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安顺市民族中学怎么样
简介:安顺复市民族中学始建制于1981年,是一所承载着厚重希望、在奋进中崛起的省级示范性高中。学校始终遵循“以人为本、科研兴校、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传承“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努力进取”的优良传统,充分强调学生个性发展和整体提高,积累了较丰富的办学经验,取得了丰硕的教育成果。面对今天日趋激烈的教育市场竞争,巩固现有办学成果,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办学品位,继续实现快速、健康、和谐的发展,将民中建设成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鲜明办学特色的优质学校。
注册资本:2754.4万人民币
B. 2019年贵州省安顺市第一二高中录取分数线是多少还有民中,中考分数线是多少
2019年贵州安顺市中考高中学校录取分数线公布啦,具体内容如下所示:
1、第一批次(面向全市招生省级示范性高中)
安顺市第一高级中学:556分;
安顺市第二高级中学:521分;
安顺市民族中学:492分;
西秀区高级中学:479分;
平坝第一高级中学:466分;
普定县第一中学:415分;
关岭自治县民族中学:457分;
紫云自治县民族中学:394分。
2、第二批次(普通高中含面向本县区域招生的省级示范性高中)
安顺学院附中:385分;
安顺市三中:421分;
西秀区高级中学:425分;
西秀区旧州中学:295分;
平坝第一高级中学:354分;
普定县第一中学:410分;
镇宁自治县民族中学:300分;
关岭自治县民族中学:408分;
紫云自治县民族中学:330分;
开发区高级中学:365分;
其它一般普通高中:280分。
配额生补录控制线:安顺市第一高级中学补录最低分517分,安顺市第二高级中学补录最低分484分,安顺市民族中学补录最低分480分。
C. 安顺民市民族中学属几类高中
安顺市民族中学始建于1981年,是一所承载着厚重希望、在奋进中崛起的省级示范性高中。学版校始终遵循“权以人为本、科研兴校、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传承“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努力进取”的优良传统,充分强调学生个性发展和整体提高,积累了较丰富的办学经验,取得了丰硕的教育成果。面对今天日趋激烈的教育市场竞争,巩固现有办学成果,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办学品位,继续实现快速、健康、和谐的发展,将民中建设成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鲜明办学特色的优质学校。
D. 安顺市民族中学的队伍建设
建设一个具有远见卓识、创新精神和现代教育技术及管理水平高、有高度责任感的领导班子,建立一支专业化、高素质、高效率、团结协作的管理干部队伍;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理念先进、学识宽广、业务精湛、学科配套、结构合理、掌握现代教育理论、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个人素质优、整体实力强的复合型教师队伍:培养一批在省市有影响、有独特教学风格的名师,形成由特级教师、学科专家、学科带头人和各级骨干教师组成的教师群体。具体措施为: ⑴增强学校运行机制的活力,提高工作效率。完善校长负责制,加强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监督保证作用。充实调整行政机构,提高工作效率,满足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对外开放的需要。
⑵加强对在职干部的培养提高,严格干部选拔制度,加强在职干部的理论学习和业绩考评;强化学校管理层的办学思想和办学思路,明确学校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
⑶五年内所有在职校级干部参加l一2次由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提高培训,所有中层干部参加相关部门组织的对口培训;鼓励中层以上干部积极参加硕士研究生课程班学习;不定期组织校级干部、中层干部和后备干部到国内发达地区、先进学校学习考察。
⑷强化干部教育管理科研实践和现代数育技术的运用。
每个中层以上干部五年内参加1—2个市级上教育管理科研课题研究,校级干部作课题组负责人,中层干部为主要研究人员组织课题研究;每个干部每年要有一篇以上的论文或经验文章在市级以上报刊发表或会议交流,达到能独立教育科研课题的水平;对干部采取集中培训、自学等形式,要求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并能应用于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中。 ⑴建立健全教师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继续完善和推进教师全员聘任制和岗位责任制和教师晋职晋级制度,实行校内竞争上岗、待岗、转岗制。
⑵加强学校梯队建设,实施“安顺市民族中学名师行动计划”;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工程”,强化“导师制”,完善“师徒制”,以多种形式推进教师队伍建设。
⑶加强教育思想和学校发展方向的管理,使每一个教师明晰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思想,使每一个教师都思考如何以自己的创造性工作来贯彻和实现学样的办学思想和奋斗目标。
⑷把师德建设放在教师队伍的首位,不断提高教师的思想素质和理论水平,规范教师教学行为。坚持学习制度,严格考核奖惩,树立教师风范,弘扬先进典型、形成良好的师德师风。引导教师掌握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信息和教育方法,树立起现代教育科学的教师观、学生观、人才观和质量观。
⑸以多元文化融合的理念改善和建设教师队伍,拓宽教师来源渠道,提高教师学历层次,要求青年教师积极参加硕士研究生课程班学习或攻读硕士学位。吸纳优秀人才,充实该校教师队伍。同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聘请学校教学科研需要的教学顾问和专家教师。
