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柳关中学老师名单
柳是报春的使者,杜甫有诗:“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它告知杨柳是春天气息的预报员,因而自古以来,人们都喜爱杨柳,形成许多与柳有关的民间风俗和情趣盎然的柳文化。【插柳】我国古代寒食节,清明节,那天家家门前有插柳枝的风俗。到宋代时,这种习俗更盛,不仅门前插柳枝,而且还在头上戴个柳条帽圈,坐着插满柳条的车子、轿子,到郊外踏青游春。至今,还有不少人在清明扫墓时把柳条插坟头上以示纪念,这种习俗也就是由此而来的。【折柳】折柳赠别之俗始于汉朝。“折柳”一词最早见于六朝无名氏所撰的《三辅黄图》一书。此后“折柳”在诗文中为送别的同意语。古人赠柳,寓意有二:一是柳树易生速长,用它送友意味着无论漂泊何方都能枝繁叶茂,而纤柔细软的柳丝则象征着情意绵绵。二是柳与“留”谐音,折柳相赠有“挽留”之意。【戴柳】“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含有愿春色长留人间,永葆青春的意思,表现了人们珍惜春光的良好心愿,此为其一,其二,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意插柳柳成荫。”柳既是很容易扦插的树种,又是极易长大的速生树木,可谓生机蓬勃,戴柳又有前程发达之意。相传,黄巢起义时,曾规定戴柳为号,就是取其生机勃发、容易成功的寓意,现在我国北方及闽台等还有清明戴柳的习俗。【射柳】据有关资料讲,这是古人在清明前后开展的一项娱乐活动,即在距离柳树一百步远的地方,用弓箭射击悬挂的柳叶。这一活动起始于战国,流行于汉朝,至唐时,被官方确定为正式比赛项目。以后,不知何人又出新招,把原来射柳叶改成射葫芦:在葫芦里装一只鹁鸽,挂于百步之外的柳树上,射中葫芦,惊飞鹁鸽,以命中率高低决定胜负。虽是射葫芦,仍旧叫“射柳”。【赏柳】清明是踏青的大好时机。《武林旧事》记载:“清明前后十日,城中仕女艳妆饰,金翠琛玉,接踵联肩,翩翩游赏,画船箫鼓,终日不绝。”踏青的一个重要内容是看柳,这点,从许多关于清明的诗词可以看出来,如,宋人吴惟信《苏堤清明即事》:“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喻柳】柳是美好的象征。柳叶初生,似睡眼刚展,故称“柳眼”。李商隐《二月二日诗》:“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女子秀眉细长为柳叶,喻为“柳眉”。王衍诗《甘州曲》:“柳眉桃脸上胜春”。女子身腰若柳条柔软,故称“柳腰”。韩屋诗:“柳腰莲脸本忘情。”晋代卫灌的书像柳叶,世称“柳叶篆”。柳絮散落为絮绵,又称“柳绵”。晏殊《寓意诗》:“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苏东坡有“枝上柳絮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词句。【咏柳】历代诗人以柳入题,歌咏不绝。古代的《诗经》中所写的“杨柳依依”,早已成为人们吟咏的佳句。唐以后,咏柳的诗词名篇迭出,如“柳絮飞来片片红,夕阳方明桃花坞”,“依依袅袅复青青,勾引春风无限情”等等。但是在咏柳的诗词中,把柳树的柔美形象描绘得最真切动人的,要数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爱柳】春秋时,有个柳下惠,原来不姓柳,因为很爱柳才改姓,于是,他的后代都姓柳了;东晋陶渊明,特意在堂前栽了五棵柳树,自号“五柳先生”;北宋欧阳修曾在扬州平山溏掘土种植柳树,人称“欧公柳”;唐代文成公主在拉萨的大昭寺前栽植一柳树,后人名之为“唐柳”;明末清初的蒲松龄临泉卜居,泉边栽柳,便自称“柳泉居士”;清末名将左宗棠出征西北时,命令军队在河西走廊沿途种柳,长达数千里,人称“左公柳”。现代画家丰子恺曾将屋子取名为“小柳屋”;现代史学家陈寅恪也特别爱柳,他的书房叫“寒柳堂”,其著述编为《寒柳堂集》。【咏柳诗】柳诗文“春风杨柳万千条”,柳树在春风中吐绿绽芽,随风起舞,摇曳生姿,极具风流,很早就赢得了国人的喜爱,成了历代文人题颂讴歌的对象,写下了大量的咏柳诗文。纵观古代诗文,有关“柳”的形象比比皆是,如“章台柳”、“灞桥柳”、“水边柳”、“隋堤柳”、“青门柳”、“江边柳”、“城边柳”、“东门柳”、“亭柳”、“河柳”、“垂柳”、“新柳”、“秋柳”、“烟柳”、“风柳”、“问柳”、“柳色”、“柳絮”“杨柳曲”、“折杨柳”、“杨柳枝”、“柳枝词”等诸多柳诗、柳赋、柳记、柳词、柳曲,构成“柳文化”的重要内容。柳作为文学形象出现是在先秦时期,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采微》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兮,雨雪霏霏”之句,西汉枚乘《忘忧馆柳赋》是第一篇柳赋。魏晋六朝时期伴随着咏物诗的产生,出现了以柳为题材的咏柳诗,梁简文帝《折杨柳》则是第一篇咏柳诗。