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徐水区大因一中中考成绩商婷婷的成绩是多少
我们这大因554
❷ 五大因素在影响孩子学习成绩,有哪些
一、心理因素
我们孩子对待学习首先是心理因素,心理因素达不到就难以变成行动,没有行动就谈不上你的改变,首先要确立一个大目标,有了目标,才能合理规划。作为一个孩子,定的目标要合理,不要羡慕别人一次考试成绩,我们常说:“适合的才是最好的!”第一:定的目标一定要适合自己;
第二:定的目标要有个大方向。比如说这样一个例子:如果一高考不上,那么就花钱上,假设花钱也不让上,怎么办,那就再找别的学校,没有设立非得考上的目标,大方向不能改变,如果设立非一中不上的决心,那就要和现在的成绩挂起钩来,那么在未来的两三年里,要怎么努力,怎么学习,向前冲刺,有的家长说了,凭什么我的孩子放假要找辅导班,别人的孩子舒服的度假,也许你对孩子的要求太低,是要求他考200名或是300名,但是这个成绩达不到一高的录取线,因此要确立大方向;其次,学习要有规划,初一是基础,初二初三是分水岭,预防要做到前面,要想考好的大学,前期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随着学习的年级越高难度加大,知识点越多,问问自己是否提前准备过,做过规划没有,家长要知道这个阶段务必要提高,怎么提高是老师的事情,初三年级基本上所有的课程都学完了,初四年级基本上是复习,如果到初三年级在努力,那就晚了。
第三:必须要把你的目标作明确的编导。
我们可以推算,每个学期考试要求进步,这是不是确立了一个
目标,这个目标不明确,要每学期要求每一门课考多少分,确立明确目标。每个学科要怎么突破,从哪个方面突破,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比如说:拿到一套卷子,有主观题、客观题,最后有两道压轴题,迅速的拿到应拿的分数,容易丢分的地方,要有针对性,“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要明确具体的指出孩子错误的地方,因为学生不具备自我纠错能力。有的学生上课也认真听讲了,每天的作业也认真做了,放学也认真复习了,有错也认真改了,可是考试成绩还是没有提高,为什么呢?这一次犯的错误下次还犯,没有认真去总结。
二、兴趣
首先在学习方面注意给孩子找到成就感荣誉感,不要光要求孩子,要降低学习难度,就是我们常说的“蹦一蹦就能摘到果实”的成就感。其次家长要知道兴趣在于引导。首先我们要知道兴趣真正失去的原因是什么?孩子刚上学时对学校充满了好奇,为什么过两年没有兴趣了?经过研究,我发现很少有孩子对学习真正的感兴趣,学习好的孩子是因为学习成绩给他带来的是自尊心上的满足感和荣誉感,这种满足感和荣誉感促使他不断的学习,他觉得学习很容易,只要稍稍一努力就会受到家长的表扬老师的表扬,甚至物质奖励;对于成绩不好的孩子,他对学习更没有兴趣,总是受到指责,要改变这种现转,可以降低学习难度,比如说做数学题,今天做十道,明天做十道,想法设法让他对学习感兴趣,让他一学就有收获。我们很多家长采取限制孩子自由或者取消其他要求。
光要求不行,他不会的要给他讲讲,不会讲要注意和孩子沟通,请教老师或看材料都可以,毕竟我们的能力有限,应该打造从一种兴趣塑造另一种兴趣的方法,孩子有的兴趣是好的,有的兴趣是不好的,比如拿玩游戏来说,我们家长告诉孩子游戏是有害的,孩子不能从心理上认同,市面上这么多游戏软件吸引着孩子,我们说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关键是要让孩子从内心里认识到它真正是有害的,要一分为二看待,孩子对游戏感兴趣,是因为游戏玩起来比较轻松。
我的一个学生喜欢玩游戏,这个孩子还很会讲道理:他说老师既然游戏开发出来就是要人玩的,杨老师告诉这个学生,你玩的这个《魔兽世界》充满了血腥,充满了残忍,谁玩谁都会变的很残忍。这个学生不相信,你不相信不要紧,那我们来做个试验,我从班里选了两个女同学,脾气最好说话最温柔,最有礼貌的来玩这个游戏,第一个女同学我教你玩《魔兽世界》,第二个玩《宠物游戏》,分别为一个小时,一个小时后,叫两个同学上台,然后让这两个女同学进行讲评,玩《魔兽》的这个女同学攻击性就特别强,而玩宠物游戏的女同学,说话就比较温柔,充满了赞赏和表扬。“你看到了吧?”杨老师对这个网《魔兽》的男生说,一个小时就让人改变很多,你现在和以前变化就非常明显,美国有多少青少年犯罪杀人抢劫,放弃学业。我们做家长的要了解这个事物,让孩子短时间体会到利弊。我们家长经常说孩子:你一定要好好学习,不好好学习将来考不上好大学,考不上好大学就找不到好工作。这个时间对孩子来说太远,要先注意眼前的问题。
