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到底好不好
一、该中学当然好。
⑵ 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
你既然想考这所学校当然已经对它有所耳闻啦~
报名在官网有网上报名,考试是单独的自主招生。在每个省都有设考点。去官网查查就ok啦~时间是中考之后,大概7月份。嗯~加油昂
⑶ 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2012年的招生名单
我们打开了还是不能进。
⑷ 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录取线
2011年中央民族大学附中一批录取分数线
省份 分数线
内蒙 394.5
河北 448
辽宁 428
吉林 385
黑龙江 431
河南 413.5
湖北 419
湖南 396.5
广西 390.5
浙江 417.5
山东 398.5
重庆 385
广东 385
福建 385
海南 385
四川 385
贵州 385
西藏 385
甘肃 385
青海 385
宁夏 385
新疆 385
2011年中央民族大学附中二批录取分数线
省份 分数线
广东 382.5
福建 381.5
重庆 370
四川 370
贵州 370
海南 370
甘肃 360
宁夏 350
新疆 340
青海 300
西藏 220
2011年中央民族大学附中调剂录取分数线
省份 分数线
内蒙 392
河北 439
浙江 409.5
山东 398
河南 408.5
湖北 413.5
辽宁 424.5
黑龙江 418.5
湖南 390
广西 388
⑸ 中央民族大学附中好吗
长沙理工大学相关评价:
1、教学质量方面:学校拥有专职教师126名,其中特级教师2名,高级教师55名;博士3名,硕士37名。市级学科带头人和市级骨干教师5名,海淀区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20名。
2、学校环境方面:学校分别在北京市海淀区和朝阳区有两个校区,每一个校区均拥有完善的校园网络系统,每间教室、办公室都与因特网和教育网相连,全部实现多媒体教学。
现代化的实验室、微机室、电子阅览室、电子录课室、电子备课室、图书馆和体育馆、塑胶运动场等设施一应俱全;每个教室和寝室安装了空调,有田径场、足球场、篮球场等。
3、管理方面:学校统一编班、统一学习生活。高一年级全体学生实行大平行班制,不设实验班,高二年级开始实行京内外分开、分类、分层、走班教学管理。封闭式寄宿制管理――学校统一实行封闭式寄宿管理,周日晚6点至下周六下午4点间全部学生学习生活在校园内,不得随意外出。
(5)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2010年高考录取扩展阅读:
截止到2020年7月,附中现有专职教师110名,其中特级教师3名,高级教师52名;博士4名,硕士37名。附中拥有完善的校园网络系统,全部实现多媒体教学。现代化的实验室、微机室、电子阅览室、电子录课室、电子备课室、图书馆和体育馆、塑胶运动场等设施一应俱全。
附中面向全国民族地区招收少数民族学生在北京就读高中,附中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授课。2003年教育部发文批准附中少数民族学生毕业当年可以在北京市参加高考和录取。
附中实行全寄宿、全封闭式管理,管理制度完备,生活设施齐全,学生有如在家一样的温馨、在家一样的安全;附中注重培养各民族学生之间团结互助、共同进步的同窗感情;注重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近几年,附中苦练内功、内涵发展,办学能力日渐增强,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2014年高考再创优异成绩,574人参考(含择校和共建生百人在内的全体学生),572人上了本科线,统招生一本上线率为100%; 650分以上138人,海淀排第三;
600分以上403人,海淀排第二;录取清华、北大47人,人大、复旦、上海交大33人。400多人录取到“985”、“211”大学,另有多名同学考入国外和香港等名校。
中央民族大学附中-附中简介
⑹ 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的办学成果
高考成绩 2010届该校毕业生总数为人,总成绩600分以上的有133人,海淀区排名第7位,其中文科38人,海淀区排名第2位、仅次于人大附中,理科95人,海淀区排名第8位;录取清华、北大14人,人民大学14人,复旦大学4人,一本录取率为78.3%,本科录取率为95%,升学率为100%。