纵观历代咏柳诗文,则以唐贺知章的《咏柳》诗最著名、最传神,诗曰:“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作为文学作品中的“柳意象”最具象征意义是表达“离情别意”的符号。柳色如烟,柳条曼长,犹如亲友间缱绻的柔情,仿佛离人不尽的别恨,加之“柳”与“留”谐音,人们乐意把柳当做情感的寄托物和负载体,产生了“折柳赠别”和“折柳寄远”的风俗。长期以往就把柳视为别离的代名词,从而植根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之中。自春秋时期产生“折柳”风俗以后,代代相传。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折柳枝》(又名《折杨柳》、《杨柳枝》)的乐府诗。《宋书•五行志》载:“晋太康末,京洛为折杨柳之歌,其曲有兵革苦辛之辞。”《唐书•乐志》也载:“梁乐府有鼓吹歌云:‘上马不提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此歌辞源出北国,即鼓角横吹《折杨柳枝》是也”。梁•简文帝《折杨柳》就有“杨柳乱成丝,攀折上春时”的诗句。唐代以后诗咏折柳极为兴盛,如唐•王之涣《送别》有“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诗句,孟郊《古离别》诗有“杨柳织别愁,千条万条丝”,李白《劳劳亭》诗有“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春风知别苦,不遣杨柳青”,白居易《青门柳》诗也有“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许浑《重别》诗有“留却一枝河畔柳,明朝犹有远行人”,李商隐《离亭赋得折杨柳》有“为报行人休尽折,半留相送半迎归”,施肩吾《折柳枝》有“伤见路边杨柳春,一重折尽一重新;今年还折去年处,不送去年离别人”;宋•韩琦《新柳》有“驿路行人东复西,等闲攀折损芳枝;有生自是无根物,忍向东风赠别离”,欧阳修《咏柳》有“长亭送客兼迎雨,费尽春条赠别离”,周邦彦《六丑》词有“长条故意惹行客,似牵衣待话,别情无极”,明•晏铎《咏柳》有“河桥杨柳半无枝,多为行人赠别离”,等等,不胜例举。学者罗宗涛先生分析古代文学作品中大量出现的以柳象征“别离”原因时说:“我国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的植物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可能是杨柳,有人说‘中国文学作品中最常见的树木是杨柳’,似有道理。杨柳是别离的象征,而中国人喜聚不喜散,最怕与别人与朋友分开。但在人生旅途中,不管是生离还是死别,别离又是经常发生的,于是在我国诗歌中,别离成为最重要的主题,诗人笔下经常出现那依依的柳条,飘舞的柳絮,以及笛声鸣咽的折杨柳曲。”[36]正是如此。古代诗文中还出现“折柳寄远”的亚意象符号意义。如唐•许景先《折柳篇》诗有“折芳远寄相思曲,可惜容华难再持”,卢照邻《折杨柳》诗有“攀折将安寄,军中音信稀”,张九龄《折杨柳》诗有“纤纤折杨柳,持取寄情人”,张旭《柳》诗有“濯濯烟条拂地垂,城边楼畔结春思”,李贺《致酒行》诗有“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唐彦谦《柳》诗有“春思春愁一万枝,远村遥岸寄相思”,等等,都是诗咏折柳寄远的事象,借此以表达对远方亲友的思念,祈盼早日归来。
B. 抚顺市第一中学的学校名师
冯春和: 中学政治特级教师,抚顺一中校长,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辽宁省基础教育领域专家型名校长,辽宁省“十五”期间中学骨干校长,辽宁省名校长,荣获辽宁省“五一”劳动模范奖章,抚顺市优秀校长,抚顺市中小学教师高级职务评审委员会评委,抚顺市第八届党代会代表、市第十三届、第十四届人大代表、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先后被市委、市政府授予优秀共产党员、模范教育工作者、特等劳动模范等称号。先后主持并参与了国家教育部、辽宁省“九五”、“十五”、“十一五”期间的多项重点课题研究,撰写的论文多次获得省级、部级科研成果一等奖。
张昕: 中学生物高级教师,国家级、市级骨干教师,东北三省评优课一等奖,东三省观摩课一等奖,辽宁省评优课一等奖,,2002年代表辽宁省参加了“第三届国际教师教育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所撰写的《语言艺术的情境创设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一文被选录,并发表在“中国教师教育网上。2001年参与《高中生物学科创设课堂教学情境的探讨》科研课题,评为国家级“优秀科研论文”,辽宁省示范性重点高中命题组成员、市高中教学研究生物科中心组成员、市高中教材选用委员会委员。抚顺市优秀观摩课,连任两届抚顺市教师进修学院高中研训部生物兼职教研员。抚顺市“百花奖”教师,市中学生物学科教学基本功二等奖。在全市高中生物会考研讨会上,做“生物会考对策经验介绍”。所指导的学生6人在省中学生物竞赛中获一、二、三等奖。
