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仙城中学2015高考状元
当然不可以咯 要高二小高考后选 当然你也可以问问金杰老师咯
『贰』 2008年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安流中学高考结果
哥们,自个儿看了
五华县安流中学2008年高考总结(转)
发扬打拼精神 实现“低进高出”
——五华县安流中学2008年高考总结
五华县安流中学
二00八年十一月
大家知道,梅州人都把 “硬打硬”品格, 作为“长乐”——五华人“耿直,不服输,吃苦耐劳,敢于打拼”的一种精神,而这种精神已在当代各个领域得到了发扬光大。
今年高考,我们百年老校——五华安流中学再创历史新高,争创了“省线3A以上人数、单科成绩、艺体类考生省线3A以上入围人数“三个突破”,实现了“低进高出”的目标,超额完成了县委、县政府、县教育局下达的高额管理任务,就是发扬“打拼精神”的最好体现。
打拼一:主宰自己命运,“三年抓、抓三年”
目前的教育体制使得广大家长“钻破头皮”都把子女弄进重点中学读书,而经“层层抽剥”,处在生源极其劣势的非重点中学,特别是边远山区的农村中学怎么办?这些学校在招生、升学、留住教师等方面已成为建设和谐社会的一大问题。
安流中学属边远革命老区普通的非重点中学,地处风光秀丽的“三江”(琴江、棉江、周江)汇流处。学校创建于1894年,其前身为“三江书院”。校门对联“三畏九思学问,江翻浪涌文章”,激励着一代代“安中人”艰苦创业,一届届学子茁壮成长。东征时期,周恩来、廖仲凯等老一辈革命家曾驻足安中,点燃革命火种,成为五华县第一个党支部的诞生地,造就出象古大存那样的革命家。百余年为清华大学等著名高校输送了古可、陈国凯、张灵汉,陈任昭、宋一秀、李思华、胡丽群、刘均谦、曾志权、冯朝阳等一大批优秀人才……
安流中学的考生在1996年、1997年和2000年虽三次摘取五华县“高考状元”桂冠,2000年冯朝阳考取清华大学。但前些年由于重点中学扩招,学校整体生源质量大大下降,高一新生录取1300人,录取分数低,500分以上不足150人,大部份学生成绩在300、400分之间,学生素质差;师资力量薄弱,当年,从附近初级中学调进30多人,而且是初一、初二教师,难于适应高中教学,由于住房紧缺,骨干教师外调现象严重,教师力量严重不足。严酷的现实存在告诉我们,如果“死老鼠尽在猫公拖”,不求思变,恶性循环的落伍是必然的。“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高考的奇迹,全靠我们自己”。
2005年,学校新任领导班子在县委、县政府和教育局的支持下,敢于正视现实,更新观念,志存高远,主宰自己命运,三年磨一剑,决心改变被动落后现状,提出“三年抓,抓三年,以德立校、特色兴校,低进多出,低进高出”的治校方略,步步推进,力求实效。
三年来,安流中学领导班子凝成一股绳,全校上下一盘棋,首先对师生强化“信心教育”,充分利用“非智力因素”,以“三江书院”代出人才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为现实校本教材,全方位,多渠道强调“前人能达,吾辈何妨?”的“打拼精神”, 树立“对人守信、对事负责、珍爱生命、学会感恩、培养特长,立志成才”的“新志向、新理想”, 根据学生实际,每月开展一个德育主题教育活动,坚持每周升旗仪式上由选拔出的优秀学生国旗下演讲,以榜样和向导带动激励,再加上其他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进,行有效的教育途径和方法,全校“勤奋诚信,认真读书,发奋成才,报效家国”新风蔚然,师生们重新“拾回信心”,课堂内外,操场宿舍,处处可见勤奋读书的身影……
打拼二:全力落实“五抓”,精心组织教改
通过一年多的“打拼精神“的引导和“信心教育”,全校师生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学校因势利导,在教学管理上全力落实“五抓”,精心组织教改:“一抓队伍建设”(班子分工蹲级、组、班,班主任落实责任,班、团、学生会齐抓共管);“二抓考勤”(落实坐班、蹲级和后勤配合制度);“三抓考风”(从源头抓起,杜绝侥幸,诚信做人,老实做事);“四抓校本培训”(能者为师,以老带新,以新促老,提高质量);“五抓福利”(人文关怀,奖勤罚懒,倾斜多劳优劳),全面而科学地升华了教职员工教书育人,严格把关,共同负责的工作积极性。