2011届该校毕业生总数为555人,总成绩600分以上的有155人,其中文科53人,海淀区排名第1位,理科102人,海淀区排名第7位;录取到清华、北大21人、人民大学21人、复旦大学6人,一本录取率为85%,本科录取率为99%,升学率为100%。
2012届高考时共有565人参考,上重点线的505人、比例为90%;上本科线以上的559人、比例为99%。其中:上600分以上的文科49人(海淀151人)、海淀、北京市排名第一名,理科148人(海淀1621人)、海淀排第四名,合计197人(海淀1772人),海淀排名第三名(排人大附中、十一学校之后)、北京市排第五。实现连续6年600分增加30人左右的高考目标;还有文科语文141、数学150分满分(北京市2人)、文综252三科夺市、区单科状元;录取清华、北大41人,人大、复旦30人,400多人录取到“985、211”大学,另路宜桥等17名同学上了中国国外和香港等名校。
2013届高考共560人参加高考(含择校共建的132人在内的全体学生),554人上本科线,其中上一本线515人,按统招生统计,一本上线率100%。650分以上理科180人(海淀共1510人),海淀区排名第二;文科35人(海淀共128人),海淀区排名第一;合计215人,仅次于人大附中海淀区排名第二;600分以上423人(北京市第一)。录取清华和北大47人,人大、复旦和上海交大62人,400多人录取到“985、211”大学,另有17名同学上了中国国外和香港等名校。
2014届高考该校共有574人参考(含择校、共建生116人),共有572人上了本科线,其中上一本线535人,统招生一本上线率为100%。650分以上:文科39人(海淀共156人)海淀排名第一;理科99人(海淀共1077人)海淀排名第五,合计138人,海淀排名第三;600分以上的文科125人(海淀共779人)海淀排名第一,理科278人(海淀共3091人)海淀排名第二,合计403人海淀排名第二(海淀共3870人)。录取清华和北大47人,人大、复旦和上海交大33人,400多人录取到“985、211”大学。另有张嘉伟、郝赫、谢楠、侯琬莹等同学已拿到美国、英国和香港等名校的通知书。 学科竞赛 2014年学生在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中有582人次获奖,其中市奖388人次,国奖62人次,获北京电视台《状元榜》冠军。
2010-2011参加各级学科竞赛获奖学生名单
数学: 奖项 姓名 全国二等奖 王泽玮 全国三等奖 腾格尔、安思宇、郭择良、王梓瀚、池佳声、马兰霁弘、周方浩、李仲、丁一、吴筱、郭玉鑫、谢鸣洲 优胜奖 吴屹帆、廖家琳、荣新驰、庞敏、于畅、王全达、孔敏纳、李欣怡、王尔实、董洋、王承夏、向奕荣、胡兴锦、李伯妍、王一鹏、张圃铭、刘小钰、高博、刘诗阳、关小雨 参考资料: 英语: 奖项 姓名 全国一等奖 李颉琳、袁易鑫、肖昱昕、李仲 全国二等奖 吴桐、周俊余、王晓晗 全国三等奖 杨子超、沙津竹、洪怡然、刘伟平、徐平 市级一等奖 李仲 市级二等奖 铁日根 市级三等奖 京兰苏都 参考资料: 物理: 奖项姓名市级预赛一等奖刘晨冉、钟诗航、王全达、胡超文、向奕蓉、李丹阳、张兆元、谢鸣洲、黄志刚市级预赛二等奖郭择良、王一博、刘基业、刘浩源、于畅、赵桉煦、马兰霁弘、张戈、李欣怡、李若愚、高天驰、陈伟凡、肖昱昕、左东、王泽玮、蒋金孝、邵博阳、王润秋、覃帅、吴日夫、武博厚、兴锦、丁一、周郑颐、李勇翰市级预赛三等奖吴屹帆、安思宇、秦思博、兰弓煜、黄宁、张朔文、孔繁希、杜盛瑀、荣新驰、杨靖、刘佳铮、周方浩、张慧琳、覃思源、曾令昱、曾令琨、田然、王安、韦湉浏、段立群、张雨缇、伍 洁、罗雪怡、罗可、刘诗阳、王智博、肖知恒参考资料: 化学: 奖项 姓名 市级二等奖 郭舒浩、薛炳尧、蒋思越、伍洁、吴 铮 市级三等奖 吴薇、邰云剑、张雨缇、孟德培、李勇翰、常东旭、王戈夫 参考资料: 通用技术: 奖项姓名全国二等奖李丹阳、阮航市级二等奖李丹阳、阮航市级三等奖齐骥、刘诗阳、贾千澜、林日琦、勾通、薛白参考资料: 校徽 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校徽,左边为校名,右边则是鸽子与橄榄枝的搭配。鸽子与橄榄枝是和平的象征,结合校训,意义即为各民族之间和平共处,互相学习包容。 校训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各美其美“就是各个民族自己,弘扬自己优美的文化传统。“美美与共“这样各个民族、各个国家的优秀文化互相包容、互相学习,那么它就可以展现一个多彩的世界,多元的文化。这样的话,培养我们一代一代的人,我们就可以建立一个大同的社会。 乌兰夫 蒙古族 前国家副主席 (20世纪20年代校友)
1、荣耀先 蒙古族 黄埔军校第一期学员 (20世纪20年代校友)
2、多松年 蒙古族 中共五大代表 (20世纪20年代校友)