卢奕玲:中学物理特级教师,抚顺一中物理教研组组长,省级、市级骨干教师,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9篇,入选辽宁省百千万层次人才工程,担当主持完成省级课题《建构主义理念下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研究》,抚顺市优秀教师,抚顺市第二届名师,享受抚顺市市政府特殊津贴,市教师进修学院物理学科中心组成员、兼职教研员。抚顺市“教学百花奖”百名优秀教师,抚顺市优秀班主任,抚顺市自然科学青年学科带头人,抚顺市中小学推进素质教育拔尖人才,抚顺市模范教师,抚顺市“三八”红旗手标兵称号,教育论文《高考复习几多愁,我自从容迎刃解》被收入红旗出版社2010年出版的《走进中华名校系列丛书之十———甘泉》。独立撰写38万字教学专著《高中物理教与学—精简教案》,合作出版教学著作五部,.。多年来一直担任学校实验班和班主任的一线教学工作,成绩十分优秀,教出数位清华,北大等名校学生。
孙秋艳: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抚顺一中语文教研组组长,高三备课组组长。市级“十·五”、“十一·五”、“十二·五”骨干教师,蝉联三届骨干教师,国家级“叶圣陶杯”作文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参与国家级“全国个性化作文实验研究”课题研究并结业获奖,在国家级期刊《中国中等教育论文集》和《教育改革论文汇编》上发表论文2篇。辽宁省中级职称评委,参与省级“快速作文法实验研究”课题研究结业并获奖,2006年1月主持研究《 职业咨询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学生升学与择业指导研究》课题并承担了《高中生考前心理调试研究》科研任务 ,并获得省“十五”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2010年参与“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魏书生教育思想研究”课题研究并经辽宁省基础教育考研培训中心评审后准予结题,科研能力突出。多次被评为抚顺市优秀班主任。抚顺市中高级职称评委,抚顺市优秀青年教师,市首届班主任工作技能大赛中获个人优胜奖。市教育局“两级联创、六岗评优”优秀教师,抚顺市优秀共产党员。曾获抚顺市优秀课和优秀活动课,所教班级多次被评为市级三好班级和先进团支部,多次在全市班主任骨干培训班做经验交流。有22篇论文在国家、省、市的评比中获奖、或发表。校首席名师,多年来一直担任学校实验班和班主任的一线教学工作,成绩十分优秀,教出张昊元,苗玉麒等数位清华,北大等名校学生。
王悦:中学数学高级教师,市级骨干教师,参与2010年全国卷数学科高考命题工作,并在2012年撰写辽宁省数学科高考考纲,多次参与辽宁省高考及地区信息测试命题工作,东北三省数学年会上《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与发展》论文获一等奖,论文《谈数学研究性学习》获辽宁省一等奖,辽宁省优秀课,抚顺市高中数学中级、高级职称评委。抚顺市优秀观摩课,2006年论文《数学课程教学展开策略》发表于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科学与人文》一书中,近年以来指导的学生参加全国中学生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五人获得省二等奖及以上,2010年优秀课例《椭圆的标准方程教学设计》收录于抚顺市中小学教师培训成果系列丛书。教育论文《用爱呵护心灵,用心传递信任》被收入红旗出版社出版的《走进中华名校系列丛书之十———心灯》中。多年来一直担任学校实验班和班主任的一线教学工作,成绩十分优秀,教出苗玉麒,栾福军等数位清华,北大名校学生。
宋济銮: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抚顺一中教导处副主任,省级、市级骨干教师,抚顺市研究型名师,辽宁省高三复习课获省级评优课一等奖,抚顺市优秀教师,抚顺市优秀课,抚顺市首届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优胜个人,抚顺市首届“好而特”杯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优秀教师,抚顺市优秀青年教师,2008年所带班级被评为抚顺市三好班级,抚顺市优秀教师,2000年以来《我的兴趣作文教学》等四篇论文发表在省级刊物上,教育论文《师如春泥——宏志班管理经验点滴谈》被收入红旗出版社出版的《走进中华名校系列丛书之十———心灯》中。参加市级课题《快速作文实验法研究》和省级课题《高中生考前心理调试》。多年来一直担任学校实验班和班主任的一线教学工作,成绩优秀.