教学上,三年来,我们在教师中深入开展、组织实施了以新课程改革为切入点,以“优质课”教学改革为重点“九个一”(精读一本专著,研究一个课例;撰写一篇论文;设计一个优秀教案,上好一堂高质量的公开课,出好一份标准试题,设计一份好作业,写好一篇总结,转化一批后进生)工程计划,认真组织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科研。一是秉承“勤、严、实、巧”的教风,狠抓教学常规管理,做到“四坚持、四落实”(坚持面向全体,落实分类推进;坚持围绕管理目标,落实目标管理;坚持成绩追踪,落实培优补弱;坚持全面发展,落实全方位育人)。二是深入持久地开展全校性优质课教学研究活动,围绕一个目标——高考管理目标;抓好“两本”——以人为本,以本(课本)为本;落实“三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训练;把握“三点”重点、热点、难点;落实“四定”——定点难点,定位合理、定量适中、定度适宜。三是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推行“七以三精一好”(以思想为导向,以知识为基础,以能力为重点,以思维为主线,以训练为主干,以方法为媒介,以操作为体现;讲授精确,语言精炼,传授精彩,教学效果好)的教学模式,全面提升课堂教学品位。
在全力落实“五抓”和教学“九个一”的同时,学校强化“一日常规”管理,营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在落实备考措施上,把高考目标分解到科、组,加强基础知识和能力的训练,强化阅读,扩宽知识;逐一落实“培优,托中,补弱”对象,加强偏科生、临界生的思想、学法、考法的指导工作,及时总结,稳步提提高备考效益。
经过三年多的艰苦努力,2005至2008学年,全校的各级各科教学成绩得到迅速提高。学生参加全县、全市质检的成绩比以前均提高10分至15分。
打拼三:凸显办学特色,“小三门” 作“大三门”
前面说到,山区农村普通高中,从根本上不是学校不行,更不是教师不行,虽然生源的极端劣势造成普通学校“恶性循环”,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打压着一些学校抬不起头来,但是,决定学校高考成败的还是——思路和办法。
安流中学,素有美术、体育、音乐的教学优势,问题就是如何进一步发挥和挖掘这一优势。三年来,我们调整思路,十分明确地提出把美术、体育、音乐“小三门”当作“大三门”办学特色抓好抓实。
践行中,我们对部分对美术、体育、音乐有兴趣的学生从高一开始加以引导培养,动员一批学生选学体育、艺术科类。学校十分重视,在县的大力支持下,加大投入添置钢琴、风琴、石膏像、画板等和篮球场建设,引进和调入专业教师,把好各个专业的教学关,使“小三门”的高考成绩实现了历史性突破,2006年高考,仅美术考生省A线以上入围率就达到51%,术科、文化“双线”本科入围率达到26.5%,今年对比分别增加27人、13人,分别增长15个和6个百分点。由于“小三门”闯出了“大世界”,激发和带动了学生学习美术、体育、音乐的兴趣。目前,安流中学学生选读美术、体育、音乐的学生已从2006年的60多人增加到现在的220多人,约占全校学生的6%,这在全市也是唯一的学校。
今年高考,安流中学的艺术、体育类考生取得了辉煌的成绩,美术类83人参考,术科、文化“双线”入围省A线52人,本科26人,李志强美术术科266分,名列梅州市第一;音乐类11人参考,省A线“双线”入围7人,本科2人;体育类48人参考,“双线”入省A线18人,本科8人,是全县二间完成县委县政府下达的最高管理目标的学校之一,成为全市今年高考艺术、体育类“双线”入围人数最多的学校。
三年汗水磨一剑,善于打拼天酬勤。一间地处革命老区的农村中学,经过全校师生三年的不懈努力,不断打拼,发奋革新,在困难中不断寻找新的出路,励精图治,在“三江”汇流的美丽土地上,向父老乡亲捧交出了一份培养输送山区学子的满意的答卷:在去年高考重点本科、本科入围92人,省3A线以上255人,成为四间获县委、县政府特别大奖学校之一、六间高考优胜奖学校之一的基础上;今年高考再创历史新高,省3A线入围人数355人,比去年增100人,重点本科、本科120人,比去年增28人。赖志坤数学科136分,获全市文科类考生第12名、全县第一名。,美术类考生李志强同学美术科成绩266分,居全市第一,获得了邹锡昌高考奖学金。获五华三个奖:1、大奖,2、优胜奖,3、增幅奖(双线入围人数最大增幅奖)
我们发扬打拼精神,不怨天忧人,敢于直面办学现实,自己主宰命运,善于创新,遇到“红灯”绕着走,更新思路朝前走,团结一致,树立必胜信念,就能实现预定目标,把学校办成人民满意的学校。
『叁』 关于《全城高考》的观后感
有没有人像我一样,一天之内去电影院看了两次电影,而且是同一部电影?今年2月5号,黄州元素的电影《全城高考》首映,看了一场后觉得不够,紧接着又看了一场。这部片子期待已久,记得是11年五月份开始拍摄,那时我正在念高三,中途有几次听说全城高考要上映,开始听说是12年的暑假,但直到13年的2月它才真正走上了人们的银幕,真是漫长的等待!
