、省政协副主席王少阶、武汉市市长李宪生等领导及国家教育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湖北大学、江汉大学等发来贺电。百年华诞庆典活动的成功举行,标志着武汉三中又进入一个崭新发展时期。

㈩ 文举教育怎么样

上海文举教育我们以高质量,赢取好的口碑,只要您的一个机会,给您持久的信赖。还等什么呢?给你我一个机会,只要你符合入学的条件。我们给你最直接、最根本的信赖。

阅读全文

与巫文举第三中学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睢宁县第一中学北校区 浏览:349
道里小学中学排名 浏览:226
辽宁重点中学分数线 浏览:174
临夏回民中学2018分数线 浏览:683
合肥市包河区外国语实验中学 浏览:477
龙川实验中学公路改造 浏览:844
呼和浩特中学上下课时间表 浏览:300
2018年沈阳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数学 浏览:687
龙川县登云中学校长 浏览:863
北仑中学招生简章 浏览:473
长安一民中学上课时间 浏览:833
盱眙中学2015高考成绩 浏览:284
中学生手球锦标赛 浏览:377
辽宁省实验中学魏民 浏览:670
2018江浦高级中学录取名单 浏览:305
洛阳2019年中学招生信息 浏览:220
蔡家坡初级中学电话 浏览:903
三门启超中学招聘2018 浏览:572
郴州市第三中学贴吧 浏览:716
2019北镇中学分数线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