⑹加强教育科研,强化学校教研,重视科研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要求全体教师参与市级以上科研成果研究并获成果,鼓励教师个人承担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每个教师每学年应有一篇以上教研论文发表或交流。
⑺坚持内涵发展,强化教师基本训练,重视教师专业素养提高,加强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实施《中小学教师技术标准》,青年教师要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全体教师会运用代教育技术进行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
⑻加强校本培训,建立健全学校教师自我培训提高机制,努力为教师业务学习、水平提高和才能提供机会;加强教研组建设和备课组活动;开展教学大赛、说课比赛和评优课、示范课等活动;鼓励教师从事学科教育教学研究以及外出讲学活动,支持教师参加各类专业学术会议及学术活动。
E. 安顺火车站到安顺市民族中学怎么坐公交车
乘坐2路 → 12路,全程约40分钟,4.0公里:
安顺站步行200米至 火车站乘坐 2路5站, 在 塔山广场西站 下车;乘坐 12路6站, 在 民中路站 下车 ; 步行60米至 安顺市民族中学。
F. 安顺市民族中学的攀比现象严重吗
答: 安顺市民族中学的攀比现象不严重
问题问的挺好的
很高兴为你回答
G. 2002年安顺市民族中学的高中毕业证是手写的还是机打的
那个时候的一般都是手写的哦。
H. 安顺市民族中学的历史沿革
1981年,暂借原安抄顺县教育局教研室(会议室)作为教室开办一个试点班,为民中办学初始。
1982年,搬出至安顺县宁谷镇原安顺县师范学校旧址进行办学。
1984年,经安顺地区行署批准,命名为安顺县中,至此学校正式有了校名。
1986年秋,举校迁至安顺北门北兵营租地继续办学。
1990年,原安顺市、安顺县合并组建安顺市,学校更名为安顺市第七中学。
1994年秋,随着民族教育发展的需要,在上级计划、教育和民族工作等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开办民族高中班。
1995年2月,经安顺地区行署批准更名为安顺市民族中学。
1999年4月,在安顺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学校搬迁至安顺市开发区南航路烟堆山下(古塔青山),学校有了自己的正式校址,结束了18年漂泊不定、有校无址的状况。
2001年,安顺地区撤地建市,原县级安顺市更名为西秀区,学校归西秀区管辖。
2002年9月,学校上划安顺市管辖,成为市属学校,并面向全市各县区招生,学校在艰难行进的道路上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2007年6月,被贵州省教育厅评定为省级示范性高级中学,为学校向更高层次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I. 安顺民中
这里是网络收录的,请你仔细看看:
安顺市民族中学_网络
http://ke..com/item/%E5%AE%89%E9%A1%BA%E5%B8%82%E6%B0%91%E6%97%8F%E4%B8%AD%E5%AD%A6?from_id=291179&type=syn&fromtitle=%E5%AE%89%E9%A1%BA%E6%B0%91%E4%B8%AD&fr=aladdin
J. 安顺市民族中学的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是我校发展的生命线。要以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为核心,以强化全员质量意识为重点,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聚焦课堂,开展课堂大决战,促进教学效果明显提高,力争在高考上有较大突破,实现高标准的教学质量。
在加强常规教学管理和教学过程监控的同时,科学管理,运用科学的管理手段和方法,实现教学管理的决策科学化、内容系列化、运作规范化、手段现代化、督查制度化。进一步完善教师教学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完善教学管理组织体系,健全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建立以校长为核心的教学指挥系统,形成“校长—分管教学副校长—教务科长—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科任教师”逐级落实、层层负责的教学管理模式,以严格、高效的管理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具体措施为:
加强领导,优化管理
一方面成立教学质量领导小组,加强管理和监控,保证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完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制定《安顺市民族中学课堂教学规范》,加强对教学过程的监控力度,定期公布常规教学检查情况,促进教学各个环节的落实。
强化全员质量意识
树立教学质量管理的全员意识,确保教学目标得到全校师生的理解和落实。改进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不断提高学生、家长和社会对我校教学质量的满意度。
聚焦课堂
加强课堂教学中教与学的行为分析研究,开展课例研究,探索朴实高效的高堂教学模式,探索有效教学的策略和相应的教学管理机制。
加强班风学风建设
并渗透到日常教学过程中,努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挖掘学习潜能,规范学生学习行为,培养良好的学习和思维习惯。
加强教学常规管理
坚持课堂教学过程的“六认真”,即认真备课、认真备课、认真布置和批改作业、认真检测和考试、认真辅导和认真组织课外活动,对学生作业和试卷实行精选、精编、精讲、精练的“四精”。要抓实练习、考试和质量分析,强化对教学过程的反馈、总结与分析,提倡写教学反思,尤其是青年教师必须坚持写反思。实现较高的教学达成度。
切实做好招生工作
努力拓宽招生渠道,尽快改善生源结构。
加强教学督导
完善听课制度,重点帮助青年教师和问题较多的教师改革教学,规范教育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能力。
建立全校教学反馈制度
坚持学生评教制度,完善学生评价指标体系,使其更科学、准胡和具有可操作性,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