电影中出现的场景也笔者我所经历过的教室、图书馆、篮球场和操场。黄州江堤、赤壁公园的睡仙亭、七一商场前面的丁字路口、鄂黄长江大桥、体育路的丁字路口、区一中、轮渡,出现在电影里,黄州是我生活多年的地方,如今有人把它放到了电影里,能让更多的人和我一样欣赏黄州,着实让我兴奋。剧情我将在下文继续探讨,此处撇除剧情,单就电影里这些故乡的场景,无时无刻不让我魂牵梦绕,我没有任何理由拒绝这是一部好电影!
关于剧情,笔者想从以下四个方面分别和大家一起探讨:
1. 高考有多重要?
在影片的开头,范老师就把高考和科举进行对比,指出两者之间有很大不同,但是金榜题名和名落孙山后体会到的感情是一致的。依照笔者个人的经历,高考和科举的一样之处有以下几点:对考生的答题规范要求严格、考场纪律要求严格、都是改变个人及家庭命运的一种途径、不是每个人都必须参加高考或者科举、一次没有考好还有下一次机会。
笔者曾是黄冈中学的学生,进高中那一天起就被赋予了决战高考的使命,我想有很多校友也和当年的我一样。片中的小帆、叶子在高考前从本质来说都做好了较好的准备,而在接近高考的最后一段时间里,纷纷出现了不愿参加高考的情绪。小帆家境贫寒,父亲又遭到不公的待遇,对自己参加高考是否能改变自己的命运产生的怀疑,然而范老师的一句:如果你自己都不帮自己那么没有人能帮你。正如西方的一句话“上帝只拯救那些自救的人”,无论出生怎样,要努力,要向上,不要怀疑自己、怀疑未来,认准目标就应该去坚持。小帆在赶赴考场的路上遭遇车祸,仍在绷带下向告诉人们,他要去“参加高考”,在大家的帮助下,他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好,相信在未来,小帆一定能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能过上自己满意的生活。
叶子的父母对叶子隐瞒他们离婚的真相,叶子知道后对她的冲击很大,这是对父亲的愤恨、对母亲的埋怨还有对感情的怀疑,她感觉自己和那棵樱桃树一样被抛弃了,感觉自己的努力没有意义。这个时候范老师通过对那棵樱桃树悉心的照料告诉她,她没有被抛弃,还有范老师,还有很多人在关心着她。反观叶子父母对女儿的隐瞒,感情都走到了边缘却努力在女儿面前装作什么都没有发生,这是对女儿的保护,同时也是一种极强的自我牺牲,然而这种牺牲,子女真的是乐于接受么?电影里有一个短镜头,食堂里桌子的一边坐满了家长,等着子女下课后来吃,他们举着手或者是晃着餐具呼喊子女名字的场景看似十分搞笑,然而它的内涵呢?家长给子女送饭,体现了家长对子女的关心,同时也在牺牲自己的时间、精力,仿佛是不求回报,但是隐秘里不也传达了希望子女高考分高一些给自己争光的诉求么?
2. 如何面对高中时的感情?