3、李欲智 蒙古族 大革命时期内蒙古革命军创建者 (20世纪20年代校友)
4、贾力更 蒙古族 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六期学员 (20世纪20年代校友)
5、吉雅泰 蒙古族 首任驻蒙古大使 (20世纪20年代校友)
6、奎碧 蒙古族 内蒙古政协主席 (20世纪20年代校友)
7、特木尔巴根 蒙古族 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原副主席(20世纪20年代校友)
8、高布泽博 蒙古族 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六期学员 黄埔军校第四期学员(20世纪20年代校友)
9、朱实夫 蒙古族 黄埔军校第四期学员(20世纪20年代校友)
10、吴勒吉敖喜尔 蒙古族 内蒙古骑兵师师长(20世纪20年代校友)
11、弗鼎 蒙古族 中共国际六大代表 参加中共六大工作(20世纪20年代校友)
12、赵诚 蒙古族 内蒙古高级人民法院原院长(20世纪20年代校友)
13、勇夫 蒙古族 黄埔军校第四期学员 《内蒙古日报》的创办人 (20世纪20年代校友)
14、康根成 蒙古族 内蒙古高级人民法院原副院长 在列宁故乡度过30个春秋 (20世纪20年代校友)
15、恒生 蒙古族 蒙藏学校带头参加五四运动学生之一(20世纪20年代校友)
16、孟纯 蒙古族 1924年北京学联常委担任李大钊交通员(20世纪20年代校友)
17、克力更 蒙古族 内蒙古自治区五届人大常委原副主任(20世纪30年代校友)
18、乌兰 蒙古族 全国总工会书记处原书记(20世纪30年年代校友)
19、黄静涛 蒙古族 青海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建国后首任校长(20世纪30年年代校友)
20、潮洛濛 蒙古族 内蒙古自治区六届人大常委原副主任(20世纪30年年代校友)
21、寒峰 蒙古族 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原纪委书记(20世纪30年年代校友)
22、墨志清 蒙古族 包头市市长(20世纪30年年代校友)
23、浩帆 蒙古族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20世纪30年年代校友)
1、赛西 (蒙古族) 内蒙古建材局原副局长
2、乌兰木伦 (蒙古族) 商业部原副部长
3、蔡萱 (藏族) 国家民委原计财司长
4、文精 (蒙古族) 国家民委原副主任
5、马福英 (哈尼族) 云南省缉毒英雄
6、李先猷 (哈尼族) 云南省政协副主席
7、胡达古拉 (蒙古族) 原内蒙古妇联主席、党组书记
8、高原 (蒙古族) 原内蒙古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一级高级法官
9、瓦哈甫·阿扎买提 (乌孜别克族)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协文史委员会主任
10、阿斯娅(维吾尔族)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人事委副主任
11、巴和提亚 (维吾尔族)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社科妇联主席
12、阿扎特 (维吾尔族)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副局长
13、保拉特(维吾尔族)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路管理局局长
14、吴文彦 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长
15、扎西顿珠 (藏族)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驻云南副站长 1、孟和 (蒙古族) 著名骨科专家
2、斯力根 (蒙古族) 内蒙古师范大学教授
3、赵玉英 (蒙古族) 内蒙古自治区医院院长、主任医师
4、乌林西拉 (蒙古族) 蒙古文文献、图书管理学专家
5、布和(蒙古族) 内蒙古自治区科技情报研究专家
6、道布 (蒙古族) 蒙古语言学家
7、沙人 (蒙古族) 中国少数民族第一位遗传优生专家
8、荫禾 (蒙古族) 著名园林设计学家
9、青卓力克 (蒙古族) 航天动力研究专家
10、巴林凤 (蒙古族) 清华大学教授、计算机专家
11、尹宗禹 (回族) 中学教学研究专家、西城区教研中心原主任
12、吴松年 (蒙古族) 中学教学艺术专家、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主讲教师