三、自信
首先将孩子的自信心问题:
有些孩子成绩好,有些孩子成绩不好,并且难以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信心。如果没有给这些孩子成就感,从来没有机会,长期造成孩子不自信,不自信带来什么呢?不自信的孩子绝对不付出,当他认为他学不好了肯定不付出,当老师说你能学好时,自己还说不可能呢!这种说法有些错误,这与他长年积累下来的心理因素有关,也许小学成绩前两年还可以,慢慢的下滑,到了初中就跟不上了,即使老师说你能学好,也认为自己不可能学好!我妈说我学不好了,我们就给了孩子心理暗示,孩子会说我妈说我学不好了,没有一种自信。为什么自信心很重要呢?电视上经常讲到谁谁中奖的消息,认为这种好事不可能降临到自己头上,但是你买了彩票就有可能中奖。
学习也是一样,只要学了就有可能会,但是你不学,就永远不可能会,所以说我们家长在精神上要无私的给孩子鼓励,学习不能打折扣,家长给孩子最大的信心。
其次是我们家长的自信心,在未来的两三年,告诉孩子你可以学好,家长首先要自信,我告诉一位家长你的孩子特别聪明,可以考第一名,这位家长说考100名就可以了,家长首先都不自信,不相信自己的孩子,家长信心滋长孩子的自信心。
四、毅力
说道毅力,实际上是注意力的体现。注意力分两种:第一种是三十分钟注意力,第二种是两个小时的注意力,今天学生学习成绩不好,主要和这两个注意力有关,我们的孩子学习最大的毛病就是不能全神贯注,总是跑神,一堂课最少有二十五分钟老师讲的是重点难点。经过大量的研究,百分之七八十的学生注意力都能集中在一个小时以上,但相当多的同学注意力只在十分钟左右,一会走神,一会想别的问题,那你放学后回家作业不会做,今天一处不会做,明天一处不会做,你是越学越累,越累越不想学,我们家长要注意对孩子进行注意力训练,一点不增加难度,不作额外的作业,以三十分钟为单位,每过三十分钟检查一次,孩子写作业,桌子上一点别的东西不能有,只要放一本作业和铅笔课本就可以了,不要有任何声音,不要受任何干扰,三十分钟一休息,我们的孩子从来没有受过注意力的训练,受电视文化的影响,很难注意力集中。他需要大量的视觉刺激和感官刺激才能提高注意力,你看动画片每五分钟一个高潮,综艺节目每五分钟爆笑一场,电视剧每十分钟一个悬念,到四十分钟一结束还留个悬念。孩子从小边吃饭边看电视,从来没有接受过注意力训练。比如:说我们在座的家长听一个小时还可以,再往下就听不下去了,如果再讲一个小时会是什么样,肯定有很多人要找借口走了,孩子也是一样,孩子学习的第一时间在课堂上,抓好课堂时间非常重要。
第二种是两个小时的注意力。我们有些学生就能长时间坚持学习,作业写得非常好,注意力能高度集中。有些学生学习成绩也不错,一到考试成绩不上涨,考试都是以两个小时为单位,他从来没有经过注意力的训练,大脑不能长时间胜任,有些紧张,越紧张越不会做,本来会做的题也做不出来了,造成考试成绩下降。孩子玩游戏时注意力始终很集中,说明我们一定要注意训练注意力,每周两到三次,专家调查,中考有很多学生20分钟丢在没有胜任考试上,学习中我们想提高二十分有多难,二十分对一个人差别多大。
五、习惯
“习惯”不能改,从小养成的习惯不好改,只能建立新的习惯习惯是长时间养成的,不能改掉,俗语常说:江山易改,秉性难移。我们建立好习惯,可以消除坏习惯,如果一个孩子有六个坏习惯,可以在建立四个好习惯,如果一个孩子十个都是坏习惯,怎么改,别改了,重新建立一个好习惯,习惯从小可以养成,但对一个初中生来说,你说这样是好的,他就偏不认为是好的,撞破了南墙也不回头,家长的教育已经失败了。从现在开始建立一个好习惯,好习惯多了,坏习惯也没有翻头的机会了。
一个好习惯的养成只需要21天,90天固定下来。长时间养成在学习时间不干其他的事情,成绩就会很快提上去,养成“学习时间神圣不可侵犯”的观念,积极休息,独立做作业等等,家长在习惯的养成方面狠下功夫才能让孩子真正适应学习。
❸ 高州市大坡一中初一期末成绩
高州市大坡一中初一期末成绩,
不挂网公布的。
可询问高州市大坡一中教务处,
最直接的是问你的班主任。
❹ 重庆一中初一考试的有效分是什么意思有什么用
考试有效分的计算方法
——考试中有效分的价值分析
考试结束了,学校里论功行赏颁发教学奖,奖励的依据就是学生在考试中的平均成绩,结果,教数学的周老师以他的学生平均考分112.5分拿到了最高奖金。这下办公室里炸了锅。
“我的语文学科平均128分,为什么不能得最高奖?”