小帆和叶子之间暗生情愫,鹏哥和任大小姐也互相欣佩,他们一直到高考前也没有真正的牵手拥抱,然而是一直设法在彼此间留些距离。小帆和叶子之间的感情,更多的是互相欣赏、理解和支持,很多高中生的感情就和这种很相似,这种感觉是朦胧美好的,同时又是纯洁珍贵的,他们一同去北京上大学后,一定会是令人羡慕的一对。鹏哥和人大小姐之间确实是很有缘分,两人都爱好中国文学,虽然平日里常常吵吵闹闹,但又何尝不是越吵越亲近?未来他们也会一直幸福下去的。
高中该不该谈恋爱?在讨论这个问题时我想把爱情和婚姻作为同一种目的来谈。有人说高中不能谈恋爱,因为毕业后大家不一定还能在同一个地方,甚至这还是一些人反对大学生谈恋爱的理由。笔者认为,这不能算是一个理由,不在同一个地方就不能相爱了?如此推测结婚后只要有人出差就马上离婚?显然是不成立的。爱情是一种归属和守候,不论时间、不论距离,婚姻更是,一个人只能属于一个人,陪伴这个人度过生命中全部的欢乐和波折。不是说两个人牵手了就是恋爱的,更不是说两个人一起做了什么就在一起了,只要两个人志同道合心有灵犀那么在一起就没错了,然而这种感觉在高中时会有,大学会有,再后来也会有,所以,如果在高中时缘分到了,又何尝不是一件好事呢?路途漫漫,总会有分别,只要最后是在一起,短暂的分别算什么?
高中生谈恋爱影响学习?那么结婚是不是影响工作呢?高中生的感情纯洁美好,能够理性对待感情,不冲动,那么后来在一起了将是一生的幸福,即使将来分开也会成为一段动人的回忆。
『肆』 河源啸仙高中分数线
啸仙中学高中部两年前就不招生了,现在只有初中部.
本来啸仙是有高中部的,由于前两年高中部不招生,所以2007年就没有了高一新生,到2008年就没有了高二生,现在只剩下高三生,在今年高考后,当然高三生就毕业了,啸仙将彻底取消高中部,只剩下初中部并把重点放在初中教育....
啸仙中学的高中部一直不大好,越来越好的是啸仙的初中部....
『伍』 高考复习重点中学都用什么复习材料啊!
以前我用的复习资料是:
历年高考题目(第一轮之前就要做的题目,分析其中的重点和知识点)
扩散思维全书(第一轮全面复习,虽然比较难,可是全面,而且有很多例子。
不会做没有关系,因为里面的东西确实很难,你一定要正视这
些难度 )
志鸿优化设计丛书——高中总复习(第二轮的书,比较贴近高考,难度不大,
可以培养信心,而且里面有一些往年的题目,可以更深层次地
了解高考)
各种模拟题(按照高考规定的时间做题目。这些题目最好都是各个地区的重点
中学所出的题目。这么做是因为可以得到一些重要的高考信息
,因为 每年都有很多高考的题目由那些名校传出来,只要你能
够得到,你就发了)
历年高考题目(高考的前10天。尽管是第一轮之前看过的题目,可是这个时候
再看一次是必要的。这个时候你要按照高考的时间要求做这
套题目。)
我是2003年揭阳市普宁2中的毕业生,那年学校的一批命中率是53%左右,二批以上的98.?%多,(具体数字忘了,依稀记得是这个数字).当时每个同学的方法都不同,不过我自觉我的方法很适合我,而最后的结果也不差,至少我上了一个重点一批大学。
『陆』 高考分数即将出炉,清北抢人大戏拉开大幕,名校为何也需要抢人
我认为名校需要抢人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是展示自己的能力,其次是好生源谁都喜欢,最后是和别的学校PK。
我认为清华北大每年都抢人的第一个原因就是展示自己的能力。因为只有展示了自己的能力才能让别人知道他们有多强大,这样一来更多优秀的考生也会选择报名清华北大,而不是去国外读书了。清华北大的用意可能就是让大家看高考状元都到这里来读书,你们剩下的高分学生也可以跟着来,我们一点都不比国外大学差。
清华北大为这些学习好的孩子提供优异的条件也是为了让人才能在我国稳固住,即使之后读研究生读博士到国外进修也会有一部分概率回国报效祖国,毕竟他们的母校在中国。
『柒』 “神仙班级”高考平均680分,成都七中为何那么牛
作为神仙班级的的成都七中,高考平均分有680,这么厉害的结果一定离不开班主任和老师的教育,还有学生自己的努力。
『捌』 现在重庆一中 三中 八中 巴蜀中学 哪一所中学最好 高考成绩和上线率最高 哪一所是全重庆最好的学校
重庆本地人来回答
不二选择是南开中学
升学率和状元数量长期最高。
国家两院院士最多、学习最轻松学校。
后面排位:一中、巴蜀、8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