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长安一中和安康中学都是省重点高中,请问这两所学校,哪个更好2012年的高考成绩咋样
安康中学好些,其实,学习靠自己,环境是一方面的事情,不过个人感觉影响不大。
② 安康高新国际中学好不好
高新国际来中学注重能自力的培养,孩子能在高新学到许多文化课以外的知识,不像有些高中只注重分数的培养,硬件设施是整个安康市第一,老师也都很负责,和孩子们几乎没有代沟。不用担心新成立的学校老师或者教学经验少,14年全市统考全市各科目分数均位列前3,总排名全市第一。2年后高考出成绩了大家都知道了,高新中学对于那些想要锻炼自己的孩子还是不错的
学校里也不乱,抽烟的开除,打架的开除,翻墙的开除,不用担心孩子在学校无依无靠,老师们都很负责的。
③ 安康中学2010高考
公布了啊、、、 你没看见吧、、、
④ 陕西安康高考2011状元
安康也有高考状元啊 作为一个安康人,我也很高兴
⑤ 穷人家的孩子要不要高考
这个要结合自己实际情况来看的。 第一种,不上大学。 1、知识,早已改变不了命运 一切在2002年发生了巨大改变。从这一年开始,中师不再包分配,过去的门庭若市突然变得无人问津。那两年的中师毕业生们,被称作最“霉”的一代。2002年,也是从1998开始的大学扩招的影响开始显现的时候。“当年是不上大学一辈子受穷,现在是上了大学马上就受穷”。 十数年寒窗苦读,换来的白领不过是一个冷笑话。白领的产生是中国市场经济发展初级阶段末期的典型现象,证明了“知识改变命运”。才仅仅10年之前,白领还是一个全社会人人称羡的身份。万科地产甚至将其出版的系列图书命名为《白领》。10年过去,物是人非。回头看看,当年怀着白领梦“范进中举”,当许多大学生兴冲冲踏出大学这个高级职业培训监狱大门的时候,却必须接受与黧黑的农民父亲同场竞聘的残酷现实。曾经的白领,早已风吹雨打流落去。 2、知识改变命运?这像个远古的童话 2009年,全国高考弃考人数达80多万,其中绝大多数是农村学生。近年来,高校收费成倍增长,与此同时,农家子弟所占比例却在不断下降。高昂的学费,让低收入家庭望而生畏。而伴随着就业过程中“背景”、“关系”、“人脉”的作用日趋加强,“毕业即失业”、“没关系找不着好工作”,更让许多贫寒人家在衡量“成本—收益”后不得不做出更为现实的选择——放弃继续接受教育的机会。 3、知识未必能起作用,但却是唯一的选择 八成蚁族出身贫寒家庭。他们受过高等教育,他们经常处于失业半失业状态,他们遇到了一个竞争残酷的年代,他们的平均年龄集中在22—29岁之间,他们,大多是出身贫寒无关系可找无处立身的大学生。 4、世袭招聘断绝最后的希望 浙江温州公路管理处36位新招36人中有至少15人是温州交通系统领导直系亲属。一位前任领导为使女儿进入单位,以旅游管理专业、女性、1982年5月1日后出生、有驾照等条件为她“量身定做”。 5、愈多的人因绝望而放弃 “学费又贵,毕业了还不一定找得到工作,还不如跟我们一起做假发票。”2010年夏天,重庆市学生万美高考结束后,接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但父母的一句话,改变了她的命运。 穷人家的孩子早懂事确实的,但是我们计算一下,一个工薪阶层的家庭,供着孩子从幼儿园到高中,加起来就是14年的时间,如果按父母30岁养的孩子,孩子6岁上学来算的话,高考的时候父母就是50岁了;如果50岁了,家里还是很穷,父母依然没有自己的事业,那么要是孩子度大学的话,我们来算一笔账,4年大学每年学费是6800,生活费如果按照800给的话,就是6800*4+800*10*4=6万元,这是最少要花的钱,加上其他的开销(比如至少买电脑、手机啥的),大学10万也得要的,要是父母拿不出这么多的钱,一般家庭会选择助学贷款的方式来实现。 如果按照助学贷款的方式来计算的话,那么毕业后,就有将近3万的助学贷款要还,按现在大学生毕业平均3000元工资来计算的话,不吃不喝也要1年还完,何况现在大学生在城市里要吃要喝还要住,还要有人际交往吧!!!如果谈恋爱又咋办???所以这样穷人就没资本去恋爱了!按每个月1000的速度来还,也要还将近3年的时间!!