“我的外语学生平均考了114分哩,比112分还多2分哩。”
“我们科学考得好,为什么最高奖不给我们?这是明摆着欺负人。”……
是有点“欺负”人,在五门学科里取得128分的最高平均分,任课教师为什么不能得最高奖?科学学科为什么也不能拿最高奖?
我从教师们写在脸上的问号里,知道他们遭遇了一个悖论。
不错,单纯从绝对值的角度看,114与128确实比112.5大,可是如果将这几个数学放在特定的情境里来比较相对大小时,结果会不会颠倒过来?而什么又是特殊的情境?在转换坐标的前提下来比较各学科教学水平的相对高低,就是这种特殊情境。其实,无论是中考还是高考,在进行考分处置时就是这种特殊情境。
今天,我国的高考依然是世界上影响最大的考试,在实践新课程时,研究这世界上影响最大考试中的考分处理,有没有意义?回答依然是肯定的,即使今天许多地方将升学成绩换成位置值的中考,这种特定情境还是存在的,因为位置是考分的二次处理结果。这样,一个在教学管理中亟待厘清的概念——“有效分”就浮出了水面。
雾里看花
办中学,离不开升学率,只是不要片面追求。在全面发展的前提下,学校的升学率越高越好,这是硬道理。要升学,就不能不谈考试;要谈考试,就避不开甄别与选拔。只要考试的选拔功能不丧失,有效分就始终存在,而且有自己特定的价值。要说明的是,尽管许多人久经考场,尽管许多教师百战不殆,尽管许多教学管理干部满口科学规律,但是对于什么是有效分,却总是雾里看花。许多区县教研员也老以有效分来分析辖区内的教学现状,然而遗憾的是,他们手里的权威大棒却常常包含着一个核心错误,那就是他们的“有效分”其实不是有效的。
例1:某学校在下列20名考生中依据考试成绩录取其中的前10名,教研员刘老师在分析这次考试结果时是这样标定有效分的。(如下表1)
表1 学生某次考试的成绩一览表
有效总分为445,就是从高到低的第10名学生的考分,这就是录取的有效分。
依据“从高到低取第10名”总成绩同样的方法,他也给出了各科有效分:语文为98;数学为97;外语为99;科学为101;政治为62。
但是,他忽略了一个问题,这样处理的结果是,各科有效分之和为457,远远大于445分。
这又冒出了一个悖论。
众所周知,悖论是不能服众的。如果用悖论来指挥教学,那还是科学吗?岂不是在误人子弟?然而奇怪的是,这样一个如和尚头顶虱子般的悖论却偏偏被绝大多数教师接受了。
这又是一个悖论,一个认识学上的悖论。
咬分嚼数
什么是“有效”?现代汉语词典这样解释:“能实现预期目的的”。什么是“有效分”?显然是“能实现预期目的的考分”。结合当今具有明显选拔功能的高考(中考也一样)来看,所谓有效分就是按政策划定的最低录取分。这样,有效分就可以分解为“有效总分”和“各科有效分”了。有效总分是大概念,各科有效分是小概念。大概念是管小概念的。全部小概念的内涵加起来就是大概念的内涵,各科有效分之和就是总有效分。这是一个极简单的道理。
教研员刘老师之所以犯了错误,就在于忽视了后面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机械地套用寻找总有效分的办法来确立了各科有效分。
各科有效分应该怎么求?它需要经过以下四个步骤。
第一步,求录取人数(本案例中有10人)的平均总分,再除被录取的人数(10),这可以用计算机数据库的求和与除法功能很快取得。其数学计算式为。
(564+522+503+488+479+479+476+466+465+445)÷10=488.7