13、姜贵善 (朝鲜族) 原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资源战略室译审、北京大学教授
14、木拉提·苏里堂 (哈萨克族) 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学技术管理专家
15、王法利 中医按摩专家
16、李明赞 北京四中特级教师
16、张盛国 北京市人民警察学院原副院长、法学教授
17、王炎华 北京师范大学外交学院副院长、教授
18、刘孜 法学博士、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19、巴莫曲布嫫 (黎族) 法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专家
20、张汉鹏 (回族) 理学博士、应用化学研究专家
21、贺卫光 (俗固族) 民族学博士,社会人类学、民俗学研究专家
22、李寿德 (土族) 管理学博士、交通管理学专家
23、陆孜 (壮族) 清华大学数学博士、运筹组合优化与图论方向研究专家
24、牙浩明 (壮族)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青年专家
25、尹宏 (蒙古族) 中国阿拉伯文学研究专家
26、林金盈 (壮族) 中华医学会血液、风湿免疫专家 1、康明德 (蒙古族) 蒙文印刷专家
2、王性纯 (蒙古族) 内蒙古毛纺专家
3、蔡昉 经济学博士、研究员,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4、丁一凡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发展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5、黄颖 北京出版社教材中心主任、教育出版社总编
6、胡颖 北京东来顺集团副总经理
7、肖春平 中国网通集团大客户部经理 1、郭小川 著名诗人
2、照日格巴图 (蒙古族) 著名作家
3、毕力格太 (蒙古族) 著名作家
4、乌尔莎娜 (蒙古族) 内蒙古电影制片厂著名导演
5、苏日图 (蒙古族) 著名摄影家
6、纳穆吉勒 (蒙古族) 著名摄影家
7、妥木斯(蒙古族) 著名画家
8、娅茹 (蒙古族) 著名戏剧家
9、乌嫰齐 (蒙古族) 革命历史纪实文学专家 (照片见随想录)
10、云文耀 (蒙古族) 北京电影制片厂一级摄影师
11、斯琴高娃 (蒙古族) 北京电影制片厂著名导演
12、马国超 (回族)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少将、军旅作家
13、马德华 (回族) 著名演员
14、巴彦布 (蒙古族) 著名诗人
15、广春兰 (锡伯族) 天山电影制片厂著名导演
16、庞旸 中国和平出版社编审、青年作家
⑺ 求真相: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到底好不好啊
挺好的。
1、从教师团队上看:现有专职教师110名,其中特级教师3名,高级教师52名;博士4名,硕士37名。附中拥有完善的校园网络系统,全部实现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可以学到很多知识。
2、从高考成绩上看:2014年高考,574人参考,572人上了本科线,统招生一本上线率为100%; 650分以上138人,海淀排第三;600分以上403人,海淀排第二;录取清华、北大47人,人大、复旦、上海交大33人。400多人录取到“985”、“211”大学。
3、从设备上看:这里有现代化的实验室、微机室、电子阅览室、电子录课室、电子备课室、图书馆和体育馆、塑胶运动场等设施一应俱全。
(7)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2010年高考录取扩展阅读:
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校徽,左边为校名,右边则是鸽子与橄榄枝的搭配。鸽子与橄榄枝是和平的象征,结合校训,意义即为各民族之间和平共处,互相学习包容。
建校以来,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培养了以生前原国家副主席乌兰夫、革命烈士荣耀先、多松年、贾力更、李裕智、伟大诗人郭小川、传记文学家巴彦布、原国家民委副主任文精等数以万计的各民族优秀人才。
⑻ (北京)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 怎么样
你好,个人感觉这所学校还是很不错的.