崔丽娟:中学历史高级教师,市级骨干教师。东三省中学历史研讨会论文一等奖《浅谈新课改下的历史教学》,东三省优秀科研课题《高中历史探究式教学研究》一等奖,辽宁省高中历史评优课一等奖,抚顺市中小学教师高级职务评审委员会评委。市级优秀观摩课,抚顺市优秀班主任,2012年11月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课题论文评比一等奖《浅谈班主任如何科学指导家庭教育》,2009年被评为抚顺市优秀教师,2010年所带班级被评为抚顺市三好班级。1999年承担中央教科所重点课题《基础教育历史课程改革》,通过验收;所主持的市级课题《高中历史探究式教学研究》通过验收,顺利结题;所参与的省课题《中学历史教师创造性教学研究》经省级验收合格。2003年上公开课《红军的战略转移》获东三省优秀课一等奖;2009年上公开课《夏周制度与西周封建》获辽宁省优秀课一等奖。2009年论文《浅谈研究性学习与高中历史教学的整合》在东三省第六届年会上获一等奖,2011年论文《浅谈新课改下的历史教学》在东三省中学历史研讨会上获一等奖,教育论文《十年风雨,乐而忘忧》被收入红旗出版社2010年出版的《走进中华名校系列丛书之十——心灯》。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课题课件评比二等奖《北美大陆的新体制》,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课题教学案例评比二等奖《英国的制度创新》,2013年5月辽宁省高中历史教学研讨会,指导的《农耕时代的手工业》一课一等奖,2013年5月辽宁省高中历史教学研讨会,论文《高中历史导学案设计的探索》一等奖。所教学生钱姝楠同学荣获2002年高考抚顺市文科状元。
特级教师:冯春和,卢奕玲,袁振文等。
国家级骨干教师:张昕,张东风等。
省级骨干教师:焦杰,宋济銮,卢奕玲,于斌,等。
市级骨干教师:孙秋艳,金春梅,王宝,王悦,付利中,房晓南,姜义国,姚成飞,佟丽薪,郝红,翟宇实,唐英柱,周铁丽,崔雪峰,宋杨,崔丽娟,张宏利,张庭威,唐丽,包凤玲,梁鸿燕等40余位教师。
C. 抚顺五十中学今年2012初一有几个数学班主任
3个,男的一个
D. 数学老师名单
人生总有许多的第一次,而初为人师,对于我们师范生而言,却是件极具挑战,又颇富诱惑的事情。金秋十月,我们一行28人,浩浩荡荡开进瓯海中学,开始了为期50天左右的教育实习,实习的点点滴滴折射出我们队员的无限努力和太阳底下最光荣的事业的崇高和艰辛。
在浙师大带队老师和瓯海中学的相关领导和指导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我们28名队员始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为宗旨,牢记郑书记“努力学习求真知,虚心求教长才干”的教诲,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把大学课堂所学知识和实践教学相结合,认真开展教学工作和班主任工作实习,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我们付出很多,收获很多。
一、转变角色,调整心态,统筹规划,全面做好前期工作
于9月12日入住瓯海中学,我们队及时召开全体会议,布置落实现阶段工作。《浙师大实习教师作息表》,《浙师大实习教师卫生值日安排表》,《浙师大实习教师听课安排表》,《浙师大实习教师行为规范》等一系列规章制度的制定和实施保障了我们实习工作健康有序的开展以第一时间使队员们完成角色转换,以准教师的身份要求自己的言行。
校领导及指导老师的见面会,让我们迅速明白自己所带班级的基本情况和所要进行教学工作的具体任务,一切准备就绪,我们以最佳的精神风貌和心态去迎接之后繁忙而复杂的实习工作。二、名师指导,自己努力,总结提高,全面提高教学水平