第二步,求出被录取人数的单科平均分。
通过计算机,我们能很快得到:语文为109.6;数学为113.4;外语97.3;科学105.6;政治62.8,和为488.7分(平均总分)。
第三步,求出有效系数。
445÷488.7=0.9106
第四步,求出各科有效分。
公式为,被录取人数的各科平均考分×有效分系数。于是就有——语文有效分:109.6×0.9106=99.8数学有效分:113.4×0.9106=103.3外语有效分:97.3×0.9106=88.6科学有效分:105.6×0.9106=96.2政治有效分:62.8×0.9106=57.2这五项加起来,99.8+103.3+88.6+96.2+57.2=445,而445分就是第10名学生的总考分,也就是被划定的录取最低分。
有效分的意义
有效分的第一个意义,在于它出现的过程是一个教师研究自己工作的过程。虽然教师们进行的课程传递中有许多学习,也有许多研究,但是,那些学习与研究常与各自担任的学科教学内容相关,与学科内容的知识结构相关,与那些专科知识的传授相关。从实际情况看,没有几个人会将教育统计学应用于教学实际,来定量指导自己的专业发展,尤其是文科教师,而对教育统计学进行创新就更是少之又少。有效分的出现,实际上是教师的教学分析从质性走向量化,是精细化分析的结果。从这一角度看,平日里所说的教学常规“备—教—批—辅—考”五大环节,再也不能统括今天教师们的专业化活动,而必须添上“析—研”两环,构成“备—教—批—辅—考—析—研”这样一个完整的序列。显然,这是新课程实践中所需要的,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逻辑性。
有效分的出现,确立了各学科进行比较的逻辑起点。因为它在换算的过程中,以一个数据群内的属性为基点,以“有效”为基本尺度,在衡量各种因素的影响时,只以数为据,这样,求算出来的各学科有效分实际上是等值的。以上面的分析为例,也就是说这次考试成绩中语文的99.8分、数学的103.3分、外语的88.6分、科学的96.2分与政治的57.2分一样大。各学科考试成绩比自己的有效分低时就无效,大于或等于时就有效。显然,判断分数的大小,已经从纯数值的大小走向是否“有效”,内涵已经发生了变化。这就不难理解文章开始时,为什么数学平均考分112.5比语文平均128分要高,为什么周老师就能拿最高奖。
如果我们将有效分作为一个基本尺度,还可以用来衡量学生各科成绩的平衡情况,我们就以前10名学生为例,看这些孩子的学科成绩是否均衡。(如表2)
表2 前10名学生成绩与有效分
通过比较,我们发现尽管上面这些学生能够被录取,但是,杨静的科学,何亮的外语与政治,彭淑萍的语文、数学,龚婷的语文、数学,何璇的数学,汪梦的语文、外语,赵芳的科学都是跛腿学科,因为这些学生的这些学科成绩都没有达到有效分,尤其是何璇,数学只有62分,离有效分的距离太大,如果采用位置值来录取,她就会被淘汰。显然,有效分能从微观上指导学生怎样抓学习平衡,而这一点,恰好是新课程实践和考试、录取制度改革中十分关注的焦点。由于对“数学只有62分,何璇会被淘汰”等现象的研究,促进了学习均衡发展的探讨,“位置值录取”成为考试改革中的宠儿,而这宠儿的催生婆就是“有效分”。
如果考试成绩是我们使用的第一代数据,那么有效分就是我们开发出来的第二代数据。依据有效分,我们还可以开发出第三代数据。
例2,判断各学科教学总体水平的高低。(如表3)
相对差怎么求?
