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重庆市涪陵第五中学2009年理科重本上线的有多少人
经过三年努力,高2009级全体师生克服生源不理想等困难,在今年高考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专。学校党政工团特向高2009级全属体师生表示热烈的祝贺。
据区招办初步统计,我校高2009级高考主要数据如下:
一、文科第一名: 董婷婷642分
二、理科第一名: 陈 奎677分
三、全区文科前10名中,我校占6人
四、全区理科前10名中,我校占4人
五、文理科600分以上150人
六、重本上线499人,本科上线1525人,上线总人数2083人,总上线率为96.4%
好像没有你想要答案哈! 我只能找到这么多了!
2. 重庆市涪陵区第五中学 英语怎么说
手工翻译如下
Fuling No. 5 Middle School, Chongqing
3. 重庆市涪陵第五中学校怎么样
简介:重庆市涪陵第五中学校,位于重庆市涪陵区,是四川省首批重点中学,重庆市首批重点中学、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重庆市电教示范学校。 学校前身为创建于1903年的官立模范高等小学堂,先后经历了涪陵县立初级中学、涪陵县第五初级中学校、四川省涪陵第五中学校、重庆市涪陵第五中学校等10多个发展阶段。 截至2014年12月,学校占地348亩,共有104个教学班,其中高中90个班,初中14个班,学生近7500人,在职教职工378人。
注册资本:803万人民币
4. 涪高中是涪陵第五中学校吗
不是,
涪高, 即全名为 : 涪陵中学(涪陵高级中学)
涪陵中学创办于1905年,是一所历史悠久的百年老校。学校位于涪陵区李渡高科技园区和师院新区,具体在,涪陵长江二桥北桥头处,即李渡长江大桥,学校占地面积210亩,
涪陵中学的前身叫涪州官立中学堂,创立于1905年(清光绪31年),校址在北岩原涪州官立师范中学处。民国元年改名为涪陵县立中学校,10年,设立于城内冠盖里(今涪五中处)。30年秋,增办高中,更名为涪陵县立中学(简称县中)。1949年11月涪陵解放,人民政府接管学校。1950年3月,人民政府将“四川省立涪陵中学”、“涪陵县立中学”、“涪陵县立女子中学”,三所学校合并成一所完全中学——“省立涪陵中学”,任命周普为第一任校长。接着川东行署成立时,就更名为“川东区涪陵第一中学校”。当年5月,又将私立“新民中学”(涪光中学、益辉中学、建成女中三所学校合并而成)并入我校。1952年秋,南川中、长寿中学的部分学生并入我校,又命名为“四川省涪陵中学校”。1954年下期,高初中分校。高中部迁往乌江边群沱子,55年命名为“四川省涪陵高级中学校”;初中部仍留在秦义园,55年命名为“四川省涪陵高级中学校”。61年,又将涪三中的高中部合并过来。63年,学校开始招收初中生,又改为“四川省涪陵中学校”。1964年1月,校址由乌江边群沱子迁往李渡镇太乙门(原四川省第三荣军学校),经省政府正式命为“四川省涪陵中学校”,重庆直辖后,更名为“重庆市涪陵中学校”至今。
涪陵第五中学校. 涪陵五中
重庆市涪陵第五中学校位于涪陵城西长江之滨,白鹤梁畔,是一所现代化示范性高级中学,四川省首批重点中学,现在是重庆市重点中学、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重庆市电教示范学校。学校现有教职员工300多人,教学班86个,学生4500余人。 涪陵五中是涪陵百年教育发展的缩写。其前身为始创于1870年的“涪州书院”,1877年更名为“桂馨书院”,1903年州署改书院为“官立模范高等小学堂“,1973年定名为“涪陵第五中学校”,1980年被批准为四川省重点中学,1997年重庆直辖后被确定为市级重点中学。2003年8月,学校由原址秦义园整体搬迁至涪陵桥南天子殿居委,新校占地340亩,建筑面积11.7万平方米,建设投入1.6亿余元,全面实现了标准化、现代化,成为三峡移民和涪陵教育投资的大手笔。
5. 重庆市五中在哪
重庆市涪陵第五中学校是涪陵百年教育发展的缩写。其前身为始创于1870年的“涪州书院”,回1877年更答名为“桂馨书院”,1903年州署改书院为“官立模范高等小学堂“,1973年定名为“涪陵第五中学校”,1980年被批准为四川省重点中学,1997年重庆直辖后被确定为市级重点中学。2003年8月,学校由原址秦义园整体搬迁至涪陵桥南天子殿居委,新校占地340亩,建筑面积11.7万平方米,建设投入1.6亿余元,全面实现了标准化、现代化,成为三峡移民和涪陵教育投资的大手笔。 重庆市涪陵第五中学校位于涪陵城西长江之滨,白鹤梁畔,是一所现代化示范性高级中学,四川省首批重点中学,现在是重庆市重点中学、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重庆市电教示范学校。学校现有教职员工400多人,教学班近110个,学生7000余人。
6. 涪陵第五中学早上放的歌是什么歌
校歌呀
7. 重庆市涪陵第五中学校的办学历史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涪陵五中前身——今四川省、重庆市创办最早的13所新式小学校之一“涪州官立模范高等小学堂”在涪陵城西秦义园诞生,由此拉开了涪陵五中在冠盖里、秦义园持久办学,振兴与发展涪陵现代教育的序幕。
辛亥革命后,1911年,“涪州官立高等小学堂”改名“涪陵县立高等小学校”,并实施“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的新教育方针,执行新的课程标准。
民国九年(1920年)12月,为解决涪陵高小毕业学生读书难问题,四川省东川道道尹公署批准将涪陵县立中学和涪陵县立高小合办,取名“涪陵县立中小合校”。
民国十年(1921年)1月,四川省东川道道尹公署委任李述铭为校长。同年春,在秦义园涪陵县立高小设初中部,“涪陵县立中小合校”正式诞生。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秋,根据国民政府教育部颁布规定,涪陵县立中小合校小学部与中学部正式分离,小学部迁育园单设;中学部留原地,定名涪陵县立初级中学校,简称“县中”。
民国三十年(1941年),涪陵县立初级中学开始办高中,校名改为“涪陵县立中学校”。
1950年4月,川东区涪陵行政专员公署决定,涪陵城内原有涪陵县立中学校、涪陵县立女子中学校、四川省涪陵中学校3所公立中学合并,实行高、初中分部办学。高中部定名“省立涪陵中学”,校址在秋月门外秦义园,为川东行署文教厅直接联系重点学校。
1955年7月,涪陵专员公署决定将“涪陵中学高、初中两部分分为两校办理”,初中部即改为‘四川省涪陵第五初级中学校’,今“涪陵五中”之名正式诞生。
1972年,涪陵五中开始招收高中。
1973年改名“涪陵第五中学校”。
1976年定名“四川省涪陵第五中学校”。
1981年被批准为四川省重点中学。
1983年,易名为四川省涪陵市第五中学校。
1997年重庆直辖后,改名重庆市涪陵第五中学校。
2001年,被确认为重庆市首批重点中学。
2003年8月,为支持国家三峡工程建设,涪陵五中整体搬迁至涪陵桥南天子殿居委办学。
2010年5月,该校国际部成立。
2011年11月11日,学校举行建校100周年庆典。
2014年,涪陵五中先后与涪陵七中、涪陵八中、涪陵十中、涪陵十七中、涪陵十八中以及涪陵区大顺中学签订捆绑发展、合作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