(来自梦溪论坛) 6、寒门难出贵子,非豪门之福。 多年前,李昌平上书朱镕基时说:“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近日,读了若干关于教育公平问题的报道,不由自主地模仿李昌平的话来造句:“农村孩子真可怜、农村教育真穷、教育真危险”。 “寒门难出贵子”,对富家豪门,也不是什么好消息。来自不同阶层、不同地域的学生相处,所带来的人文多样性,能够激发受教育者的创造力,同时这也是教育活力的来源。为社会提供价值引领与智力资源,是教育的使命。据了解,美国的大学在招生上遵循的主要是精英选拔的原则,但同时还有两个重要价值尺度,一是保障教育公平,补偿弱势群体;二是文化多元化。 为什么“寒门难出贵子”?以“人际关系,人士背景”的以“人”为本的“现金(今)”社会,想“寒门出贵子”比“富豪变乞儿”还难!很多富二代、富三代已不太在乎“钱”这个东西。因为从来不用愁! 7、寒门子弟难读一线高校农村学生北大仅一成。 2009“出身越底层,上的学校越差”,这一趋势正在被加剧和固化。三十年来,底层个体命运的转型,在逐渐陷入停顿。“我国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研究”表明,中国重点大学农村学生比例自1990年代起不断滑落。北大农村学生所占比例从三成落至一成。清华2010级农村生源仅占17%。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社科系讲师晋军指导了他的学生完成对清华生源状况的调研。调查做了两年,指向高度集中:“一名清华本科生的典型形象是这样的”,晋军说,出身城市,父母是公务员和教师,每年与父母起码外出旅行一次,甚至高中就有出国游学的经历。北大中国与世界研究中心成立了一个“返乡调查”计划但不得不暂停,因为对大多北大学子而言,一张免费硬座火车票实在太没吸引力,卧铺、飞机,才是回家的主流方式。 8、走到最后的幸存者并不开心 “如果把我和同伴们所经历的教育过程喻为一次探险,我就是一个走到最后的幸存者,我很羡慕城市的同学。”1988年,我出生于陕西平利县一座村庄。2007年,在县城中学复读一年后,我考进了华中科技大学。我的小学在村庄里度过,整个小学只有一间教室和一块黑板,我的大伯——村小学老师——一个人带两个年级的语文和数学。“成绩是用钱堆出来的”。 一个中学老师称,近两年学校里的中高考状元,基本家里条件都很好。“现在的尖子生,父母都舍得花钱,送各种培训班,甚至请私人家教,成绩都是钱堆出来的。”穷人的孩子,靠吃苦已经跟不上了。 9、还没上起跑线就已经输了 网上一篇题为《我用了18年,还是不能和你一起喝咖啡》的文章,作者详述自己上大学及毕业后的生活窘状,反映了由于家庭出身不同而带来的巨大差距,任其怎样努力都无济于事。网友跟帖感叹,很多事情,像是一出生就被定格。 以上观点出自天涯社区《穷人的孩子还能靠什么改变命运?》作者 林刚 第二种,参加高考上大学。 1、 本人认为有很多的知识、为人处事以及思考和做事的方式方法。这些都是在社会上经过很多年也锻炼不出来的,但是这些东西在大学可以得到,即使暂时得不到,在毕业后的一两年里,你会因为在大学里的积累而受益匪浅,当然,人脉也是如此。 2、人脉。现今社会是个拼人脉的时代,高质量的人脉是人生路途的催化剂。 3、环境能改变人的性格,以及处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不是贬义词,而是一句富有哲理的话,你同什么样的人交往,你的性格和处事都会受到影响,所谓孟母三迁便是这样的。 以上两种观点,希望能帮到您,至于参不参加高考,除客观原因外,还要看您自己主观的决断,只要选择一条自己认为合适自己的路,并坚持的走下去。改变自己命运的永远都是自己,而不全是外在的人、事、物,高考也是一个助力,如果没有参加高考,没有上大学,也不要灰心。自己做好自己,多做好事、善事,您的命运不会差到哪儿去。(这不是迷信) 希望您以后能幸福安康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