相对差%=(本学科有效分-学科平均分)÷本学科有效分×100%
语文学科相对差=-(100.15-99.8)÷99.8×100%=-0.3507%
相对差越大,说明以有效分为参照系的学科成绩离标准越远。
仔细观察,我们不难发现,总分的相对差是-0.809%,而数学竟然为7.89%,远远大于总分的相对差,是本次考试中的拉腿学科。外语(-4.0068%)、科学(-4.0021%)与政治(-6.8182%)的相对差比总分的相对差小许多。这说明,这些学科是真正做出了贡献的学科。数据越小,做出的贡献越大。这么看来,本次考得最好的学科是政治。
这里的“相对差”就是开发出来的第三代数据资源。
如果我们知道了一个地区多所学校某一次考试中上面的各种数据,再与我们自己的学校进行比较,就很容易发现自己的学科优势,也很容易治理学校的跛腿学科,促进学校内部的均衡教育,指导不同学生的均衡发展,点亮许多家庭的希望。在长期的实践中,我就用这有效分的规律,指导过几十所学校走出困境,其中就有好几所学校从零升学率的阴影里突变为升学的黑马;其中就有许多校长与教师,借助这个规律,成为专业化发展中的佼佼者,成为口碑颇好的学科带头人。
遗憾的是,至今仍然有许多学校、许多教师却不能这样分析成绩,只能依据别人提供的数据,人云亦云。
在教师的职业难度越来越大的今天,这种人云亦云是否可以抢占制胜的高地?
我突然意识到,焦裕禄说过的一句话实在高明,那就是: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我又想,这种吃法何止是没味道,简直是令人作呕啊。
❺ 沾益区大坡一中的中考成绩
大概中考成绩来公布时间,在中考自结束后九、十天。
不同地区,因为中考时间不同,所以公布时间也不同。但相同的是:都是在中考结束九、十天后公布。
因为一般中考阅卷需要三天,还有一、二天,用于合成成绩。
❻ 巨野县大义镇一中2016年七年级期末考试成绩
现在应该没改完呢,过几天你去书香文体城问问
❼ 高州市大坡一中初一成绩单
高州市大坡一中初一成绩单,
不挂网公布的。
如有合法需要,
可询问高州市大坡一中办公室、教务处。
立马就知道了。
❽ 您知道有哪五大因素在影响孩子学习成绩吗
一、影响孩子学习的因素有很多,归纳起来可能有这五个方面的因素,家长必须认识清楚,实现家庭教育的最好效果。
1、没有计划。
没有计划,是孩子学习成绩提高不快的因素。做事先计划,是很多家长都懂得的道理。孩子学习也是这样,要明白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先干什么,后干什么。如果孩子学习没有计划,孩子的学习任务无法按时完成,也很难达到较好的效果。
对于没有计划的孩子,家长要帮助制定。比如学年计划,学期计划,周计划,日计划。计划越详细,对孩子的行为指导越有效,孩子的学习变成有规律的行为,成绩自然逐步提高。
2、不坚持。
学习是一件规律性很强的事情,在周密计划的前提下,要定时定任务。如果学习时间无法保证,仅凭个人情绪的好坏安排学习时间,就很难完成学习计划和学习任务,最后的结果是,学习没学好,成绩不突出。
知识需要日积月累,在有效时间内完成最应该做的事,完成最应该完成的任务,养成良好的习惯,坚持下去,才会有好的学习成绩。
3、常欠账。
按计划,应该完成的学习任务,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留下一点尾巴到下次再做或干脆不做,还有的把剩下的夹生饭留到最后总复习时解决。这种习惯是极其有害的。如果经常欠账,就会负债累累。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教育孩子,坚定不移地执行计划,孩子的执行力强,每天掌握的知识才是有效的,有了量的积累,才会产生质的飞跃。
4、马虎。
马虎也是一种毛病,不可以常犯。马虎和认真是相对的,学习马虎的人,做其他事情也不可能认真。一个做事不认真的人,将来不可能有大的出息。马虎是病,家长要重视,要纠正,不然会对孩子学习成绩造成严重影响。
5、不专心。
不专心,两件不相干的事情放在一起做,必然影响其中一方面的效率或效果。学习就是这样,需要耐心,更需要专心。所谓专心致志,就是说学习要专一,不可分心。这是良好的学习习惯,要养成这样习惯。
二、应对这些影响孩子学习成绩因素的对策:
为了孩子成绩优秀,能力突出,从小应该培养好的习惯。
做事先计划,是好习惯;按时完成任务,是好习惯;保证学习时间,是好习惯;保证学习质量,是好习惯;认真做事,是好习惯;专心致志,更是好习惯。家庭教育,家长有责任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