教学工作的开展,我们主要分三阶段。实习第一个星期,全面熟悉高一政治教材,聆听指导老师的每一堂政治课,深入了解课堂教学的要求和过程。在此基础上,各位同学根据教学安排,自主备课、写教案、试讲。每备一课,将教案交于指导老师严格审查,并加以修改,然后进行分组试讲,在指导老师的指导和队员的修改意见下进行二度修改;最后在至少试讲三次的前提下,进实习的班级进行授课。授课后根据课堂效果和指导老师评课,全面总结,努力改进不足之处,以便在下节课中达到更好的效果。每位同学的四堂授课,总是在不断的进步,从教态、语言、板书、说话艺术、课堂气氛无不显示出“初生牛犊不怕虎”及虚心求教长才干的蓬勃朝气,使我们的教学水平有了质的提高。
最后的公开课也正是由于大家的通力合作,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受到指导老师和校领导的好评。
学生的肯定、指导老师的肯定和校领导的肯定是对我们教学水平的肯定,也是我们教学工作的完美追求。正如金校长说的“教学上要不断追求、不断努力”,我想我们每一位队员都是这样做的,也会一如既往的这样做。三、认真负责,勤勤恳恳,为人师表,积极开展班主任工作
班主任工作的细致、认真和负责,是我们实习队的最大特色,正如汪海老师的评价“他们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勤奋、谦逊、塌实……”
从全面熟悉了解班级学生概况,到每天早上6点出现在田径场监督学生晨跑,到课间操、夜自习的管理,再到班会课、竞赛场上的指导,无一不显示出我们的敬业和刻苦。教室里、操场上、学生寝室里、病床前无不闪动着我们的身影。
批改作业、周记;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沟通;朋友、师生、师姐、师兄,这就是多变而又朴实的称谓。
学会了写班主任工作计划、主题班会活动方案;学会了制定班规;学会了对学生进行个别教育;学会了……尝试了家访,尝试了召开班委会,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我们实习工作的真实写照。四、相互关心,团结协作,齐心协力,做好总结收尾工作
从前期的准备工作,到期间的具体工作开展,再到后期的总结、反思,我们28名队员紧紧围绕着“浙师大实习队”的旗帜,团结协作着。日常生活中,我们相互照顾,齐心协力,确保每一位队员的健康开心;教学过程中,我们相互鼓励,相互提携,在批评与被批评中不断进步;班级管理中,我们相互帮助,相互督促;在分工合作中,不断完善,无论是男还是女,无论是忙是闲,无论是晴是雨,我们一如既往,不断总结,不断前进。无论是队员间的批评指导,还是指导老师、校领导的批评指导,还是指导班主任的经验之谈,我们都虚心接受,不断改进。正是在这样的大家庭中,我们才有如此大的收获,如此快的成长。
正如中秋节时那圆圆的明月,团团圆圆,合合美美。那皎洁的月光、悠扬的歌声,见证着我们的一切、诉说着我们28人的点点滴滴。
虽说我们实习已接近尾声,但我们对教学的追求和努力将一如既往,永不停息,我们对学生的关爱也将永不褪色。正如金校长所说“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我们这些准老师将在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不断努力,不断前进,不断成长。
打字不易,如满意,望采纳。
E. 抚顺市第五十中学在校学生或老师.
说吧,什么
F. 抚顺市五十中学教的最好的老师
詹莹
G. 我是抚顺市六年级的小学生,马上就升入五十中学了,哪个老师教得好
我都毕业好几年了,也不知道谁是上届初三班主任。张再国,李英同,赵四新,刘晓蓉,袁明霞··· ···都不错。
实际上,在五十的老师都是好老师,不必强求最好,关键是自己的学习态度!
H. 在抚顺五十中学当老师怎么样待遇如何
看你教什么了
要是数学,英语,化学,物理,收入会相当的高了,因为补课挣的多
要是语文么,会稍微低点,但也不少
一句话,在50当老师就是牛比!!!!!
I. 辽宁省抚顺市五十中学有位女体育老师的名字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撒进窗内,眼睛下意识的被刺醒,蒙的意识到,“迟到了”! 顿时堆积如山的工作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