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是我国惟一一所立足首都北京、面向全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招生的公办寄宿制普通高级中学。学校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法华寺甲5号,南邻国家图书馆,北接中关村高科技园区,四周学府林立,人文氛围浓郁,科技信息集中。
作为我国现代教育史上最早举办少数民族中等和高等教育的学校,民大附中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和光荣的革命传统。学校前身是创立于1913年的蒙藏学校,原址在西单小石虎胡同内,是孙中山先生“五族共和”思想的产物。1918年升格为大专性质的蒙藏专门学校,被视同于“国立八校”,在北京有一定声誉和影响。1919年,本校进步学生积极投身于“五·四”爱国运动;1923年,李大钊和北京党组织派赵世炎、邓中夏等到校开展工作,相继发展乌兰夫、荣耀先、多松年等青年学生加入中国共产党。学校成为当时北京共产主义活动最活跃的据点之一,也是少数民族革命干部最早的摇篮之一。1951年,学校改名中央民族学院附属中学。1993年,更名为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
创办90余年来,附中坚持“以培养优秀民族人才为目标”的育人总方针,为国家培养了数以万计的高中毕业生,为各类高校输送了大批合格的学生,为各民族培养了众多的优秀人才。据查,许多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科技等领域的少数民族杰出人物都曾就读于本校,校友现已遍布海内外。
2003年1月,教育部正式下文,给予学校特殊政策,批准学校按计划招收京外少数民族学生,高中毕业时纳入北京市统一高考和统一录取。2003届毕业生已享受该项政策,高考升学率92.9%,其中重点大学考入率为64.7%。
继续发扬着学校光荣传统的民大附中各族师生员工,正坚持“依法治校、规范办学、狠抓质量、严格管理、发挥特色、提高效益”的工作思路,为把学校办成有特色、上水平的民族中学而努力!
其他的一些资料你可以参考:
http://www..com/s?cl=3&wd=%D6%D0%D1%EB%C3%F1%D7%E5%B4%F3%D1%A7%B8%BD%CA%F4%D6%D0%D1%A7
祝你好运,健康快乐.
⑼ 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到底怎么样啊
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是一所不错的学校,具体介绍如下:
一、学校规模
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以下简称:附中)是一所面向全国招生的公办民族高级中学,学校除北京市海淀区主校区外还拥有海南陵水分校、丰台实验学校。
二、学生成绩
近几年,附中苦练内功、内涵发展,办学能力日渐增强,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2014年高考再创优异成绩,574人参考(含择校和共建生百人在内的全体学生),572人上了本科线,统招生一本上线率为100%; 650分以上138人,海淀排第三。
600分以上403人,海淀排第二;录取清华、北大47人,人大、复旦、上海交大33人。400多人录取到“985”、“211”大学,另有多名同学考入国外和香港等名校。
三、硬件设施
附中拥有完善的校园网络系统,全部实现多媒体教学。现代化的实验室、微机室、电子阅览室、电子录课室、电子备课室、图书馆和体育馆、塑胶运动场等设施一应俱全。
四、办学特色
2012年附中构建了“共美教育”课程体系,实施“混和式”培养模式的“共美教育”,并获得北京市自主课程实验学校和自主会考实验学校资格
五、学校荣誉
2013年附中被授予首都“百年学校”光荣称号;2014年荣获国务院授予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校长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和鼓励,2015年成为北京市七所高中优质教育资源统筹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